中国与诺贝尔奖
中国与诺贝尔奖1
本文介绍了在20世纪的科技史上中国科学家吴有训、赵忠尧、王淦昌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史料,经分析各方面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科学家将在20xx年左右可得到诺贝尔奖.
作 者: 徐玉华 XU YU-hua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刊 名: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 SONGLIAO JOURNAL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xx ""(2) 分类号: N09 关键词: 康谱顿效应 正电子 中子 μ原子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中国与诺贝尔奖2
为何中国多奥数金牌而无诺贝尔奖?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么多奥数金牌获得者却没有拿到过诺贝尔奖。这有多方面的因素:
(1)09年有机构做过研究,结论为中国恢复高考30年的高考状元中,在各领域取得成就者非常少。这一现象与获得奥数金牌和拿诺贝尔奖的原理极为相似。
高考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奥数金牌是一种学习行为,而要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或获得诺贝尔奖则需要长期全身心地投入,进行长期的研究。
北京大学李伟固教授曾经拿跑步打过一个比方。竞赛只需要几个小时,高考也就2天,类似于测试学生的短跑能力,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获得则相当于测试学生的长跑能力,短跑选拔出来的人跑步会有一些优势,但未必能做长跑冠军。
(2)这一现象的.出现还与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国外,很多奥数金牌获得者同样是诺贝尔奖及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但是我国很多奥数金牌获得者没有选择继续从事数学研究,而是选择投身行政管理、金融等高收入领域。因此,在目前大家更重视工作收入的状况下,短期内我国的奥数金牌获得者仍旧很难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
(3)附: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奖牌的学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名单举例:
1.1959年IMO银牌得主 Gregory Margulies于1978获菲尔兹奖。
2.1963-66年IMO金牌及银牌得主 Laszlo Lovasz,于1999年获沃尔夫大奖(数学最高大奖),Lovasz并于 1965及1966年连续两年取得 IMO特别奖。
3.1969年IMO金牌得主 Valdimir Drinfeld于1990获菲尔兹奖。
4.1974年IMO金牌得主 Jean - Christophe Yoccoz于1994获菲尔兹奖。
5.1977年及1978年IMO金、银牌得主 Richard Borcherds于1998获菲尔兹奖。
6.1981年IMO金牌得主 Timothy Gowers于1998年获菲尔兹奖。
7.1985年IMO银牌得主 Laurant Lafforgue于20xx年获菲尔兹奖。
8.1977年IMO银牌得主 Peter Shor于1998年获Nevanlinna Prize。
9.1979年IMO金牌得主 A Razborov于1990年获Nevanlinna Prize。
10.1986年IMO金牌得主 S.Smirnov得20xx年Clay数学研究奖。
11.1990年IMO金牌得主 V.Lafforgue得20xx年欧洲数学联盟奖。
12.Richard Feynman获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
13.Kenneth Wilson获1982年诺贝尔物理奖。
14.John Milnor获1962年菲尔兹奖。
15.David Mumford获1974年获菲尔兹奖。
16. Daniel Quillen获1978年菲尔兹奖。
中国与诺贝尔奖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xx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C 2分 E 3分 B 1分
1.①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②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③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1.①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3分)②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3分)
1.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①在“抗疟”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②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③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观点2分,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解析: 1.A. 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B. 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D. “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