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龙井问茶)
新西湖十景之一,是走访龙井茶文化的著名景点。西湖龙井茶主要产于龙井村地带,龙井的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的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的五名于一体。而冠名的西湖龙井茶叶有狮、龙、云、虎、梅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优,其中奥妙,唯有亲去龙井村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就有了“龙井问茶”之趣说。龙井泉水清澈甘洌,龙井茶更负盛名,人们争先前来问询,构成了独特龙井茶文化。
目录 基本介绍 交通提示 历史沿革 龙井 收缩展开 基本介绍龙井问茶(Enjoying tea at dragon well)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有泉名龙井,附近有龙井村,龙井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它和白鹤峰下慧禅寺内的虎跑泉,杭州植物园的玉泉在内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 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一九八五年,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从此不仅这里的茶叶,就连这里的风景也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香溢林下。游人慕名前来问山、问水、问茶、问茶道、更问龙井情,堪称西湖春游的第一快事。
交通提示交通:乘27、游3路到"龙井"站下。 乘K4、504、游1、2、3、5路、假日1、4、5、7线到“苏堤”站、“花港”站下或乘西湖游船到花港可抵苏堤南端,或乘7、15、27、28、游 1、2、3、4、5路、假日1、4、6线到“岳庙”站、“曲院风荷”站下,可达苏堤北端。步行进去即可。
历史沿革五代时期
此地建有龙井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已发现。相传三国时葛洪炼丹于此。
北宋时期
北宋时龙井已成为旅游胜地,诗人苏东坡常品茗吟诗于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的诗句赞美,故名龙井。明人陈眉公作《试茶》诗: 龙
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 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龙井是杭州三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又因相传龙井与海相通,海中有龙,因名“龙井”。 龙井泉尚有一奇特之处。 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表水在上。当你用小棒搅动井水内泉水时,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撞,两种水质因比重和流速的差异所致。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后,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使游人平添了许多乐趣。 龙井泉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诸胜迹。龙井之西是龙井村,环山产茶,龙井四周,碧嶂千绕,怪石林立,古木参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名西湖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赞为“四绝”而著称于世。 龙井茶区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此开始有名气,该匾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龙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风气。元明期间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有了规模。元丰二年,辨才师自天竺归老于此,不复出,与苏子瞻、赵阅道友善。后人建三贤阁祀之,岁久寺圮。而明万历二十三年,司礼孙公重修,构亭轩,筑桥,锹浴龙池,创霖雨阁,焕然一新,游人骈集。
清朝期间
清乾隆皇帝曾到此,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乾隆还题“湖山第一佳”五个大字,并将过溪亭、涤心池、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为龙井八景。乾隆下江南时,曾游龙井茶园并亲采茶叶,看茶农炒茶和留有诗作。他采摘过的茶树共有十八棵,后人用心培养,称之为“十八棵御茶”,并做为贡品每年进奉朝廷,如今这十八棵御茶树依然生长于狮子峰原胡公庙旁,亭亭玉立。 清朝乾隆爷更有《坐龙井烹茶偶成》,通过皇帝的御口把龙井正式正名了: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龙井茶列为贡品,声誉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 《西湖梦寻》说:南山上下有两龙井。上为老龙井,一泓寒碧,清冽异常,弃之丛薄间,无有过而问之者。其地产茶,遂为两山绝品。再上为天门,可通三竺。南为九溪,路通徐村,水出江干。其西为十八涧,路通月轮山,水出六和塔下。龙井本名延恩衍庆寺。唐乾祐二年,居民募缘改造为报国看经院。宋熙宁中,改寿圣院,东坡书额。绍兴三十一年,改广福院。淳祐六年,改龙井寺。 龙井四周,碧嶂千绕,怪石林立,古木参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戏说乾隆窃龙井: 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的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密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 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
龙井龙井位于风篁岭上,为西湖群山南、北两大支的交接点,这里山林密集,截水面积广大,泉源茂盛,大旱不竭。龙井的兴盛,始自北宋无丰年间。 上天竺寺高僧辩才法师告老退居龙井后,由于钦慕他德高望重,前来探访、问道的人上至郡守,下到乡民,络绎不绝。辩才为方便客来客往,募缘整治山林,开辟通道,广植翠竹,形成一条风韵萧爽的盘曲山道,也就是现在已辟成通衢大途的风篁岭。山道开通后,龙井寺香火渐盛,来客亦增多。辩才好客,每有访客者,奉上山中自植自焙香茗一杯为礼。客多、茶的需求量大,龙井寺周围山林便茶园遍布之地。 一般认为,今龙井泉所在处即龙井寺旧址,这是明正统以后的事。此前的龙井寺,位于风俗篁岭西晖落坞,也就是现在出产正宗西湖龙井名茶的西湖乡龙井村内。尽管从爱喝的以散茶撮泡为饮的“西湖龙井”其初步形成大约在明初以后,但辩才居龙井植茶待客,无疑是龙井以茶出名的一个原由。 明代诗人高应冕著有《龙井试茶》: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 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 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又如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 称:“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家所不能吃者也。”。 再有就是皇帝的.赏识。乾隆帝游江南到西湖每每到龙井品茶,在龙井村狮峰下封了十八棵‘御树’,又在龙井寺题了“龙井八景”,至今崖壁间仍可觅睹其为数可观的留题手迹,他还曾写过龙井茶歌。 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一则有文人的推崇,如田艺衡《煮泉小品》载:“今武林(指杭州)诸泉,唯龙鸿人品,而茶亦唯龙鸿山为最。” 于若瀛《弗告堂集.龙井茶歌》云: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正接南山岭。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磷引曲片云冷。 拄枝录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饼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优兽迹,湖山岂惧固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村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著名风景点九溪十八涧中,北端是烟雾缭绕的烟霞三洞,南端是烟波浩淼的钱塘江,中心地带是烟云低垂的狮子峰。这一地带水网密布,所谓九与十八均为虚指,是众多的意思。九溪的水源自杨梅岭,沿途汇合了青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诸头、方家等9个山坞的溪流,曲曲折折、忽隐忽现地流入钱塘江。十八涧源于龙井山,于诗人屿、孙文陇、鸡冠陇之间穿林绕麓,汇合了无数溪涧。九溪十八涧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里的山和树,都因有了这纵横交错、蜿蜒曲折而又奔流不息的水的滋养而丰茂,更构成了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草炭和石英构成的透析良好的肥沃土壤。这里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低温的云雾,所以有九溪烟树的形象比喻。良好的地理环境,适合的土壤、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的确得于利这山泉雨露的滋润。 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