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的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之探索,始于九三年。第一轮探索——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于九五年通过省级鉴定。九六年承担的“九五”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侧重探讨“在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实现人的发展”,现将第二轮探索的经验及成果汇报如下。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字,不重思想文化;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答题,讲题,唯考是图。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美育被抹杀了,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视野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把语文从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一、《东方时空》课:让语文贴近生活
实验
班的第一门课程,是《东方时空》课。每天早晨7点到8点,是我带领学生们收看中央电视台这本电视新闻杂志的时间。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上,敬一丹等主持人成为学生的导师,而我作为助教,每周批阅90名学生写作的观后感。开课三年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写作能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收看《早间新闻》和《时空报道》,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使这些原来满脑子充斥着童话故事、琼瑶情节、武打传奇和流行歌曲的青年学子,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当代青年普遍患有的“责任感缺乏症”,在《东方时空》课的濡染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开课一年后,两次时事常识抽测成绩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这一点。在回答“你所知道的中外国家元首及社会名流”的问卷时,第一次全班平均成绩为29分(答对一人得一分),第二次为37分,短短一学期提高了8分。而对比班的平均成绩仅为19分。实验班个人最低分为11分,比对比班高9分。实验班个人最高分为90分,比对比班高45分。
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写作新闻述评的行列。从《黄河忧思录》、《绿化文化荒漠》、《京剧发展之我见》,到《巴以冲突之我见》、《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我看印巴核试验》,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华夏兴衰、世界风云的关注。
至于杨雷同学代表实验班写给吉林市新任市长王照环的一封信,更表达了有志学子参与家乡建设的高度热情和责任心,在江城百万人民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生活空间》领着我的学生走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品味酸甜苦辣,感悟悲欢离合。《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感召我的学生发出豪迈的誓言:“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今天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在社会生活的开导下,实验班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今的高中生,大多是只顾埋头读书,不顾抬头看路,至于职业理想的选择,更是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态度,结果,临到高考前夕报志愿,不是盲目从众,就是慌不择路,乱填一气。其结果势必导致进入大学后的“学非所爱”和大学毕业后的“用非所学”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