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传说:六月飞雪示后人

时间:2017-02-09 07:41: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郯城传说:六月飞雪示后人

素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山东省郯城县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著名戏剧《窦娥冤》的生活原型就在这里。在城东外环路旁,有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120米,占地近1亩。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座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曰:“纯孝也而蒙不孝之株;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另一座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上曰:“其孝至于上格天心,下慰舆情,使千百年后沾其德泽”。还有一块“华夏首孝”的石刻。

  孝妇按《县志》为窦氏,《搜神记》称周青。周青在出嫁之前,其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为了料理家务婆家早早将周青娶过门来,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次,婆婆劝周青改嫁,别再过这苦日子,周青听后立即给婆婆下跪,请求婆婆不要赶她走。婆婆为了不连累年轻的周青,趁周青外出时自缢,后被及时救下,婆媳俩艰难度日。

  一次,周青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调拌后端给了婆婆,谁知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周青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嫂子周青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县令收审了周青。当时狱吏

于公曾向县令申诉,说周青是一位贤良孝女,不会害死婆婆。县令不听劝告,执意处斩周青。在临刑前周青向县令诉说无心害死婆婆的冤情,提出了可以验证的三种现象,一是被冤杀后流白血,二是天降雪,三是大旱三年。还恳求死后同婆婆合葬。孝妇周青被斩后果真流白血,下大雪。周青被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孝妇的冤情感动了上天,果真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县令后来被罢免。多少年来孝妇周青的故事被当地人们所传颂。现在,墓冢的中间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条南北向的分界线,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没有消失,它象征着孝妇周青赡养老人的贤孝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孝妇被冤杀后,于公携带全部狱词弃官回家。后来新的太守到任,访求于公高大故里,于公便将全部案卷呈出。新任太守为孝妇平反昭雪,并亲临孝妇冢致祭,于是天降大雨。从此,郯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在,在城西仍有于公墓。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公正廉明,路过此处,都自愿兜土添坟,千百年来形成了封土高大的于公墓,占地两亩多。在于公墓的南边,有一个村庄叫白溪(血)汪,传说就是当年孝妇刑场所在地。窦娥冤的故事在那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汉东海孝妇为原型,编写了戏剧《窦娥冤》、《六月雪》。“六月飞雪天报孝,三年不雨帝鸣冤”道出了当地百姓的`心声。

  郯城地处苏鲁交界,四季分明,六月正是三伏酷暑,天空飘雪当是虚构。六月飞雪那是周青、窦娥对封建吏治制度的报怨,是平民百姓对公平正义的希冀,是时代对“真善美”的追求。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也是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的故事,二十四孝其中有十孝在山东,七孝在临沂,一孝在郯城,那就是“鹿乳奉亲”的故事。郯国国君郯子不仅学识渊博,治国有方,而且还是个孝子。相传,郯子的父母患有眼疾,需要用鹿乳治疗,郯子就身披鹿皮深入到马陵山涧,与鹿同宿,伺机挤取鹿乳。一次差一点被猎人射中。当猎人得知实情后,深受感动,以鹿乳相赠,并护送其出山。

  发生在临沂的其它6孝分别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花顺母、戏彩娱亲、闻雷泣母、卧冰求鲤。

  “万善孝为先”、“善为德之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社会的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文明进步,有利于家庭幸福。

  通过参观窦娥墓,大家感受到了“华夏首孝”的含义,领略了千古奇冤的案情,看到了百姓对“真善美”的赞颂。

  古为今用,以史为鉴。今天公务在身、权力在手的人们,要时刻铭记先人用生命留下的教训, 高举“公平、正义、法治”旗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恶扬善,趋利避冤,为建设和谐社会、为人民的幸福安康尽职尽责。

郯城传说:六月飞雪示后人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