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意思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素有“死亡工厂”之称,不知道大家对奥斯威辛集中营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词语】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全拼】: 【ào sī wēi xīn jí zhōnɡ yínɡ】
【释义】: 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的大集中营之一,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奥斯威辛。内设专供杀人用的毒气室、火葬场和化验室。有四百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
自然遗产
遗产描述
奥斯维辛-比克瑙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大多数受害者是被毒气室的毒气齐克隆B杀害,其他死亡原因是苦役、疾病、个别处决以及所谓的“医学实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
奥斯维辛集中营-比克瑙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党卫军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
姆莱1940年4月27日下令建造的。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1940-194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是德国政权对犹太人蓄意种族灭绝和其它无数人死亡的纪念碑,它为有史以来对人类犯下的最严重罪行之一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它也是人类精神力量的纪念碑,这种精神在骇人听闻的逆境条件下抵抗纳粹德国政权压制自由和自由思想以及消灭整个种族的努力。该遗址是全人类纪念大屠杀、种族主义政策和野蛮行径的重要记忆场所;它是我们对人类历史上这一黑暗篇章的集体记忆场所,是传递给年青一代的场所,也是对极端意识形态和剥夺人类尊严的许多威胁和悲惨后果提出警告的标志。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展现了纳粹德国在原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即第三帝国最大的灭绝营中执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状况。历史调查显示,有1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被饿死、惨遭严刑拷打和杀戳。奥斯维辛是20世纪人类对其同类进行残酷虐杀的见证。
历史用途
奥斯维辛-比克瑙是最大的纳粹灭绝营和集中营,位于克拉科夫以西37英里的波兰小镇奥斯威辛。在纳粹谋杀的所有犹太人中,有六分之一是在奥斯威辛为毒气杀害。1940年4月,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下令,在奥斯威辛建造一座新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奥斯威辛属于被德国并吞的波兰部分。首批波兰政治犯于1940年6月运抵奥斯威辛。到1941年3月,那里已有10,900名囚徒,其中大部分是波兰人。奥斯威辛很快就以最残暴的纳粹集中营著称。
1941年3月,希姆莱下令在离营地原址1.9英里开外再建造一个大得多的第二分部。这里将被用作灭绝营,得名比克瑙,或称奥斯威辛二处。比克瑙最终关押了奥斯威辛营区的大部分囚徒,包括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和吉普赛人。这里拥有最可耻、最惨无人道的种种设施,其中就有毒气室和焚尸炉。犹太囚徒抵达比克瑙站台后,就被赶出车厢,不许携带财物,并被强行排成男女两列。党卫军军官,包括臭名昭著的约瑟夫·门格勒医生会从中挑选,将大部分受害者送到一边,也就是将他们判入毒气室受死。少数人送到另一边,去干苦役。被判死刑的人当天就被杀害,尸体在焚尸炉里火化。到集中营干苦役的寿命通常也只有几个月。留在检疫区的囚徒,寿命只有几星期。
区域分布
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3个主要营区,分别是奥斯威辛(一号营区)、比克瑙(二号营区)、莫诺维茨(三号营区)和39个小型的营地或工厂,主要目的是进行杀害犹太人或是让收容者进行极为严苛的工作、集体处决或是进行不人道的人体实验。
一号营:奥斯威辛集中营。1940年4月27日由纳粹德国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下令兴建,是最先建立的集中营,也是整个奥斯威辛地区集中营最主要的行政管理中心。首批波兰政治犯于1940年6月运抵奥斯威辛,到1941年3月有10,900名囚徒,其中大部分是波兰人。在这里,大约70,000名波兰境内知识分子、苏军战俘和德国境内同性恋者及罪犯被杀。由于他们都可以成为劳力,所有为德军服务的企业都设在此处。
二号营:比克瑙集中营。兴建于1941年10月,是最主要的处决场所,又被称为“比克瑙灭绝营”。该营占地面积175公顷。纳粹在这里修建了300座木排房。由于火车可以直接停留在比克瑙集中营,故此这里也成为收容人筛选地。比克瑙最终关押了奥斯威辛营区的大部分囚徒,包括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和吉普赛人。营内设有行刑场及毒气室,可进行大规模屠杀。此外它还有几个功能特殊的集中营:布达的农业营、加悔泽的养禽营、赖斯科的蔬菜营和一些化学实验室。1942年1月20日的万湖会议通过“最终解决方案”,利用灭绝营对犹太人实行有系统的大屠杀,大约110万人被害,九成以上是犹太人。
三号营:莫诺维茨集中营。该集中营属于德国最大的化学公司IG法本,是由一座主营和39座小营房构成的劳动营,也称伦纳-莫诺维茨,该名称来自莫诺维茨原址上的伦纳合成橡胶厂。约11,000名犯人在莫诺维茨工作,负责挖煤、生产水泥和橡胶等。医生会按时到比克瑙灭绝营,将无法从事劳力工作的人送往毒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