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奖励、惩罚时别忘了教育目的
奖励、惩罚是教育的常规手段,近年来随着学生、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我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困惑:惩罚是否需要?怎样惩罚才是合理的?后来,在工作中逐渐认识到教育离不开惩罚,惩罚的方式也因人因事而异。绝对没有标准答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是个很注重卫生的人,最喜欢做的家务活就是扫地。起床后,我没有洗漱,如果看见地面上一根头发也会打扫干净。在教室里,地面有包装袋、纸屑,那是我绝对不能容忍的。老师们都说,农村的学生习惯差,养成了乱动乱扔的习惯。我一再强调,学生离我的要求还是很远。我班的卫生对比其他班已经是优秀的,但我的眼中是容不得一片纸屑的。
昨天查寝时,女寝308地面有几片卫生纸和一个包装袋。我让她们下床把自己扔的捡起来,其中有学生在上铺,需要打开蚊帐,翻下床,捡起垃圾后,再爬上床,关好蚊帐。下铺的女生准备将地上的垃圾全部扫了,我坚持她只捡自己的扔的垃圾。我对她们说:“麻烦一点算什么,我就是要让你们知道自己扔的就要自己捡起来。”
今天,我来到教室,逐个查看学生的座位,发现雅静、永琪、小雅、依萌等人的座位下有垃圾,我让他们站了起来。以前对于座位下有垃圾的.只是要他们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现在发现学生没有受到教育。我决
定让他们站了一节课,中途我曾想是不是惩罚重了一些,最终为了震慑所有的学生,他们站了一节课。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杜绝某种行为,很多时候班主任怒火中烧的时候,会失去理智,忘记了教育的目的,而是宣泄心中的不满,将学生一顿猛批。就像一个故事,有人背着一个大包准备上高楼,中途为了轻松一些,将大包卸下,但达到最高层的时候,发现大包还在下面。班主任的教育也是如此,惩罚的目的是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有班主任认为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动用任何教育手段,该骂的就骂,该打的就打。惩罚学生有一个底线:不能使学生肉体、精神受到伤害。打骂只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将自己推到违法、犯罪的境地。
中午,我来到教室,让学生相互查看,请课桌周围没有垃圾的学生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对他们说:“请组长给这些同学加上3分。”所有同学都笑嘻嘻的。
奖励是正面激励,对某种行为的奖励,告诉学生此行为是正确的。学生出现好的言行时,班主任通过奖励,可以强化、固化行为,使其表现越来越优秀。其他学生看到就知道什么样的言行是许可的,无形中会对其言行加以约束。奖励是应该是恰如其分,奖励过重、过轻,都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时下很流行赏识教育,有事无事就竖起大拇指或说“你真棒”。廉价的奖励如同廉价的商品一样,对人吸引力是不够的。只有当学生的行为与获得的奖励相当的时候,学生才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愉悦感。
无论奖励,还是惩罚,作为班主任都要牢记是为了达到什么教育目的。不可为了奖励而奖励,更不可为了惩罚而惩罚。尊重、公正是奖励、惩罚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奖罚分明,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