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学法的特性与指导要求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怎 样学习。”一篇篇小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学懂一篇篇课文才是 最终目的。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小语的方法,必须认识小语学法的特性,明确指导要求,才能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
一、小语学法的科学性及指导要求
小语学法的科学性是指它符合思维规律和科学原理。它的操作过程是根据思维规律而展开,利于有效思维 ;它的结构是按一定先后顺序组合,符合科学程序,前一个程序是后一个程序的基础,后一个程序是前一个程 序的继续与发展,思维逐层深化;它的效应是简化思维过程,从而简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益。例如背诵一篇课 文,科学的背诵方法应是:在把握课文大体内容后,先掌握文章各部分内容,理出文章的思路及内在联系;再 寻找关键词句作记忆的支撑点,把文章内容连缀起来;再回忆、尝试背诵,寻找遗漏,分析原因;最后诵读薄 弱的句、句群、段落,再试背。这种背诵方法符合科学的记忆程序,它有诸多的思维因素参与,符合思维的规 律性。
指导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地作有序渗透,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如先指导“字词句学法”,再指导“段落学法”,最后指导“篇 章学法”。二要遵循认识规律,先在教学中展示科学的教学思路和合乎逻辑的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融学法于 教学中,使学生从中领悟、理解学法,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学法。如指导学生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学法 ,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安排:①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读准生字字音;② 组织学生细读课文,弄清词句意思、课文内容,探索作者行文思路、课文结构;③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掌握重 点,研究精华,体味感情;④组织研读,整体认识,评价欣赏;⑤组织学生熟读,理解地记忆重点和精彩片断 。这种教路清晰的课堂教学,渗透着“学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再让学生从中领悟和概括出学法,然后引导学 生由半独立到独立地运用学法。三要引导学生评价学法。某种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虽然在某一学习内容的具体操作中有了观察和思考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但其科学之处尚不 了然。通过评议、知其某一学法的科学之处,就能更自觉地运用之。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程序安排是科 学的,是因为“初读课文,感知了课文的整体意思;再进行词、句、段教学,使词、句、段教学有具体的语言 环境,理解它们在整体中的含意;再精读、研读课文,弄懂并掌握重点,弄清文脉,最后才有可能欣赏评价全 文。二、小语学法的目的性及指导要求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任何小语学法都是指向一定目标,都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省 时、科学、高效地学会某项内容与会学某项内容的目的。因此,要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法,什么样的内容就得 用什么样的方方法来学懂。目的不清,方向不明,就无从选择学法。如归纳段意和归纳文章中心,各有不同的 目的,就得选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去归纳文章中心,目的就不能达到。
指导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在接到教材后,首先考虑学生用什么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