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自然新教材 扩展实验大课堂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城乡小学都陆续装备了实验仪器,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这些标准和条件基本上是出自八十年代的教学大纲,与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材、教学大纲规定的103个观察、实验的要求尚有差距。针对这一情况,要搞好自然实验教学,除了充分发挥现有实验仪器的作用外,还应动员师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创设观察、实验条件,同时,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观察和实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
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初步尝试。一、自制教、学具,搞好实验仪器配套
新编自然教材,对原统编自然教材在内容和编排形式上作了较大改进,观察、实验由原来的87个增加到103个,按原大纲装备的仪器,就与新教材不配套。如第七册第六课《风》,要讲清风的形成,就必须用空气对流箱来作实验,而空气对流箱在装备仪器中是没有的`。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找来三合板、塑料薄膜等材料,做了个空气对流箱,试用一下,效果很好。在这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利用硬纸盒,做成空气对流箱,用可乐瓶、酸奶瓶等材料做成空气对流瓶,成功地显示了“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原理,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细心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像这类教、学具,我还做过:简易测力计,动、植物标本,昆虫标本,岩石标本,指南针,太阳能热水器等,解决了装备仪器与新教材配套的问题。
二、巧选代用品,补充实验装备不足
自然课有些实验,如三年级的《溶解》,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时完成盐、高锰酸钾、砂、小苏打、纯碱、白糖、碎石子、石膏、面粉等九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每组需要九个烧杯,这是现有实验装备所无法解决的,特别是对于成班率上升的'城镇学校更是困难。如果做一种物质的溶解实验后换一次水,那么实验室内将会是倒水、装水的学生来往穿梭,乱成一片,实验根本无法进行。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布置学生每人带两个广口玻璃罐头瓶或玻璃茶杯,各装半瓶水,这就解决了分组实验仪器的不足,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此外,我还灵活地选用矿烛代替酒精灯,橡皮筋代替弹簧,竹筷代替搅拌用的玻璃棒,打气筒代替注射器等,使分组实验按新教材要求开齐开足,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三、走进大自然,扩展实验活动课堂
自然课有些实验,特别是生物学科类的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对比才能得出结果,如:“种子的萌芽;蚕的变态;蝌蚪长成青蛙等类的实验等。为了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就很有必要开展课外自然研究活动,除组织学生成立课外自然兴趣小组开展课外研究活动外,在教室内设立自然角,校园内开创生物园、小饲养园等,使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观察、实验活动在课余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如春季学习第六册《两栖动物》,为了让学生观察记录蝌蚪发育过程,我在班上设立蝌蚪饲养角,用透明的'玻璃鱼缸饲养蝌蚪,摆放在窗台上,引导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定期观察记录,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蝌蚪长成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于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之类的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关于自然教学的要求是:“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此,我根据新教材的内容,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观察和实验。比如:考察冯川河的污染状况,观察各种植物的茎和叶,采摘、压制各类茎和叶标本,到沙滩考察卵石的成因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动脑筋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紧扣自然新教材 扩展实验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