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

时间:2019-03-01 05:50: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共同体  选自《教育蓝皮书·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近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形成国内著名的教育NGO。  新教育实验始于2000年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书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与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2002年6月,“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开通;2002年8月,实验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并规划设计了“六大行动”实验项目。  一 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当前过于偏重静态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心灵与身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即便在智育中,割裂的学科、分裂的知识本身也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二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六大行动  在目前处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  (一) 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在2002—2006期间,新教育曾经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小学六年要读完一百本课外书、聆听六十场精彩报告、写完六百余篇日记、每个学生每月都要作一个10分钟演讲、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六年学一项有用技能。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六年时间里孩子果真能够这样度过,他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精神生命最丰富的人!”新教育还曾希望,有了这样基础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导他们阅读100本必要的文学经典包括哲学著作,让他们以书本为友,以真理为友,以大师为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就会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就会智慧明达,目光敏锐,意气风发,他们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很快把宝贵的文化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   在2006年,“营造书香校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正式启动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9月23号,孔子诞辰日,苏州市召开了首届读书节;所有实验学校举行了各自的阅读节,开展了“书香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二) 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三) 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四) 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 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六) 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在六大行动的基础上,新教育实验又开发了“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与幼儿教育”等整合性教育项目,并逐渐形成“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针对学生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  三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新教育认为,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作为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为了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难以为继的瓶颈,成了整个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的改进劳而无功。教师的态度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的教育理想的。  所以,新教育实验,将它行动的起点放在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上。“改变行走方式”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新教育实验这几年最大

的成果,是涌现了一大批在实验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出版个人专著、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与学术研讨、到各地交流与讲学,在新教育实验教师中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通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儿童需要阅读不同的童书一样,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一样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新教育认为,存在着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短的木板”,也就是说,可能存在着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合理结构(我们这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经验内化了的默会知识,而不仅仅是可以通过书面试卷测试的显性知识),而可能许多教师在某一方面形成了“短板”,所以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为此,我们要研究一个围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专业阅读研究,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新教育实验初期,教师们的随笔主要是抒情性质的,随意的,生活感悟式的。随着专业发展思考的深入,新教育实验逐渐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这五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它们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新教育实验认识到,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教师的反思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而要突破自身的“见障”,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倡建立各种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利用对话来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这几年比较有名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是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的班主任学习小组、温州苍南新教育俱乐部以及毛虫群落。  在实验开展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新教育应该开辟自己的学科课程系统,提出自己全新的学科教育思想。而新教育实验认为,新课程改革在学科课程及学科教学已经作了非常有效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强调教师基于自身学科的发展,则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促进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学科课程的改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个系统,它们是完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双轨。因此,新教育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拒斥新课程改革的自足系统,实验教师同时应该是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四 新教育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电视和网络让我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好奇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可悲面目;应试教育剥夺了儿童的闲暇、游戏、个性,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争斗、计算、幸灾乐祸。在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目前,新教育实验已经正式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6册,并正在进一步编制更能体现以上晨诵思想的晨诵本。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随着实验推进,一些问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了实验老师的面前:我们有哪些优秀的读物可以提供给孩子们,我们能确保这些书籍是通过更广泛地筛选,是最优秀与最适宜的吗?对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实际上,永远不存在抽象的儿童,一个小学生,永远有他特定年龄、性格、性别、经验、兴趣与独特的智能),他能够读什么书?一本《爱的教育》,真的能够适合1-6年级所有的学生吗?再进一步讲,许多孩子喜欢读的读物,它们真的适合孩子的成长吗?也可以反过来说,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以上这些,还只是一个书目的细化问题,即使我们拥有了一个最科学的书目,要让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开展有效的阅读,我们还是思考,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  为了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实验开展以来,通过共读,发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新教育实验是将共读传统的恢复,视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  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在中年级(3至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在高年级,则主张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在实验中,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娄葑二小有个一年级学生,幼儿园期间一句话也不说,入学时摸底测试为零分,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突然有一天给妈妈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开始画出非常漂亮的儿童画(含有故事情节),并且学科成绩也达到了合格的水平。而几乎极大多数童书实验儿童,都自觉地开始远离电视、远离游戏,整个精神面貌,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毛虫与蝴蝶项目还认为: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同时我们也相信,教育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在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特质,以及汉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是以二十余个人类文化母题和核心文明价值,来作为挑选共读的童书与故事的“关键词”的。可以说,尤其是共读中的每一本童书,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完美地体现了一个或若干个核心文明价值。儿童阶梯阅读研究,就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合的童书;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一定有着这一时刻最适宜的一本童书。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毛虫与蝴蝶项目既尊重儿童成长中的序列,譬如将神话放在童话之后,将历史与英雄人物放在神话之后,将自然知识放在想像知识之后,也重视民族文学特质的传授。为实现民族文化本征的授予,我们设置了先中国神话,后希腊与希伯来神话的序列,为同一个目的,我们还将开发中国本土图画书精品(包括神话、民间故事、佛教道教故事、英雄与名人故事等系列)。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实验初期,学生的随笔带有明显的作文倾向,实验教师是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没有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随着实验的改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觉地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而学生随笔,也逐渐地丰富为心灵独白(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班级共议日记、童话文学创造等多种形式。而在低段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五 新教育整合课程: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  新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应该培养出既有着民族情怀,又有着全球视野,既有着本真的生命体验,又拥有全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为了实现此一目的,新教育实验启动了公民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课程。  1.新生命教育。  2006年,新教育在苏州召开了首届生命教育研讨会,组成了一个新生命教育的研究团队,并开始将国际著名的麦克劳希尔生命教育教材引进实验学校(这是一套在美国覆盖了将近60%的学校,在英国、新加坡,在全世界使用最多的一部生命教育教材),预计将在2007年9月份开始使用。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新教育实验认为它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珍惜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珍惜别人的生命,不仅珍惜人的生命,还要珍稀动物植物的生命;第二是热爱生活——生命是在生活中展开,教育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多才多艺,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陶冶情操,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第三是成就人生,也就是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最高端的自我实现。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新公民教育。  十五期间,新教育正式出版了《新公民读本》,启动了新公民教育。新公民教育以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审视中国的现实教育,试图突破和超越传统的德育教材和政治教材,充分突出人类普适的价值观念,充分突出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充分突出公民的权利、责任和参与意识,并以强烈的时代感、高度的前瞻性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国公民教育探索一条新路。  六 新教育实验的另外一翼:公益行动  从2003到2006,新教育实验逐步超越了传统课题的范畴。一方面,它拓展了最初实验课题中并不规划的但为基础教育所迫切需要的项目与课程,另一方面,它向外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公益活动。新教育实验配合其它的各个基金会(如灵山慈善基金会),在教育公益上,开展了各种人道的、专业的教育公益活动。  《南风窗》杂志曾这样描述:“新教育实验有望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从广义方面讲,整个新教育实验就是一个面对所有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新希望工程,从狭义方面讲,新希望工程也是指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开展的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进行的教育援助。从2003年开始,新教育实验每年开展了西部支教活动,对四川、云南、重庆、贵州、陕西、宁夏、湖南、内蒙古等省市进行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  “灵山-新教育公益项目”是由灵山慈善基金会和新教育实验课题组联合开发的,由基金会负责资金支持,新教育实验课题组负责学术服务的公益项目。它主要承担相对贫困的新教育实验学校以及西部地区贫困学校的师资培训以及阅读推广等项目。目前已经开展与正在启动的主要项目有:  灵山-新教育贵州推广计划 由灵山慈善基金会和新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在贵州部分地区进行长期的教师培训、学校扶持,将新教育理念推广到西部地区,让西部师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前进的教育研究成果。  灵山-新教育种子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散落在民间的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优秀教师个体持续不断的学术支持和培训,为新教育实验乃至于中国教育不断地发现和培训尖端人才。  灵山-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将新教育实验课题组关于儿童阅读(含诵读以及儿童阶梯性阅读)研究的最新成果向新教育实验学校以及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从而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最宝贵的种子植入童年。  2005年,灵山-新教育项目正式启动,首期项目资助15所新教育实验学校,为每一所学校培训一位校长、一名骨干教师,送一套教师用书、一套学生读物,安置一台电脑、一根上网线,辅导一学年新教育实验、一学年跟踪监督。  2006年7月,灵山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吴国平先生在北京会议上郑重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5000000元给灵山-新教育项目(含10000个“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书包),标志着灵山慈善基金会与新教育实验全面合作正式开始。  2006年8-9月,由灵山慈善基金会赵一平先生负责的灵山-新教育项目组组建了14人组成的培训队伍,在贵州湄潭县和凤冈县开展了为期20天的灵山-新教育贵州行公益培训。11月,组成38人参加的贵州新教育赴运城考察团,将考察与培训结成为一体,有力地推动了实验的进一步开展。结合支教,新教育实验开始启动“新希望”西部儿童阅读计划,计划将儿童阶梯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书包加培训的方式向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推广.  赠你一双明天的翅膀——温州商会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计划 2006年冬天,苏州市温州企业协会(温州商会苏州分会)成立,基于共同的心愿与责任感,企业家们捐赠30万元给苏州地区儿童,委托新教育研究中心和公益部,启动了名为《赠你一双明天的翅膀——温州商会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计划》的活动。活动运行办法是:由商会及会员认捐专门为不同年龄儿童设计的价值400元的书包,该书包可供获赠人使用两年,项目执行者届时将在书包上印上捐赠人姓名,并把获赠对象的资料寄给认捐者。由项目执行部寻找受捐对象,对获赠儿童的阅读指导人进行培训,监督阅读开展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将推广过程中孩子的成长及其他的动人事情,编制成《毛虫的翅膀》四季故事。将四季故事邮寄给认捐者、各种媒体。目前,首批获赠儿童,苏州市新区新浒小学部分学生已经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礼物,学生的任课教师也接受了第一次培训。  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新教育公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公益制度与特色:  恪守严谨制度:新教育公益希望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更为严谨规范的制度体系,使整个公益流程规范化,透明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项目运行更为务实高效。  凸显专业精神:新教育公益希望通过不断地引进最尖端的研究成果,强化公益活动的学术品质,弘扬专业精神,使公益活动不仅仅成为捐赠财物的过程,更成为造血工程,从而使灵山-新教育成为知名公益品牌,真正造福中国教育。  塑造公益文化:新教育公益希望通过文化之间不断的对话(基金会文化、新教育文化、受助地区域文化),逐步形成特有的透明、公正、开放、高效的公益文化,使公益活动成为彼此丰富对方生命及文化的过程。  附:新教育实验简历及影响  1999年,朱永新教授在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讲学,提出了“新教育”的基本追求。  2000年2月,朱永新教授的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出版。该书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广泛欢迎,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理想旋风”。  2002年6月18,朱永新教授创办的“教育在线”(www.eduol.cn)网站开通。教育专家李镇西任总版主。网络平台教育在线(www.eduol.cn)的实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在线论坛注册会员有18万人,主题帖总数达23万之多,帖子总数370多万。大批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论坛上各种问题的对话和讨论,已经形成了一种“批判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良好氛围。  2002年10月,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之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永新教授决定将“理想教育实验”更名为“新教育实验”。 10月28日,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成为第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  2003年7月,新教育实验首届研讨会在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召开,近5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参加了盛会。会后,教育在线网站“义务支教西部行”活动拉开帷幕,支教队伍分兵两路,分别在云南安宁与贵州遵义传播新教育理想。  2004年7月31日至8月1日,第三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召开。第二届教育在线西部支教活动在陕西延安、定边,宁夏中宁、石嘴山举行。  2004年8月初,《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年7月12至14日,第四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第三届教育在线西部支教活动在四川遂宁、重庆永川开展支教活动。  2005年12月24至25日,“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在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召开。  2006年7月15日至16日,“新教育实验”第六届全国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这次会议总结了“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并制定了该项实验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新教育实验”总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力打造一个根植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实验将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模式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即加强基础性(包括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研究,打造素质教育的经典个案,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思想行动化、具体化、系列化、大众化。  截止2006年年底,“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拥有14个实验区,有430所学校(其中包括小学323所,中学86所,幼儿园19所,大学及专科2所),21755个班级,63423名教师和1061886名学参与了实验。  实验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朱永新教育文集》(一套10本);出版了《新公民读本》、《中华经典诵读》等新教育课程教材;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育文库》“我的教育实验”系列、“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我的教育随笔”系列、华东师范大学“名师课堂”系列等新教育丛书;数十位实验核心成员发表了上百种个人专著,如魏智渊《冬去春又来》、《语文课》,干国祥《破译教育的密码》,袁卫星《生命课》,窦桂梅《教育与玫瑰》,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苏静《麻辣学生酷老师》……  几年来,《南风窗》、《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21世纪经济报道》、《教育导报》、《教育时报》、《新民晚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50多家重要媒体相继报道“新教育实验”。《南风窗》2004年4月16日对新教育进行了如下评价:“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仪式。”新教育实验为什么如此快速发展并且受到广泛的关注?《江苏教育》杂志社副主编张俊平这样理解:新教育实验是一面旗帜,它用理想的方式向当下的中国教育说“不”;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追求,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中国教育的“桃花源”;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自觉,它用行动告诉人们,中国教育到了该返朴归真的时候了。
新教育实验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