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
摘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关键词:数学,做数学,活动、兴趣、猜测、探索、发现
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的、挑战的、竞争的数字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现代数学渗透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
域,它不仅是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技术,在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再仅是教学内容,而是如何掌握和操作这些内容,重点应放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上,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积极的活动,使学生不再把数学作为一堆死板、封闭的事实、步骤来记忆,而应当作为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的学科来学习。“寻求解法,不单是记忆步骤;探索模式,不单是记忆公式;形成猜测,不单是做些习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一、数学知识的理解有赖于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加深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通过“日历中的数学”的探讨,在游戏猜测中掌握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因为“数怎么不够用了”?学习了小于0的数——负数;通过“有趣的七巧板”,了解了平行线和垂直线;想了解“月球上有水吗”?学会了制作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学习,就是从探讨“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的问题开始,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表述、交流、比较,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有成效地学到了“去括号”的知识。又如:丰富的图形世界,可爱的小猫,从不同方向看,教育储蓄,打折销售,你今年几岁?我变胖了,……等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了生动、丰富的意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给人惊喜、给人办法、使人聪敏,可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习惯去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周围的事,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加强数学概念的认识,数学方法的领悟,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要提取、分析、整理相关信息,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知识的概括来自个人的深层理解,这样的知识“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