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来源
压力来自社会
【来源:北国网-半岛晨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
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
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找份工作简直比失恋还痛苦!”大四女生钱薇又一次在面试中落选了。即将毕业的她最近
疲于奔命地发简历、准备各种笔试、面试,但一次次希望落空,让她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活
泼开朗的她,现在也经常失眠了。钱薇说:“接到面试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为什么,总是紧
张得睡不着觉。”
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因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
学生数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
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
好地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
调查: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
2010-05-29 11:02 来源: 新浪教育 作者:未知 浏览: 121 次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
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
学生顺利就业,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北京青年压力
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共同发布《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以下
为不同维度压力源的得分:
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归因方式上依旧存在明显的“怨妇”现象: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虽
然四个维度的因素都能明显导致就业压力,但相对而言,以来自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的压
力源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家庭和学校,而以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最低。这种把就业
压力更多的归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而弱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一方面,说明
当今大学生可能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责任心与自身的实际就业竞
争力等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这一点与09年的调查结果十分相似。
这种不顺时的习惯性外归因倾向,不仅在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普遍存在,而且,也不
受入职阶段的影响。
其中,在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专科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人
群。尽管最近几年来专科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由于专科生在就业的绝对竞争力以及个
人发展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社会乃至个人
方面的压力高于其他高学历的人群也就不奇怪了。
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入职阶段的人群,
尤其是在社会维度上,这类人群的得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
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
不同学历的压力源
不同入职阶段的压力源曲线
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分析
来源: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共同发布《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以下为家庭经济情况分析: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2000元以及2000~5000之间,两类人群分别占40%与33%。
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2000元及2000~5000之间
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2000~5000元范围内,并且,期待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待月薪接近2000元;本科生月薪期望为2500元;硕士生为3000~3500元;博士生主要集中在4500~5000元。与09年相比,专科生的期待月薪有所增加(500元),博士生略有下降(500元)。总体来说,不同学历的人群在期待月薪水平上比较接近现实。
不同学历期望月薪分布
总体人群期望月薪分布
在09年的调查中,仅有1.3%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今年却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
18%的人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
19.1%应届无工作者接受零月薪
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归因方式上依旧存在明显的“怨妇”现象: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虽然四个维度的因素都能明显导致就业压力,但相对而言,以来自社会(主要指用人单位)的压力源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家庭和学校,而以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最低。这种把就业压力更多的归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而弱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可能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责任心与自身的实际就业竞争力等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这一点与09年的调查结果十分相似。
不同学历的压力源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
接受零月薪人群应对压力更积极
“了解”与“不了解”《劳动法》的学生比例相当接近,分别为14%与19%,而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劳动法》处于“部分了解但不清楚”的状态。
在19%的“不了解”《劳动法》的人群中,尽管绝大部分(58%)都是在校的1~3年级学生,但仍然包括相当比例的往届毕业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法知识普及教育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各个不同的入职阶段人群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人“不了解”《劳动法》,更多的人“部分了解但不清楚”。
压力来自个人 贫困大学生最大网心理压力来自父母
导读: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团南京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花一周时间走村入户,对南京市周边区县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挑战困难与憧憬未来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线。
调查发现,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
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因为对就业的困惑,55.8%的贫困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考研究生。 负责组织调查的团南京市委书记邢正军认为,这既有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考虑,同时也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在这些困难面前,贫困大学生是否会放弃自我,甘心沉沦?
“调查发现,贫困不仅没有挫伤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反而增加了他们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邢正军表示。
调查显示,41.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5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没有一人表示自己的价值目标为随遇而安或者是金钱、享乐等物质幸福。邢正军认为,贫困大学生同样注重社会的需求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能否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是贫困大学生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有55.8%的贫困大学生希望将来考研究生;绝大多数(87.7%)贫困大学生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想好或者随遇而安的贫困大学生只占12.2%。
与同学能否和睦相处也是贫困大学生遇到的一个问题。调查显示,95.7%的贫困大学生与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较和谐。团南京市委权益部蒋仲群介绍,他们面对富裕同学带来的压力,往往采取直面、化解、寻求精神支持等方法解决。
南京师范大学一名贫困大学生说,“在学校里,家庭富裕的同学可能出手大方一些,对待别人慷慨一些,集体活动中出钱多一些。但我们可以多出些力,多出一些点子,把集体活动搞得更丰富一些。”
邢正军介绍,这次调查的贫困大学生有163名,还有179名大学生接受了访谈。家庭年总收入低于5000元的特困家庭的大学生占73.6%,年总收入在5000元~8000元的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占17.2%。
? 来源 :作品集:2008级《应用写作》课程实践作品集
?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新学期对于那些初升大学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给了他们无限的美好遐想。但是,真实的大学校园,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幸福乐园。这里的生活一样紧张忙碌,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成为部分大学生一生不能承受之重。说明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十分突出。大学生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仅仅表现为自杀这一种形式,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为了探求大学生所面临压力的成因,帮助大学生健康、顺利地完成大学生活,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调查总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3份,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思。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就业、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这四方面压力占大学生目前所面临压力的88.6%。
一、在学习方面,有83.9%的学生感到日常学习有压力,另有85.5%的学生感到考试前有压力。感觉日常学习比较紧张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日常学习很轻松。在面对考试的态度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考前都比较紧张,成绩较好的学生感觉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考前感觉很轻松。
二、在就业方面,有84.3%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而有36.6%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的月薪达到3000元以上,这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这可能会成为他们潜在的心理压力。在期望的月薪标准上,男女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女生期望月薪标准普遍低于男生,这反映出女生在就业问题上可能面临比男生更大的压力。另外,有61%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会对自己产生压力,而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对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父母是事业单位职员,他们的期望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动力;父母是企业高管的学生对父母的期望没感觉。因此,如何将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转化为子女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84.4%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地与周围同学相处,有84.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两个以上知心朋友,这反映出独生子女大多数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会有57.6%的学生存在不同原因的压力。学习成绩状况也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成绩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相对紧张,几乎没有知心朋友;成绩较差的学生,与同学关系一般,知心朋友少于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知心朋友较多,因此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该关注一下他们的`人际关系情况。另外,调查表明:过度自信也会给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障碍。
四、 在经济方面,有经济压力的学生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明显差异。例如:有经济压力的学生,成绩普遍好于其他组;考前感受普遍好于其他组;感受父母期望的压力普遍高于其他组水平,而在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别。另外,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是仍然有92.2%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身边同学的高消费行为。因此,如何掌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值得深思。
(二) 大学生的解压方式
当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都会主动寻求解压办法,但在面临不同压力时,解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男女生的解压方法也不同。
有学习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购物来排解压力,如果需要求助时,多数男女学生都会选择求助朋友和家人。 有就业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运动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娱乐。其中在“发脾气”和“痛哭”两个选项上,只有女学生选,说明在就业问题上女生会感到更多的无奈。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家人和同性朋友。
有人际关系压力时,男学生多选择购物和娱乐,女学生多选择倾诉和运动。男学生在人际关系压力过大时也会选择哭泣来解压。如果需要寻求
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异性朋友和家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和不求人。
有经济压力时,男女学生排解方式无显著差别,多会选择娱乐、运动和埋藏心底等方式。如果需要寻求帮助,男学生多会选择求助同性朋友和不求人,女学生多会选择同性朋友。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除了要经常本人沟通以外,还应该与他们的朋友、同学多多沟通,因为当面临压力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向父母寻求解决办法的。
(三)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不应该退缩,要无畏地去正视它,解决它。应采取积极态度看待压力,把压力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因此在压力面前要保持勇气和信心,有心理准备去勇敢迎接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了自信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要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目标确定后,要用自己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实现,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半途而废。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不能用经济价值和立竿见影的效益去衡量。
二、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好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老师就是治病救人的医生,通过和谐的内心交流,给以动之以情的分析,晓之以理,帮助解除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痛苦。鼓励他们安心学习,奋发上进。心理咨询是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疾病。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高尔基说:“社会就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学校要提供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采用简单的说教或靠行政手段和处分来解决心理问题是不能奏效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他们提供发泄内心的激情、展示天
赋和爱好、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要无疑是很重要的。这不但可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还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什么造就了大学生心里压力 -----就业资源网
现在大学生都说自己心里压力大,无可厚非确实在某些方面当今大学生心里上都有一定的压力,究竟什么造就了大学生心里压力。
学习与生活压力大 多数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压力,如果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出现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相当多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去化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独生子女教育不当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与人交际困难 现代大学生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技巧与原则。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将网络当成排遣对象。但这种虚拟的宣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作用,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家庭及环境的影响 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
严峻的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我们要学着自己给自己减压,我们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一定要学会自己的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