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职业发展导向 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遵循职业发展导向 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管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毕业生2500名左右。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将其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学院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体系。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的产业需求,明确专业技术特色,将行业、产业标准融入专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12年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在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对全省高校2011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我院的综合排名列同类高校第一名。下面我仅就就业渠道拓展和创新就业服务工作两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着力拓展就业渠道 学院多措并举、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着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学院为2013届毕业生累计提供就业岗位已达1.2万个,供需比为1:4.8。主要做法如下: 1.依托校友,加强宣传。学院依托体系完善的校友会平台,加强学院的宣传,并组织校友企业进校园招聘毕业生。近年来,每年由校友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数约有300~500个。 2.校企合作,就业前置。学院与厦门航空、上海大众等知名企业合作,试点在大二学生中开展预招聘或提前去企业进行就业实习的新模式,前置就业工作。近年来,每年均有200多名学生成功参与就业实习,学生和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3.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搭建就业平台。学院在全省各地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依托合作站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双选平台。有的工作站还组织当地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 4.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学院与部分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如学院的'“西子奥的斯班”、“用友班”等已连续举办了多年。在2012届毕业生中共组织了订单班6个,合计有287名毕业生参加了订单班,其中102名学生成功签约。 5.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创业新苗,这些同学除了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就业外,还带动了其他同学就业。2012届毕业生中由创业带动就业的毕业生有120余人。 二、科学规划、加强研究,创新就业延伸服务 学院抓好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队伍建设,创新性的提出“延伸服务”的理念,深化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内涵。 1.提升就业指导课标准。学院将就业指导课设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制订全新的课程标准。同时,积极举办校友讲座、企业家讲座、专家讲座,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2.加大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学院构建由学院领导、就业指导中心专职人员、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团学组织组成的全员就业指导网络。加强就业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都会根据就业队伍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详细的培训计划,同时,不断优化和调整就业指导队伍的知识、年龄、性别、类别等结构,使之更加贴近工作的实际需要。 3.创新就业延伸服务。2009年,学院针对部分毕业生在第一年初次就业适应期存在跳槽频繁、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更高层次的提升等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毕业生延伸服务”的理念,帮助学生解决“毕业后”自身定位、职业发展等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毕业生延伸服务工作体系:班主任工作期限为“3+1”年,在学生毕业后一年中,依托“两保障(队伍、制度)、三平台(校友会、产学工作站、网络)、五项措施(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心理辅导、技术问题、继续教育)”开展延伸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毕业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和岗位成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第三方数据咨询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自开展延伸服务工作以来,我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指数逐年上升:2008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85%,2011届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