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亦师亦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成才的探讨
摘 要: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前提和保证。作为中职校教师,应从真诚地与学生对话、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早日成才。
关键词:营造;转变;师生关系;人才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前提和保证。正如赞可夫所说:“就教育的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师生间的关系如何。”因此,在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早日成才,意义十分重大。结合多年的工作心得,下面讨论为什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对于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那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差异的群体。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得不针对各类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做到“因人而异”。比如说:有的学生性格方面是“吃软不吃硬的”、有的学生是“吃硬不吃软的”,如果教师在不调查的情况下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产生厌恶心理,不但达不到起初教育的目的,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所谓的前期准备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前提则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从心里接纳你。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凡是和他们关系好,感情深的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他们也认为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因而能愉快接受。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相悖,关系不好,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睬、不相信、不行动。为此,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深入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一个扎实、稳固的基础。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于接受;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和反感情绪,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曾经有人说过:“学生会因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同样也会因不喜欢一个老师而排斥一门课。”前者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景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后者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无心听课,更谈不上听课效率。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成才。事实上,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以中考分数偏低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有的学生学习目标意识淡薄,对学习缺乏兴趣,并且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师高标准和学生低要求”的现状,让师生之间逐渐萌生了无形的对立情绪,甚至于偶尔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导致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那么,教师面对这种现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呢?
(1)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师生对话需要平等,沟通更要真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训,学生听”这种形式依然普遍存在。这个“平等”仅仅体现于表面和形式上。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人的心灵深处。” 对于自尊心特别强的青少年,针对他们喜欢听好话的特点,当众表扬会令他们信心倍增,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但一味地表扬也难免会使部分学生产生骄傲情绪,甚至会自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采用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但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策略,不能用偏激的语言伤害学生,因为善意的批评也能让学生改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于与学生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表扬要真诚,批评也要真诚”的原则,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2)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师本位”教学观念中赋予了教师教育者、领导者的角色,使教师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自然时间一长,教师对这种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也习以为常了,而学生则是被置于被领导、被教育的地位,这就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不平等。这会让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一种畏惧感、距离感,不信任老师,对老师有防备之心,妨碍了师生间的进一步交往,也就是我们说的感情“隔离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由传统的“师本位”转变为“生本位”。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要适当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并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长此以往,这种“亦师亦友”、默契的师生关系会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慢慢形成。
(3)尊重学生,给予鼓励。马卡连柯说:“我们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对于学生而言也不例外,他们更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尤其是来自于老师的尊重。这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另外,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表达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以言语表达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但是有时无声的情感流露往往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得到教育并且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学生犯错时,不应该总是大声训话和批评,在严格教育的同时应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监督他们及时地加以改正,让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是犯过错,但他们能知错就改。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发自爱的教育比强制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发自内心的感动。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实意爱护他们、为他们操心时,他们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这样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千万别说现在的学生一点都不在乎,其实他们心里都有一把爱的标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教师的一句表扬和鼓励的话,能给学生很大的动力和无比的欣喜。
(4)要多花时间和学生相处。感情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是在相处过程中慢慢培养和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之情也不例外。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相处。课余时间可以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喜好着他们的喜好,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用你的真诚来博得学生对你的信任和尊重。这样学生才会把你当成他们的一分子,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会和你说他们的知心话和以前不敢告诉老师和不愿告诉老师的一些小秘密,师生间就会亲密无间。
《吕氏春秋》上说:“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如此也证明了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