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岛
南麂岛
南麂岛(南麂岛)
南麂岛,别名海山,古代又写作“南己山”,是一座的旅游岛屿。周围多岛礁,最高点大山海拔229.1米。岛上设南麂镇,居民2000人左右。南麂列岛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五个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口外30海里的东海海面上,距市区50海里。
目录 基本介绍 岛屿成因 主要特产 自然资源 收缩展开 基本介绍南麂(jǐ)岛 南麂岛,别名海山,古代又写作“南己
南麂列岛受海浪和潮汐的侵蚀和冲击,基岩裸露,且多呈陡崖峭壁。南麂列岛远离大陆,海水清澈,含沙量低,海域底质以粉砂质粘土为主,海底地形自西向东南下倾,水深一般在15m-25m之间,南麂岛东北和西南两侧为深水通道,其水深在30m以上,最深处达45m。 南麂岛为主岛,位于列岛中央,其地理坐标为27°27′N,121°05′E,东西最宽处3.3km,最窄处仅150m;面积为7.64k㎡,最高点海拔229m,岸线长24.8km,有大沙岙、火炬岙和马祖岙、国姓岙4个海湾,分置于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以致南麂岛形似奔麂状而得名。
主要特产大沙岙沙滩:国内唯一国外罕见的贝壳沙。 沙蛤:被人称为“天下第一鲜”的`小东西。 南麂岛在大山西麓有个大岩洞,两条青-白岩脉各从洞中潜出,逶迤如大蛇伸向海滩,于是人们联想到《白蛇传》中两条美丽而善良的仙蛇,美此景点为“白蛇与小青”。三盘尾是岛上景点较为集中的区域,绿草如茵,顽石钟灵,碧海长天,组成麂岛的部分景区。 这个岛上的贝类大约有412种,藻类有174种,其中19种藻类为国内首次发现,22种藻类被列为稀有种。
自然资源南麂列岛地处台湾暖流与江浙沿岸流交汇和交替消涨的海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内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区系成分复杂,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良好,生物种类有很多:鱼类397种、虾类79种、蟹类128种,而贝藻品种之齐全居各海域之冠。本区已鉴定的海洋贝类有403种,其中19种为国内首次记录,海洋底栖藻类有174种,其中黑叶马尾藻为世界海洋藻类的新种,贝藻类种数约占全国的29% 以上。本区的贝藻类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温、热带两种区系特征和地域上的断裂分布现象,堪称我国近海贝藻类的一个重要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