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年下来,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并不算多,大多都与自己与社会的期许相差甚远。这时,有人站出来 分析 说,一哄而上搞网站创业,大家都把开设网站作为创业捷径当初就是不明智的,种下了日后失败的祸根。创业成功的偶像、新浪网总裁王志东在今年夏天的“555创见大征集”会上也给大学生们浇了冷水。王志东说,创业潮风靡高校是件好事,说明中国大学生开始走向成熟,思想与行为都与世界保持同步。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是要打好基础,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吃透专业的精髓,但也不能片面追求分数,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找出自己的长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去创业,要避免一窝蜂。在创业之前,不能只看到成功人士头上的光环,更要看到成功人士比一般人多付出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努力。大学生创业要有思想准备面对失败。
王志东一番老生常谈,是他保守了?还是真理不怕重复?
到底要不要创业?
现在,大学生创业从当初的争论不休到红透半边天似乎又回到了争论的起点上,对创业热潮持批评否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与发达国家拥有的成熟的创业投资模式相比,目前我国的资本 市场 相对落后,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等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因素将制约大学生创业的 发展 步伐。
也有人坚持: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核心便是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加快经济建设、 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动力也在于创新。社会要搭建一个类似孵化器一样的平台鼓励青年创新创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性思考和 规划 人生的能力,他们并不像人们担忧的那样盲目和冲动。社会 发展 到现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成功 机会 ,他们敢想,社会就应该为他们创造可能。任何形式的创业都不具备百分之百的成功 机会 ,都要 经历 优胜劣汰的考验。
的确有实绩表明,大学校园的确深藏着先进的生产力和商机。1992至1998年间,各高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万余项,成交金额28.35亿元;出售专利近3000项,成交金额2.84亿元;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数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左右;由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近2/3。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利和科技致富的天时,大学生创业的确时机正好。有一个相对冷静和公允的声音提醒大学生们: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