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虚荣心抹杀了孩子的灵性
中国和英国专家近日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专家称,一味讲求竞争和有错必罚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就是学生精神过于紧张,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则是势在必行。 这应该与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导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父母认为,选择A早教中心,因为它能帮助孩子进入B幼儿园,然后就更容易考入C学校,那么进入D大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平日里,一方面是家长们不惜代价为孩子们联系各种补习班。而另一方面,则是做子女的对于家长们的苦心并不领情勉强去上,甚至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用脚自己走的路少了,欠缺思考力和行动力,长大以后步入社会恐怕难以适应,碰到更大的挫折,有的孩子因此而变得紧张和焦虑。 著名作家冰心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慢教育,父亲谢葆璋从不强迫女儿学什么,也没有刻意教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她学习为人处世之理,慢慢向孩子植入宽容、坦荡等理念。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各种能力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与其让学画的孩子掌握规范技巧,不如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涂鸦;与其把答案和方法都告诉孩子,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体验错误和挫折,培养坚毅的性格和意志。 教育不仅要教给孩子课本知识,还要传授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目前中国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往往都失于偏狭和功利,忽略了对孩子美好品德的培养。然而,当我们成功地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和纪律机器以后,我们最终又将收获什么? 人生如同一场万米长跑,我们是要自己的孩子在前100米超过别人;还是要积累体力慢慢在加速中完成超越,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家长仔细考虑。 平心而论,这都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而已。家长从小就把孩子的学习当作任务强迫孩子去干,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抹杀孩子的灵性。其实,在平时多鼓励孩子自觉学习,不以当下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让孩子在玩耍中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无形中提高学习技能,也未尝不可,家长们应多给孩子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和空间。 教育孩子就像种花,父母要做的是浇水、加肥料,无论是玫瑰、康乃馨,还是山茶花,让每一株花朵自然吸收阳光和雨露,而不要刻意“施肥”、“挡风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