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唱歌,多么简单
一、小刚想唱歌上初中的小刚有一天坐在餐桌上吃饭时说:妈妈,我就想上一节音乐课,可是老师总也不来。音乐课总被班主任占领,讲题、考试。我很想和同学一起闭上眼睛唱歌,唱一节课。
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心里不是滋味,酸酸的。
小刚每天都把音乐教材背到学校里去,书包很沉。妈妈劝他没音乐课的时候不带音乐书了,可小刚总是满怀希望地说:今天说不定音乐课老师能给我们补上没有上的音乐课呢?
有一天小刚放学一进屋就非常惋惜地说:真是的,今天音乐老师可下来了,本想可以高高兴兴地尽情地唱歌了(其实小刚并不十分爱好唱歌),可是×××捣乱,老师生气了,发脾气,把乐器弄坏了,唉!歌没唱成……这节课老师生气,我们就闷坐着。
妈妈知道小刚在和自己诉苦,因为那本该多么简单的要求都没法实现。多苦啊,我们的孩子!就连唱一首歌都不成!
妈妈劝小刚,咱们自己去唱好吗?去歌厅,找你的同学,还有爸爸妈妈,都去。我们一定要唱!
可是小刚很知趣地拒绝了。尽管他知道妈妈是诚心的,但是他已经没有兴趣了。况且小刚说了,就想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唱的。
妈妈没有办法抹去儿子心中的惆怅和遗憾。她为此也很惆怅了好几天,心里闷闷的。
二、为什么不能唱歌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人才选拔的模式上限定了一考定终身,一卷论高低,一支笔定输赢的人选拔模式。这种人才选拔模式的阴影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教育。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也就演绎和造就了我们的`教育模式。
目前的基础教育究其实质是应试教育。中小学校是培养考试机器的地方,中小学教师是培养考试尖子的教练,中小学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应试“炼狱”中的被动的被训练者。
题海书山,起早贪晚,日益增重的书包,日渐增加的眼镜,孩子真的可怜。
公交车上,两个男人闲谈。其中一个男人说,他去文化宫给孩子打听小提琴的事情。另一个男人说,你还哪有着闲工夫搞这个,还不赶紧抓紧时间给孩子补课。那个男人说,老师都快把孩子整死了,没黑天没白天地写作业,补课,往傻了弄,就是要把活生生的孩子弄傻它。他说他不管了,叫孩子拉拉琴,放松放松。
这个男人的话,是发自内心的觉醒。我们应该为了他的觉醒而高兴,也为他的孩子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欣慰。那个孩子多么幸运,他有这样一位爸爸。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的大多数家长,这样的有多少呢?
你赶紧的给我学习!
你不要看电视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