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型带我班
从教以来有幸和不少优秀班主任共事。他们充满爱心,非常耐心,对学生、对班级工作全面关心。班主任的形象因而在我心目中就这样固定了下来。所以,当初学校要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总觉得就自己的个性而言绝不是合适人选。然而,这班主任工作,一做也好几年了,我带的班级学生团结,班风良好。看来,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有不少成功之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这样的个性:能走近学生的心灵但对他们的关心还不到位,做事干脆利落但工作并不细致,虽有满腔爱心但还缺乏一点耐心,能积极动脑想些办法但有时不能持之以恒……只是,我开始学会善用自己性格中的有利因素,尽力化解性格中的不利因素。 一、年轻时尚的我VS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相对于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老班主任”来说,年轻就是我的优势。因为年轻,就更时尚;因为时尚,就更能贴近学生年轻的心。在这样一个网络影响铺天盖地的时代,学生们当仁不让成为了网络世界的弄潮儿。同样在网络世界游走的我,借用了网络和我的学生建立起更亲密的“校外关系”。 1.展示实力,叩开心门 首先,我找机会展示了一下我的“网络实力”,让他们不敢小看。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网络课。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留言板的相互沟通,和遥远世界的交流……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更赢得了学生的喝彩和认同。 2.加入QQ,摸清情况 接着,学生们用于聊天的QQ成了我的首选突破目标。据我了解,学生们在QQ世界中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平台——“群”。我积极要求加入,美其名曰“方便及时发布班级信息以及帮助解决作业难题”。经过群内成员的批准,我被吸纳成为会员。我也的确及时发布班级信息并帮助解决了一些作业难题,但更多的是我了解了我的学生们在聊什么,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对班级事件的看法是怎么样的……由于可以“隐姓埋名”,学生们更能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担心老师的“打击报复”。通过QQ群,我得到了第一手的学生信息。 3.互发电邮,分享秘密 E-mail(电子邮件)的隐秘性使它成为了我和学生说“悄悄话”的好场所。一次,我得知班上有个女生有早恋的迹象了。于是,我在QQ上说,我班有个我非常喜欢的学生最近做了些不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她能找我聊一聊。几天后,我没有等到她的人,却等到了她的电子邮件。她说不敢来见我,于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坦白。我们通过E-mail谈了好几次,她的想法有了改变。这件事就这样在保全了她的面子和自尊的前提下,妥善地解决了。 4.书写博客,展现自我 博客(网络日志)是我的新帮手,是让学生走进我心灵的桥梁。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告诉学生如何进入。我常常在上面书写一些对教学的感想,对工作的反思,对现象的看法,甚至介绍我的家庭生活……博客,让学生更了解我,更理解我。有一次,我在日志上写了我对周杰伦的歌曲的喜爱以及对歌星崇拜的一些感想。学生们看了以后,留言说:“真cool!老师和我们一样也喜欢Jay!”他们也对崇拜歌星的现象进行了反思。相对QQ和E-mail,博客是我“主动出击”的阵地。 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思想”主张,教育教学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强调教育的人道主义和个性的民主化。网络之于我,正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 二、缺乏耐心的我VS工作细致的班干部群体 接班之初,我便意识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上的性格弱势——虽有满腔热情可是缺乏耐心。因此,我有意地选择和培养了一批工作细致认真的班干部。 1.要选什么样的人成为班干部 经过讨论,我和学生们达成共识:1.学习成绩只需要中等就可以,即使成绩不佳但能努力学习且在班级工作中有经验有热情也可以。2.对班级管理工作有热情,自愿为班级服务,不介意牺牲一些课余时间。3.遵规守纪,并愿意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指正。最终,经过无记名投票,学生们选出的班干部和我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他们中有些并非是班级中的学习尖子,但他们工作认真,肯做事。而有些学习尖子生,由于不能以身作则或不愿花额外的时间为大家做事,而未被选上。 2.如何合理安排他们的班级职务 第一学期,我要求班干部进行轮岗,以便老师、同学观察发现他们各自适合的岗位。一学期下来,我对班干部的能力和做事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班干部甲:成绩中等,但能力突出,工作中善于和其他班干部协调,老师交付的任务会想办法找同学帮忙完成,老师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能调整完善——他是我心目中班长的合适人选;班干部乙:成绩优异,做事认真,文笔出众,但有时有点懒散,偶尔有点孩子气——让他做宣传委员应该会发挥他的特长…… 3.如何尽快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不管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考虑得多么周到,总会存在一些“盲区”。这些“盲区”就是班干部发挥作用的地方。而我,先制造了一块“盲区”。每天的午饭后到下午正式上课前,是午自习的时间,我没有经常下班去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而是权利下放,实行了“值日班长”制度。我把班干部组织起来,每天的午自习就交给了他们管理。事先,我和学生定了一条规则:午自习时,班干部代替行使老师的职责,有不同意见时必须先行服从,但允许事后找老师申诉;不服从班干部管理当面起冲突者,不得申诉,一律视同严重违纪。我故意“盲目信任”,使学生能服从班干部的管理。另一方面,我也和班干部定了一条规则:不能主观行事,不能包庇纵容,要尽量客观、公正地处理事件。如果经过学生申诉和老师调查,处理的确有失误,要向同学表示歉意。这个约定,是为了督促他们自律和自我约束。这样,班干部们在较短时间内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树立了威信。 4.对班干部的考评、监督 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组织优秀班干部的评选,我没有让它流于形式,而是把这项活动扩展开来,对班干部工作进行考评和监督。首先,我请班干部走上讲台,向大家汇报一学期来为班级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总结得失。接着,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本学期“最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最以身作则的班干部”以及“需要继续改进的班干部”。前两项结果当场公布,最后一项的结果由老师单独通知本人。 慢慢地,我把班级日常管理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交给了我的那些工作细致、认真的班干部们。学生们遇到事情,也会找他们商量。我的班级,是一个有很强凝聚力的群体,它是以班干部群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我这个班主任为中心的群体。我这个班主任,只是一个“掌舵手”,只需要掌控正确的方向就可以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由于信任、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班干部们成长得更快,成为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大而化之的我VS自我教育模式的班级管理 我带的班级男生的比例比较高。青春期的男生精力旺盛,总会想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方式来“娱乐自己,影响他人”,比如:扔粉笔头、纸团“投篮”比赛(投废纸篓),冬天“撞球”取暖(互相挤撞),“橡皮车弹跳赛”(用橡皮做成模拟车,来测试弹跳性能)…… 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热情、活跃,想要为他们充沛的精力找到释放的出口,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成群结队,课间在教室里又叫又跳,也的确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破坏了班级安宁的学习氛围。 这种情况,“严令禁止”并不是没有用,但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监督,否则见效甚短。而我深知自己的惰性,大而化之的我也不容易做到管理入微。另一方面,这种方法用得多了,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走向对立。 教育学理论认为,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马卡连柯则认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思想教育会产生平行教育的影响——“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于是,我采取了自我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 每次,当我发现班级中有人犯错了,我会在班会上提出问题。我会开玩笑地说:“我们班最近又有人发作‘幼稚症’。他们……”然后要求有这些行为的学生自己举手。由于事情都是在班级里发生的,同学们非常清楚,众目睽睽之下,这些调皮的男生往往会不好意思地把手举起来。偶尔,有个别男生想赖皮,我就说:“男子汉,敢作敢当。还有谁,不是男子汉的呢?”这时,他们也不好意思再隐瞒下去,接着,我给学生一个期限,要求他们限期改正。并说明,在下一周将进行投票,看看谁改过了,就可以免于处罚。然后,我公布事先和班干部商量好的惩罚措施,比如:罚在操场拣垃圾,罚拖地板,罚跑步200米等等,并且“欢迎其他同学观看、监督”。在学生的一片欢笑声中,我传递给孩子们的信息是:做错事老师能理解,但要学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慢慢地,随着青少年心志的成长,教室里安静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几年下来,我带的班级虽然还有很多缺点,并非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我的学生们和我互动良好,有着基本的信任,互相尊重;我的班级凝聚力很强,学生们团结在班干部周围,能通过互相协作处理好很多班级内部事务;孩子们在自我教育、学习、改过的过程中也逐渐成熟且富有责任感……我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带出了富有特色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