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庄稼案例
蛇与庄稼(课文)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以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蛇与庄稼》课堂流程设计比较
教学案例1(1992年):
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并将读音注在书本上,扫清阅读障碍。
3.精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提示“风调雨顺”、“海啸”、“歉收”、“糟蹋”等词语的解释。
(2)数一数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3)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怪事”的原因、经过、结果。
(4)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画出“蛇、庄稼、田鼠”关系图,并要求学生根据图再次记忆并复述三者关系。
(5)再读课文,当堂指导背诵。
教学案例2(2000年):
1.课前小游戏:找出生活中带有简单联系的例子,例如“羽扇轻摇,清风徐来”等。
2.自由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三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3.自由选择优先学习段落。(当时学生选择先学第一段)
4.精学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阅读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生1:怪事究竟怪在哪里?生2: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还有什么别的办法???)(3)从学生的提问中,抓住“怪事”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把怪事说清楚。在叙述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海啸、风调雨顺。
(4)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设计“蛇、庄稼、田鼠”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并据图复述“怪事”。
5.归纳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6.布置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小组合作,绘制猫与苜蓿的关系图,以检验学习结果。
7.检验学习效果,学生汇报,师生共同点评。
教学案例3(2006年):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并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
1.课前展示资料,汇报预习结果。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3.分学习小组自选学习优先学习段落,试着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结果。
小组1:选学第一段,朗读后画图展示蛇与庄稼的关系,并接受其他小组提问。
小组2:提供有关生物链的资料,对小组1的选学结果进行补充。 其余小组:评价示意图,指出小组1应对田鼠对庄稼的“糟蹋”
作具体说明,说出其糟蹋的手段,用以体现庄稼歉收的程度,小组1立刻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予以回应。
小组3:朗读段落后用小型课本剧示意猫和苜蓿的关系。
其他小组对小组3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联系的中间环节——“土蜂”对苜蓿传播花粉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评价中各组还对达尔文的这一论断进行质疑,提出猫的数量也应加以控制,否则会造成新的生物链失衡。
各组:讨论是否有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后延伸。
(1)作一个小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是复杂的联系,请用简洁明了的形式为同学说明。
(2)留意新闻,个别地区为了保护鹿而捕杀狼,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请做出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