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现

时间:2016-05-08 06:28: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前言:学生道德品行不佳有哪些表现呢?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待学生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

一 、学生主要课堂不良习惯

1、不遵守纪律,随便,不会同别人合作。具体表现为课堂上自由散漫,不听从指挥,不能与别人进行合作学习,不能接受别人。

2、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即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课本上,总爱说话,玩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比如两手总是喜欢放在课桌下面。

3、讨厌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表现出厌烦的态度。

4、课堂作业马虎、应付、拖拉。课堂作业总是马马虎虎,不仔细,经常出现错误,能看出有明显的应付,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5、对待问题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对待问题不会身如入研究,探其究竟,总是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的动力。

6、上课不善于发言。即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不参与讨论学习,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自己置身与教学之外。

7、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注意力很容易被课堂外发生的事情所吸引。

二、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成因

(一)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

1、家长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识上有待深入。许多家长认为,无论从学习和道德品行方面学校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所以在思想上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而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据调查显示有94%的家长认为无论从学习和道德品行方面学校的教育方法都是系统全面的,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有什么好担心,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好好读书,好习惯也就会随之形成。

2 、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家长教育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两过”,即过多责罚,过分溺爱。调查反映有27%的家长会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由于现在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宠爱,使得大家对孩子同一习惯的评判标准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思想上产生混乱。他们不会认为是他们行为习惯不对或不好,只是简单地评判父母哪个对他好哪个对他不好。因此孩子在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也会在思想上产生混乱,从而形成不良的课堂习惯。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很严重。由于考试主要考知识,调查中有47%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之类的话.重智育轻德育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大障碍。我们把九年义务教育叫做基础教育,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但由于家长对德育的轻视,导致小学生不良课堂习惯的养成.

3、 家庭中的其他不良因素影响孩子良好课堂习惯养成。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模仿能力特别强,而很多习惯都源于模仿,孩子多次简单重复就自然地形成了习惯。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大多源于父母和其他家长的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习惯的养成。而学生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随便,上课不会和别人合作,课堂作业应付拖拉等.

(二)不良的学校教育和影响

1、学校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认知和培养重视不够。 学校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校对他们的课堂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妥当,如只教书不育人、对于以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放任自流、姑息迁就;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榜样作用欠佳,特别是片面

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极大;学校对学生的行为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生活和社会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紧,琐事多,加上教育主管部门仅以考试结果评价老师,家长以分数衡量老师,导致了教师对不可量化为具体指标的日常养成或不考察项目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导向而形成课堂上诸多不良习惯。

2、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关爱。在现实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多的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与学生少有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沟通与交流。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没有爱就不成教育。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必要的情感纽带,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现行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冰冷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活动。最近有一所学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热爱学生,而90%的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爱,两个90%,反差却如此之大!以至在课堂上,学生无法与教师沟通,形成讨厌学习;上课不发言;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等不良课堂习惯。

三、纠正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

1、对待学生,老师要以宽容之心看待。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是容易的,但如果要求他们做得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教师真心的评价和欣赏。当学生课堂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使用语言暴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应该做到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多与学生谈话沟通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一视同仁,要求学生课堂习惯在一个阶段达到某个要求就行了,不必过分强求比如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能够安静听讲,不左顾右盼,不交头接耳.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学生毕竟是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机器,在这个好动好奇的年龄让他们做到鸦雀无声是不可能的,时刻端坐也是很困难的.凡此种种只要他们能达到某个要求就行,良好课堂习惯在宽容中逐步完善.比如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针对这一不良课堂习惯我们可以采用提问或加强说话语气的同时注视他的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而不是用很极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2、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教师要学会经营课堂。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事事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以教师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每天穿着整洁,为人师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回答如果是错的,也不要立刻做出否定评价,让其说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完整可以由此进行引申,最后引出正确答案。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预设生成,精心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将意外化为精彩。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用耐心、精心、真心去经营,那课堂就一定充满精彩,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改掉讨厌学习、上课不发言、不喜欢钻研、不会听课的不良课堂习惯。

3、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课过程中挖掘教材的兴趣点,避免枯燥乏味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现。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不想读书转到喜欢读书上来,精力也会从不良习惯转移到学习上来.当小学生在学习中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上课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作业认真。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等等。当他们做得不好,教师也应给予指正、帮助。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他们做到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课堂上能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二)、良好课堂习惯要在循序渐进中养成

1、良好课堂习惯要逐步培养。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端正坐姿,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养成会听课会合作会探究的课堂习惯.作为老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再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形成,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思考问题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教会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

2、不良课堂习惯要逐步纠正。对于基础不好且已经养成不良课堂习惯的孩子,想要一下转变他们是很难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懂事,也希望自己能做好,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其行为长时间的监督强化巩固,最终自然转化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不良课堂习惯进行指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转移注意力,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从而逐渐改变已经形成的不良课堂习惯。

(三)、良好课堂习惯,家校合作同样重要

1、良好课堂习惯养成,家校应多沟通。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外乎学校与家庭,与社会接触机会并不多。因此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很多家庭只是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校沟通不够。孩子向家长反映在校表现时,常常出于本能会对老师的评价或要求选取对自己鼓励的内容进行扩大,批评的内容进行缩小或隐瞒。因此作为家长应主动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现,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切磋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应该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双方对学生的要求和行为评价标准达成一致,形成统一要求,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习惯。家长可以与老师结对子,共同探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定期开展座谈会以促进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

2、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家长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首先养成好习惯。家长应做到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睡懒觉,等等。这样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必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在课堂上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课堂作业马虎、应付、拖拉;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易转移;不遵守纪律,随便,不会和别人合作的不良课堂习惯也不会发生了。

3、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持之以恒。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以学校为龙头,制定一个统一、全面、真实的与家长意愿相结合的家校合作计划,共同推进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其次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就越牢。因此,学校每个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两个好习惯,而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一些习惯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一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是小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习惯组成部分。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形成对于他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堂习惯的养成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研究课堂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从各方面促进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

[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现]

道德品行不佳的表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