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神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时间:2012-08-02 05:30: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导语: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诸葛亮有什么性格特点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悲剧人物,又是一个集儒、法、道观的多重人格的大成悲剧角色。他从“隆中对策”的战略构想到襄助刘备父子经营西蜀而造成的种种失策:战略方针的失策、用人用权的失策、基业发展规划的失策等等。实际上,这是诸葛亮个性人格所蕴含的种种“无能为”的表现,塑成诸葛亮“谨慎”而失误的一生、“躬亲”而守旧的一生、“尽力”而悲剧的一生。

“一生谨慎”、“事必躬亲”,是历代众所公认的诸葛亮性格特征。从主观讲,“谨慎”、“躬亲”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从客观来说,这是十分有害的专制心理和利己行为,这种性格特征造成了诸葛亮处事为人、权力分配和人才任用,以及政制“年名不易”而乏开拓进取的诸多局限性。从诸葛亮一生来考察,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是有其环境、条件的。他在南阳时,自比于管仲、乐毅,可知决不是一个隐居避世的人,这对于“躬耕陇亩”、一介村夫的诸葛亮来说,自大狂傲是不言而喻的了。直至后来,开始他身为蜀汉丞相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贤人政治生涯。总之,诸葛亮处事、用人、权力分配的失策,实际上就是他“谨慎”、“躬亲”等小农意识和书生意气等心胸狭窄、守成独尊等性格特征所决定的,也是诸葛亮人生最大悲剧。

诸葛亮有什么性格特点

史书记载,木年流马由蜀汉诸葛亮发明。三国志《诸葛亮本传》有两次使用木牛和流马的记载。一次是四伐中原时,231年51岁的孔明率军出祁山,用木牛作为运输工具;第二次是54岁的诸葛亮于234年率军由斜谷出祁山,用流马作为运输工具,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

众所周知,蜀军由山区出陕西北伐中原,屡屡因后勤补给困难而功亏一篑,补给是蜀军在前线不能支撑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诸葛亮清楚,曹魏也明白,因曹操之后曹魏的战略重点在江淮,对内实行屯田休养生息,对西北只是防御,并无

主动攻击意图,因此针对蜀军后勤这一弱点,只是与其打消耗,而蜀国并无与其拉拼消耗的资本,只想在西北与曹魏有一决战。

诸葛亮心急呀,怎么样让对手也能展开决战呢,于是,木牛流马出现了。

为了让曹魏认为蜀国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后勤问题,51岁的诸葛亮(可能已经感到了力不从心)对外声称研制出了机械化的后勤运输工具---木牛,并派出大批人员四处放风。意使对方感到这次真的是要长期打下去了。但因曹魏坚持防御方针,计未得逞,粮草用尽,被迫撤军,唯一成果是在撤退中击毙了张隽义。

十分苦脑的诸葛亮于三年后再次北伐,三年中,他在斜谷口屯集了大量物资。这次出发前他又声称研制出了比木牛还先进的流马,可以很快地将补给物资运输到前线。同时,又派出人员故伎重演,到处放风扩大影响,企图触动曹魏。

部队到了五丈原,他第一个动作就是命令部队就地开荒,在携带的粮食支撑下,加上自耕自种。与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的魏军相持了3个多月,粮草也再次耗尽,诸葛亮郁闷成积,逝于前线。终未能完成北伐大业。

诸葛亮之后,再也没有谁见过木牛和流马。甚至没人再提过它,更没有人说曾经见到过实物或图纸。后世对三国志记载的这一发明进行了长期挖掘和再研究,由于只是听闻,并无实际基础,终不能成。

[国之神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国之神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