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卷试图触动考生情感

时间:2016-08-07 07:48: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全国新课标卷试图触动考生情感

  阅读注重情感熏陶

  “今年的新课标语文试题仍然采用了前几年新课标地区试卷的考查方式,突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阅读和语文表达能力的考查,没有刻意求‘新’求‘奇’,遵循了平稳过渡的原则,没有出现过难、过新的现象,试题较为平易。”郑州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赵自乾说。

  “试卷结构平稳、平和、难易适中。”刚刚带学生参加完高考的郑州九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郭河秀与赵老师感觉相同,“试卷的这种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就是从阅读再到鉴赏、欣赏然后再到文字表达交流,这样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

  所谓“课标卷”,是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命题的试卷。在“课标卷”中,有一些对学生而言是新事物的素材背景,这种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避免了“背出来的高分”。所以,与“大纲卷”相比,“课标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增加,更侧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整合信息,还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想法、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

  更加注重考核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个性特点、思想情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新课标”考试的要求,“这次的阅读鉴赏模块能非常明显地让人感到一种家国情怀。”郭河秀老师说。

  “文言文阅读中,今年考查的仍然是人物传记,是选自宋史的萧燧。”赵自乾说,文章内容平实易懂,难易适中,考查目标明确,而且对于考生来说不会有陌生感。

  虽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人物传记,“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主人公恪尽职守的特点。”郭河秀老师介绍,后面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文章说的是具有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的物理学家谢希德,文章集中谈了谢希德对祖国的真诚与忠诚、对事业的热诚与赤诚、对亲人的至诚与真情,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引导,“非常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审美情趣。”

  作文侧重引导学生打磨和锻造自身修养

  赵自乾老师介绍,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很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依旧延续了近年

来“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命题没有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且作文题目材料只有一则,材料主题也比较明确,试题难度适中。材料主题比较明确,考生写起来不会感觉太陌生,学生应该会有不少的话可以说。“在材料审题立意方面,这个材料可以说涉及感恩之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小与大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等问题。”

  赵老师认为,考生在作文写作的时候,从油漆工的角度进行立意是最佳的,首先可以考虑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细节体现精神,小处表现品质。小事关乎大局,小的举动可以成就大的成功,考生可以从小与大的角度辩证看问题,看待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看待细节问题,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一粒沙里可以看世界。

  郭河秀老师则认为,无论是从船主还是从油漆工的角度出发,这个作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懂得感恩,与人为善,不以善小而不为。

  “新课标的试卷在‘表达’这个模块时,更注重的是对个人自身的'修养和锻造。这种命题引导学生形成更为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试题专家指出,今年的新课标作文在考查语文写作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无疑,高考作文试题对青年学生、高中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今年作文题的出题专家希望,试题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考查与检验,而且为考生提供一个展现创造性思维的广阔平台,同时树立了对青年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的旗帜。所以,今年的试题素材中的人物,全国新课标卷是工人,大纲卷为农民。之所以选择工人和农民作为思想引导人物,就是想启发考生,这些行走在街上平平凡凡的百姓,发生在身旁普普通通的小事,所反映的品德和智慧是青年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老师渴望用文章与学生情感交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课标”试卷的引领,“跟几年前相比,现在老师进行课改的劲头还是很大的。”郭河秀老师说。

  即便如此,应试压力对一线教师来说依然比较大。这既与高考的改革是一个过程,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有关,同时也与应试压力已经形成的惯性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消除有关。很多一线教师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

  郭河秀老师现在还对高二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印象深刻。

  “那节课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根据课改的精神我进行了引申。”郭河秀老师介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如此凄美的文字中,感性的郭河秀老师用哽咽的声音把孩子们打动了。就是这种真情的流露,使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学生们似乎被唤醒了,不再是那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是一种心灵交流的感觉。这种心灵的撞击、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无法忘怀的。”

  哪个老师不希望有这样的课堂?

  “我已经教了15年书了,我悲哀地发现,很少有学生的语文水平能超过我。真的很悲哀呀!”浙江高中语文老师王彤彤说。

  “其实老师们都希望语文能走入孩子的心灵。”郭河秀老师说,老师们都期待这样的变化,但是在短期内又无法撼动多年来已经形成的应试惯性,这种在夹缝中挣扎的感觉让他们很疲惫。

  北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陶小苏则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还是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课程改革要建立更加系统、科学的体系,让一线的教师一目了然地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只在课件和上课形式上进行新的尝试。

全国新课标卷试图触动考生情感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