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在投稿,今日看到很HR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感想,心想,自己也在这个行业混了不少年头,看着身边这些不断成长起来的90后,确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而自己很多时候也是力不从心。有时候憋了很多的话,当时没有说出来,事后有时候发现已经忘却。趁着这次年后招聘的时节,乱邹一番。
我的行业很特殊,看着群里的其他人都是为了招聘助理,销售,工程师等职位焦头烂额,我想,这些年,我经历了多少人。公司的性质是从事劳务派遣,人事代理以及新兴行业产线外包的大型筹备上市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作为这样一个全国有几十家分公司的劳务派遣和产线外包的业务的集团,每年的蓝领招聘数目达到上万人也不足为奇。于是,我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是和蓝领打交道,从招聘,面试,体检,培训,到员工关系,离职面谈,后期工作安置,工伤处理等等等等,几乎是我一手在操作。力不从心时候,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或者找要好的朋友发泄一番。说句不好听的,我们也就比那些开中介的稍微素质高些而已,但是中介赚到了大钱,而我们顶着压力,做着繁重的工作,薪水依然是少的可怜。今日也不是跑到这来倒苦水,若有跟我类似的行业的HR,想你们也能略微理解一二,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志,若在同一座城市,闲暇时分,也能互相慰藉一番,互相学习点闪光点。
说起蓝领,众所周知,就是大家熟知的普工。早期被称为农民工,今日为新生代农民工,但是随着90后95后不
断的涌上社会,慢慢蓝领被大家称呼了起来。他们需要得到的尊重,工作的自由度等越来越明显。在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用工市场,蓝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层储备力量。企业的发展靠革新,靠创新,但是若没有这些在产线上辛苦工作的蓝领员工,无论什么也生产不出来。从珠三角,长三角到如今的京津地区,是中国大量用工的地段,而我们恰恰是沿着长三角地带发展的起来的人力资源公司。早几年时间,苏州500多家的企业都与我目前的集团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近些年,人力资源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渐渐业务发展方向从派遣到了产线外包。于是,产线的管理也归属我们,我们不仅要招聘蓝领,还要培训蓝领,让他们成长,晋升成产线基层管理人员或者从外招聘产线管理人员,项目成熟了,再去洽谈新的企业,再一次的从零到百的招聘。于是,对于每日与蓝领接触打交道的我来说,已经不是痛并快乐着能形容的了。从起初的仅仅为企业招聘蓝领,到后来公司发展壮大后为了培养更优质的基层员工而成立的蓝领学院,一步步的付出,一步步的摸索前进,到如今的上市筹备,我们这几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计其数。在这样的民企,并非外企的各司其职,往往一个人要担任好几份职责,一点点的叙来吧。
08年,大家应该还记得那年的金融危机,苏州的产业园,吐血般的裁员。我们的蓝领员工无处安置,几万的人员流失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但是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没有流失掉,只是在那个阶段流失掉了员工而已,但是接着每天打来的询问我何时有工作安排的电话时候,且有些员工前期一直是我安置的,心里总是不是滋味,只能告知他们,有单位招聘,提前安置他们。那年,很多的员工打包回了自己的家乡,总是于心不忍。那时候的蓝领为了一份工作,兢兢业业达不到,但是最起码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意识,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且能服从产线的安排。
之后的 09年,10年,出现了市场少有的用工荒,企业开始招聘不到蓝领,于是一部分企业为了及时招聘到员工,出现了招聘返钱的现象,并且一直延续到今日。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地区,估计这种现象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工作的年龄层越来越低龄化,对于这些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们,管理方面也是越来越棘手,尤其是很多人是因为放弃了学业跑出来打工,自然比不上高端的人才,跟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也要越来越讲究技巧。且他们的积极性与思考问题全面性比不上上一代,进入一家企业之后的流动量也大了起来,不顺心,或者稍微有点累人,就打了退堂鼓,离职面谈时候,很多人的离职原因让人匪夷所思。因此,我的工作不管预防针打的再好,也避免不了处理紧急事情的时候。
下面进入我的正题了。这些年我的工作生涯中记忆深刻的那些人和事。
一. 招聘
1.
不管新旧项目,人员储备,或者新员工招聘,一个人手上要负责好几个项目,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的特质,优点劣点都有,招聘宣传时候并非故意的扬长避短,该阐述的总要阐述清楚。给中介发单,不同的中介过来的人总有自己不同的说辞,有时候我纳闷,明明招聘简章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为何中介总是不按照事实来阐述。想约束中介,谈何容易。
2.
来面试的员工有时候让我们哭笑不得,简历总是要填的,问及为何面试不带笔,回答,中介没让我们带。
3.
面试的员工中,黄头发,纹身,耳钉,甚至有夏天时候穿着拖鞋,背心来的。在淡季的时候,有时候缺人厉害,我们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能过就过了。要是像目前的这段时间,年后市场上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这种类型的肯定被fail掉。
4.
面试通过的员工,你希望他稳定的,说不定报到就不见踪影了,还有的培训了1 天2天的,招呼不打一声,人就消失了。做事有头没尾,去说教这些员工,他们反而还有自己理直气壮的理由,入职流失率可以存在,但这些人一声不吭的就消失掉了,总免不了让人欷。
5.
有些年龄大的,找工作不易,对于工作的渴求度很高,但无奈,生产车间的活没有适合他的,虽然态度OK,但是学习能力和手脚太慢,被淘汰掉之后,电话追问我是否还有别的工作安排,他们也有他们的理由,千里迢迢来工作了,体检费花了,住宿费交了,工作了几天被淘汰了,快身无分文了,必须要安定下来。我是有苦难言啊,怎么办?看着他们,真的是于心不忍。想起自己的父母辈的那些人,这么多年辛苦为了孩子,如今40岁了还要出来打工。我本就是女生,心肠确实也软,总是想尽办法跟产线沟通帮他们调岗之类的,如若再不行,就调项目。总之,这种事情碰到了不计其数。可能有人会说我傻,干嘛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只能说,我身在其位谋其职,虽然我都是和蓝领甚至叫做农民工的人打交道,但是平凡的工作,也要做出意义来。不然,中国的制造行业靠什么发展?
6.
面试通过了,到了体检的环节,我们有一外包项目是做食品的,体检费用略高,且体检项目很多,大小便之类的要全检测。基本体检通过率在60%左右,导致中介的积极性很受打击。其实工作很简单,就是抓饼干,塞饼干盒子,打包,包装等。但是要求的身体素质很高,站立式作业,又都是机器生产,说句实话,有些时候上厕所都要跑着去。就是这样子的工作,我们在招聘时候下大了力度,但是体检通过率实在太低,员工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流失率也大。每日就不停的发单招聘,发单招聘,我几乎已经麻木了。有时候想,公司为什么不做一些优质的企业,减轻我们的压力,不适应我们的发展模式的项目,就不要接。但这种事情岂是我们这些小罗罗插手的了的?公司要的是运营盈利,不管多困难都得我们去克服啊。
7.
还有一项目,因为是钢化之类的产品,夏天那完全是汗蒸房啊,员工顶着50度的高温,进车间的时候碰到手扶梯,都要烫的缩回手的。我就这样天天催着中介,人才市场天天跑着吆喝着,夏天给员工多发福利,尽量去多招聘多留住人,可就这样,那人也是哗哗走的。最后,我尽量招聘年龄偏大的和偏远地区的小孩子,比如甘肃的云南的等,能吃苦的地区的人,当然,我这没有地域歧视,仅仅是对比出来的员工稳定性。到了跟前,这项目什么心律不齐,脂肪肝之类的全不能要,因为高温啊,怕出汗虚脱晕倒啊。噪音,粉尘,还得测电测听,电测听那玩意,运气不好的时候,10个人有一半都过不了,于是,体检时候,我都得站在体检中心那电测听的门口,一个个叮嘱他们该如何去做电测听的测试。不是开玩笑的,夏天,谁愿意跑到50度的车间来工作,这些人可都是我苦口婆心的招聘来的啊!
8.
其他的季节性的,临时性的那些项目,往往都是一周就要招聘200人,于是每天就得起早贪黑的跟着中介,然后跑市场去找人,人才市场去吆喝,网络发布了招聘以后,电话基本510分钟一个电话,往往一天都是100多个来电,水都来不及喝上几口,打完那几天的仗,我就趴下了基本上。公司用我,也是看我一个女孩子能这么吃苦吧。
9.
每年学校出来实习生的高峰期,我也会跑去凑凑热闹。但是现在的中专,职高等等,学校也把学生当成商品来出售了。企业都要出价格去买这些学生,这是事实。你不出费用,学校怎么可能会放学生给你。虽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总归还是逃离不了学校的管控啊。运气好的时候,我能带点学生回苏,运气一般的时候,带个几个人回来,都没脸回单位上班了。哎!现在时间久了,了解了行情了,做起来算是找到了门道,以后这条道路还长着呢。学校招聘会之类的我现在已经基本很少参加了,确实没什么大的意义,有些企业打着储备干部等等之类的噱头去,其实招聘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蓝领。现在的招聘最好还是对号入座的好。找一些能适应此岗位的人来做才是正道。出差去北方的时候,秋冬季节,南北温差太大,在北方的时候,好几次我都被冻的像可怜的小鸡一样,冻的骨头都麻掉了。还有几次碰到身体来例假,之后的那几个月寒气入侵,痛的我那叫一个痛啊。以后再去北方出差,一定带好暖宝宝,穿的再厚也抵挡不了北方的寒气啊。
10.
插一个小笑话:一个实习生毕业实习被分配到富士康,工作了半年之后,觉得没意思,于是回家报考蓝翔,想寻求更好的工作。蓝翔毕业后分配,华丽丽的转身?没有-----那小盆友又被分配去了富士康。纯属娱乐笑话了。
二:培训
1.
公司主要是针对基层员工的职业生涯、文化素质、产线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训。投资600万,历时3年的时间创办了《蓝领学院》,迄今为止运作的还不错,培养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员工,晋升了不少的基层员工
[一个资深HR的感悟:我做HR的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