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一篇
身处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那独具一格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在我接触和认识到中国元素后,我就越来越享受在这之中。
翻阅历史的长卷,你会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古圣先贤的哲学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那一份积极;道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那一份洒脱;法家的以法治国,“费私立公”“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在当时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也在影响着我们。这一种独有的中国文化能够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除了这些思想外,我们还有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因为古代人有骨气,不轻易屈服,才有那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才有那苏武严辞拒绝高官俸禄,宁愿被流放十九年的勇气。“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面粉”朱自清的这句话也是在告诉我们要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我们也通过这些事迹让这种民族精神继续传承给下一代。
我们国家的戏曲,同样也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从“南腔”到“北调”因为地区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它的艺术风格也就不拘一格。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它通过一部部历史情节使我们懂得欣赏,学会关注,学会挖掘。戏曲虽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始终能流传至今,使我们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戏曲它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着“东方歌剧”支撑。
中国的哲学思想、民族精神、戏曲等文化与精神,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最具有代表性的。它的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人,我们应该要发扬并传承这些“中国味”。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篇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骚》,《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游行,在那次的游行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xxx抬阁xxx被誉为xxx华夏一奇xxx,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中国元素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三篇
中华魂,源于远古,传承至今。风风雨雨,涤荡出无数瑰丽与精华。一把二胡,何尝不是一个天下:一首乐曲,早已成就风云几许。二弦,一码,流水弓,凝香木,雅致不加修饰,却高贵到绝巅,琴声飞扬,似看到战马奔腾,似看到月华如练,有淡淡风雅,亦有浓重沉郁,二胡――典雅的中国元素。
丝弦两根,一内一外,亦如世间,内外各异。琴声刚强似石,铮铮然如暴雨倾泻而下,弓运流畅,随琴师力度顿顿挫挫。一甩弓,便是火光漫天;一斗弓,便是紧张屏息。一把琴,可道出安史之乱,可道出战马奔腾,可道出抗日反击。
听,那如冰如剑的韵律,有冰般凄凉,有剑样杀气。不复畏葸,不复赢弱,不复怯懦。是顶天立地真男儿,是浴血奋战真将相。
琴声可刚强似石,迅猛如风:亦可柔情似水,温润似玉。
慢弓,是低语诉说:分弓,是相思难解。琴声悠扬,似看到卷帘人比黄花瘦,似看到新婚人红妆嫁衣。有汉宫如怨如慕的妃子唱,有河畔西施浣纱的美人吟。
听,那儿女情意绵长,难识风月;那孩提天真顽皮,率真无邪。不复轻佻,不复张狂,不复低俗,是柔肠百转的江南女子,是漫漫天际的风荷清圆。
一把琴,两根弦,一把弓,两颗心,二胡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富底蕴。二胡中有奇山怪石,有百鸟朝凤,有清溪几许,有湖泊几潭,有春江花月夜,亦有秋波洞庭湖。自然之景,和谐之音,是不可复制的`伟作,是不可割舍的血肉。
古人讲究音韵,斗酒十千,高朋满座,无乐则难称高雅。胡琴初入中原之时,带着满身野性,难有几分文气,却在几千年沉浮中,磨去了些许野气,增添了些许温和。
拉琴者惜琴,视之如生命,只愿听者有心,觅得知音,但二胡却如同一本书,浅显易懂却意韵深刻。
二胡,只做淡淡的自我,高洁而文雅。
二胡,是中国元素中永不熄灭的明灯。
二胡,我最喜欢的中国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四篇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同时对室内居住环境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式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近年来室内设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元素模式。以当前室内设计过程中中式元素的使用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设计经验,对中式元素如何在室内设计中使用进行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式元素;分析
中式元素近年来在室内设计中有着较多的运用,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式元素以及中式室内设计符号,已经走向全世界。室内空间属于物质空间与室内文化空间相互统一的一种模式,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地域,对空间文化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中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式元素中的自然追求
部分专家学者曾经提出,中国的传统建筑空间特点,比较满足当下生态环保以及能源节约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可以满足世界思潮的设计结构。我国的传统室内装饰艺术,比较关注自然环境,但是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一般都集中在内外空间关联或者是内外空间渗透方面。广东的一些园林建筑,在空间处理上经常会使用到各种中式元素,而且恰到好处。为了让设计更加的符合自然景观、更加的自然,可以让内部空间和室外的空间相互结合,构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整体性空间。广东地区的各种陈设以及厅堂,都凸显了这种自然的意境。将山石或者是花草等自然要素,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室内空间当中,并将室内外的空间融会贯通。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当前依旧在沿用的中式家具都是比较经典的家具类型,而且融合性也比较强。不论是从政府官员的办公建筑还是各地区人们日常生活所住的建筑,都可以看到经典家具的身影,这些经典家居可以起到提升建筑物内涵的作用。
中式元素的智慧特性
相关专家学者在对各种家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家具表面材质的问题,同时还要在家具制造的过程中,多关注如何体现出“智慧”。中式风格需要关注的点比较多,不论是步移景异还是因地制宜,都是多年来总结出的设计要点。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常见的窗棂或者是雕刻等方式,为室内设计增加中式元素,并传承中式元素。在颜色选用方面,最经典的颜色依然是红色、黑色以及黄色等。按照字画、青花瓷以及中式屏风等要素,打造更加浓郁的空间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国元素已经彻底的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且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中式元素的对称设计
我国的传统中式设计风格,通过对称均衡的方式,让建筑看起来更加稳固。在色彩的选用上,一般都是选择比较朴素且比较稳重的颜色,通过木材或者石料等来承载这些颜色。从古至今,我国的建筑设计都比较崇拜自然,而且讲究的是万物共生。目前比较常见的装饰物品都是木质材料的装饰物,雕工比较精湛,并且绘制也比较考究。典雅的造型配合天然材质的木料,让所有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有的故事,体现了朝气。通过传统材料搭配现代工艺的方式,使用不锈钢岩石或者是实木等各种木材相互搭配,提升了设计的现代感,还透露出中式的效果。因为中式家具大部分都是深色为主调,所以中式设计比较经典的留白空间中使室内环境以及色彩都比较和谐统一,利用布艺点缀等形式让室内空间设计的氛围更加浓重。中式空间的层次感比较强,建筑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形式的隔窗或者是各种形式的屏风。这些隔窗和屏风可以让空间的层次感更强,并且还能起到虚实相互渗透的作用。在屏风选择方面,隔断不能乱堆乱砌,必须要有标准框架。常见的标准框架一般都具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富贵、象征着健康等。这种屏风不仅比较美观,而且也有其寓意。在门窗选择方面,一般会选择比较对称的图案,这也是中式设计最常见的一个特色之一,在落落大方的设计中凸显细节。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吊顶或者各种灯具等,这些吊顶和灯具可以鲜明的体现出中式思想。从近年来的中式室内设计空间来看,不论是大框架还是各种门窗隔断、装饰物件,都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融入各种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在传承古典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
2中式元素在室内设计的中的运用
传统中式文化一般都是从文化的层面来划分建筑室内空间功能。社会的不断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必须要打破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理念沟通。现代的中式空间划分,与前些年相比也有较差的差距,不再单单的将地位、身份最为主要的划分依据,而要从比较适合现代人的角度去区别,比如学习、比如工作等。新的中式室内环境,可以利用家具空间摆放等模式,全面综合摆放的距离以及摆放的位置等要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交流的关系,结合实用性原则,对传统的中式设计模式进行优化。除此之外,还要明确虚实关系,屏风就是虚实关系最好的一种表达。传统中式设计,可以通过隔断来隔离空间,切断墙体,也可以通过屏风来分离空间,让空间虽然被隔开,但是没有彻底隔断。在中式古典设计中最常见的博古架、帷幕等,就是很好的代表。通过使用隔而不断的手法,让隔断的装饰性更强。。一些建筑巧妙通过各种“留白”的形式,让建筑的传统韵味更加浓厚,延续了中式传统设计元素。传统设计比较关注细节,同时对装饰的要求也比较高。现代化的中式设计在该方面也有明显的继承,且直接体现在表面。比如大部分建筑的过道尽头,都会有造景或者是挂画,杜绝过道死角的产生,而且让空间更加的精致、灵动。因传统中式设计比较关注自然,所以不论是光还是影,都比较讲究灵活多变。从当前社会的中式室内设计情况来看,引入阳光以及各种木头装饰,可让传统自然精神更好的发挥。利用一些绿色植物或者装饰画、布艺等,点缀不同的室内空间。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材料来装饰,搭配紫砂陶等,打破传统沉闷的设计风格,进而形成鲜明的对比,让空间的色彩更加丰富。
3结束语
室内设计,对提升住户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文章以室内设计中,中式元素的应用情况为基础,结合广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式元素使用的要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并奠定日后工作开展的基调,提升工作质量。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五篇
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正式亮相,精妙的设计,彰显着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速度,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起来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会徽、图标里的那些中国文化元素。
“小红人”灵感来源汉字
在印章的方寸之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将中国文化载体汉字与篆刻艺术顶峰“汉印”完美结合。30个来自汉朝的神秘“小红人”,构成了冬奥会史上首个动态体育图标,演绎出冬季运动最优美、最成功的瞬间。
北京冬奥会共有24个体育图标,冬残奥会共有6个体育图标,每枚图标代表一个体育项目。这些“小红人”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遥相呼应,将现身冬奥场馆、特许产品、交通工具、城市景观当中,成为冬奥“代言人”,更掀起冬奥“新国潮”。
30个“小红人”以一种时下流行的超感动图形式,将“抽象”的体育项目演绎为精彩的运动瞬间,同时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达到了“燃”的效果。“我们就是要让传统印章变得年轻、有活力,让年轻人看到,这样古老的东西也会以这种‘超感’的形式出现。”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说。
冬奥会体育图标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既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己、追求卓越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又一次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了“中国文化符号”。
“冬梦”彰显书法文化底蕴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
会徽色彩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丝带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中国花样滑冰国家队总教练赵宏博认为,会徽代表了一个时代和一届奥运会的精髓。“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则是中国文化最经典的诠释。它色彩的搭配,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两个会徽交相呼应。”
“飞跃”尽显运动员风采
北京冬残奥会的会徽命名为“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定格了运动员超越自身、激励世界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残奥运动员的特殊器械。
会徽图形整体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激情、奋进飞跃的动感,色彩丰富,构图完美,象征运动员以坚强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残奥赛场上放飞青春的梦想。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上,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通过视频表示了祝贺。他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是一个蕴含着残奥会精神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六篇
诗词,是从小到大诵读着的;诗意,却是读多了才隐约触到的。有的诗,讲述着人的生活;有的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我和它的一切,源于一次邂逅。正当汉风步入潮流,在各大社交软件逐渐露面时,朋友尝试着入手汉服,来征求我的建议。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地与它见面。
这一件,薄纱轻逸,浅色绝俗,那一件,隐入夜色,沉稳素雅。一件件衣,一桩桩事。衣经过那事,事记在那衣。虽然其中有着现代设计的眼光,然而,一套汉服记忆着一个人、记忆着一种风骨。
我终是按捺不住,也跟着挑选一件。假期闲来无事,叫上朋友逛逛步行街,约定一起穿汉服。漫步着,闲散着。夹在城市高楼之中的老建筑,没有玻璃幕墙反射的光泽,只有岁月的划痕,还有包子铺前的袅袅白烟。迎面而来的,是同样汉服出街的两个女孩。遇见“同袍”的惊喜,也许只有亲身体会才有所感触。
出了店家,还能依稀记得店员的闲谈,“我最近经常看到穿着汉服的女孩子,成双成对的。这种衣服还挺好看,回去问问女儿喜不喜欢”嘴角总是不自觉地上扬。我为华夏人,身着华夏衣,这样的自豪油然心生。
汉服,是汉文化的体现,也同样附着诗意的汉精神包容。
汉,经历了千年沉淀,改朝换代也不乏不同的少数民族xxx。若说汉是空白的调色盘,那么各异的文化便是多姿的颜料,它们不断融合、不断改变,最终调出的色调朴素柔和,有如云舒霞卷。
“晨曦惊扰了陌上新桑/风卷起庭前落花穿过回廊/浓墨追逐着情绪流淌/染我素衣白裳”诗意,渗透到了流行歌曲,动人音律,口口传唱。还能说,这不是汉元素的魅力?
我与汉,相遇,相知。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七篇
中国已有五千历史,在过去的历史中无数文化纷纷呈现,它们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它们让世界惊叹,国人骄傲。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国元素”可以让我们更有内涵,更有自信,更有魅力!
中国元素——唐诗宋词
从小我们就接触唐诗宋词,耳熟能详的诗不计其数。诗人们在诗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便深深表达了陆游对无法看到宋军战胜侵略者的画面的遗憾与满满的爱国情操。这首诗让无数爱国人士感动,让学生在少年时期拥有着深深爱国情。
唐诗宋词有着丰富文化底蕴,在诗中可以与古人交谈,体会他们的情感,学习他们的精神,从而增加我们自身内涵与修养,让我们更有自信,更有魅力。让我们感受到古时战场上的残酷,背井离乡的辛酸,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和平。我们应发扬唐诗宋词,展现其魅力!
中国元素——棋
棋在古代便十分的受古人喜爱,因为它不仅可以让人沉下心来,静心思考,而且让人修身养性。现在也有许多人喜欢棋,走在大街小巷,许多老年人聚在一起,展开“搏杀”。
青年围棋手柯洁曾与机器人阿尔法狗一战,虽败,但也让人钦佩。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机器人没有感情,脑中只有棋局,不懂变通,但人不一样,人有感情,可以变通,可以在失败中总结教训。
“人生如棋,社会为盘”,人们就像那小小棋子在社会中拼搏。我们可以变通,可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迎接更好的自己。
中国元素——汉字
我国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他的书法精妙绝伦,其书xxx底入木三分,而他的书法也是书法界的代表,一笔一划轻重相宜,一撇一捺恰到好处。他的书法使他获得了好的名声和世人的尊崇,他本身也因书法而显得气度非凡。
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不仅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崇,而且使其自身变得儒雅有气度,书法如此之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将其继承和发扬?
中国元素——中医学
中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医学,与现在的西医“治标不治本”截然不同,中医主要是除病根,养身心,主张“望闻问切”。这也正体现出一种负责到底的态度。
中国元素数不胜数,如能强身健体的武术;能静心养性的茶道;体现女性魅力的旗袍等。
中国元素是我国千年来所积的文化艺术瑰宝,不仅具有文化知识内涵,更教会了人们人生之道,所谓“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我们难道不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中华之最,并推向世界,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八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人权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6年9月xxx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九篇
早在明清时代“宜”就已经成为当时室内设计的核心和价值标准了,“宜”字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不仅要做到对室内设计的因地制宜,同时要做到简约而不繁杂,并且宜自然而不宜雕琢等,这几个方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宜”字在当下中式的设计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人孔子的严重绘事这种装饰效果是通过装扮才出来的,然而“素”字所表现的是那种自然的朴素之美,同时在此其中“素”要做到美于“绘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人对“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一种文化追求。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式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景互借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当下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性,因景互借能够很好地将一些细微之处融入整体大环境,从而呈现出一个和谐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公共空间融入中式元素,已经成为一个设计潮流。公共空间是当下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然而中式风格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只有做到中国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居室环境的改善,提高设计的整体品位和文化内涵。当下随着各国生活环境的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国风即中国风格,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具有明显的古朴典雅的特性,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更将其中内涵直观的展现了出来,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有种不言而喻的亲切感,所以当下很多的室内设计师都非常的喜欢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对于传统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对于里面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不同必然带来设计各异,所以在设计上要抓住其神韵,不必居于表面形式。古代的设计取材上以木材为主,随着现代技术日新月异,设计材料也变得种类繁多,所以在中式设计中,是否能将现代的技术材料很好的融合现代的元素是当下设计能否成功的标志。只有做到既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传统的神韵,又能偶具有现代艺术感的设计才算是真正的现代中式风格。
传统的中式居住空间,布局上多数是围合院落。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书房、客厅以及卧室,使得整体上有宜人居住之处。对于单个的内部空间而言,中式的室内设计是相当讲究“阻断”的,同时这种阻断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原有的空间切断,体现的是一种“隔而不断”像一些飞罩、屏风等不但具有“隔而不断”的特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所以说中国传统元素在舍内空间中能够合理的运用可以为室内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篇
摘要: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中专美术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畅.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5,07:253
[2]吴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40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一篇
摘 要: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中式设计元素的风格,我们称它为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时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和材料表现出来,中式元素的广泛运用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中式元素作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应该被重视的。
关键词:中式元素;设计;传统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09-01
设计从来都是离不开文化的,中式设计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传统建筑室内营造不但要有功能需求、总体布局、空间组织、环境烘托、起伏处理,还要表现出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以及中式的文化内涵。室内设计的装饰已经从单纯追求奢华、简约、超现实氛围中逐渐向个性、环保、极具品味的方向发展。传承中国文化及美学的精髓,并通过创新,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中式元素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居、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雅,色彩浓重而成熟。设计师经常用窗棂、雕刻等中式元素做一些局部装饰,把中式传统艺术进行很好的传承。用最具中国传统的红、黑、黄色等,结合中国的字画、青花瓷瓶、中式屏风等传统元素,更形象的打造具有浓重中式氛围的空间。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地融人室内设计当中,追求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西方设计界认为,没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就是没有贵气的设计。在中式设计中,中式家居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的中式家居中有桌、椅、床等,中式居家中桌子有长桌、方桌、书桌、炕桌等;椅子有太师椅、官帽椅、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尺寸,其中太师椅最大,常放在正厅当中;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中式床是四柱式或六柱式的架子床,架子上可以围上帷幔,床顶部有顶盖。中式床还有罗汉床,有点像加宽的长条椅,没有架子,通常放在书斋午休时用。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板划上等号,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朴实和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在研究各类中式家具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到表面的材质,还要注重中国古人在制造家具时所体现的智慧。
中式风格有着独特的讲究,“步移景异”就是最具中式特色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在中国传统室内装饰艺术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往往体现在内外空间的关联和渗透上。中国江南园林建筑在空间处理方面有着完美的体现,为了更贴切自然,合乎自然,由内部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实虚结合,组成既衔接又有各自特征区分的空间整体。江南园林中的各类陈设与亭台、轩榭、厅堂等都体现了这种意境。把山石,花草等自然元素以不同形式引入到室内空间中,把室内于室外的空间进行很好的贯通。经过悠久的传承,目前流传下来的中式家具,已经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所以也就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中式家具色彩都是以深色沉稳为主,中式经典的留白空间中使整个室内环境的色彩协调统一,用具有中式特色的布艺点缀其中,整个室内空间更具中式的浓重氛围,中式家具的内涵得到完美的体现。中式的空间非常讲究层次,所以隔窗、屏风在其中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把空间分割成半掩半开的感觉,有一中虚实互渗的效果。屏风隔断的选着不是所以的胡乱堆砌,而是有一定的标准框架,有着象征健康、富寿、富贵的古朴图案镶嵌其中,美观实用的同时,还有着深刻的寓意。门窗的对称和图案的讲究,更是中式风格装饰的一大特色,大方中见细节。另外还有吊顶、灯具等也都有清晰的中式思想。在现代中式室内设计空间中不管是大的框架,还是门窗隔断,或是细小的装饰物件,无不传承了中国的传统,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入了符合现代所需的设计理念,传承中又有着文明的创新。
茶楼中的中国元素是最典型的,很多茶楼仍保留了明清风格,飞檐斗拱,红柱青瓦,精雕细刻,古色古香。茶楼的内饰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例如老房子茶馆的主人热爱收藏古董,所以虽然建筑本身不是老房子,却经过精心构筑,非常接近明清风格。在它的二楼,空间运用了园林的穿透借景,虚实遮挡的重视传统园林建筑手法,十分静谧和怀旧。茶室内各种桌椅、几案的墓志都全然不同,有明代的花梨木,也有清代的老红木和榉木,与四壁的书画条幅、挂建陈设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整体结构相当紧凑,古典韵味弥漫其中。而衡山路上的唐韵茶坊则有一曲径通幽为特点,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构建特征之一,碎石铺就的弄堂小路雅洁异常,茶馆的内部空间分割巧妙,一楼古朴大方,博古架上陈设着各种茶具和陶艺工艺品,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二楼的整体设计更精致、流畅,里外两室巧妙利用木栏杆和朦胧的竹帘分开。总体来说,浓郁的传统氛围与东方文化气息使之更典雅、和谐。
中式室内设计删繁就简,把多余的反复的简化,保留传统的精华注入简洁实用的现代设计,使得中式思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奏着美妙的时代音符。古今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通过现代的手法继续传承下去。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更大的创新,把中式中的设计元素更巧妙运用到现代室内环境中,让室内设计中不仅兼具现代文化气息同时拥有古典文化神韵。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徐观复.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3]吴清源.社中的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5.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二篇
笔起,笔落,一停,一顿,一个像是舞动的蛟龙、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大字跃然纸上,沉浸在满足的喜悦中,我爱上了这古老的中国元素――毛笔字。
又是一个宁静温馨的夜晚,打开台灯,铺上宣纸,研好墨汁,洗刷毛笔,我静静坐下来,开始了我的练习,我步入了一个古老优雅的殿堂,与古人进行着倾心交流……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在朦胧中来到一条长满茂林修竹的溪边,看到一些人列坐在溪边,有的正在摇头晃脑地作诗,有的在观赏山间美景,有的在谈笑饮酒。最惹人瞩目的是那个人,他显然已经有些醉意,不禁诗兴大发,提起笔来洋洋洒洒记叙游玩之乐游玩之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有如此恬静优美的景色,难怪会引起他无限感慨,让他想到了人生,思考
着宇宙,再看他的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飘然洒脱,惹人喜爱,他就是王羲之。思绪又回到现实中,宣纸上已经写满了这篇序文。闻着淡淡墨香,我又进入了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个清幽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耀在江面上,从一条船上传来阵阵凄婉的箫声,如泣如诉。忽地,箫声停止,只见一个人望着滔滔江水劝慰朋友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是苏轼,望着这景色,他写下了自己无限的感慨,他的字顿挫有力,粗细分明,自成一体,不失坚韧之感。
依然喜欢欧阳询的宇,它温柔,优美。
依然喜欢赵孟的字,它自然,柔和。
依然喜欢颜真卿的字,它强劲,敦实。
爱书法,爱那淡淡墨香给我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使我忘却了世俗的喧嚣,内心的烦恼,心灵的激荡,使我变得平静温和,一切繁杂的事都随着那墨香而烟消云散。
闻着淡淡的墨香,倾听古人的心声,感受心灵的召唤,走入真善美的世界。
我爱那淡淡墨香,它传承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体现每个书法家独特的人格魅力,它是我心灵的乌托邦。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三篇
19世纪末期,油画开始逐步的进入我国,为国人提供了新的美感,同时推动了我国人民思维上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经过前期的曲折发展,近年我国的油画创作进入相对繁荣的阶段,世界信息同步化加快了我国艺术家与国界接轨的步伐,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都给我国艺术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宏观上看,我国油画名作比较少,缺乏国际知名的油画艺术家。形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油画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变化的作品较少,在创作过程中依赖于西方油画作品创作模式,没有体现出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所以,我国油画艺术家在创作油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油画作品,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四篇
喜欢在陋室之中,独我,一茗香茶,一盏孤灯,走近那个梦幻的世界。诗词,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人民的精神家园。
你有男儿的血气方刚,有女性的脉脉柔情。你是千年风雨的积淀,你是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的珍藏。品读你,醒时你如高山上的清泉,清澈勃发,醉时你如暮霭中的大山,迷离而又难辨。品读你,品出的是国家苍生,理想追求,人间至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对天下志士的挂念;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飞戈,驰骋沙场,是易安居士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
诗词,亘古千年,多少人含泪写下对国家苍生的挂念。你代表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多少有才、有志之士为国为民进发的激情和无比的忠贞。为此,你唯属于中华民族。忆往昔,李白曾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畏权贵的呐喊,诗圣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昂扬激情与斗志,还有《归园田居》的陶潜,他们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寄予你,从此你散发着古人品格的幽香,你承载了无数仁人志士最纯洁的梦想,最坚毅的追求。
为此,你唯属于中华人民。聆听你,听到了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悼念:听到了牛郎织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忠贞信念:还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切一切,是那样的凄美,是那样的深沉,不知你是否可以扛得起这份浓重的爱,这份至死不渝的人间至爱,你是被血与泪堆积起来的,你是被无尽的痴情所支撑的,有情有义之人唱出了最动人的绝唱。诗词,你唯属于中国,诗情早已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千年的风风雨雨,已使你枝繁叶茂,中国正走向世界,而你也会继续承载着着一份份亲情、激情、柔情跟随中华,面向世界。诗情,中华。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五篇
摘 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地位出发,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基本内容的融合,并就如何在该课程中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212-02
著名学者吴宓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生,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思修”课的教育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有利于启发学生对树立何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思修”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地位堪忧
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任务,充分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现代价值。xxx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大学生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底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何传承?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何而来?所以,大学教育中理应重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确切的提法,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如高波[5]将其概括为利民济世精神、刚健有为精神和“公忠”精神;李宗云[4]将其概括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修养德性、与人协调,集体本位、天下为公。孙新新[6]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合一”。接着,他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凝练出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是理性精神,二是求实精神,三是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四是注重道德、宗法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被中华儿女一代代继承和弘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思修”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将这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三、“思修”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融合
“思修”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教育,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思修”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文化充分发挥影响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思修”课的实效性。
(一)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的不同时代和历史时期,其内涵虽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始终没有变。《礼记·礼运篇》中的所描述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正表现出儒家思想家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志向;宋代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仍然秉承“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情怀。直至近代,面对亘古未见的民族奇耻大辱,一代代仁人志士在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鼓舞下为民族独立与富强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奋斗。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二)和谐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道家倡导合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墨家以“兼爱”、“非攻”作为其基本思想。和谐精神是xxx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为构建和谐文化所要培育的精神,一种以和谐的社会观为核心的道德观念。研究、吸收、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可以使大学生自觉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三)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
《老子·二十五章》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高度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认为人在宇宙中并非渺小和无足轻重,而是依循自然之道,合于天地一体。《尚书·皋陶谟》中就有“知人则哲”的说法,表明人们已经重视对人自身的了解。这种珍视人的生命的价值的人文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在“思修”课中注意将古代人文精神与当代以人为本思想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的价值和尊严,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真谛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六篇
中国的国画、戏曲、茶、瓷器、丝绸等文化,都是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鲜活名片。
对于题目这个词,我深思熟虑了很久,发现就在生活当中,不如从文人四趣讲起。
我印象中的琴一定是在一片空无人烟的竹林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时是春天,“阳春不德泽,万物生光辉。”有时读着一首诗词,放着琴声,很可能会陷入其中,仿佛江南景色现在眼前,上辈子是徽州人,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徽居里穿梭,倚在美人靠上绣着鸳鸯,听着黄梅戏。有时读《游园不值》,看插图好像又回到了古代。有可能是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吧,心中对文化更深的一层了解,用语言却无法表达出来,真是可以会不可言传。
棋是夏天,一群老人在大树底下下棋乘凉,手中拿着一个紫砂壶喝着茶。水乡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乡村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夏天你仿佛在西湖曲苑风荷里观赏美景,即使你没亲临天堂杭州,读着苏东坡杨万里的诗也会致身其中的。但有是你很想找一个知音倾诉你对心中感觉的认识,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知音太难找了。
书对我说来是婉约的秋,跟李清照一样“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书的代表是诗词、诗人。诗词可深奥了,对仗,押韵……的点缀会使诗词变得更朗朗上口。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时,眼前会浮现出一位女诗人,穿着旗袍,气质迷人地拿着一本书在亭子里看着,笔墨纸砚摆在桌子上,好像在等待着灵感。其实东方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气质好的人欣赏能力就高,文化素质也高。
家乡是每个人童年的回忆。哪怕是一间房,一张床,一条河,冬天是元日里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冬天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总是用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我们的冬天在阳光故事下度过。记得我小时候睡过的一张床上有柳宗元的《江雪》一模一样的画,老祖母给我唱儿歌,哼曲子,抚摸着我睡……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许多文化都已经注定了心理。我们应该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不要让它丢失。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七篇
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是中国优秀传统的一部门。南越中学三年级用甲骨文写标语。陈教授借助计算机技术重新解释象形文字。毫无疑问,他将这种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时尚的传统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固然弘扬中华文化顺应时代潮流需要科学立异和传播,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人们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没有这些意识,我们如何立异和传播?受“文理”学术运动的启发,陈郊具有承继象形文字的意识。有多少志愿者为了不让民俗文化消失而主动学习和继续。甲骨文也登上了世界内存排行榜。这些都是在继续意识和保护意识的条件下完成的。
只有继续、立异、传播传统文化,才能传承下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接受所有传统文化。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继续立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保持其精髓,不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味,量力而行地继续、立异、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时尚的象征,我们需要在继续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立异和传播。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八篇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可谓“中国风”十足,由会徽、火炬、奖牌、花束、吉祥物到比赛场馆,都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有独特美感,又非常有意义。一起来看看,北京冬奥会上都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吧!
标识里的书法和篆刻:
北京冬奥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用书法表现出起伏的赛道以及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北京冬奥会的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融合传承千年的中国篆刻艺术,为30个冬奥会比赛项目盖下特别的“印章”。
奖牌与同心圆玉璧:
北京冬奥会奖牌凝结了五千多年前中华先民的智慧,奖牌背面的设计灵感和视觉来源是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滩文化中,同心圆造型的玉双联璧。冬奥会奖牌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
颁奖花束与上海非遗:
北京冬奥会上的颁奖花束,与以往有所不同,没有采用鲜花,而是用了来自上海市非遗项目“海派绒线编结技艺”。
火炬与中华第一灯:
“飞扬”火炬整体外观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接力标志创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凤凰”与“火纹”,寓意吉祥和谐、生生不息,飘扬的动感“丝绸”与火种交融呼应,波动起伏又像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从希腊采集的冬奥火种,是储存在火种灯中来到北京的。火种灯创意源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借“长信”之义,表达了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的仪式火种台,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仪式火种台采用了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
场馆中的如意和飞天:
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馆,亦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印记。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造型,因此被称为“雪如意”。
举办自由式和单板滑雪大跳台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灵感则来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继续生生不息,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冬奥再次向世界讲述这颗东方璀璨明珠的中国故事,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冬奥大放光彩。
艺术设计的好创意,都有文化在打底,文化创意不仅是传统文化回归,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十九篇
传统文化有良多,我最喜欢春节。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常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同心专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后,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兴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格兴奋的日子,就在每年的这一天放鞭炮,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过年,每年都很热闹。过年的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大年节。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还有的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非常锦绣。
这天晚上,一声声花炮声,像打雷一样,此起彼伏,接连不中断。李华映红了整个天空,像一朵朵锦绣的花。放完了鞭炮,人们又抱起了又香又大的饺子,吃上了团聚饭。儿女们也都和父母团圆。人们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看出色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
第二天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无论大人小孩都喘着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脸,嘴里说着吉利的话。
这种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篇
中国人讨厌直白的东西,特别是对于爱情,喜欢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这带着“结”的中国结,自然就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一串一串的红丝绳,通过自己的双手编织成结,赠与自己的另一半,浓浓的爱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谁说浪漫是个法国词儿,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情调,只是少有人记得罢了。当然,这中国结所包含的远远不止爱情,不同的结有不同的编法,不同的编法又有不同的意蕴:玉佩上的叫“如意结”,称心如意;扇子上的叫“吉祥扣”,大吉大利;烟袋上的叫“蝴蝶结”,“蝴”与“福”谐音,代表福运送至。中国结,为国人送来福气,代表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祝愿,如此中国结,当然要成为中国元素的重要一员。
中国历史绵延千里,中间诞生的中国元素又何止这三个?文房四宝,竹兰梅松,还有文字、茶韵,数不胜数;更不用说中国元素还在不断出现,这福娃,就又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元素了!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稀世珍宝,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不要等它遗失后才后悔莫及,了解中国元素,保护中国文化,是我们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一篇
从幼儿园开始,直到成为一个初中生,唐诗一直陪我长大。小时候爸爸让我背唐诗,上学后老师教我们背唐诗。在与唐诗的耳鬓厮磨中,我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朋友。唐诗让我充满诗意,唐诗给我无数激励,唐诗给我美的享受。唐诗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诗中有许多使人产生豪情壮志的诗句,激励着我成长。每当我自卑失落时,吟一句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我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会让我陡增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会让我们永远不失去希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贾岛的一首《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每诵读起来,就会充满侠肝义胆,豪气干云,仿佛自己就是一个侠客,大有扫尽人间不平的抱负。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让人增添攀登学习高峰、傲视群雄的感慨。还有王翰、王昌龄、高适等诗人的“边塞诗”,读了都会给我增添爱国的情怀。熟背这些豪迈的诗句,让我的人生变得积极向上,不惧困难。
很多唐诗还充满哲理,教给我许多道理。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诠释了一个“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给我很多启迪。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懂得了做人应当有一种豁达襟怀。”白居易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告诉了我们,“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识人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判定。
更多的唐诗则给予我美的感受。像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现了江南大自然的风光,满耳的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景色自然是江南所特有的。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早春骑马游西湖时湖畔旖旎的风光。这些诗句使我了解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锦绣风光,让我足不出户便能“行万里路”。还有柳宗元的《江雪》,是我常爱吟诵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美的意境,叫人叹为观止。
唐诗也与我的心情息息相关,每当我悲观时,我会吟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每当我高兴时,我会吟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她让我拥有了充满诗韵的童年和少年,她也成为了滋养我的心灵鸡汤,成为我生命中的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二篇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大国。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诩,以“华夏儿女”为称。身为中国人,我为我拥有特别的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而自豪,更为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骄傲。
看我国粹,历久弥新
我国的戏曲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最古老的明珠。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具有神秘巫术色彩的“傩戏”。这一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的出现,为后来京剧的兴盛提供了必要前提。明清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的剧种——京剧。京剧的出现,在中国的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每年的春晚,必有一个保留节目——戏曲。老爷爷、老太太们,总会一边忙活,或一边惬意地晒着太阳,一边哼着小曲儿解闷儿。就连我国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也在他的歌曲中糅合了戏曲元素。例如《盛世霓裳》、《新贵妃醉酒》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绚丽夺目的奇葩,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茶韵悠长,甘醇芬芳
我国的茶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在我的家乡福建,人们在饮茶方面的礼仪也颇有一番讲究。福建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土壤贫瘠,多呈酸性,智慧的福建儿女在这样的地区种上茶树,发展茶业。在山地丘陵之间,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清新怡人。曼妙亲切的采茶少女,哼着采茶曲,穿梭在茶树之间,一双玉手在茶树间翻飞自如,可与那双飞的蝴蝶媲美。品茶时,茶艺表演花样百出。一般说来,品茶遵循“群鹤沐浴”、“请君入宫”、“高山流水”、“清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茶汤鉴赏”、“闻香通灵”、“三啜甘露”、“赞许回报”等十道程序。绝妙的茶艺表演令外宾们眼花缭乱,拍手称好!
水墨丹青,勾画神奇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也是值得一提的。由于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不同,呈现出的画种和绘画风格也因时而异。从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绘画,到宋代文人学者的山水画;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我国的绘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众所周知的敦煌壁画,以其独有的迷人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往欣赏。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我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成为素有“中华之冠,天下粮仓”之称的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画的绘画特点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包括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和写实的民间绘画。中国画讲究神韵和工法,主要是将个人内心情感与绘画有机地融合起来。强烈的意境与情感总比绘画的事物本身更有特色。中国画中的泼墨山水,令人称奇。
中国的国画、戏曲、茶、瓷器、丝绸等文化,都是可以代表中国形象的鲜活名片。在现实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触手可及的,都是浓厚的中国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三篇
华夏民族,发源于大河南北,成长于三川五岳,发扬于五湖四海,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的历史悠久,从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也大大的影响了亚洲各地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到底融入了怎样的元素?
元素一:饺子,血总浓于水
说到饺子,大家一定不陌生。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薄薄的一张面皮,里面加上丰富的馅料儿,易于制作,美味可口。古代有一首诗云:“细砑霜肤薄,弯环味曲包。拈花生指上,斗角簇眉梢。轻似月钩漾,白入云子抄。”就是赞美饺子的,不仅是因为它可口,还有它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情怀。饺子易于制作,技术含量低,于是,包饺子,便成了过大年时,全家老小,上上下下,都能做的节日“运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坐在炕上,有的擀面皮,有的和肉馅,有的已经开始包了。大家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这一年发生的事儿,其乐融融。正是因为这股浓浓的年味儿,饺子深受国人喜爱,且不仅如此,它也广受老外赞扬。河南南阳县的饺子可谓是天下出名,连美国的某部长也曾到那儿去吃饺子,且对饺子赞不绝口,现在,南阳的饺子,已经开始“申遗”了。饺子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正是因为那小小的的饺子里,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人情、亲情、和谐、美满、团圆等文化元素,正是这些文化元素,这些带有浓浓的中国年味儿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得貌不惊人的饺子跻身中国元素代表的行列。
元素二:灯笼,薪火永相传
灯笼,逢年节时极为常见。相传,灯笼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西夏时期,不过当初它可不叫灯笼,而是叫“通丁”,原始的寓意是子孙满堂、薪火相传。千百年后的今天,大部分人都已忘记它原来的寓意,而是将它作为过年时增重年味儿的装饰品,现在,它的寓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它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希冀,代表的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幸幸福福。在这不灭的灯笼里,满载着华夏民族对新新未来的美好祝愿,点亮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燃烧着古国子民对荣华富贵的热切追求。装载着浓浓中国味儿的`灯笼,它不作中国元素,那谁还能加入中国元素之列呢?
元素三:中国结,情有千千结
中国历史绵延千里,中间诞生的中国元素又何止这三个?文房四宝,竹兰梅松,还有文字、茶韵,数不胜数;更不用说中国元素还在不断出现,这福娃,就又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元素了!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稀世珍宝,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不要等它遗失后才后悔莫及,了解中国元素,保护中国文化,是我们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四篇
看完叶问,我也不禁为电影的思想而叫好——和。今天这篇文章的大背景很复杂——世博、五一、叶问2。很多接连的事情或者是活动,让我今天很想写这篇文章,以至于不再想继续昨天的文章。
老刘问起我的小说,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最近,新浪博客的访客量暴增——看来得益于老刘的功劳。在此道一声谢——不管他看不看得见。中国人嘛,和为贵嘛。
前一阵子,有人又问我,郑一冀的原型是谁——我真的不想回答。我想了解我的人心中会有数的——不了解我的人,我也不想向他解释。这小说是我自己写给我看的,让我看看自己到底带了几层面具。我从小到大,总是用无所谓的面孔来掩饰自己多重的人格。自己写给自己的一部小说,倒是在某些程度上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本质。其实说句实话,每个亲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并没有那么好接近——也许郑一冀是一个以现实中的一位挚友为原型的,但是更多的只是一个寂寞的自己。小品上说得好,你就不能阳光一点吗。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从今天起,做个好接近的朋友。中国人嘛,和为贵。
自己总是特立独行,总是相信只要有风格,孤独也行。不过今天我突然在某一时刻明白:独行侠,总是会回归自然的。就像超人,他也希望过着平常人的生活。这里写,不是说自己是超人,说自己不是凡人——而是告诉我自己:无奈总是和孤独相伴。我想,我再也不批评人了,再也不说谁的不是了——中国人嘛以和为贵。
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大事总和灾难连接在一起?我想啊,希望总是在的。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人在大灾难后,再次挺起胸膛,把一个更强的、更美的中国展现给世人。
中国的一切都受到了儒家的思想的影响。无论是治学、治家、治国,还是另外的各种文化的延伸——书法、音乐、武术等都有一种中国的文化以不同的形式,给大家一种震撼,一种感触。有些时候,这种文化会成为某些先进发展的桎梏,但是这是一种元素,谦逊,沉稳,博大。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五篇
华夏民族,发源于大河南北,成长于三川五岳,发扬于五湖四海,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的历史悠久,从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也大大的影响了亚洲各地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到底融入了怎样的元素?
元素一:饺子,血总浓于水
说到饺子,大家一定不陌生。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薄薄的一张面皮,里面加上丰富的馅料儿,易于制作,美味可口。古代有一首诗云:“细砑霜肤薄,弯环味曲包。拈花生指上,斗角簇眉梢。轻似月钩漾,白入云子抄。”就是赞美饺子的,不仅是因为它可口,还有它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情怀。饺子易于制作,技术含量低,于是,包饺子,便成了过大年时,全家老小,上上下下,都能够做的节日“运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坐在炕上,有的擀面皮,有的和肉馅,有的已经开始包了。大家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这一年发生的事儿,其乐融融。正是因为这股浓浓的年味儿,饺子深受国人喜爱,且不仅如此,它也广受老外赞扬。河南南阳县的饺子可谓是天下出名,连美国的某部长也曾到那儿去吃饺子,且对饺子赞不绝口,现在,南阳的饺子,已经开始“申遗”了。饺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正是因为那小小的的饺子里,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人情、亲情、和谐、美满、团圆等文化元素,正是这些文化元素,这些带有浓浓的中国年味儿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得貌不惊人的饺子跻身中国元素代表的行列。
元素二:灯笼,薪火永相传
灯笼,逢年节时极为常见。相传,灯笼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西夏时期,不过当初它可不叫灯笼,而是叫“通丁”,原始的寓意是子孙满堂、薪火相传。千百年后的今天,大部分人都已忘记它原来的寓意,而是将它作为过年时增重年味儿的装饰品,现在,它的寓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它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希冀,代表的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幸幸福福。在这不灭的灯笼里,满载着华夏民族对新新未来的美好祝愿,点亮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燃烧着古国子民对荣华富贵的热切追求。装载着浓浓中国味儿的灯笼,它不作中国元素,那谁还能够加入中国元素之列呢?
元素三:中国结,情有千千结
中国历史绵延千里,中间诞生的中国元素又何止这三个?文房四宝,竹兰梅松,还有文字、茶韵,数不胜数;更不用说中国元素还在不断出现,这福娃,就又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元素了!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稀世珍宝,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不要等它遗失后才后悔莫及,了解中国元素,保护中国文化,是我们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六篇
正因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经典之一——茶,因此中国有很浓厚的茶文化。中国地广物博,因此我们的茶的种类也是必须很多的,下方就让我来为大家说几种名茶吧!
第一种名茶:西湖龙井。这种茶居中国茶之冠,生产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仅仅西湖美,这种茶更美。西湖龙井有四百年的历史了。龙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后香气清高持久,喝后令人回味无穷。第二种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条条纤细,卷曲成螺,穿着一层茸毛,泡后清香芬芳。第三种名茶:安溪铁观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间。如果想得一壶好的铁观音,就务必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摇青一摊置)、炒青、揉捻、初培、复培、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这些名茶让茶文化诞生,茶文化是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完美环境、领略等多种品茶过程。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经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国家影响也很大,每年都有超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齐来品茶,大家会彼此更了解并且成为好朋友。
我们有那么好的茶文化是正因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机智的人。因此我们中国也是四大礼貌古国之一。正正因这样,因此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继续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弘扬我们的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七篇
中华魂,源于远古,传承至今。风风雨雨,涤荡出无数瑰丽与精华。一把二胡,何尝不是一个天下:一首乐曲,早已成就风云几许。二弦,一码,流水弓,凝香木,雅致不加修饰,却高贵到绝巅,琴声飞扬,似看到战马奔腾,似看到月华如练,有淡淡风雅,亦有浓重沉郁,二胡,典雅的中国元素。
丝弦两根,一内一外,亦如世间,内外各异。琴声刚强似石,铮铮然如暴雨倾泻而下,弓运流畅,随琴师力度顿顿挫挫。一甩弓,便是火光漫天;一斗弓,便是紧张屏息。一把琴,可道出安史之乱,可道出战马奔腾,可道出抗日反击。
听,那如冰如剑的韵律,有冰般凄凉,有剑样杀气。不复畏葸,不复赢弱,不复怯懦。是顶天立地真男儿,是浴血奋战真将相。
琴声可刚强似石,迅猛如风:亦可柔情似水,温润似玉。
慢弓,是低语诉说:分弓,是相思难解。琴声悠扬,似看到卷帘人比黄花瘦,似看到新婚人红妆嫁衣。有汉宫如怨如慕的妃子唱,有河畔西施浣纱的美人吟。
听,那儿女情意绵长,难识风月;那孩提天真顽皮,率真无邪。不复轻佻,不复张狂,不复低俗,是柔肠百转的江南女子,是漫漫天际的风荷清圆。
一把琴,两根弦,一把弓,两颗心,二胡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富底蕴。二胡中有奇山怪石,有百鸟朝凤,有清溪几许,有湖泊几潭,有春江花月夜,亦有秋波洞庭湖。自然之景,和谐之音,是不可复制的伟作,是不可割舍的血肉。
古人讲究音韵,斗酒十千,高朋满座,无乐则难称高雅。胡琴初入中原之时,带着满身野性,难有几分文气,却在几千年沉浮中,磨去了些许野气,增添了些许温和。
拉琴者惜琴,视之如生命,只愿听者有心,觅得知音,但二胡却如同一本书,浅显易懂却意韵深刻。
二胡,只做淡淡的自己,高洁而文雅。
二胡,是中国元素中永不熄灭的明灯。
二胡,我最喜欢的中国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八篇
历史悠久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诗词,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像这次《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更引来一股综艺清流。
不知何时,我们忘记了李白杜甫那抑扬顿挫的写作风格,也淡忘了他们那种率真自然的高尚品质。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让我们唤醒对诗人的认知;如今新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美好和平的生活。高新技术的变迁,使我们不得不让我们“厌弃”传统文化,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吸引,让我们喜爱并关注它。
曾经的诗歌是多么灿烂辉煌。在唐代鼎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文学遗产,《唐诗三百首》就是其中之一。我喜欢能体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的唐诗,其中就有李白的《行路难》,虽然篇幅短,但诗中字句清晰,语言优美,透露出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体会到诗人在崎岖的路途中,仍然怀揣着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流传千古。
曾经的诗歌是多么安闲舒适。就像王维写的《竹里馆》,写的让人清静安详,营造了一种闲适、静谧的环境,用最朴实的口头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一人静坐,摆脱孤独的束缚,迎接大自然的拥抱。“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仿佛诗人超脱现实,他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统文化的发扬地,所以我呼吁所有人在心里,为它留一份属于自己的“位置”,让“诗词”永远历史这个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泽。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二十九篇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占领了亚欧的东部,那是文化深厚的四大古国之一。
村头的戏剧
每至新春之时,在村头的一角,一个铺着红绸的戏台便依约出现,仿佛是与新年签订了一场亘古不变的契约。
我总是缠着爷爷带我去那里听戏,台上是一张张花脸,他们“哇啊呀呀呀”地唱着我听不懂的曲调,也咧嘴又瞪眼地演着我看不懂的故事。爷爷带着个小马扎,翘着二郎腿看得很是痴迷,而我看着这样的爷爷满眼焦急——爷爷什么时候才能看完这场戏呢,那红艳艳的糖葫芦快被别人买完了!可是爷爷似乎醉了,陶醉于这并不华丽却又华丽的表演中。
后来经过爷爷的讲解我才知道,什么腔是豫剧、什么调是曲剧、什么又是河南坠子。也知道了,这些文化经典就像甘醇美酒一般,醉了多少达官贵人或小老百姓的心。
方块字组成的诗词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文化之源,在晚上时,一缕月光散在床边,不禁使我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是我最崇拜的诗人,他的洒脱豪迈更是令我敬佩,小时候,老师总是就叫背《古诗五百首》,这也令我头疼不已,而爸爸对这很感兴趣,说道:把这当成一次穿梭时空,而你便是那山峰中的诗人,每读到“塞下秋风来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时,仿佛自己便站在边塞上,秋日的风景在边塞显得十分奇异,望着飞往衡阳的大雁没有一丝留恋之意,”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好似自己向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听着北风的呼啸,渐渐埋没了战马的嘶鸣声,而我对这浩渺宇宙,纷繁人生以及无常世事的感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使我以一位游子,面对着烟波浩渺的大江,眺望远方,深深思念自己的家乡,有时,也渴望像陶渊明那样隐居避世,不问世俗,在唐诗,每一个中国方块字都包含着不同的意思,而这,也是中国文化上妙处之妙了。
流传千年的故事
孟姜女常常是在睡前在奶奶的故事中了解道的,这是具有浪漫爱情注意的传说,在民间也令人常常向往,而长城,是历史上古人建筑最伟大之一,它蜿蜒绵延几千里,从空中望去,似一条龙横卧在中国的大陆上,那是由秦始皇的带领下,修筑的风景线,坚硬的石壁抵得住敌人的炮火,脚下的石砖埋没了多少农民的汗水与鲜血,xxx也曾说道: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的每一块石砖似乎如同一个王朝,每一个阶梯见证了复兴与毁灭,它穿梭在各个山丘上,是中国文化悠久的建筑。
中国文化的路途,是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古堡,它会随着黄河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成长的元素09-21
成长的元素09-21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三十篇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比如:学舞蹈、画画、学古筝都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尤其是学古筝,学中国元素之一的古筝!
记得第一次去学古筝的时候,看到班里其他同学的手在琴弦上来回的拨几下,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心想,原来这么简单啊!即然简单就快学了,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在老师那报了名,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连音都找不准确,谱子也不认识,感觉好难啊,真是小看了它,就想打退堂鼓,可是妈妈她可不同意了,她说:“你即然选择了学琴,就要用心还要认真,那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的,那不成了战场上不战而败的战士。”是啊,妈妈说的有道理,我要努力学。
经过妈妈的辅导和自己的努力,没过多长时间,琴谱看着不在那么难了,也能像别的同学那样弹简单的曲子,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人又懒了,每次妈妈让我练琴,我都很烦躁,妈妈又是给我xxx又是上思想课,我只好投降。
接着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慢慢就能弹稍难些的曲子了,听着那动听悦耳的旋侓,连我自己都陶醉了,慢慢的.兴趣也增加了许多。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一首很有名的曲子,并且在七月还考过了四级证书,还是优秀呢!这个星期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曲子了,我非常期待。
这就是我学古筝的经过,有烦恼也有快乐,但它最终让我学会了怎么克服困难,也让我知道了古筝这一中国元素的价值。同时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三十一篇
喜欢在陋室之中,独我,一茗香茶,一盏孤灯,走近那个梦幻的世界。诗词,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人民的精神家园。你有男儿的血气方刚,有女性的脉脉柔情。你是千年风雨的积淀,你是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的珍藏。
品读你,醒时你如高山上的清泉,清澈勃发,醉时你如暮霭中的大山,迷离而又难辨。品读你,品出的是国家苍生,理想追求,人间至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对天下志士的挂念;“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飞戈,驰骋沙场”,是易安居士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诗词,亘古千年,多少人含泪写下对国家苍生的挂念。你代表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多少有才、有志之士为国为民进发的激情和无比的忠贞。为此,你唯属于中华民族。
忆往昔,李白曾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畏权贵的呐喊,诗圣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昂扬激情与斗志,还有《归园田居》的陶潜,他们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寄予你,从此你散发着古人品格的幽香,你承载了无数仁人志士最纯洁的梦想,最坚毅的追求。为此,你唯属于中华人民。
聆听你,听到了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悼念:听到了牛郎织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忠贞信念:还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切一切,是那样的凄美,是那样的深沉,不知你是否可以扛得起这份浓重的爱,这份至死不渝的人间至爱,你是被血与泪堆积起来的,你是被无尽的痴情所支撑的,有情有义之人唱出了最动人的绝唱。
诗词,你唯属于中国,诗情早已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千年的风风雨雨,已使你枝繁叶茂,中国正走向世界,而你也会继续承载着着一份份亲情、激情、柔情跟随中华,面向世界。
诗情,中华。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三十二篇
亘古绵延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的品牌。雄浑沧桑的贺兰岩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品牌。声情并茂的斑斓皮影,是中华艺术的品牌。中国文化从来不缺少品牌的元素,而是缺少现代传播的品牌符号。在全球化、融合化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文化传播想要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就需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
打造中国文化品牌,需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源泉。”中国文化品牌的根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京剧中的一步一摇,秦腔里的一韵一调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今天中国文化品牌的基本形象和基础。脱离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打造只是为了迎合国际口味的简单模仿,绝不是所谓的中国品牌,脱离中国历史文化根基而坐空中楼阁之做。所以,需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
打造中国文化品牌,需要兼容并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而不息其根源就在于儒家“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兼容并蓄之势。正是因为这种宽阔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在文化历史的延续之中才能去粗取精,学习他人的文化精髓并内化为自己的文化有点,使得中国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抵御住历史的冲击。所以,打造中国文化品牌也应该兼容并蓄。
打造中国文化品牌,还需要不断创新。“道需日新,技亦需日新,不日新者亡”事物更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文化同样需要创新,如果一味只是站在祖宗的肩膀之上,吃中国厚重文化积淀的老本,势必会走向文化灭亡。在这见不到硝烟的文化竞争战场,中国文化也需要新的原创打造文化新内涵。只有创新才能让中国文化既有历史延续的脉搏,又有新鲜的活力。
如果说文化是陈酿的酒,品牌就是扑鼻而来的香。如果说文化是赏心悦目的美人,品牌就是画龙点睛的妆容。品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事物的形象符号。用品牌点燃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复兴之火,相信在中国文化品牌崛起之日,就是中国文化复兴之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完全崛起之日。
中国传统元素综述范文 第三十三篇
新年又称大年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呼,耍龙灯、扭秧歌、放鞭炮等,好不热闹。
节前
新年这股暖风即将吹来,这时家家户户都搞起了“装修运动”。所谓“装修运动”不过是把家里打扮一下,好迎接新年。啊!还听不懂?“装修运动”就是贴春联.福字.门神等。看着邻居家“装修”得花花绿绿,我们家不甘示弱,也开始了“装修”。可是老天却非要和我们作对,他派“风老大”来到乱。一会儿他来“偷”对联;一会儿“拿”尘土“攻击”我们;一会儿她又来“捉”横披······几经周折,“装修运动”走算是结束了。走进我家一看,大脑里的词语都净化了,只剩下一个字:红。
节时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我被一阵阵莫名奇妙的声音惊醒了,开始我还以为是闹钟,心想:“今天怎么试这铃!”睁眼才反应过来,今天是新年,那声音是烟花爆竹声。
吃完早饭,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了。去干什么?当然是去拜年了!说一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还会有不小的“收获”呢!“我长大了,压岁钱不要了!”见一位叔叔要给我钱,我连忙表示不要了。哪知他却说:“长大啦?好呀!再来10元!”新年这天,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烟花爆竹声不断;节目也开始啦!今天的空气中除了节味儿,就是年味儿!
节后
新年这股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新年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面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
新年,它让我知道了自己又长了一岁,责任又多了一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挑战;希望在牛年里我会“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