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档案征文范文推荐11篇

时间:2013-01-02 04:26: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一篇

我市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xxx的指导下,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实现“两个转变”为主线,以工作创新打造亮点为手段,着力推进全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馆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力度加大。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姚兵,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鄢福初等领导多次到市局调研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年初召开了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姚兵,市xxx会副主任曾贯一,市政府副市长鄢福初,市政协副主席刘志伟等领导出席,年中,分别由姚兵秘书长、鄢福初副市长、刘志伟副主席带队开展了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调研,这次调研活动是由市委办牵头组织,市委分管副秘书长裴健、市xxx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饶一兵、市xxx参加的对全市31个单位的档案事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将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全市档案馆建设规划申报工作推进扎实。

今年国家出台了支持中西部地区档案馆新建扩建的政策。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做好申报工作,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市、县(市区)xxx快速行动,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均下拨前期建设资金15万元以上,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姚兵主持召开协调会,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县(市区)xxx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专门班子,加班加点,认真编制,积极申报,全市6个档案馆建设规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申报任务,县市区5个档案馆全部纳入国家支持的“笼子”,双峰县、新化县、冷水江市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单位。市本级档案馆建设本不属于这次建设范围,也在积极主动多方争取,有万之一的希望做100%的努力。

3、档案安全保管保护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市档案部门努力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了各级政府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市局争取专项资金20万元对库房屋顶进行维修,添置了档案凭证柜、安全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新化县投入21万元、涟源市投入29万元对档案馆库、办公室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添置了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设备。

二、拓宽渠道,档案资源体系不断完善

1、企改档案接收工作艰难成就凸显。

为完整收集国企改制档案,全面保存这段历史,市xxx以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派人5进大建煤矿,4进资江煤矿,4进建设系统,3进马鞍山煤矿,3进9765水泥厂协商改制档案接收问题。派人深入企改现场捆绑搬运,运回后从局领导到每个同志,电梯坏了,无经费又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搬的搬、扛的扛、挑的挑,把4万多卷档案运到三楼四楼。共接收档案全宗34个,接收档案万余卷。企业改制档案查阅率高,当一些来馆查阅企改档案职工带着微笑满意而走时,我们特别欣慰。

2、特色档案收集、征集工作卓有成效。

市局建立了名人名牌名胜、实物特色档案库。接收族谱10卷,接收《湖湘文库》180册。接收了娄底日报社成立以来20余年出版的《娄底日报》、《娄底晚报》原底稿。进一步完善了平凡英雄黄国雄的个人档案。接收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周展雄家庭档案278卷(册)。全市档案部门开展了民生档案的收集、整合工作,注重收集了户籍、婚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知青、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学籍、出生等档案资料。冷水江市xxx收集了冷水江市首届锑都小姐大赛各种资料及照片1000多张,开展了在离退休老干部中征集档案资料活动,征集了回忆录、工作笔记、党史研究等珍贵档案资料。

3、“三重”档案和领导公务活动档案收集效果明显。

市馆收集了红十字会志愿者赴汶川地震灾区慰问视频资料、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活动档案。进一步充实了全市厅级领导公务活动档案,共为58位厅级领导建立公务活动档案159盒。娄星区委、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公务活动档案的收集力度。

三、围绕民生,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档案信息查阅利用率逐年攀升。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是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年初市局进行了部署,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市局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查阅利用室,并免费提供饮水、老花镜等人性化服务;对低收入者、残疾人、老年人实行免费查询,并做到明确专人、随叫随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今年查阅利用80人次,利用档案300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新化县xxx接待查阅利用2185人次,查阅档案6825卷。涟源市xxx接待查阅利用4200余人次,查阅档案25000余卷次。娄星区xxx接待查阅利用档案823人次,查阅档案2375卷(册)。

2、现行文件报送和服务工作开始规范。

全市档案部门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了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积极主动提供查阅服务。将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工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总体规划中,着力打造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窗口。及时接收各单位

形成的政策性、规范性、公益性等已公开现行文件,不断完善了已公开现行文件报送制度,提升了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查阅“红头”文件提供了便利。

3、档案服务大局工作成效凸显。

全市档案部门利用档案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搞好编研开发,把“死”档案变成了“活”资源。市档案馆多次为我市举办各种展览提供档案资料,编研了《娄底市民生档案利用事例汇编》等资料。冷水江市档案馆与该市庆办举办了“辉煌四十年”大型图片展,拍摄了电视专题片。

4、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初见效果。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二篇

龙交人和他们的文化园

早在前几年,人们一提起龙交,就会说起棋盘山、旺龙寨和龙交文化园。那会儿这三张名片已经是龙交的三个标签。

第一次参观文化园,是在2017年“槐花节”过后随市作协的作家们去棋盘山采风返回途中顺道而去的。去之前,文友们都说,不过是一个乡里建的文化园,估计没有多少看头,因为行程中有安排,不去也不好。没想到,当时安排了半小时参观时间,可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是忙着拍照、询问、观赏,没有人愿意走。乡政府灶上准备好了便饭,打电话催了好几回,参观的人才陆陆续续走出来。那天,一行人愣是把中午饭延迟到下午四点半。仅以一乡之力打造的文化园以规模之大、展品之多,档次之高,震撼了所有参观的县内外文友们。

前几天再进文化园,是随本县文学群文友们一同去采风的。我们有宽裕的时间看展品听讲解。注入新鲜血液的文化园,以它的清雅、广博、厚重,再一次震撼了同去的文友们。

说起建馆初衷,永东书记打开了话匣子。2013年3月8日,他走马上任龙交乡党委书记,同年5月,他和登亮乡长一同登上石楼屋脊棋盘山。登高望远,棋盘山秀丽的自然景观、大马坪徜徉的群牛骏马、“黄云耸秀”的秀美景色、还有诸多神话传说深深震撼了他。龙交乡是个山高地陡,道路崎岖的贫困乡,而且位处深山毫无区位优势,如果依托棋盘山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不正是龙交经济起飞的一大抓手吗?可转念一想,觉得仅靠此项产业支撑全乡整体脱贫似乎还有些势单力薄。

永东书记是唐朝名将郭子仪56代后人,他们兄弟三人在文化这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石楼人称为“郭氏三杰”。老大永红是目前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老三永升办的“石楼档案”公众号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所以他骨子里就带着一种文化气息,从上任那天起,他就思谋着要在龙交干一件很文化的大事情。一线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实干,既是工作作风,也是工作方法,摒弃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才能给老百姓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全面脱贫的历史重任。

那究竟从何抓起呢,经过反复调研,他认为,兴产业、强基础,强化硬实力固然重要。但扶贫应先扶志,强化文化软实力更需先行。于是他决定先筹建一个民俗文化展馆,从思想上焕发人们不甘落后,奋勇创业的精神意志。

13年到15年,他用两年的时间策划、收集、归类,做了很多筹备工作。2015年,“反腐倡廉”进入关键阶段,当时纪检委也着力推进石楼县的廉政工作,并把龙交当成一个工作点。这项工作激活永东书记敏锐的意识,他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从廉政文化入手,把廉政文化主题纳入了龙交文化园之中,使全园以“廉石”为核心,围绕中央、省、市、县廉政建设要求,从廉政传承、红色传承、民俗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品牌等主题入手建馆。使各种正能量在这里实现了空前的契合与凝聚。

2015年10月15日,县里举办的“廉政现场会”在龙交文化园廉政馆内举行,县委领导及各界人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更坚定了他做大做强龙交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龙交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其民俗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近几年,旧村改造,老窑洞翻新拆建,许多老物件扔了毁了实在可惜,再不保存就再也没有了。建民俗馆能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保护非遗文化,挖掘民俗文化。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后辈们了解传统文化,并自觉的加入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列中。于是同年11月,民俗馆建成。馆内设置社交礼仪、红色记忆、乡村记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六个展区,四千多件藏品。通过图片与实物结合,让参观者在这里触摸到农耕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也让后辈子孙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强烈反差。

2016年又增建了教育馆、中医药馆、德馨馆、艺术馆。2017年12月,又建起龙交精神馆。

说到建龙交精神馆,永东书记深有感慨。他自上任以来,喜欢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每到一处,总是见不少村民“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整乡脱贫,就必须以“龙交精神”来激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经反复推敲总结,他们把龙交精神归纳为:”敢为人先,大气仗义,崇群同心,实干善成”这十六个字。2017年年底,文化园内廉政馆的部分展品也移至龙交精神馆展出。精神馆的建成,更加鼓舞激励了龙交人的干劲和斗志,他们上下齐心,精诚团结,为龙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龙交文化园规模宏大、展品数量众多,着实震撼了所有去参观过的人。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展品竟完全来自众筹,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

民俗馆内有一件极为珍贵的展品:第一套人民币和民国时期的纸币。这件展品的所有者是当时龙交信用社的一个工作人员,他得知永东书记建起文化园,就把自己珍藏的这一套钱币拿了过来,可是这套钱币实在价格太高,永东书记不敢接受,最后达成协议:钱币在馆内展出,但所有权还归原主人所有。

文友羡慕颜回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酷爱收藏。他收藏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几乎当时市面上所有的香烟盒四百多件,其中还有不少未开包装的整盒香烟。2017年,去参观过文化园之后,一直想把自己的珍藏捐给文化园,这个心愿终于在今年二月份完成。

最让永东书记感动的是,民俗馆内三千多件展品,大到古旧家俱,小到生产生活用品、xxx挂镜,都是淳朴的龙交乡的群众们无偿捐赠,乡政府没有花过一分钱。还有一些展品是在外工作的龙交人听到龙交建起了自己文化园,也纷纷加入了捐赠展品的行列。现就职于山西省高速部门,老家在德义河的冯小云,把自己珍藏的精美根雕和奇石捐了出来,以表示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园的支持。永东书记说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要说最费功夫和精力,还要数中医药馆了。永东书记说他在2013年刚上任去棋盘山时,正好碰上县卫生局的闫保平带领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在棋盘山进行中药材普查,他当时还没想起要建中医药材馆,只是觉得肯定能用上,就委托闫保平同志把所采的药材给他一份。后来建起文化园以后,他觉得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应该挖掘和传承下去。于是,他就把采来的中药材标本进行装框保存,陈列到中医馆内。有一次,药材公司经理呼振国前来参观,深受感染,就问永东书记,需要他为中医馆做点什么?这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件中药材标本下面用小瓶瓶包装的实物中药材。

永东书记说,现在在龙交无偿捐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成为龙交人引以为傲的一种奉献精神并且这种态势有增无减,从刚开始的党员干部带头捐赠到现在群众主动捐赠。艺术馆的所有的书法、绘画、剪纸作品都是他的亲戚朋友们免费捐赠。他的书法家大哥永红不知免费为他提供了多少墨宝;他朋友刘亚军把珍藏的已经装裱好的宋彬老先生的字无偿提供给他;渊虹抱来一大堆剪纸绘画作品。凡是熟识的、慕名的只要自己有适合的展品,都给他无偿捐赠过来。

淳朴的民风积淀,使龙交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推广发扬,为龙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交的小米核桃走向市场,旺龙寨休闲娱乐场建成,丰泰养驴场做大,蔬菜加工厂建成,龙泉酒进入市场,吕梁山泉进入千家万户,西红柿辣椒酱打出自己的品牌,道路交通四通八达,以棋盘山为主的旅游景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中……龙交乡整乡脱贫奔小康已指日可待,不再是梦了!

永东书记看着说的轻描淡写,其实建设过程极不容易。首先遇到的是资金难的问题。2015年初起建馆,最小规模也得十几万。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东西尽量就地取材,为的是省钱。那块刻了“廉石”的大石头,是他们修路时发现的,当时觉得形状奇特,状似元宝,就把他拉回来,倒立于大院内。“廉石”两个字是他大哥永红免费亲情所赠,就是刻字花了一点钱。其他方面是能省则省,能不花就坚决不花。好在所有展品都是无偿捐赠,要不以龙交一乡之力,很难做成这件大事。

第二难就是展馆问题难解决,要重新修建,没有个几百万想也别想。所以2013年他一上任,就开始思谋建一所属于龙交自己的文化园,只是苦于没有展馆。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直到2015年才让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建“龙交精神馆”也是如此,也就一直搁置。2017年,紧邻龙交的寨子村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原来旧的活动室空置,正好又提供了一个场地,“龙交精神馆”才得以完成,文化园内廉政馆的一部分内容也移至“龙交精神馆”展出,给文化园腾出一部分展柜,原先收藏的很多展品才进去民俗馆,找到了自己的家。

第三难是展品的来源。原来想着老旧物件不好收集,所以永东书记号召先从党员干部带头捐赠,没想到龙交建起文化园的消息一传开,首先是龙交本土的群众纷纷把自家的老旧家具家什拿了过来,其他地方的熟人朋友,慕名而来的陌生人也捐了不少。各方人士的倾力奉献,“龙交文化园”终于在黄土高原深处的这个山沟沟里亮相了。

文化园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县在文化建设上的一个空白,还及时挽救了不被社会所重视的“乡土文化”,打造了一个集教育、欣赏与普及为一体的文化园地,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方面为有着几千年历史底蕴的古县建设精神文明开了一个先河,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模板;另一方面为团结全乡人民、争为家乡做贡献起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加大了共同建设家乡的信心与勇气。

精神不朽,文化永存!愿龙交文化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成为我们全县人民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三篇

20ΧΧ年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市档案馆专家指导下,公司上下全体同事齐努力,共同整理、归档了公司的档案。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了档案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档案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公司档案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和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1、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配备专人负责

2、制定计划,稳步开展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将档案整理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7月1日至7月10日)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7月11日至7月25日)全面收集文件、合同、照片等资料;第三阶段(7月26日至8月10日)整理、分类、编号、编目录;第四阶段(8月11日至9月20日)装订归3、加强检查督促

公司领导对此次档案整理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在会议上对档案工作进行批示,并由综合部牵头负责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各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疑虑。

4、改善硬件设施,保证经费支出

现有办公用房2间,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复印机(包含打印、扫描)、照相机(包含摄像)等基本的办公室设施,安装了防盗门窗、避光窗帘,灭火器2具、空调机1台(包含除湿功能)、温度计1个等保护设备,档案柜内放置了长效驱虫药,未发生过档案安全事故。

(二)注重档案宣传工作,深化全员档案意识

一是组织认真学习《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归档文件整理操作指南》、《文书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辅导手册》、《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问题解答》。

二是组织档案小组部分成员前往中粮集团档案室实地学习,向专业人员请教,并拍摄一些照片留作学习的参考。

(三)出台具体整理办法,落实档案基础工作,确保案卷质量

为了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综合部参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先后向各部门下达具体整理办法。包括《关于做好20ΧΧ年度文件资料立卷归档的通知》、《档案管理办法(暂行)、《企业文件归档基本范围与保管期限参考表》、电子文档归档整理方法》等规定。

具体整理办法,简单介绍如下:1、归档文件的价值鉴定。

第一阶段,鉴定文件是否能够转化给归档文件,剔除没有价值的文件,并请各部门负责人把关。第二阶段,参照《企业文件归档基本范围与保管期限参考表》,划分文件的保管期限。

2、文件整理与装订

文书档案采用按件整理,科技档案按照成卷整理,职工档案按照人整理。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复文为一件。同时,剔除文件上的金属物,采用不锈钢钉钉。

3、分类

参照将所有归档文件划分为五大类别:文书管理、设备仪器、会计业务、职工管理、特殊载体管理。

采用类目(问题)-年度-保管期限三级分类方法。将归档文件按类目分类,每个机构下按年度分类,再在年度下面按保管期限分类。

4、编号

5、编目

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册》、《卷内文件目录册》。

6、装盒。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根据档案规范要求,我们在收集纸质档案的同时,对电子也进行了全面收集,并对无电子文件的资料,用扫描仪扫描后,注明出处来源,存档位置,统一由综合部归档。基本上做到了每一份纸质档案都有相应的电子文档。二、存在的问题

本次档案整理工作力求做到收集齐全完整,分类科学合理准确、整理归档规范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改进。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四篇

“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听说我要去xxx上班,在乡镇一起工作的老同事就劝我说,档案工作整天与纸打交道,枯燥,乏味。你啊,趁着还年轻,早点想办法再挪动挪动吧。

好歹也进了梦寐已久的县城。我抱着先上班再挪岗的想法报了到。初到局里,领导让我先学着整理档案。看到库房高高的密集架,我想,不就是整理档案嘛,这还不容易?我对这份工作不屑一顾。但很快,现实就击溃了我的初衷,人家来查找文件,面对着成堆的书架,我不知如何查找。各单位送来需要整理档案资料散放在桌上,我拿在手上如同烫手的山芋,一头雾水不知从哪下手,当初的轻视,变成了一次挑战,一次考验。此时我深深地意识到,要干好档案工作,还需虚心来学,需沉下心来学。农村娃出身,当过兵,什么苦没吃过?天生犟性的我暗下决心,啃下档案这块骨头总比那时自卫反击打越战容易得多,一定要学好,要成为档案工作的行家里手。从那一刻起,我就每天捧着《归档文件整理》指南,泡在库房中认真学习,不懂就问,不知就学,勤动嘴,多跑腿。在几十个日夜里,档案馆里几千份档案盒,我都亲手摸过。从对档案工作的一无所知,到熟悉了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短短三个月的功夫,我就完成了角色的转变,看到经我手整理的整齐规范的卷宗,单位的同事不禁啧啧称赞。有时,忙完手中的活,我会找上一本档案杂志,沉人到趣味生动的历史故事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从档案历史的长河中,从简单纯朴的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哪一样工作可以像档案工作那样穿越时空,横贯古今。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岗位,从这份淡泊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从这份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一份文件就是一段历史。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如今社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档案服务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名档案人,我没有因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第一线而甘于寂寞,档案人为国护史为民服务的责任感时刻在脑海中翻腾。只要有需要,哪怕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好它。记得在三年前八月份的一天,一个姓李的老同志汗水涟涟来到我办公室,请我一定帮他一个忙。原来李老是县里一个单位的退休职工,八年前,他在单位有一套房子,因单位扩建被拆除了,所有补偿到位,他就没当回事。如今想换房子要将现在自住的房子卖掉,而当时拆除的房子没有销户,按政策规定,多房户卖房需多交几千块钱的契税。为了不凭空多出几千元,他只能去找拆除房的住户证明,并多次跑房产局去销户。但因原工作单位已破产,拆房的相关资料无从查找,而房产部门因缺少有关资料不能办理。他这样来来往往耽误了半年。经别人提醒,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档案史志局希望找到原单位拆房的相关文件。听完李老的话,我放下手中的活,进入到馆中,帮他查了起来。经过近两个钟头的查找,终于找出了该栋楼居民补偿的协议及该单位拆房的文件。当我将资料送到他手上,看到我一身汗水时,他紧握着我的手,连连说“谢谢,谢谢”。后来,李老还专程到局里找到领导,表扬了我一番呢。看到我的劳动成果得到人家肯定,我心里不知有多畅快。档案这个岗位,我从不乐意干到接受,以至热爱这一行,有着一段心里路程。

伟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当兵扛枪没后悔过,干档案这一行也不后悔。我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编织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五篇

黄河,心向往之

作为一名北方人,对于黄河自然是有着别样的情思。

她自西向东,奔腾不息,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在xxx交互之地,壶口陡崖上又是倾泻而下,激起百丈浪花,声震数里,让多少华夏儿女为之神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在岁月中的历史变迁,更迸发着中华民族复兴强盛的磅礴力量。

我时常羡慕那些住在黄河附近的人们。他们可以经常领略黄河的旖旎风光,宏伟气势。更能感受母亲河日夜不息,奔流到海的不竭动力。站在高山之巅,向下俯瞰,一条蜿蜒巨龙几经流转,那汹涌澎湃的河水,时而汹涌滔天,击打着每一块顽石,又时而静悄悄的一泻千里,裹挟着泥沙,奔向东南。

每每如斯,不觉遗憾。自己虽然作为一名北方人,更确切的说是一名老陕人,但却没有去黄河边上看一看,走一走。闲时听着《黄河大合唱》那高亢的声音问道,“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心头就难免有些触动。都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以此来表明自己为人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立场。再看看自己,则是心未死,人未去,去黄河看看就是萦绕心头的执念,不去不行。

曾经在求学的时候,学校安排师范类的毕业生实习。有一个实习点就在山西省芮城县的风陵渡中学。对此,我是极度希望学校能将自己调配过去。因为风陵渡中学就在风陵渡口附近,正是因为风陵渡而得名。而风陵渡又是黄河上最有名的渡口,单不说它与大禹渡、茅津渡并列为黄河三大古渡,就金庸老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所说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经典说辞,也能让风陵渡世人皆知。黄河岸边,风陵渡口,一位正值碧玉年华的少女,只因为见了那断臂大侠的惊世容颜,便再也忘不掉了。而又因为他许下的三枚金针之约,从此这姑娘便误了一生芳华,终生未嫁。这虽是金庸老先生杜撰,但也让人们记住了这郭襄与杨过的绝美故事,同时也更让人们知道了黄河岸边还有这么一个好去处。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xxx豫三省的交通要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此诗说的就是风陵渡口,若是站在这渡口之上,眼见群山,落日余晖尽照,船夫撑舟划波而过,自有一番景象。然而世事总是不能得偿我愿,实习调配出来,我被安排去了另一个地方。至此,这去黄河岸边走一走,去风陵渡口看一看的愿望又落空了。虽不曾像郭襄那样有“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的无奈和苦楚,心中却也难免抱憾。何日能去黄河看看的执念便又加深了一层。

后来,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陕北延安。本是堪访革命故地,踏足枣园寻春,而朋友却说,既然来到陕北,何不去宜川壶口,看看黄河壶口瀑布,也好遂了你的愿?的确,这壶口瀑布就在延安宜川县的壶口乡,为xxx两省的共有景区。黄河奔流至此,两岸夹壁高悬,河口收束如壶口,故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说法。

虽未曾亲见,但也早已有所耳闻。多少人都因为壶口瀑布而慕名前来,要一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盛景。我自然也是不例外的。据说,这黄河壶口瀑布还有八大奇观,分别是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单单听名字就已经引人入胜,若是再亲眼目睹,不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更加激发了我内心的渴望,想要了此牵挂,不再抱憾。于是,话不多说,我同意了朋友的提议。可惜的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得到消息,由于壶口冰棱封堵,已有数日不化,景区只好暂时关闭。我跟朋友只好作罢,此次亲赴黄河,目睹盛景的愿望又落空了。

若是挂念某人某物久了,想必睡着也会梦见罢。由于再次赴黄河一观的愿望落空,心中萦绕的执念愈来愈重,以导致有时候睡着都会梦见自己在黄河岸上,观浪听涛,或是撑舟渡河,中流击水,甚是快哉。不过醒来却又发觉自己还在睡塌之上,有些可笑。看来必须得把这个愿望了了,不然自己都有可能魔怔。

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趁着元旦与同事去了一趟韩城。这韩城也正是黄河流经之地,属黄河西岸,且有黄河最著名的景点龙门。这龙门是黄河的咽喉,大禹治水之所,处在山西河津西北与陕西韩城所交接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边山石环绕,黄河居中,狭隘非常,间距不足四十米,古时流传唯有神龙可跃,故曰龙门。再者,人们所谓的“鲤鱼跃龙门”也指的是这里,旧时据传每年三月冰消,黄鲤群集于此,竞相跳跃,过者化龙,云雨随之。所以心里想着,此去断不可再错失机会。

无奈,同事慕名太史公甚久!时间不充裕,只好去了司马迁祠,未到龙门。本以为此次又是抱憾而归,但当爬上司马坡顶端,俯瞰四野时,竟眺望到了黄河。只见黄流滚滚,蜿蜒绵长,大河沃野,尽目全收。虽是远观,但那黄河的宽大豪放气势,也让人为之一震。天下有如此大河,还在我华夏大地,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傲气涌上心头。此刻,我也算得上是把这牵挂了结,也无憾了。

想来中华大地,不乏有大江大河。或许能为世界所知晓的也只有一二,但这黄河必然属其列。作为中华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儿女,从夏商周开始,产生了一系列流域文明,像半坡、裴李岗、仰韶、龙山、大汶口等,都是历史岁月的见证。人们沿河而居,沿河而兴,耕种繁衍,绵绵不绝,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演绎着历史的兴衰。她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变化,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华民族的符号,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身上都有她的印记,流淌着她的血液。

再看世界上的其他三大文明,不是中断就是走向低谷。只有黄河文明恰没有断层,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不断吸收融合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向更高方向发展。她让中华大地的文化得以延续,让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她那蓬勃的朝气,坚韧的躯体,实在无愧于母亲河这一称号。

沧桑岁月,黄河劲流。当下的中国也正如黄河那蓬勃气势不断崛起,尤其黄河周围经济区更是快速发展。xxx两省亦是互利共赢,快马加鞭,不断挖掘本土文化,共享黄河的旅游资源,将xxx之美示于天下。不论是风陵古渡,还是壶口瀑布,抑或是黄河龙门等多个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合力共建,共同塑造,以黄河之壮阔诠释国力之雄壮,以黄河之生气诠释民族之朝气,以黄河之俊美诠释中国之大美。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共兴,以此让世人倾之慕之,心向往之,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萦绕心头,久久不能忘却的执念。

大河风光,万千气象。此次这一睹黄河,或许自己就成了真正的勇士,也算实现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说辞。既知晓了风陵古渡绝美故事,也憧憬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既领略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也感受到了“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情。让这久久萦绕心头的执念终于放下,让这躁动的心也暂时收了收。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六篇

记得第一次走进档案库房,面对卷香满溢、汗牛充栋的档案史料,我深感任重而道远。档案陈列在一排排铁皮柜里,看上去毫无生气,实际上蕴含了无限生机,关键是看你怎么利用它,如何能最大限度唤醒它的价值使命。尽管事先对档案管理有心里上的准备,但是走进有些神秘的档案室时,我的心中还是五味九陈。简陋的档案室里摆放着几组绿色的柜子,柜子里堆放着已经发黄了的、写满字迹的纸张。有的已经卷页了,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还有的钉书钉已经生锈了。这些材料零零散散、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积攒了这么多的材料要我这个对业务一窍不通的人来一点点整理、分类、装订,心里有个声音这样抱怨着。盯着那厚厚一摞的纸片,一个“悔”字涌上心头。当自己走进工作角色时方才发现,它的枯燥、乏味让我一下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感,不再有起初的雄心壮志,不再有豪气冲天的激情,这个时候才直观且真切地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每天面对着不会说话的案卷,面对着繁琐冗长的目录和数以万计的著录电子条目,再也无法让一个原本激情满怀的我,在这样一个再单调不过,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上停留半刻。这种思绪干扰着我的头脑,左右着我的身体。就在这种情况下,正当我思想斗争极度激烈的时候,在xxx前辈们的指导帮助下,当我把一页页、一份份的档案用手用心装订成册,一卷卷一排排地摆进档案柜后,我的脸上洋溢出成功的喜悦。渐渐地,我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并

爱上了这份崇高的事业。

于是,我开始在档案工作中追求人生的价值。就这样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的工作,但却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事情做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正因为怀着对档案工作的满腔热忱,才能志向明晰和坚定。保持对档案工作的高度热情,坚持不懈的去努力,保持清静心境不懈地追求。这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宁静之中,是和谐和积极的心态,淡而愈浓,近而愈远。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淌着,渐渐通过实际档案工作,我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方法。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服务是目的,服务是前提,没有良好的服务,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我始终坚持“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大家“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档案管理服务于领导,服务于机关,服务于基层。这一切的一切交融在一起,让我怎能不热爱我的工作呢?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作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论述【3篇】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书信300字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征文300字

档案整理工作总结心得素材单位档案整理工作总结精选

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观后感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观后感

百年风华不忘初心作文建党百年不忘初心征文(3篇)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七篇

档案人要有一颗爱心。档案职业是平凡的,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是堆积如山的档案和图书资料,有的是忙不完的琐碎凡事。收集、分类、整理、编目、查阅、利用、编研,工作是单调的重复,耐不住寂寞和清贫,就会感到枯躁、乏味,而且事事具细、件件攸关,来不得半点马虎,每天埋头苦干,往往还看不出什么成绩来,特别是档案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与外界接触少,犹如身在闺中。因此,有人干不了多久,就想方设法跳槽了。前些年,单位人事变动,进进出出,我也有过换单位的想法,稍做努力也可实现,反过来想我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又热爱它、适合它,所以我放弃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我在平凡中起步,在平凡中求索,我喜欢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

档案人要有一种境界。档案工作是崇高的,档案讲的是真实,记录客观存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从政治角度而言,档案是保密的,档案人就也是保密员,一份档案资料的泄露,往往会引发一个矛盾,造成不良影响。就业务技能来说,档案人讲的是眼勤手快,慧眼识珠。记得我到市局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整理馆藏两万多册图书资料,当时我怀孕在身,望着库房里一堆一堆的图书资料,感到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时间紧工作不能耽搁,我一人每天早出晚归,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看到零乱满屋的图书资料在我手中变得规范有序,心里颇有一份成就感。几十年来,我在xxx的业务岗位都干过,几乎走遍了全市的机关、企业、学校、县区、乡镇、社区指导档案建设,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结交了朋友,一步一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档案人要有一点追求。档案事业是永恒的,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黎民百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无不与档案息息相关。中华文明五千年,档案的宝藏璀璨夺目。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档案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因为档案的存在,回过头来我看得清自己走过的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档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形式和手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创新理念,如何开发利用,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更好地造福社会和人民,档案事业任重道远。老骥伏枥不言悔,甘于平凡写人生,我这个档案战线的老兵,满怀激情与执着,愿做一颗永不生镑的螺丝钉。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八篇

“鱼鳞册”与“流动的土地”—管窥馆藏鱼鳞册价值

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民国鱼鳞册是“镇馆”之宝之一,因其稀有珍贵,保存完好,原陕西省副省长、著名历史学家孙达仁自率团参观、题词,给予很高的评价。让我们打开这珍贵的地册,从阎敬铭创行“鱼鳞栉比”、“鱼鳞册”,管窥其在清代土地制度和明清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经济研究的价值。

鱼鳞册概览

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一种经过实地测绘的地籍图,是明清时期一项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册”。

就年代而言,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民国鱼鳞册共43卷,上自清雍正年间,下到民国年间,时间跨度较长。有清朝康熙年间南乌牛村豁免地亩花名册,雍正七年(1729)《山陕定界河西河东清册》,乾隆年间(1736-1759)赵渡镇和朝邑县沿河各村地亩册、雷村界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营田庄鱼鳞册,光绪二年(1876)雷村豁地粮花名册、光绪十六年(1890)步昌里八甲下鲁坡村鱼鳞正册、民国三十六年(1946)渭滨乡第五保减免水淹地亩册等。

从修造者来看,有官方和民间之分。官府通过编制鱼鳞图册,进行地籍管理,据以征粮征银。民间亦有小规模的修造鱼鳞册、地册之举,用于村庄、宗族、家户的土地清丈、管理、赋税的征收。如光绪十六年(1890)朝邑县《步昌里八甲下鲁坡村鱼鳞正册》即为官方修制。此类地册可分为盖有官印的红册和民间攒造的白册两类。从地册所载土地类型而言,有些单纯记载滩地;有些地册、地籍记载村庄全部土地状况,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朝邑县《乌牛乡第二保各甲纳粮田赋底册》、《和衷乡第一保各甲纳粮田赋底册》等地籍即是如此。

鱼鳞册所载内容,十分丰富。地册所记以单个村庄或多个村庄为单位,有的详录一个村庄内部家户土地分配,有的细列各村滩地边界、口岸步数,如民国二十一年(1933)朝邑县《雷村照抄雍正七年山陕定界河西河东六转减名清册》等;一些地册在卷首或卷尾对村庄滩地事务多有详载,其中包含河水泛滥、河道移徙、村庄冲突、滩界划分、生产习俗等丰富的内容。一些地册附有滩地田块、黄河形势图,如朝邑县营田庄《同治五年垦地减名册》,朝邑县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雷村河东减名册、河西鱼鳞册》等,所附地图可以提供空间的直观印象,是研究清代民国黄河沿岸村庄变迁、土地移徙、地权制度及经济社会珍贵的原始资料。

阎敬铭攒造“鱼鳞册”

鱼鳞册源于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官府编制鱼鳞册,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馆藏民国二十年(1931)《朝邑丰图义仓记》载:“光绪十四年,阎文介以经界不正,谷禄不平,函请大吏清丈吾邑地亩,阅四稔蒇事计。阖邑共地七十七万四千三百九十五亩,有奇就中,高原为上,田平川为中田,河滩及沙硵池苑为下田,即以三壤酌定地粮八则曰:银铜铁磁滩丁垦军,统计粮额三万二三千两。又以千两为里,百两为甲计,全县共分三十三里三百三十甲,按里甲分造鱼鳞清册,载明地段亩数,粮额编列号码分存城乡备查。虽日后地有买卖,而里甲粮额号数永为定例,丝毫不能变更,经界定而赋役均。而曩时有粮无地、有地无粮及里甲紊乱之弊去矣。先是同治十三年,阎文介商诸邑宰黄照,临拟订常平新章十二条,禀准遇歉年平粜丰年公粜,永不再令乡民领纳仓谷,以免往返扰累,而往昔换仓之弊去矣,然弊去而利犹待兴也。”

光绪十四年(1888),为了使农户按土壤等级纳粮,解决负担不合理问题,同时由于土地买卖久未清理,很多农户纳粮与地亩不符,每年都为此闹纠纷。阎敬铭便建议地方清丈土地,办法是把土地划成若干方块,一一清丈,鱼鳞栉比,造成册子,一式两份,县上一份,各里(乡)一份。如有土地变卖,要办理拨粮印契手续。各里的鱼鳞册装在一个匣子里,里长交手续时,要交匣子。同时,还按土质好坏,庄稼保种保收情况,把土地分为金、银、铜、铁、锡、磁几等,以银粮为标准,予以折合。如盐碱地定为磁粮,五亩只顶银粮一亩来纳粮。

光绪年间的《朝邑县地粮总说》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朝邑县对全县土地进行清丈,耕地分为金、银、铜、铁、锡、磁几等,银地、铁地指塬地、磁地为滩地。”朝邑县民(1931)国二十年《营田庄新崩旧崩滩地册》载:“光绪十四年(1888)朝邑县对全县耕地进行清丈,凡地之在外者纳粮,流水者豁免。”

阎敬铭创行“鱼鳞册”,对朝邑全县土地进行清丈,划分沿河村庄耕地、滩地、塬地类型等级,使“经界定而赋役均”。利用鱼鳞册,解决了耕种土地纳粮负担不合理问题;避免了地界不清、土地权属变更、地亩与纳粮不符引起纠纷,也为研究清代民国土地制度和赋役征收具有重要的价值。

鱼鳞册里“流动的土地”

2001年,山西大学历史学博士胡英泽,先后三次我馆查阅馆藏鱼鳞册,经过两个月的查阅抄录,充分挖掘黄河滩地鱼鳞册,结合田野考察访谈,研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环境下黄河滩田下流动的土地,研究明清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我们从中看到鱼鳞册在研究滩地地权制度、解决滩地纠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

鱼鳞册大多为黄河滩地册,胡博士用了半年时间把所有地册记载的业主占地信息录人电脑,同一本地册内相同姓名加以合并,将庙田、族田、村庄公田另外统计,获得各家各户占地面积,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时期土地面积,全面地、分层次地统计分析地权状况。

通过对鱼鳞册的分析,对滩地地权流动状况形成客观实地的研究。把滩地依据地权分为,国家所有、村社公有和家户私有,也就是官产、公产、私产。村社公有土地,比重较大,在朝邑县雷村、营田庄加里庄、辛庄等村的地册中表现突出;家户私有的土地,在朝邑县赵渡镇、东林、广济等村地册反映明显。滩地公有为主,指村社公有滩地比例较大,家户私有占地比例较小,也就是说某一田块为村社公有,按照一定标准平均分配给村庄各家户耕种。以同治五年营田庄地册为例,该村地册有《新崩场垣地册》、《新崩滩地册)《旧崩滩地册》、《一步桃园地册》、《新分四百三十步地册》、《河东垦地册》、《简明清册》、《鱼鳞册》、《垦地简明册》、《大粮地册》,类型达10卷,表明河道西侵,冲蚀土地,村庄西迁,但村庄对于河水侵蚀的土地,延续维持着各类土地转化为滩地的耕作权力。从国家田赋来看,可能大部分滩地蠲免了田赋,根据国家律例它属于国家所有的“官荒”,垦熟之后,又成为升科之地。对于村庄而言,不论入水成河还是淤出成滩,滩地是村庄土地权力自然的延伸。村庄最初的土地属于家户所有,经历了河水冲蚀、政府蠲免、村际冲突之后,滩地地权由最初的家户私有逐渐转化为村社共同所有了。

据对鱼鳞册的分析,对滩地土地计算和分配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乾隆元年(1736),朝邑县令勘查沿河各村滩地清理的数据显示,这些村庄新垦滩地面积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在滩地,一为入水地,入水地指河水淹没的滩地。据朝邑县同治五年《营田庄垦地减名册》载“乾隆二十年(1755)营田庄河西界内计地南北阔步1356步,迨入黄河入水冲崩多年,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地复滩在河东。”据同治五年(1866)〈营田庄村北社鱼鳞册〉载:同治五年村庄滩地为“波涛者十之五六”,受其影响的村庄在分配滩地时,部分田块的面积没有定数,“从北畔依次而南,始排北头号垦地及南十一号止,又从南界挑西旗角地十三分,中间余地为小官地,无定数,西俱及河。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土地计算和分配原则。一些村庄滩地采取通通畛,不计东西长短,只论南北之阔,正如康熙年间《朝邑县后志》卷八载:“一尺之地,种数十里”。一些村庄把滩地田块分为几区,部分有定数,但临河田块却无定数。

在黄河小北干流变化莫测的环境里,滩地属于不稳定的土地资源,面临河道移徙、河道游荡而挪移,面积因河身丰瘦而盈缩,村庄土地边界四至系乱不清容易引发边界争端,即使确定了清晰边界,也可能因为河水崩理,泥沙淤漫等变动因素使原有边界迷乱或发生改变,产生新的问题、冲突甚至械斗。政府要根据河道移徙造成的土地变化进行蠲免、升科,并要平息河道移徙引起的土地争端和边界纠纷,进行划界,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秩序。村社有管理滩地秩序协调内部冲突为的滩地组织。据朝邑县营田庄民国二十年《新崩旧崩滩地册》载:雷村等有滩地的9村组织龙王庙会,在处理9村滩地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光绪末年,背田庄与加里庄两村因滩地兴讼,未及定案而朝代更选。延至民国十五年,在龙王庙九村的调处说和下,将营田庄鱼鳞册中所包胥姓之地与加里鱼鳞册中之党经理地兑换耕种,永远为业,最后才解决了两村的争执。鱼鳞册是针对滩地一类不的土地资源而采用的一种比较科学、相对准确的对“流动的土地”的记录,对安定农户生产,鼓励农耕生产,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益处。

在黄河小北干流两岸的生态背景下,充分挖掘鱼鳞册所载信息,为史学家提供了研究清代民国土地制度、土地资源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建构之间关系,清代至民国北方乡村经济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今天黄河沿岸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九篇

敢教日月换新天

2020年2月27日,石楼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6月4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石楼小镇新观察》的报道,文中“福建看土楼,山西看石楼”的赞誉,让外界对石楼这个昔日又土又穷的小地方“刮目相看”。的确,如今的石楼,有你心中神往的天蓝气清,朴素田园,有现实版“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冲天干劲,你会驻足于石楼小镇的靓丽清新不忍离去,你会侧目于黄河奇湾的神奇壮美流连忘返……

出彩的成绩单和沉甸甸的荣誉背后,见证着石楼人民务实苦干、砥砺前行、奋力拼搏所取得的不凡成就。

不可为处的大作为

——绿水青山藏了金

回望来路,石楼农民固守在几亩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持续了数十年。石楼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农村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质的飞跃,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石楼的生态建设。

抓生态就是抓发展。2017年xxxxxx视察山西作出重要指示后,石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治山治沟”与“增绿增收”紧密联系、紧密互促,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了退耕还林、造林合作社、聘任护林员、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业产业项目五大林业生态脱贫增收工程。通过推进“支部+造林合作社”机制,全县累计完成生态林业工程46。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面积90万亩以上,治理沟域200余条。仅退耕还林一项工程,其中贫困户9800余人,人均增收3090元,5万多贫困人口享受到生态脱贫带来的效益。

绿色农业产业打破靠天吃饭农业困局。围绕“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目标,突出抓好规模养殖业和有机农业。在规模养殖业上,以金鸡、银狐、善农、肉鸭四大产业为龙头。“金鸡计划”扩大生产规模,蛋鸡年存栏量年底可增加到80万只。“银狐计划”以石楼华隆特种养殖基地为支撑,5个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养殖规模达到20万只。“善农计划”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蜂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力。养鸭产业引进山东长润食品公司建立肉鸭养殖基地和屠宰场,打造面向西北地区的肉鸭加工基地。按照西部红枣、东部核桃,中部小杂粮的区域化布局,将石楼小米、红枣、核桃、红薯、蜂蜜等有机农产品纳入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统一营销策划和品牌运营,打响石楼有机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把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沟变成了群众增收的“香饽饽”。

遇见城市生长的力量

——美丽石楼入画来

回眸过往,记忆中有太多的小城故事让人热血沸腾——石清黄河大桥改变了石楼区位劣势,中南铁路石楼段顺利通车、农村四好公路的全面竣工使石楼公路铁路并驾齐驱,沁园春广场、宣传文化大楼、石楼中学、南城新初中、新职教中心等市政工程投入使用,王府佳苑、福星苑、龙湾国际等高层鳞次栉比,公交车两条线路环城穿梭绕行……如今,这座小城现代化城市的魅力正悄悄地通过每条路、每座桥、每栋楼、每个社区散发出来。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十篇

二郎坡村变迁记

二郎坡村是城中村,位于石楼县城北面,与旧县城隔屈产河相望。

1956年二郎坡村出土了一批文物,曾轰动一时。文物是商周铜器,一批共十五件,是由农民贾炳智(我的父亲,当时十六岁)兄弟在砍柴时发现的。当时兄弟二人从二郎坡塬上把青铜器抬回家中,后上交县文化馆。其中商青铜鸮卣,现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是青铜版愤怒的小鸟。

从出土文物看,早在两三千年前,这里曾繁荣过,辉煌过。后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这里就默默无闻地偏安在县城对面一隅。

从记事起,二郎坡村,就是一个穷乡僻壤的村落。村子座落在半山坡上,住房以土窑洞居多,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薄田几亩,勉强维持生活,是城附近有名的穷村子。以前有歌谣:“二郎坡,真恓惶,一天一顿稀米汤。”

村子离城近是优势,但隔河千里远,属于死角地带。平时去城里要徒步行走,连个自行车都无法骑行,下坡,过踏石河,爬坡,交通极不便利。

如果夏季下了大雨,屈产河发洪水,河里不能通行时,就仅有一条小路可走。下村子东头一段难走的半崖路,绕过泥泞的水地湾,从崇文桥上通过才能进城。

村东头的半崖路,是一条紧邻河面的陡峭的山面上开辟出来的石子小路,路上路下都是几十米高的石子山。路面也是石子路,仅容一个人走。发洪水时,人更是晕得不敢往下直视河水,只能面贴山壁,屏住呼吸,一步一挪。这样难走的山坡路大约有几十米长。如果在平时,老农们抄近路担水担粪时就人走在靠山崖的那个面,担子靠在外面。假如你不是本村人,从河对面远远向小路看过来,就望而却步了。

祖祖辈辈的二郎坡村民,吃苦受累,就是这样挑着自己种的一担担菜,一担担粮,从踏石上或小路上挑着进城的。

后来,到二OOO年左右,村子里来了扶贫队,从二郎坡村到东河湾架起了一座水泥直板桥,解决了村子进城难的问题。

“环城路要从二郎坡村通过。”喜讯终于变为现实。环城路从二零一零年左右开通以来,村民们的出行大大便利了,村里的经济也飞快发展。如今环城路两边都是高楼林立,商铺连片,树林成荫。村子里都是小洋楼,平房,水泥硬化路。家家户户的车都可以开到门口。居民也由单一的本村村民变为杂居的人群。

从远古走来的二郎坡村,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路通畅了,村民们富裕了,而且一个新型的城市化农村正以崭新的姿态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通往车辆和小县需定居的人们。

2022档案征文范文 第十一篇

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

张长增出生于1932年,祖籍山东临清,祖父和父亲都是军人,从小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很早就有了当兵从军、保家卫国的志向。1950年3月,张长增到邯郸上军校。同年10月,在学校的号召下加入xxx。

当年,他被分到炮兵三十三师担任观测员。从邯郸到鸭绿江边,一个多月的路程,胡须长满了他的脸。渡江过后,在朝鲜山道上行走,在寒风刺骨的野外露营,他胡须上的冰冻得像珍珠一样成串。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每天看到的是天空上像鹰隼一样的美军轰炸机,地下是像打雷一样隆隆的炮声。虽然条件艰难,但是张长增和战友们没有抱怨,没有泪水,心中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投入到战斗中去。

有一次,他接到上级的命令,到另一个山头送汽油,但怕被敌人发现,只能一个人匍匐前行。因敌机的轰炸,漫山遍野都是战友的尸体,那时他心中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战友的无比怀念是难以形容的,凭借顽强的意志,他躲过了敌人的轰炸,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

坚守信念,战场上屡立战功

1951年至1953年,张长增历任班长、排长,并多次立功受奖。每逢一次战斗结束后,部队领导都给他的家乡送立功喜报,家属为拥军模范,还发一些生活物品奖励军属,党组织和军队的关怀,让他心存感念,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厚待。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长增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也在敌人的炮火中把耳朵震聋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拒绝了他继续留在一线战斗的请求,于1955年12月分配他到临清航运局工作,经过多次的调动,最终来到德州汽运公司工作。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他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告慰牺牲的战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逐步成为了行家里手,并时常教育家属和子女感恩党组织、恪尽职守、奉献社会。

2018年3月17日张长增去世。2020年1月3日,其女儿张俊双女士代表家人将凝结着父亲革命战斗生涯的15件军人档案捐赠市档案馆,这些档案里,有张长增曾使用过的肩章、领章、胸章、帽徽,还有被授予的奖章、纪念章,也有其参军履历档案、立功证明、老相片、回忆录等。市档案馆将这些珍贵档案实物整理保存,适时用于公众展览和红色档案编研,将那段饱含着残酷炮火、无畏青春和胜利荣光的峥嵘岁月,转化为城市记忆,引领更多德州市民了解这段历史,为传承历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

2022档案征文范文推荐11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