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一篇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坐公交车,但那天我的肚子非常痛。
过了一站后,上来了一个大约六十几岁的大爷,那大爷一看车上只有我一个小朋友,于是他赶忙走到我座位前,站了一会儿后,他见我没给他让座,他便吵了我:“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不是都说给老人让座吗?你怎么还坐在那儿,快起来!”
“我今天肚子有点痛,站不起来,平时我见到老人就会让座的,今天就让我坐吧。”
“你不想让座就算了,别找那些理由。”
这时,旁边的一个叔叔看不下去了,便帮我说了两句。可这让那老大爷认为我们俩是一伙的,又开始吵我们。我的内心十分生气又无奈:“这个人真的是,说了肚子痛还不放过我,哎!”那爷爷此时又发话了:“现在的人啊,真没素质!”而那位叔叔听到这话,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他说:“你这人,让座不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别人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你这要求就十分过分了。”
那爷爷这下什么都不说了,也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过了几站后,那爷爷下车了。我旁边的叔叔小声地对我说:“你以后遇到这种人别怕,你让得了就让,让不了就别让。”说完,我就和这位叔叔下车了。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人暴露出的本性,确实如那位叔叔所说,“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篇
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中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一个中转站,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在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成绩、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
一、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年级一共有195人,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能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调查的30人当中,有13%的学生认为来学习是混日子。在学习方法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已经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占43%,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课前有预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是上课时才消极、被动地学习。
二、今后采取措施
教学方面: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
生培养良好的纪律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从学习行为习惯做起,再到怎样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后到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我认为:成绩差的学生主要是基础知识差,可能甚至连语文的拼音或数学的乘法口诀都有困难,任课教师应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深入讲解,即就是上课时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复习、巩固,特别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与运用。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
4、加强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练习、应用题教学,计算方面进行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简算把几种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反复练。应用题注重引导学会分析方法,尽量避免程式化练习,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相联系的知识素材,多创设分析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悟“学以致用”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5、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
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创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做学习上的小老师。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成立“一帮一”辅导组,从而尽量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严重现象发生。
教师工作方面:
1、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关照与帮助,经常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2、根据本班实际,科任教师要勤跟班,严跟班,本班有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每个人的学习现状如何,要了解得一清二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当然,要做到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
2、针对六年级的后进生,了解他们知识缺陷性,我认为可以集中起来进行辅导,共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篇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篇1: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 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可要可不要)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文,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略)
【篇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师来说,学生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学生具有普遍的共性,又具有各自的个性,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学情分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可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概述
(一)基本概念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通常被称为学习者分析、学生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从广义上理解,是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文所说的学情分析,是指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要分析对象,包括学生已知、需知、未知、能知和想知的内容。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分析,又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改的要求,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语文课程上,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教学设计存在难点和盲点,衡量一节语文课好快的标准不是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学生有多少收获,因此,要从学生本身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等;三是有效教学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不重视学情分析,教师在授课之前,没有搞清楚学生知道什么,对什么
感兴趣,能知道什么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进行适当的学情分析。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学情和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学情分析包含的内容不清晰,进行学情分析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措施较单一等。学情分析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篇3:四年级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语文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共有24人。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22名土族学生,2名汉族学生。四年级的同学各个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二、学生学习情况
1、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内大多数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成绩较好。但有个别学生非常贪玩,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还有个别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成绩较差。因此,整个班级成绩两极分化很严重。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课堂作业由于我们分层次布置,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的、较高质量的完成。但有极个别学生,作业不认真,书写潦草,不按时上交。家庭作业问题较多。虽然我们布置的作业不是太多,但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多数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又不听爷爷、奶奶的话;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从而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负担。
3、学生阅读方面的情况。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老师不要求,平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不思考,不讨论,考试时,这方面的内容,失分最多。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4、写作方面的情况。本班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开始教语文的,对每位学生我都很了解。虽然,我从二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写日记一直到了现在,但是,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着不会写的问题,看到习作命题,就无处下手,无话可说,无言可写,看上去很为难的样子。多数学生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布置一篇习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习作篇幅较短小,内容不够具体。这一问题也一直空扰着我,我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指导方法。
三、今后采取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强化,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做好“一对一”结对子工作。让优生帮助和带动学困生,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重阅读教学。培养的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总之,四年级学生班风正,学风浓,各方面表现还不错。今后,我要在争取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方面狠下功夫。
今年我接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全班共28人,男生18人,女生10人,经过与三年级语文老师的沟通交流,对上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情况,以及开学一个月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认为四年级一班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是:
一、据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全班28人,期末考试最高分96分,最低分一位数字。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三、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针对上述现状,我将在本学期采取下列措施:
一、抓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检查督促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开展各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
三、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通过早读课、自习课,利用学校图书室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有计划地布置学生的读书任务。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多写多练,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五、花大力气,多牺牲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六、重视与家庭沟通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四篇
1 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之间的融合历程
数学统计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早在17世纪,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融合就已经表现出了必然的趋势。在当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数》一书中第一次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是两者的首次融合。不过在那个时期的研究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限制,研究方法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没有对统计学进行充分的运用。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学家于1854年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结论,指出可以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推导出“戈森定律”,其中还重点阐述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经济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1]。之后,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文杰斯也对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1871年发表的书籍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也就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经济数学模型[2]。此后,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开始得到推广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得到了创新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和数学家伊诺曼共同创作了《对策论与经济行为》,这本书籍的出版成为经济学与数学开始全新合作的里程碑[3]。自此之后,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学中,还是在宏观经济学中,统计方法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其重要性变得更加凸显。由此可见,从17世纪开始经济学与统计学出现融合的趋势,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目前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非常的深入和成熟,对于推动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作用分析
数学统计方法可用于解决经济学问题
严谨精密的分析过程以及清晰准确的分析结果是数学统计方法的优势所在,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则对结果精确度和科学性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数学统计方法很早就开始在经济学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两者之间的结合和发展,现在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数学专业化理论,例如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等,这又进一步为两者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4]。在经济学问题的解决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模式主要是“经济一数学—经济”,这也就是说,首先,以现实经济问题为出发点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一数学模型并得到结果,最后,再利用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来评估所得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其结论不仅可以用于指导经济活动,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经济决策中,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可以较为科学、准确地预测决策执行后的结果,并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来对结果进行控制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决策的可靠性与科学性,避免企业财力、物力的损失[5-6]。
数学统计方法可作为工具展开经济理论分析
从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融合的初期发展到现在,数学统计学已经开始应用于各种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再加上现代数学与现代经济理论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的深入,很多经济现象理论都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这几年来,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分析中的研究在不断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从量的角度来确定结果,同时还可以从质的角度来做出判定[7-8]。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数学统计方法,就难以有效解决经济学问题。
3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实例分析
在GDP分析模型中,可以通过数量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来找出其中的统计指标,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社会现状来研究GDP值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以某市2001—2012年的GDP纵向分布数据模型为例,采用分析数量经济法中的回归分析来展开统计学研究,并初步预测2014年之后的某个阶段。
表1即为某市的GDP数据统计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并建立一个关于GDP与实践序列间关系的F(y)模型,其数据处理结果散点图如下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GDP呈现明显的非平稳增长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和数据处理作出一阶差分,可以看出散点图为二次函数形式,因此可得F(y)=ax2+bx+c,采用回归分析来处理年份可以得到回归统计结果见表2。由此可得回归方程为F(y)=,检验其规定系数可知R=,与1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数据有很好的拟合度,可以采用该方程对未来的某个阶段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实际的GDP受多因素影响,其变化不稳定,因此预测值都会有一定的偏差,根据某市2013年实际GDP总值为亿元,与上述预测的理论误差为:
w=()/×100%=
这一误差值较大程度的偏离了回归曲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建设模型的初始条件时消除的政府主观态度、人们的消费亿元以及汇率和进出口关税等部分影响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2014年级之后的年份都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因此本文仅限于探讨对2013年的预测。就本次模型来说,虽然 没有从整体上来进行考虑和分析,但是其理论与实际的核实可以看出这次预测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具有可行性。
4 结 论
总的来说,数学统计学对于经济的预测和总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对各项经济指标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和改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本文选择某市为例来进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在实际的经济预测中,数据的收集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纵向,同时也要注重横向幅度的收集,对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筛选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理论分析更加有依据,其结果也更加具有理论效应。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其掌握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和本质变化,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联系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天气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气温分布以及因它而划分的温度带。
(板书)第二节 气候
(观看图片)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冬季不仅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同时也有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的南国景致。
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那么在“我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样的结论呢?
看《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③秦岭-淮河一线一月平均气温大约多少度?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气候》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旱涝灾害。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六篇
学情分析模版.doc_职业教育_教育专区。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即学习...
教案里学情分析模板第 1 篇:语文教案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篇 1: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完整word版)学情分析模版_书信模板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即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 在的问题等。主要包括......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七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以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青蛙写诗》为例进行学情分析报告解读,我将从学情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学情分析对象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把池塘里的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从而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对标点符号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认识阶段,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和功能不了解,很多学生无视标点符号的存在,不会按标点符号进行正确的句读。
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
1.你们知道什么是标点符号吗?A.知道B.不知道C.了解一点
2.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你能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吗?A.能B.不能C.偶尔
3.小蜗牛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在这句话中,你认识几个标点符号?
个个个或3个以上
4.你会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吗?A.会B.不会C.个别的会
5.你认为在进行课文朗读时,标点符号重要吗?A.重要B.不重要
6.选择出你认识的标点符号?A., B.。C.?D.......
然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的结果统计与分析功能,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就是教师对学生关于“标点符号”这个知识点的学情有了基本的掌握。
通过我们班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学生们对标点符号只是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认识不到标点符号在朗读中的重要性以及标点符号在课文中的作用,对逗号认识的比较多,有30人选择了A,比较陌生的是省略号,只有10人进行了选择,所在我们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通过信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设计更符合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一节课。
这个学情分析的报告的解读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所以大家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的表述即可,无需做过多的赘述。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八篇
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下,走进了马老师《走进核心素养》的讲座,也使我今天了解到了专家们是如何理解、设计、实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科学习要与整体学习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深度学习设计上,要从数学核心内容的选择,单元目标的整体性,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问题情境,评价方式应有连续性、层次性几个方面出发。
在核心内容的选择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教学本质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学情分析应当针对学习内容、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可能表现,学情分析既要在课前,也要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要有了解,对学习过程的要监测与了解。
马老师案例分析,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深度学习应注重的问题。关于数的运算这个案例,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理解算理,总结算法。还要对教学内容所在单元及前后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也要进行不同教材间的分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时,主要就学生现有基础,可能面临的挑战,学习价值进行分析。
以上是我本次培训的一些收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更好的教书育人。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九篇
一、工科院校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提升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之举诚如季卫东先生所言,“法学教育不仅要致力于法律技艺的培训,而且要着重陶冶远见卓识和法律精神。这就需要认识到工科强校的某些不足之处以及法科的特征,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人文主义理念,形成认真探讨基本原则、价值范畴以及正义观的博雅氛围。”因此在理工主宰、人文欠佳的工科院校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法律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确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5]就此而言,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还包括模拟法庭、法院旁听、诊所式教学和媒体教学等。对于法科学生来讲,这些教学形式固然可以使他们从法律人的专业角度获得知识的升华和应用,从中探寻辩论的魅力和职业的神圣感,而对于面向非法科学生所开展的法学双学位教学和法学选修课来讲,案例教学特别是模拟法庭、法院旁听,则使这些与主要与机械、工程和技艺打交道的学生得以在法庭特定氛围的感染下直面正义、公平、价值等话题的探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为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而相比于专门的政法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工科院校的法学院系无论在图书资料、师资水平,还是在学生基础、校园法学文化氛围等方面均无法与之抗衡。故而,工科院校法学院系欲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培养出被社会接纳的法学人才,就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因为法律与机械以及工程学之间其实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法律事实上就是个人维护合法利益的操作规程,是处理和解决各种纠纷的技能,这注定法律专业与其说是一门科学,毋宁说是一种工艺。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增强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工科院校法学院系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不断获得发展的的重要手段。综上,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应引入案例教学法,而且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案例教学法上存在比专门政法院校、综合性院校的法学院系更为迫切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目前很多工科院校都将其贯彻于法学教学之中,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案例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一)重形式而轻效果在一些工科院校,开展法学案例教学成为对外宣传、彰显创新的有力依据,是否采用案例教学还被作为教学考评的一个量化项目,受此影响,法学案例教学异化为“追赶潮流”之举。然而这种对形式的过分注重,却隐藏着对法学案例教学实际效果的忽略。比如,案例教学沦为变相的案例讲授,教师依然是主导,从案例选择、问题设置到结论得出仍受控于教师的指挥,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只不过是从“听讲课”变成了“听案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注重典型案例和真实案例的选择,往往将“格式化”后的虚构案例引入讨论,这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无法用实际问题来检验学生所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不适应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特殊需要前已述及,工科院校的法学欲求得生存、发展,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工科院校法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文化氛围优势,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旨在检验法律职业技能,赋予法律实务工作“市场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就理所当然成为众多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的重头戏,司法考试的过关率也被视为评价法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很多工科院校的案例教学却并未很好回应司法考试的现实要求,更多关注学生对抽象法学理论的理解,其存在的价值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而非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以及认识上的误区,一旦面对司法考试中纷繁复杂的案例情形便不知所措,所以虽名曰“案例教学”,但实际上却不能适应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需要,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案例教学。
(三)不利于工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体现了教育对社会需要和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全面发展的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就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目前不少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却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往往在案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只需在教师事
先安排的思路“诱导”下,对格式化后的“平板型”案例展开定向分析、思考。而且,该过程以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为大前提,学生按照三段论式推理,结合案例给出的小前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和关系纵横交错、事实纷繁复杂的真实案例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将书本理论和立法规定作为推理的大前提,实际上也消解了学生主动挑战主流观点或法律条文中可能存在缺陷的热情,抹杀了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三、工科院校实施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思路
(一)基本理念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之所以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正确理念的缺失,或者说“法学案例教学究竟应当围绕什么中心展开”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所以才会出现诸如案例教学沦为案例讲授,案例教学与工科院校法学教学需要相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法学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彰显法学的实践特性,培养学生应用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法学案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因此这就决定了法学案例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把是否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作为判断法学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唯此,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法学案例教学的功能才能得到良好发挥。
(二)具体思路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指引下,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具体思路来组织实施:1.合理选取案例在法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其标准何在,则有必要做一番探讨。如前所述,一些工科院校的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格式化后的虚构案例,这种将很多“细节”和“特殊性”过滤掉的案例,看似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个法学理论或立法规定,但实际上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法律现象,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并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全面性的真实案例,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判例,还有教师自己过的案件,以及社会上刚刚发生的甚至是学生身边的案件等等。这样的案例新鲜、真实、可靠,而且极具效验性和吸引力,特别是那些刚刚发生但尚未得出审判结果的案件,更会极大调动学生分析探讨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创新性见解的潜质,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恰恰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再者,从当前司法考试的题型来看,案例分析题很少只考查某一课程的内容,而是把相关课程的内容浓缩在一起,因此一道案例分析题往往涵盖着相当丰富繁杂的法律问题。在法学案例教学中选用真实案例,则可以事先锻炼学生直面法律问题复杂多样的现实,培养他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应对司法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解答。2.科学设计教学步骤法学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能否顺利开展,是否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与教师事先的规划设计密不可分。一般而言,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案例准备,分析、辩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就案例准备阶段而言,关键要解决好案例的选择问题,对此前文已做了深入分析,因此不再赘言,这里仅针对后两个阶段的内容设计加以探讨。分析、辩论阶段是法学案例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实施法学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法学案例教学能否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锻炼提升,与教师对这一阶段的规划设计直接相关。笔者认为,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该阶段应当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角地位,将分析、辩论的舞台归还给学生,摒弃在很多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老师分析案例,学生被动聆听,或者所谓的教师与学生交叉讨论的做法。具体来讲,可以事先在学生中分小组开展分析讨论,然后由各个小组推选辩手发表观点,并对不同见解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争点。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最能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因而也最能发挥法学案例教学的功效。总结是法学案例教学最后但绝非最不重要的环节,既是对本次案例教学的综合评价,也为下一次案例教学更好开展做好铺垫。总结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对本次案例教学设计成功和失败之处的反思,也包括对案例所包含的法学知识点的系统性整理,还包括对案例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的总体性评价,因此绝不是一些工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所采取的那样,由教师简单给出所讨论案例的“标准答案”即可。事实上,越是选择精当的案例,越能引发学生对关涉知识点的深度思考和激烈争论,也越是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方式上,总结包括两个方面: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教师总结的重点是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所运用方法、思路、知识点以及个人能力进行总结性分析,发现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论辩能力,指出学生在法学知识点理解上的偏差,提醒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所暴露的思路不当和综合知识欠缺,这实质上既是对法学知识的系统化整理,也是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总结则是要求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分析解决案例的思路,所运用到的法理知识、立法规定,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进行书面汇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毕业论文及相关学术性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而且也可以使在分析、辩论阶段没有系统发表个人意见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见解和智慧。因此,教师对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格式、内容等都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由学生相互评阅案例分析报告,或由教师对未被推选为辩手的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批改。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现代案例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既有课堂案例教学,也有模拟法庭、法院旁听、法律诊所和媒体教学等,而且不同模式的案例教学各有特色和偏重。为更好发挥法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可以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模式,而是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比如课堂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相对便捷,但为了避免单纯依靠教师口述案件事实,或由学生翻阅案例文字资料———因为这样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显得不够直观生动。可以通过对课件或影视资料、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保证案例信息完全、充分和真实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案件事实的直观了解和兴趣。再如法院旁听,这是目前很多法学案例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通常是组织带领学生到法院审判庭,现实观摩真实案件的审判。但由于时空的有限性和特定性与我国法院当庭判决率不高的现实之间存在深刻矛盾,因此难以保证整个案件的庭审都得到展示。而如果借助播放视听资料、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使学生事先对案件事实加以掌握,并以此为基础组织模拟法庭教学,然后再带领学生现实观摩法院的庭审,这种前后对比并带有行为效验色彩的做法,往往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领会庭审流程、法官庭审技能的热情,法院旁听的效果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篇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一篇
小学教案学情分析范文
【篇1:小学教案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概述 (一)基本概念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通常被称为学习者分析、学生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从广义上理解,是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文所说的学情分析,是指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要分析对象,包括学生已知、需知、未知、能知和想知的内容。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分析,又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改的要求,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语文课程上,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教学设计存在难点和盲点,衡量一节语文课好快的标准不是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学生有多少收获,因此,要从学生本身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等;三是有效教学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不重视学情分析,教师在授课之前,没有搞清楚学生知道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能知道什么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进行适当的学情分析。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学情和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学情分析包含的内容不清晰,进行学情分析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措施较单一等。学情分析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产生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一是教师热爱学生的程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素质最核心的因素,也是对工作、对学生负责任的主要体现,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注学生,才能将学情分析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识,教师对学情分析概念的理解,对学情分析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学情分析效果;三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潜能、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学情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策略
(一)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已知”
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及理解的难点所在,以便教师掌握教学重点,这种了解学情的方法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最直接反馈,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生疏或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了解学生所学难点问题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二)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未知”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比新知识与原有学习之间的联系,进行学情分析,重点解决学生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不同于数理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不明确,不易操作,因课文仅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需要掌握的是课文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考虑课程目标、教材及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特性、学情特征和课文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密不可分的。 (三)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分析学生“需知”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期望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是要确定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等。教师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起点,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收获。要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获取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满足和心理感受。 三、结论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9,(4).
[2]丁军梅.对学情分析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7,(8).
[3]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7-8.
【篇2:小学教案学情分析范文】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有的同学做题不按要求做,马马虎虎,不听老师读题,出现很多提前做,做错的现象.
2、学生区分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困难,在作业中对字的书写不够规范.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如字迹工整、认真.在考试中,很多的错题者都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的要求、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二篇
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使本学科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优化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本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与学生共同制订出计算机教室的学习规则。教学计划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主要措施、活动安排和教学进度表等内容。
第2条 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指导纲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部分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第3条 教学设计应具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练习安排等内容。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
第4条 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计算机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三篇
变废为宝教案学情分析【篇1: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
教材分析:环保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本课教材以“学生与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变废品为美丽的装饰品和玩具的同时,体会动手的乐趣和体验废弃物都有它们潜在的利用价值。只有我们不断去发现、去利用才是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本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艺术家变废为宝的创作;第二部分是拓展学生的创作、设计思路,即如何利用来自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玩具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
②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创作玩具或装饰品。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对环保的作用;
②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作性的组合装饰设计;③ 在合作创作中,体验实践的快乐。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②形成环保意识。
1、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 2、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形式的玩具或装饰品。
教具:相关的废弃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日本艺术家作品”导入:
1、欣赏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妙用自行车的直线体、曲面体等材料表现山羊的基本特征。
二、布置废置物旧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
玩一玩、分一分:
①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形状等; ②按不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
③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象形、抽象形等;
④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
想一想、说一说:
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②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③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的、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三、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玩一玩、想一想
1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厚方形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③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第二课时
一、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①想一想,还有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②做一做,那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学生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二、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以“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不?
六、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妙用废弃物;②装饰美。
看一看、评一评:分组参观、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能用废弃物制作简单的玩具或装饰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在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的设计创作过程中,能体验废弃物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变废为美”的成功的喜悦,也增强学生环保的信心。但是在废弃物的分类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做的不是很完整。这方面还得靠平时积累。
【篇2:《“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是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课,又是对前三课研究活动的总结,在学生的展示中发现待发展的地方,要给予成长的指导训练。因此让学生交流一些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方法,并动手制作,用展板展示自己的成果。课前搜集一些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好处与坏处的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做好调查研究,为交流评比做准备,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既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价值,又对此有所研究。让学生在以上能力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课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表达、发明制作、辩论和书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要想使学生表现的更精彩,需要很好的教学艺术。学生对于变废为宝方法了解很多,对于变废为宝的发明制作非常热爱,情绪高涨。辩论会要想开展的很精彩,需要教师精当的指导。调查研究报告中学生会出现实际调查活动不足的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渗透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让学生在研究交流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愉悦。
3.通过经历调查和交流活动,感染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和“变废为宝”的研究,引导学生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变废为宝的表达交流会。 2.学生能够总结调查活动的经验与体会。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各种废物,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大家看一下题目这双引号像什么?(像两双眼睛)眼睛在看什么?(变废为宝)这个废字里面还包含哪个字?包含什么意思呢?“宝”字是绿色的启发我们对待自然资源应该怎么做?(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大家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关于变废为宝的研究交流会。
二、组织研究交流活动 1.学生读“变废为宝交流会”的通知: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的通知
明天在大会议室召开变废为宝的研究交流会,变废为宝的制作展示、辩论、交流调查报告是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信大家表现一定很精彩。
科学老师 6月3日
2.“聊天室”活动提示:
你知道哪些废物的再利用或变废为宝的方法?下面让我们走进聊天室,进行开怀畅谈(从白色污染的方便袋、穿小的衣服、啤酒瓶、饮料瓶、秸秆、剩饭菜瓜果皮等方面进行交流)。
3.“展台区”活动提示:
①我们身边的一些瓶瓶罐罐、纸盒、手提袋等,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处理费用,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②同学们请欣赏变废为宝的图片。
③指名让学生读读展示台的制作要求。
④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⑤交流评价,选出最佳发明创造奖,颁发奖杯。
4.“展板区”活动提示:
“变废为宝”宣传展板:小组内制作并贴好展板。让同学们观看展板,说说展板内容,倡导大家做些什么。
5.“辩论会”活动提示:
主席宣布辩题: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有很多,你知道哪些?使用一
次性物品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它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卫生,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浪费资源、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的问题,“使用一次性物品好吗?”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小学生、大学生、专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我相信今天这次精彩的辩论会一定会更加精彩。今天我作为主席宣布坚持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为正方,反对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为反方。大家共同读一下大屏幕,看一下辩论会的开展和表达技巧。正方辩友请做好准备,现在正式辩论,请正方一辩开始发言。?? 主席观点总结:通过以上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过多的使用一次性物品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但是这些一次物品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卫生。鉴于这两种情况,我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提倡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物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吃口香糖,避免污染环境。外出旅游时,自备水壶装水喝,平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饮料瓶。住宾馆或旅馆要使用或拒绝使用一次性杯子、牙刷、梳子、洗发水、肥皂等。
评出最佳辩论员,颁发奖杯。
6.“调查报告展示”活动提示:
生活中的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调查研究之后我们才能行动。今天的调查报告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让一位同学读一下要求。课前我让小组合作完成的调查报告,完成了吗?请几位同学来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同学们评价之后颁发研究报告奖。
三、我最满意的精彩表现
这节课大家上得很精彩,表现得真棒!清同学们说说自己最满意的表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行动,一起宣誓:动脑动手变废为宝,让我们携手按下绿色的按钮,奔向环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调查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是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又是对前一阶段研究活动的总结,因此,课前的摸底、归类,布置展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布置好各个展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交流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组的交流活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本课交流活动的效果。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应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研究方法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关注能源的浪费现象和生活中的污染问题,开展有关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篇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单元中的第三课《变废为宝》。【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中,是编者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科学观念,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编写思想所在。《变废为宝》则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这课以前已经接触过很多类似的课,《变废为宝》这课我打算放手让学生先畅所欲言,在他们说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进行物质的分类和制造,培养分析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教学重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 态意识。【课前准备:】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四篇
课题课堂为何会喑哑
一、调研意图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课堂的生成不符
二、方法与过程
教授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我的教学目标是营造书声琅琅的氛围,教学设计是先聆听朗读整体感知,然后以诵读为主分析文本,其中在分析第①段时指导诵读方法:学会利用修辞手法背诵,如根据对偶句的工整对仗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板书背诵,由于文章字词较深奥,在第二段教学中,我又用相应的图片辅助诵读,并提示学生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最后设想在齐背第三段中心句中收拢课堂,水到渠成地布置作业:背诵全诗,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文章有一定难度,所以背诵的形式灵活多样:听配音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背诵的内容灵活多样:可背神秘感的语句,也可背表现高大巍峨的语句,也可鱼与熊掌兼得,全部背诵。
我自己觉得整堂课穿插了一根红线:诵读。教学目标也是由读成诵。凭着上课的激情,学生的聪明,方法的指导,师生的配合,课堂一定会出彩。
三、结果与分析
现实却让我大跌眼镜,虽然是第一节的课,但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平平,背诵声有气无力,尤其是在“啃骨头”的第二节,我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的背诵却差强人意,以至于连第三节都没有进行下去,只能悻悻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痛定思痛”,掩卷沉思,我的教学不足表现在:1教学目标的设定
我的意图是美好的,反复朗读,力争当堂成诵,既能体味作品的语言之美,又能积厚学生的文学底蕴,饱学于身方能动笔倚马千言,出口妙语联珠。古人云:“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称作“学问之舟”的背诵是文言文学习的长久传统,是行之有效的,但在一节课40分钟里理解字词义,又要朗朗上口,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字词不浅显的文章绝对是一个挑战,如果第一课时里先疏通字义,熟悉文本,而第二课时指导诵读方法,朗读成诵,那么课堂的生成效果会好得多。
2对于学情考虑不足
我曾经在初中时开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等市区公开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诵读有声有色,尤其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一个男生当场一气呵成,让人不禁大声喝彩,这一幕幕让我印象深刻,希望精彩能重演,但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是有区别的,青涩的高中生不太愿意在众人面前大声地展示,似乎觉得有卖弄之嫌,所以即使会背的也含韬养晦,不露声色,更何况背的不流畅学生,更遑论主动展示呢?
四、教学对策
“教然后知不足”,我在另一个班级里又重新试教,调整了教学策略,改进了教学的流程,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指导背诵,目标有针对性,也减小了难度,背诵时方式灵活多样:可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也可全部背诵;可以个人背,可以小组背,可以男生背,可以女生背。学生争先恐后,一扫“万马齐喑”的阴霾。
都说语文课难教,有时就成了睡觉课,惟愿每节课能多些万马奔腾,少些万马齐喑;都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惟愿每节课后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欣慰。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五篇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能否正确把握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难度过大会使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难度过小对学生可能没有挑战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丧失兴趣.
(二)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预见学习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却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只按照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然无法达到、突破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为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学情分析不能停留于表象,要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并掌握的内容、学生尚缺乏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机等.这样才能了解到真正的学情,让教学有的放矢.
三、能够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学情分析应当如何实施
学情分析并不是仅仅指教师课前分析,而是把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学情分析应贯穿于从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实施到课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
(一)课前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和“预测可能性”的分析
当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存在疑问,不清楚应该如何确定时,我们就应该进行课前学情分析了:当我们不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时;当我们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时;当我们无法确定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时;当我们不清楚学生的思维路径,无法确定学生思维的难点在哪里时.
学生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文本、课标的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情感态度基础、个体经验等.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免除或减少无效劳动,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学生的学习起点还可以分为大众起点与个体起点.学生是处在社会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人,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如北京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无论是从教材还是从课标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课前学情分析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但是追问“为什么”,学生却说不出所以然了.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呢?显然,应是计算公式的由来,而不是计算公式的记忆.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用单位面积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去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上.在小组合作测量4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总结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前不知道长方形面积如何计算的学生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已经知道长方形面积如何计算的学生,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可见,由于教师进行了充足的学情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教学重点,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收获.
(二)课中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实时或延时分析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进行.因此,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教师必须重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进行学情分析,一方面,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并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对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实时分析的情况,可以在课下通过对学生纸质作品的分析结合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
(三)课后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思分析,通过改进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经历过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一定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学情分析的宝贵资源.另外,学生课后的练习情况也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从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既可以看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确定学生再学习的起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在“平移”一课第一次授课完毕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发现在前测中对学情的分析是不足的.前测题目中并没有涉及学生在方格中对“点”和“图”平移的掌握情况.通过重新前测发现,学生的问题在于对“对应点”的感受不够深刻.于是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做了如下修改:在进行“点”的平移之后,加入了“线段”的平移,并且是一条水平线段进行左右平移.这时学生发现,要正确描述线段进行了怎样的平移,必须找到一组正确的对应点.在教具上,我把两条线段左端的端点用黄色彩纸进行包裹,右端的端点用粉色彩纸进行包裹.授课中我发现,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迅速分化为两个阵营:一部分同学是看了两条线段之间的空格数;另一部分同学注意到了相同颜色的端点才是一组正确的对应点,才是线段上的同一个点平移前和平移后的位置.因此,通过辩论,在“平移线段”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很好地攻破了找对应点这个难点.在接下来描述三角形的平移和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时,学生很容易将在图形上找对应点这个方法迁移运用,成功攻破了在第一次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成功攻克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六篇
一、班级基本情况:
1、学生方面:学生数62人。本次参加考试的也是62人,本班属于理科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尤其是学习习惯上有待于改进,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以常规工作为抓手,以整顿纪律为突破口,在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全班同学都能以一个高三学生的基本要求来对待自己,基本形成了学风浓、士气旺、斗志高的良好局面。
2、本学期开学,全班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高中保底目标与冲击目标:以此来激励全班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目标方向的明确性。其中成绩位于班级成绩前10名的学生都把冲刺目标定在二本,其余同学基本把目标定在高职。
3、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优等生主要存在偏科问题:在第1次测试中,班级前10名中有全为男生。男生除马步健无一例外地英语成绩都不如人意,前十名学生化学这次也都比较差,对于这些同学,有希望冲二本批希望任课老师能进行个别辅导。
(2)、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主要是思想包袱何学习方法问题比较大。
他们由于自己某些方面成绩不理想,在心理上形成自卑,慢慢失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气。在这种状态下,遇到稍难点的问题,他们就没了思考的动力,只能等别人的高三学生目前已经进入紧张的第一轮复习。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涨,在复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及时改进,势必对高考复习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一:部分学生心理上过于紧张,学习上急于求成。防止疲劳战术。
问题二:轻视基础知识,偏重题海战术。
①,不注重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就放弃课本,跳入题海。②,由思维惰性养成避难求易的坏毛病。尤其对自己的弱科或弱点,不去积极攻克,而是一放再放。有的学生听课时,听不懂了就不听了,并且心里烦躁。势必影响总成绩的提高。问题三: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别人。
指点。在日常学习中,这些同学也缺乏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而是跟着别人跑,往往一天下来,收获甚小。
问题四:学习随意性太大,缺少切实可行的计划。
缺少计划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盲目行事,浮躁不安,拿着英语想着数学,对着数学想着其他。结果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内心又无限懊恼,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又造成了影响。恶性循环从此开始。
综上所述,高三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这些不良现象,不但对其成绩的提高形成约束,而且制约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措施:
首先,制定学习计划,不但要有长远的学习目标,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为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上进心,可把大的目标化整为零,采取分几步走的办法。这样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向大目标靠近了一步,在进步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获取学习的动力。
其次,对成绩的追求保持平常心,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全面评价自己,知道自己学习中的得失,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时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再次,讲究学习方法,重视提高效率。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自己学习中的长处,随时改进短处
(3)、个别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思想上非常担忧。一方面深怕自己考不好,万一靠
上第3批怎么办。甚至有个别学生已经想过如果考不上前2批,不打算去读,为此,心里压力非常大。对于这个别学生,我们要缓解他们的这种压力。给他们卸掉思想上的包袱,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在剩下地25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全班同学和任课老师将会为实现高考辉煌这个共同目标不遗余力。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做精,相信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4、从这次考试的试卷中看到一个问题,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不够,知识较为零散、模糊,不够系统,今后还需要多加强记忆,尤其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最后,针对我们的高考任务,以及目前学生偏科都很严重的现状,边缘生初步确定如下:
马步健丁永飞何志楠高亮佟伟(体育生)
总体而言,目前班级建设都在预设的轨道上行进,学生积极努力,学风良好,我会继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和疏通。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七篇
我班现有学生21人,男生9人,女生12人,男生聪明好动,但学习不够踏实,女生学习踏实,好胜心强,喜欢学习语文。其中有6人学习成绩优秀,有7个学生学习有困难,并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实施了如下措施:
1、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差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并且自尊心特强,上课老师提问问题时,他们既便会也不敢举手回答,特别是女生课堂上很少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积极性很差,他们怕自己回答的不对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自己没面子。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我发现没人举手,就启发大家说:“读了课文你肯定了解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说错了也没关系,我们都是在共同学习吗?”这时,有很多小手都举起来,我发现成绩很差平时最不爱举手的郜栋瑶把手举得很低很低,后来又缩了回去,我想她肯定是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这一次一定要给她这个机会,我就让她回答,结果她回答的很好,我说:“其实,你很聪明,你并不是不会只是胆小怕回答错,没事的,以后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慢慢的她养成了课堂上积极回答的习惯,即便是课堂上那个学生回答错了,我从不直言说不对,我会婉转的说:“你看同学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只肯定正确的答案。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我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比较差,学习有困难,缺乏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让班上那六名成绩好的xxx学生,让他们自由结合,每人帮扶一名学困生,主要是帮助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有谁没完成作业就由帮助他的人看着他写,直到完成为止,刘士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有我负责,其他的几名学生则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比学习、比进步,一个月一评比,看谁的进步快,老师给以奖励,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3、树立榜样,学习先进
好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他应该有强烈的上进心,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很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就在班里树立这样品学兼优学生的榜样,在全班同学中大力提倡这样的行为,让这样的榜样传授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把全班学生引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地向优秀这样一个目标努力。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年终考试,最低分,在6个学困生中,有三个学生不及格,另外三个学生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这次考试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八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十九篇
高一语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热的不断升温,有一部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状况还是挺不错的,到 了高中语文成绩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 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 练。这些状况都告诉我们现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断层。
具体分析,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初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再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高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 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 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 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而焦虑不安。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的 衔接和过渡,不仅不能搞好学科教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的成长与发展。这有违语文学 科“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之目的。
另外,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的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篇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技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一篇
《走进核心素养》讲座学习心得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下,走进了马老师《走进核心素养》的讲座,也使我今天了解到了专家们是如何理解、设计、实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科学习要与整体学习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深度学习设计上,要从数学核心内容的选择,单元目标的整体性,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问题情境,评价方式应有连续性、层次性几个方面出发。
在核心内容的选择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教学本质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学情分析应当针对学习内容、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可能表现,学情分析既要在课前,也要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要有了解,对学习过程的要监测与了解。
马老师案例分析,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深度学习应注重的问题。关于数的运算这个案例,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理解算理,总结算法。还要对教学内容所在单元及前后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也要进行不同教材间的分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时,主要就学生现有基础,可能面临的挑战,学习价值进行分析。
以上是我本次培训的一些收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更好的教书育人。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二篇
《工程经济学》是结合工程建设生产实际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又和数学、经济学、工程概预算、水文学、工程技术等许多学科相联系。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程模式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基本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进行的探索和改革,强调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重视通过社会工程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内容进行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一定学历和教育经历的要求,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所以,教师应补充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会导致空洞、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容易使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开拓讲课思路,积累教学经验,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也要研究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不是说自己有一桶水就可以给学生一杯水了,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倒出的一杯水成为学生的一杯水。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学生对每门新课程都会有个基本判断,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学习;如果老师所讲内容是照本宣科或对以后工作指导意义不大的,更多学生会选择逃课或者被动听课。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抓住最初几次课程的讲授和互动,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先简明扼要地给学生介绍课程的学习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要求,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工作成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节课中有必要将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介绍清楚,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与工程估价、房地产评估之间,投资、成本、利润、项目的财务评价与会计、财务管理之间。方案评价方法与指标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等等,通过介绍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地位,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并通过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如买房按揭是否划算、利率上调定期存款是否转存、企业债转股等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要讲透
工程经济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又涉及到很多财务、税收的知识,存在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掌握、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学习工程经济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授课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相同或类似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联想记忆,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例如,从经济效益的概念出发,自然就可以联想到经济效益的表达式,然后从表达式出发可以进一步联想到工程项目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等,这些指标实际上都是经济效益表达式的具体体现。这样,将公式和概念融为一体给学生讲透,就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四)改革教学方法
要改革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习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可多提问,鼓励学生回答,甚至可以互相讨论;要彻底改变原来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待一个工程经济问题,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问题的结论,而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实际案例与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把较为抽象的工程经济原理用具体案例表示出来,以加强现实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济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经济”是专门为工程技术人员等设置的直接面向实践应用的课程,所以“工程经济”课程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加强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一)应用电子表格Excel软件
工程经济分析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是如何手工计算工程经济学相关评价指标。如今,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2]。将它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案例分析可以最大程度地摆脱手工计算,计算速度、准确性显著提高。如在资金的等值换算、经济评价、工程改造与设备更新、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价值工程、预测和方案的优化问题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统计功能。另外,应用Excel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工程经济学案例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引进案例分析教学
由于“工程经济”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授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这一章时,就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某个项目为例进行财务评价,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编制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弄清各报表间的关系;会计算FIRR、FNPV、全部资金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评价指标,还学会对项目进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紧密地把课堂理论与各种实际项目相联系,使学生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感到能学以致用,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工程经济课程设计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的思想,是强调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分析评价能力,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际工程项目基础上通过项目盈利能力、偿还能力与盈亏平衡等分析与评价,掌握工程项目投资组成、总成本与经营成本计算,明确收人与利润、借款资金应用与偿还能力、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生产规模与盈亏平衡等关系,达到加深理解工程经济的目的。课程设计结合“工程经济”学科特点,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外,熟练掌握工程经济电子计算机计算方法,建立各种工程经济定量评价模型和经济指标的计算模型,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建立直观的计算机分析图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对本课程兴趣浓厚,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中加强工程经济的学习
为了检验工程经济课程学习效果,不妨在毕业设计中增设技术经济比较。如通过估算工程方案的投资费用与运行成本,从经济角度静态或动态分析,从多个方案中找出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设计方案,以熟悉方案比选步骤,理解投资与运行成本关系,了解经济分析与评价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全面掌握经济比选技术。除了在校内加强实践环节外,我们还改革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模式,专门为本课程建立了校外的实践教学研究基地,提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新思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项目合作,利用社会资源课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工程一线,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研究,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又可以减少教学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教学经验交流平台
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应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之充分理解教学意图,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专业课教师一般可采用电子邮件、电话、每周定期辅导、作业全批全改、划分等级,必要时增加评语、课间交谈、课上交流等方式与学生加强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实行不定期听课制度、开展教学大比武等方式,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同时,鼓励教师撰写专业论文或参与、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书,为交流教学经验和理论研讨搭建平台,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师整体水平的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学校教育,使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手段或电教手段传递教学信息,也可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呈现与阐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既具形象与直观,同时又有抽象和概括,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将传授的信息量扩大,在讲授有案例内容,尤其是经济评价部分时有大量的现金流量表格,如采用板书教学,表格的编制流程以及表格数据之间的关系很难在黑板上进行准确地演示,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应积极采用多媒体,利用其信息传递的多样性、高效性的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在水利水电类本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承前启后的课程,它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对后续课程具有示范和指导性的功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环节有机结合教学方式的尝试,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无疑有助于学生创造智能的开发,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三篇
自贡二十二中学校高2013级(高一)
学情、教情分析报告
数据统计:政教处。
数据分析:程平。
分析方式:1、分班数据统计;1、3班数据统计;2、4班数据统计;全年级数据统计。用百
分比,程序验证只有10、11题的数据不能用百分比,用的是个数比较。
2、基本只用对比性的分析,无其它分析方式、无参照。
3、学生意见无分析,只作一般统计。
一、学习目标方面
1、高一1、3班有的同学有想考本科的愿望,其中三班的愿望最强,有,而一班的愿望要弱一些,而高一2、4班只有,四班的学习愿望大大优于二班。建议:高一1班与高一2班班主任要加大班级建设,在学习氛围与学习动力上要狠花心思,其余两个班也不能松懈。
2、从年级来看,认为学习动力来自于“自己对未来的需要”是,“父母的期望”为,从选择“同学间的竞争”这一项来看,高一3班与高一2班指数最高。建议,全年级要加大引入竞争机制,高一1、4班在加大班级竞争方面还需努力。
3、全年级有的同学感觉学习成绩比预期的要差,只有的同学才认为比预期的好,要让学生感觉有希望、建立自信心是我们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四篇
学情分析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议论类文体又是语文高考中大部分学生所选用的文体。但是一直以来,学生往往头疼写这类文体而又不得不为了高考硬着头皮去练习,无奈与困惑一直存在于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当中。我对自己所带高三学生议论文素材运用情况深入调查。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主要优点:
(1)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论述功底。
具体来讲,首先,从理论观点上看,学生都能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议论阐释,讲出“为什么“的理由来,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心观点生发,讲出一些分论点,然后进行一些基本的议论阐释。其次,从结构思路上看,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按照自己的议论思维,在自己的思路引导下,说完自己的理由,而且相对比较清楚。第三,从论证方法上看,基本能运用到道理与事实论证方法,尤其擅长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另外,不乏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有创新性,观点新颖有深度。
(2)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议论思维水平。
学生在写作中的这种议论思维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展开的,即一上手就能说出个“为什么”,而且能正面讲道理,又能反面讲道理,还能假设论证,更能写出一些例子来。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五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部编八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散文。背影的篇幅不长,学生在梳理结构时能快速地找出四次背影与四次流泪的相关内容与情感。但要仔细领会文中所饱含的父子深情,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脱口而出的是儿子对父亲的爱,而对于父亲给儿子的爱,我还稍稍提示了一下。
当然这与初二学生的理解力是相应的。父亲为我做的都是很琐碎的生活中的小事,亲情就是这样的容易忽略。所以在这堂课里,我大胆舍弃了对于朴实语言的赏析。直接从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切入,期望学生能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背影》说课稿李小彦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背影》。
1、教材简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
背影的篇幅不长,学生在梳理结构时能快速地找出四次背影与四次流泪的相关内容与情感。但要仔细领会文中所饱含的父子深情,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脱口而出的是儿子对父亲的爱,而对于父亲给儿子的爱,我还稍稍提示了一下。
当然这与年龄阅历有关,父亲为我做的都是很琐碎的生活中的小事,亲情就是这样的容易忽略。根据部编教学要紧贴文本,加强人文教育,把思想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走进生活,一课一得的理念,以及1+x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这堂课里,我大胆舍弃了对于朴实语言的赏析。直接从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切入,期望学生能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感悟本文表现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练习写作,语言连贯表达真情实感。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感悟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语言连贯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采用启发点拨法,1+x阅读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三、
学法指导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当堂抒发情感,进行作文训练。对于本堂课定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学过程:
1.由结构图示复习导入
2.品一品,理解父爱
3.议一议,感受父爱
4.赏一赏,感悟亲情
5.写一写,感恩父母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六篇
学情分析是教 学设计系统中“影 学情分析怎么写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 情 分 析 怎 么 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教”和 “......
学生个人学情分析范文备课是为教学,教学是为学生。如果连学生的学情都不了解,那 么怎么做到有效教学?怎么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学情的了 解、分析、判断,关系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学情就是从 学 ......
怎样写学情分析 一、 学情分析的整体框架 1、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 整体分析可以...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七篇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搞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况应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许多教师(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案、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中,对“学情分析”这一环节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于是就出现“学情分析”空缺或贫乏现象,这也是教师教学教学基本功缺陷的一种体现。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学情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如对《植物的分类》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知识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基础。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植物学这门课也充满兴趣。但是,学生们虽有的植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形态、结构和生理这一主线来学习的,同时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植物名称,学生可能会遗忘的较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为此,上课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架桥铺路工作。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听到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现代学生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主要来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后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如:我们学校原是厂矿企业子弟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里、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厂矿企业。农村学生接触的植物比较多,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知识,但平时所叫植物的名称与书本上并不完全相同;城里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关植物的知识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家里的花草及生活区周围的树木,相对比较贫乏;厂矿企业学生地处农村,企业绿化搞得好,又有公园,平时能看到植物比较多,可没有系统地去认识植物,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城里学生和企业子弟由于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学生学习的习惯相对稍逊。为此,好上好《植物的分类》一课,需要许多直观的植物知识材料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在“变态根、变态茎”等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变态根和变态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变态根和变态茎外形相近和相似,不但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解,教师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反复比较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变态根和变态茎本质区别,以达到区分变态根和变态茎的目的。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八篇
一、学情分析的目的
初中语文是中学学科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减少两极分化,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从七年级抓起。下面就对我校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做一下简单描述: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尚可,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均,学习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教学主题】
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
1.学习状态的把握`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尚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比较出色,但也有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对于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
2.学习习惯的养成
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语文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有些学生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2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通过微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怎样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及运用的能力。
3.注重开发性地使用教材,在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二十九篇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新评价思想,科学组织复习,立足于班级水平力争在中考中让大多数学生满意。
工作目标
教育教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争取至少有一次能评为文明班级;在教学工作中,在前一阶段水平上力求稳中的升;努力实现学校给班级制定的中考目标。
个人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新思想,努力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在班主任管理中,探索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及时物化研究成果,最少公开发表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
工作措施及方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
1、进行最少一轮学生个别谈话,以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2、注重班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3、作好日常班级事务管理,在生活细节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
4、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
1、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复习;
2、在班级中形成结对帮辅,尽可能追求班级均衡发展;
3、针对学生实际调整课堂教学,让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精选训练作业,提高作业的实效。
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周别起止日期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12月24至26
1、试卷评讲质量分析
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23月1至5第一单元教学
33月8至12第一单元教学、综合性学习
43月15至19第二单元教学
53月22至26第二单元教学及综合性学习
63月29至4月2第三单元教学
74月5至9第三单元教学及综合性学习
84月12至16第四单元教学
94月19至23第四单元教学
104月26至30复习、迎接县教研室统测
115月4至7第一轮复习课本知识梳理
125月10至14第一轮复习课本知识梳理
135月17至21第二轮复习考点专题训练
145月24至28第二轮复习考点专题训练
155月31至6月4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
166月14至18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篇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 学情分析的理解。
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 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不具备时,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如果弥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具备了,应该回忆什么?)
(2)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新课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教师在课堂上要如何点拨和引导才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何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明白的是:哪些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亮点或学生的兴趣。
3. 关于学情分析的一点说明。
在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很重要而且很必要。教师的每一堂课一定要认真做好,并落到实处。只有有了详实的学情分析,才有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许我们有不少老师会说:我都教书这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做过学情分析,看我还是教出了比较优秀的学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老师是做了学情分析的,以前不是在提“备课时一定要备教材、备学生” 的说法,其中被学生就是学情分析的意思。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师生一起成长,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改中不断地获取自己学要的养分。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一篇
我任教的是一年三班语文学科兼班主任,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学期初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41人,其中女生20人(1名休学一年,现在新西兰),男生21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前教育基础,这些同学在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能为其他同学做到榜样作用,但依旧有部分同学没有学前教育经历,在学习习惯方面有待培养,如:陈同学,刚开学的一个月,对学校、老师、同学都非常的陌生,再加上性格内向,胆小,总是有问题不敢发问,有时甚至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如:刘同学、于同学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且经常交流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建议。在家长的配合以及孩子们的努力下,我的确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无论是在作业书写方面还是课上回答问题、生活习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刘同学,经常拿着自己练习的拼音和生字给我看,让我修改。在学习方面非常有上进心!另外,我与现在新西兰休学的杨同学家长一直保持微信联系,每天沟通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方法,与孩子也保持一定的交流,帮助杨同学适应国内的学习内容以及习惯的培养,同时促进师生交流,以免孩子入学以后会觉得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
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语文。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为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二、教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校的校本教研,本学期我组在教研中把新课标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导备法、教考练测一条线的研讨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把识字、写字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平时积累,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引导激励学生多认字,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培养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三、结合减负增效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上课纪律需不断加强。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上课时也不例外。画画的、玩弄文具的、转来转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教师要严格上课纪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也曾与曹主任及组内老师共同商讨过加强上课纪律管理的方法,只有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老师身上,才能保证课堂的知识吸收率。因此我利用班级评比栏和小红花,适时的激励表扬学生,并且努力地让自己在课堂上更有激情更加活跃,从而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2、培养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等学习习惯,扎实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训练。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非浅。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会时常表扬坐姿端正,书写、读书姿势正确的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并且超越同学,单一的语言要求不足以让学生们立刻意识到自己姿势的不规范,我利用课件在读书或者写字之前展示正确姿势的图片,并提醒孩子们进行对比,纠正自己的姿势,在此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纠正。
3、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不给孩子们在课下造成学习压力,这就要求我在课上以及组织趣味活动的时候帮助孩子牢记知识点。因此我利用班级中的小展牌或者简单的装饰海报设计成孩子们的“知识展示墙”,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将平时积累到的生字生词或者练习题以图片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贴在班级孩子们方便看到的地方并定期更换,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娱乐交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二篇
此环节主要介绍汉字的发明与传承
1、汉字起源:通过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以突破难点。(材料)
在学情分析中,我们看到皮亚杰思维能力理论曾指出11——15岁的儿童抽象思维不充分,对事物的认识难以客观全面,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一材料,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突破难点。
2、汉字传承
此处,我将通过讲述,使学生初步了解三种古代文字的传承,其中,特别指出只有中国的甲骨文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而埃及的象形文字及西亚的楔形文字都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了传承,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目标。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三篇
本学期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到六月止,本期教学时间约19周,用三周时间完成新课(包括开学考试),十一周时间复习。三月到四月底进行第一轮复习,五月分进行冲刺练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押题和考前准备。
一、分册复习(3-7周)
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
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
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八大家等。
二、专题复习(8-13周)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五周)
1.古诗文专题复习(两周)
2、记叙文专题复习
3、说明文专题复习
4、议论文专题复习
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
(二)作文训练(14周)
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
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三、模拟冲刺(15-17周)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
四、猜题、押题(18周)
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
附: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备课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初三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1、虽然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
2、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四、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五、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四篇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普通人。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琐事,表现“爱”的主题,诉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对于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关爱。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美的情操。
2、学生分析:
我班一半以上的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因而对亲情的渴望非常强烈,但谈及父亲,除了严厉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印象。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学会把握和领悟人性美,最终学以致用,以我笔写我心来刻画有血有肉亲情洋溢的父亲形象,在这些方面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而我觉得在上学期开展的《母爱如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给这些不谙父爱的学生们上一堂他们最该补的“父爱”课,很有必要。让学生既欣赏了美文,又懂得感恩父爱,因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之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4、教学思路: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五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可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学校召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在此,我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感谢老师同学们的信任!
同学们,紧张的期中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不懈的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辛勤的工作。我为你们取得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我们每位老师付出的劳动有所收获而倍感欣慰。当然,我们还应该把掌声送给那些没有获得表彰,却开学以来尽心尽力、孜孜以求,在做人与求学的路上勤奋而执着地前行的同学。
但是,我们也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xxx,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应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你要善于总结,不停地拼搏。假如你还一直陶醉在暂时的幸福中,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在顺利登上理想的彼岸之前,不轻言成功,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考试失利的同学也未必是坏事,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即使我们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攀登的山腰上,还有好长的路等待我们去开拓、创造。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六篇
学情分析报告
经过与其他语文老师的沟通交流,对上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情况,以及开学一个月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认为四年级一班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是:
一、据了解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三、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针对上述现状,我将在本学期采取下列措施:
一、抓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检查督促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七篇
太平中学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学情分析报告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 张禄明
太平中学是我县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属非重点中学),地处我县经济相对滞后的丘陵农村集镇——太平镇。这里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民家庭,他们受现代文化熏陶相对较少。就今年学校所收高2005级新生基本情况来看,录取线是我县较低的,仅为418分(远远低于其它同类完中),此外学校还收有少部分低于418分的选校生。
我从此高一年级八个班400多学生中抽样了四个班(一个重点班、三个普班)共21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分三个步骤进行:
1、每个同学的化学升学成绩(升学满分为50分)统计(见下表1)来看:
表1:(总人数为210人)
①优生(40分以上)太少,约占15%; ②差生太差,不及格的占了近30%;
③大多数同学的化学成绩居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
2、针对过去学习化学的情况,直接按“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感兴趣和不感兴趣”四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
从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感兴趣程度来看,学生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好坏与感兴趣程度的深浅是基本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应大大加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
学情分析的目的范文 第三十八篇
(一)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已知”
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及理解的难点所在,以便教师掌握教学重点,这种了解学情的方法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最直接反馈,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生疏或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了解学生所学难点问题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二)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未知”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比新知识与原有学习之间的联系,进行学情分析,重点解决学生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不同于数理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不明确,不易操作,因课文仅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需要掌握的是课文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考虑课程目标、教材及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特性、学情特征和课文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密不可分的。
(三)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分析学生“需知”
在了解了课文的编写意图后,所要做的学情分析是学生之前学过几篇类似的文章?他们在文章中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在理解文章概念方面,会存在哪些难点?学生能否习惯文章的写作方法等。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四)探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学生“想知”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期望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是要确定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等。
教师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起点,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收获。要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获取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满足和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