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精选21篇

时间:2014-01-07 02:42: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一篇

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二篇

《春》是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扉页的“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一、以人文为切入点,用人文的知识,人文的态度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习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习和讨论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习。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四、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3、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4、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三篇

摘要:

美术欣赏是普通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之一,是在美术课程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美术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素质教育 理解

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要欣赏音乐的美,必须有具备音乐感的耳朵;要欣赏绘画的美,必须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否则,再美的音乐和绘画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对我们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我们要想发现美、欣赏美,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实施美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同时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就要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美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教学历史其实并不长,它不等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有许多教学形式不能通用和照搬。素质教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举办书画培训班,也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笔者从事美术欣赏教学工作四年来,深切体会到现今部分普通高校的美术教学只侧重对学生技艺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

高校美术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是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的,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应该是符合审美规律和时代要求的。部分农学、林学等普通理工科学生虽然对美好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对世界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接触过美术作品,但没有独立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经验来自大众和社会的评价。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要通过讲解美术作品阐释美的形式、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审美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造性,不断启发学生,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笔者认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培养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整理、自我创造的能力,并且将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获得独立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避免学生人云亦云而盲目跟风欣赏。

教师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对待专业美术生尚且如此,那对于普通理工类学生就更应该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

靳尚谊认为,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而不重视美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欣赏教育要逐渐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学监管体制,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制订长远的课程规划,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结语

美育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利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想和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3.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课程愿景。张文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四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只是积累知识那么简单。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其他学科。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观赏已贯串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观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需与学生的年龄特性相分离,控制学生观赏习气和观赏特征。

一、美术观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普通说来,常见的美术观赏教学有以下四品种型。

(1)讲解型-----教员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观赏的根本原理和根底学问的解说、阐明。

(2)问答型-----教员就作品或观赏学问、原理发问,学生答复。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员作为援助者。

(4)自在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在地观赏美术作品。

讲解型的美术观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员解说,这种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容易堕入学问灌输型的形式之中。但是,假如能在观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讲解技巧,那么,这能够克制上述缺陷。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办法有互相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观赏教学办法更理想。

自在型的观赏办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本人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本人的方式来观赏。这种办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招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要一局部的学生控制了观赏的才能,而另一局部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观赏才能没有得到进步。

关于我们教员而言,我们应依据不同的课业观赏请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办法,从而进步教学质量。

二、教员要充沛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沛的认识

为了增加观赏内容的兴趣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员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关于搜集到的美术观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由于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偏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剖析须偏重于时期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偏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偏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偏重于外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偏重于形象外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偏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照顾;有的应偏重于某种外型方式要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员都应引导学生进行观赏,但授课毕竟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教师能够本人做出决议,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剖析观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痛快让学生读文观赏或课后自查材料观赏,处置教材灵敏,详细布置。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置,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员不只要有才能找出每件作品一切美点,而且能精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观赏课教学办法切忌千篇一概。作品剖析防止八面玲珑,假如每件作品都是“形象外型生动、构图平衡稳定、颜色层次丰厚.......”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味可言?假如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观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教员

观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发明,其发明肉体应表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开掘每件作品,单独特有的最突出、最实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入剖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分析中发挥发明和想象,逐步培育他们的艺术涵养和发明性审美才能。

三、教员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敏多样,以此激起学生的兴味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五篇

摘要

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

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三、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习,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美术欣赏课是在耽误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也处处存在着欣赏美的人。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模型、范画、多媒体、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欣赏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性格,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1](p89)。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在美术课上,利用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等拼贴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丰富了课堂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广阔无垠和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从历史背景、创作理念还是其他方面来讲,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赏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一些平时涉及不到的领域,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看似独立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是一门多样性的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欣赏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还能从中认识到画面故事当中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赏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联系的。

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_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六篇

通过一学期的美术教学,我对美术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在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

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

二、正确引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

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

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品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

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七篇

论文关键词:

幼儿美术欣赏 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不是简单地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体会,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自身素质是影响幼儿欣赏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是我们倡导的宗旨。

一、美术欣赏在幼教活动中的意义

美术欣赏作为一项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教学中存在着,是学习美术不可缺少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美术欣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了解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绘画种类、绘画特征及每个时期的美术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拓宽创作视野,弘扬人类正义精神,确立开放、宽容的审美心理,重构知识结构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同样,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

幼儿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欣赏与绘画、手工、玩具等内容有机结合,构成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欣赏接受能力和范畴,才能为幼儿欣赏教学做好前提准备。首先,幼儿认知美和欣赏美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美的欣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随处可见,但幼儿对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目的。其次,幼儿美术欣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人们既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需要用艺术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欣赏中,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可以了解许多个人经历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

二、幼儿美术欣赏的范畴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可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性的,什么样的物象他们可以感知、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都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我们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前需要了解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对生活中美的物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便能使欣赏活动真正达到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效果。

实际上幼儿在出生2-3个月时就对生活中的光和声有了明显的感知,并能够逐渐熟悉某种形象和声音,过了4个月,它就会主动寻找光源和声源,5个月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去伸手抓摸自己感兴趣的物件,并能通过手足舞蹈和咯咯的笑声来体验人生最初级的审美乐趣。

2-3岁是幼儿能够欣赏具体形象和感知具体情节的阶段,幼儿情感是单纯的,他们为之陶醉的事物都带有某种幼稚的特征。简单的形状、单纯的颜色以及单纯的情节都能引起这个阶段孩子的共鸣,而一些深沉、含蓄的表现很少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经历有限,他们的内在情感比较单纯、自然,审美体验也是单纯的,已有经验的参与比较少,也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他们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对物象感知的认识及伴随着的感性愉快。

幼儿过了6岁以后,大脑机能日趋完善,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标志,就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了明显增强。精力的充沛给幼儿的审美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他们的审美能力已相当成熟,艺术才华也逐渐显露。历史上许多驰名世界的伟大艺术家都在幼儿阶段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一般来说,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大致包括3类:

1.经典性的美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各种题材的美术作品、雕塑及工艺美术品,这些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

2.儿童画家创造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深受幼儿喜爱。_

3.幼儿的绘画:包括国内外的优秀幼儿作品,同园同班孩子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距离幼儿情感最近,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绘画作品的欣赏,在幼儿的欣赏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使幼儿欣赏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物象的美,使幼儿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不断延伸。而对好的欣赏作品,要使幼儿产生美的感受,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并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教师和欣赏作品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似与不似的审美评价

幼儿对美的感受是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对形象和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在造型方面,幼儿一般喜欢看一些具体的、简练的形象,在色彩方面,他们也总喜欢鲜艳和绚丽的色彩。就单一色彩的物象与五彩斑斓的物象来说,幼儿一般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较强,并且能够激发幼儿多方面的联想,也最能使他们感到兴奋和愉快。这种凭借好听好看韵标准来判断对象的美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幼儿在审美力发展提高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审美毕竟是一种宽泛的精神活动,它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这种初级的标准当中,粗犷的造型、滞重的色彩在绘画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从不同角度传达着美的信息。如果要使幼儿能够真正切实地欣赏这样的美就要跳出初级标准的束缚,向更高层次升华才行。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八篇

【摘 要】

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2010年甘肃省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高中美术欣赏课被正式列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审美教育、作品欣赏为主。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的概念

通常,人们把学校的美术教育称作美育。其实,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所谓美育是指“用美的观念和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熏陶、培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美育是以“美”为主题的精神陶养活动。而学校的美术教育所提供的不全是“美”的内涵。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了“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仅美的存在。”因此,美术教育所呈现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观念、能力和人文思想的教育,它诉诸于人的情感、意识、意志、思维、技能、认知等多方面。所以说,学校的美术教育自有其内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独具美术内涵特质的教育理念。美育和美术教育是两个独立而互有渗透交叉的教育范畴。

美术欣赏决非单纯地观赏,而是使学生在审美对象与主体精神地交互中,发展和丰富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大量的优秀、丰富的美术作品欣赏后,记忆储存积累逐渐增加,视觉审美能力和品位会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创造的能力会相应地提高。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将美术欣赏与美术创造联系起来,才是充分体现价值和达到目的的欣赏活动。美术创造是美术欣赏的目的之一,美术欣赏是美术创造的前提,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基础。

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美术作品的多层性。美术作品是由多种层次和涵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可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牛顿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对一般人来说,眼睛所看到的是存在的事物,而艺术家的眼睛所看到的却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艺术美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看到美术作品的表面涵义,而且要理解它的深刻意蕴。

美术欣赏的差异性。美术欣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和效果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布尔劳在进行了颜色知觉实验后,提出了四种欣赏类型:

(1)客观型;

(2)生理型;

(3)联想型;

(4)性格型。他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而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

美术欣赏的直观性。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我们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读批评家的阐释,更要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是欣赏者直接与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的阶段性。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在这一阶段时,欣赏者对艺术作品产生精神需求,是进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是进入审美的初始状态。在这一阶段内,人们在意识上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表现为欣赏者对审美对象的高度注意。

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形体、构图等发生感性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反映直接作用于欣赏者视觉的对象特征总和,从而使人感受到悲哀、欢快等各种情感。情感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拉菲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古希腊雕像《拉奥孔》使人观后有痛苦的体验。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操,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

教无定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正确把握美术欣赏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层次的、直观的理解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了解美术的知识与规律。从他们对作品的感知出发,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好基础。以科学的认识过程为基础,以培养学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展思维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的作用发挥挥到最大的限度,并真正做到为培养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国美术教育》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九篇

摘要:

关键词:

美术论文发表

高中美术课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是在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追求,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在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中获得审美体验。美术鉴赏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但在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单纯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过于枯燥,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分析作品,学生在欣赏作品,但课堂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不屑一顾的态度。课堂上出现了你讲你的,我干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如何更有效的组织鉴赏课堂产生了一些想法,并用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收效:

一、语言导课的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没有学生动手的内容,这就区别于学生在初中,小学上过的美术课。所以不要把鉴赏课变成千篇一律的你讲他听的习惯。在引课时就要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一种好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预设出有深度的问题或创设好教学情境。在上《古埃及美术鉴赏》时,我分别在高一(9)和高一(10)班上,导课的方法不一样,效果也大相径庭。在高一(9)班上时,我是这样引课的,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史前美术,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说说你们的收获,(学生稀稀拉拉的回答问题,明显他们积极性不高)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古埃及时期的艺术作品。(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在学生的意识里不重视美术课。一些学生出现了懒得复习美术知识的现象)。无疑这样的引课,学生表现出淡漠,学习毫无热情的现象。是而在(10)班上时我提出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你知道多少,说说看。刚开始有几位学生脱口而出说: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班里一下热闹起来了,出现了很踊跃的回答问题的现象,有几位同学把关于古埃及的历史和艺术作品讲出来,我都大吃一惊,学生的知识量尽有这么丰富!当一位同学讲到关于图坦卡蒙墓室,把关于在该墓中发掘的文物的数量、文物内容到图坦卡蒙的故事一一讲给大家听,尽管他在讲解的时候神情一开始还是有点羞涩,但通过我微笑的鼓励,加上他们对古埃及文化深刻的感受,慢慢的他们的讲解就顺畅了起来,特别是后几个上台的同学,由于有时间为自己的讲述打一下腹稿,他们的讲述尤其精彩。此时的我则站到旁边,把这些同学的讲述同课本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总结,引出本课的内容。

所以,经过实践,我认为作为一位高中美术鉴赏教师,要让学生对鉴赏课产生好奇,首先导课是很重要的,所以你是不是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二、在理解艺术作品时学生活动的重要性

在美术鉴赏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欣赏图片,然后就是你说我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倦,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起来,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更能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如,在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时》讲到《西斯廷天顶画》这幅作品时,讲解了作品的内容,艺术性后。我本人很感动的是_由于长期的高空仰面作画,使他的颈椎严重受损,以至后来看书看信时必须置于头顶。我觉得很有必要向同学们讲讲这位大师为艺术的奉献精神,从而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时我请同学们头仰起来,手试图在空中作画,尝试一下仰面作画的感觉,有一部分男生调皮的说:这简单,但我说你能坚持3分钟吗,学生回答没问题,我说你能坚持一节课吗学生边尝试嘴里开始犹豫,我又说_坚持了4年,而且是站在高18米的脚手架上,其劳作至艰辛可想而知,学生都低下了仰酸的脖子哇的一声,他们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尝试,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大师的毅力。有一位同学从而联系到自己的学习,他由衷的说_的毅力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学生这样的参与,体验后对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活动收效很大,体验后的人文教育更好的渗透在本课中。

三、创建问题性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篇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用心性很高,上课简单,课堂活跃,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向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持续课堂资料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平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平、和平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平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xx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中国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必须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透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潜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主角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那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期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用心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平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潜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一篇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二篇

我们要研究东西艺术之同异,第一步当着手于历史的探求.西方文化起源于埃及、希腊,而伟大于文艺复兴时代.东方文化,以印度及中国为代表.中国的艺术,自印度之佛教输入后,产生一种新的倾向,这种倾向实可及神话里面的事实,都含有两方面的表现,埃及的主要之神有三个: Osiris为太阳,视为爱护万物一切之神,日行天上,为黑神所杀.其妻lsis为地神,埃及人又象征她为夜月,哭其夫之死,在无可如何中,勉以其徽光照人,后使其子 Horus报父仇而继其位.尼罗河之水,埃及神话中,谓为Isis哭其夫之眼泪.这类神话之构成,一方面含着想象与梦的意味;但这种命意之由来,又像事实上的摹仿,把自然界的现象,连贯于隐意识之中的一种表现.

埃及古王朝的绘画,有一种极特别的方法,如描写人体头面,多用侧面描写;因为如用正面来摹仿头面,侧面部所特有之高鼻无从表现,肩部则复用正面,腰部则三分之一向正面而表明腰之状态,三分之二向侧面而表明臀部之形状,膝之下复用侧面,使脚之形状能完全描写出来.这种表现的方法,完全是摹仿自然,因技术与方法之不发达,变成一种部分的割绝的表现.

埃及的建筑中最主要部分,莫如圆柱.圆柱构成的形式,亦多系由摹仿自然而来,如荷花式( Lotiform)系摹仿荷花含菡的形状,以荷干为柱身,荷苗为柱头.埃及区域,富产荷类,荷出水际,以干支菡.埃及圆柱,互相支靠之处,绝类此种水产植物.

其他如金字塔( La Pyramide),一方面看去,似由摹仿自然而来;因为在河岸之沙上,被风吹后,多成三角形的现象,金字塔式,或由这种现象而来.但他方面略加以深刻的研究,又不能说是绝对摹仿自然.埃及人因宗教的关系,相信人死后,如躯体苟能保全,将来会复生的,因此对于死者之躯体,非常注意,想出种种保存方法.坟墓之建设,比居室尤为完备整齐,盖以为死者复生后之居室.金字塔为古王朝帝王之坟墓,以其宝贵之尸体,幽闭于此室中.深恐人之发现或碎毁,因此,想把坟墓做得愈坚固愈能保留久远为最好.在建筑的形式上来说,坚固而且能保留久远,莫如底边长大顶尖狭小之金字塔形.由此金字塔的形式,或不能说是摹仿自然,因为此种几何形式的构成,发生于想象之中.

希腊人的精神,取法于自然,确为定论.如宗教上诸神之表现,与希伯来宗教上诸神,绝对有根本相异的性质.希腊人的神,是含有人的意味的,试略读荷马之 liade及 Odyssce所描写诸神之举动,皆含有人的心理.又如神话 Apollon一段故事,尤表示其负有人的情感. Apollon系太阳神,象征一切文艺,他被爱神戏弄,对着他射了一枝情箭,因此望着女神Dphnee苦苦的乱逐,女神别无方法,只得逃走.女神的父亲看见没有法子,因把女神变成一株桂树,他追上的时候,美丽的女神,只是一株冰冷的桂树,因以桂叶织成头冠,后来诗人头上戴着的桂冠,就是这个故事.表示这冠是由爱情变成的.据考据家言谓 Dphnee象征黎明, Apollon逐Dphnee系含有太阳与黎明之意味,太阳是追着黎明的.这一段神话,完全是以自然之现象为主,以情绪及隐意识贯穿之.又希伯来人的神话,实与希腊的相反.如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诸说(参看《新旧约》译本),皆与人事绝无相关之处,而全出于想象之中.古代的人类,每于不可解释在寻求解释,前者出于摹仿,不能不依自然界之定理;后者出于想象,只把假定绝对而信仰之.

林风眠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林风眠美术批评文选为关于对写作林风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林风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三篇

合唱是指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组织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对学生有影响力和亲和力。能保证每周至少2次的教学时间。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你的音乐天赋再好,也不可能一朝学成,需要长期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

第一,要有计划。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说有点象样可以参加一些比赛。那么这几年的教学得有目标和重点。首先要注意声音的统一训练并伴随气息的训练,再慢慢的给予和声听觉训练,多声部的合唱训练,音准训练和歌曲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合唱拒绝:“个人英雄主义”。

第二,要有耐心,恒心。对学生的声音要有敏感,敏锐的听觉,发现不好的声音要立即纠正,注意自己范唱的正确。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如果自己的声音不正确,他们就不正确。不要急于求成,歌曲的练习要细致,完美,不要粗糙了事。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赤诚的心坚持不懈,决不气馁。

第三,要增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声部听觉才会敏锐,才能训练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多看指挥家的处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我在进行《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合唱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和节奏以及它的强弱规律。然后要求学生体会这首歌的情绪,在演绎的同时要表达出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接着我在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统一的声音来达到合唱的最佳效果。

合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常抓不卸,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事业才能更加深入。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四篇

摘 要:

人在观察事物、进行判断时,最基本的是需要具备欣赏与审美能力。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起着重要作用。高效地进行初中美术自主欣赏能更准确地判断事物的特性,所以在中学教育中对初中美术进行自主欣赏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欣赏;审美;自主

初中美术的教学,重点发展的是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它能综合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及创新精神。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初中美术自主欣赏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情感教学

美术教学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美术本身具备视觉上的美感,

学习美术者必须用自身的感情去观察它、感受它、体会它。教师是进行美术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初步接触美术时,教师要以身示教,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直观地去体会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从而带着这种情感去感受陌生的美术作品,激发内心深处与美术作品思想的共鸣,慢慢深入地熟悉作品、了解作品、欣赏作品,最后表达作品。由于在体会作品思想时,每个人的感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欣赏能力较差,审美能力还欠缺,所感受到的思想与美术作品的思想甚至截然相反。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能对学生的理解嗤之以鼻,认为学生脑子笨,学不来,而对学生不理睬。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从正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和勉励,这会使学生产生自信;相反,教师贸然对学生责备,则会挫败学生学习的勇气,扼杀学习的激情。因此,要高效地进行中学美术自主欣赏,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有责任为培养具有审美情操的学生而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直观教学

在课堂进行美术教学,不能让美术显得枯燥无味,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打造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比如,在有多媒体设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映动画片,在一边播放的过程中,一边讲解动画片中用到的美术手法,教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动画,用专业美术的角度去观察动画,而不是通过看动画来消遣时光。如果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里,教师可以现场教授学生美术技巧,带领全班学生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在美术的现场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有层次地逐步进行训练,不能只停留在临摹阶段,在描绘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看事物的角度都不同,欣赏的重点也就不同。当全部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在教室统一摆放,弄一个小展览会,学生之间既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成果,又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及自主欣赏的乐趣。

三、区别学生感悟程度的不同,专门教学

由于学生接受事物的快慢不同,进行美术自主欣赏的能力也就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将他们分类,进行专门教学,这样能很好地保证所有学生都学到了东西。这不仅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而且更能促进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从而尊重美术课,并努力学习。美术的自主欣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有更高的审美能力和自主欣赏能力,需要不断练习,不断超越自己。

美术的自主欣赏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是时常要用到的,自主欣赏能力的高低,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虽然不是必修课,但学生有必要对美术的自主欣赏能力引起重视,

在努力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术的自我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晓天。论作品形式因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九江学院学报,2008(04)。

2.许青青。有关当前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探讨。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2)。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五篇

本学期担任初二美术课教学,通过接触美术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我渐渐认识到,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上好美术课。

一、注重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培养,以成绩带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辅助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美术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美术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同时,培养兴趣也可以通过学生成绩来激发。在学习的过程中,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绩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成绩鼓励学生,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也正在植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出状态把单一的讲授改为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

在课堂中,以大量的事实、图片、名人的作品等来慢慢引导学生,让学生心理上接受这一学科,进而体会到美术的实质。同时,也要拿身边同学对美术的热爱还有他们的作品来作为案例,让同学间形成一种比较,进而相互竞争,最终达到共赢。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六篇

摘要: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通过对美术家生平、社会背景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感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艺术情操,扩大知识视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视力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进行研究,指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对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欣赏课;学习兴趣

一、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艺术欣赏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在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一般而言,学生总是凭借直觉判断自己是否喜爱这件作品,但是直觉往往会受个体经验与知识积累的局限,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应有的能力提高。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性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下,深入作品欣赏的探究过程,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了达到理想的欣赏教学的效果,老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欣赏教材,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欣赏课中学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学生容易看出作品中人物的职业、生活状况,感受到沉重、压抑的气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收集伏尔加河的相关图片,收集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帮助下对本课内容有更充分的了解。此类教学方法比单一书本教学效果好的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随之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动手,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审美是在情感与理智、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发展、追求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展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美术作品品味过程中获得审美意识的强化。初中美术欣赏课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观察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从中领悟作品内涵。教师应主动打破欣赏式教学中纸上谈兵的传统局面,以引导学生发现美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作品欣赏、评价与临摹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美的体验。

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实时评论,根据所学知识基础,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情感与艺术评价,使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得到有效强化。

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在欣赏完毕后,结合体味作品特点,发挥想象力,创造一幅符合自身心境的作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欣赏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穿插于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将动手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同时,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引导学生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创造之中,使学生在提高自身鉴赏水品的基础上提高绘画能力。例如,在《春天的畅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关于春天的艺术作品,使学生体会到艺术大家在春天描绘中突显的要点;其次,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观点,体会作品的价值所在,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悟;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自由创造,既可以参照作品的风格、形象进行临摹,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春天的作品创造,开发学生的潜力。

四、扩展学生的欣赏空间

想让学生彻底理解欣赏教学的内容,必须让学生将自身想象力和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根据作品的内涵,发挥自身想象力,体会作品带来的广阔的空间。在欣赏教学中学到《格尔尼卡》,很多学生看到该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作品过于凌乱,很恐怖,老师要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由小见大,将自身的体验迁移到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上,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相关背景去欣赏,了解_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爱好等增加对作品的理解。

五、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只有主动参与,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美术欣赏中,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根据这些,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兴趣。初中欣赏教学实践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需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成业.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生动性的探索[J/OL].学周刊,2017,(34):151.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七篇

内容摘要 :

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活动进一步受到重视,被视为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地幼儿园对美术欣赏活动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美术欣赏活动。美术欣赏活动呈现出很多不足。本论文主要围绕“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展开研究。阐述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依据,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选择各种适合幼儿欣赏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幼儿;创造力;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丰富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活动受到重视,被视为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欣赏活动既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又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产生创造的欲望。

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志的过程。我国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揭示了量的积累与质的把握、认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之间的辨证关系,也佐证了“见多识广”这一俗话的合理性。同理,幼儿只有广泛的接触、感受优秀的美术作品,才能潜移默化地逐渐认识美术作品和美术创作的规律,也才能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感悟和借鉴发展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并从中得

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美术欣赏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对各种美术作品的感知、叙述和分析,初步懂得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能对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扩大审美视野和丰富审美情感。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儿童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认识,还能了解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许多相关知识,是形成多元文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儿童对作品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帮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源泉,是获得丰富感性经验引发幼儿创造灵感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宽松的环境是幼儿敢于求新求异的前提,能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宽松的环境即宽松的、无压力的、师幼平等的环境。创设宽松的环境,是指教师不把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强加于幼儿,而是要给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其作品的看法,并且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

美术欣赏不存在完全正确的答案,对于同一项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教师与幼儿一同欣赏达芬奇的油画作品《蒙娜丽莎》时,有的幼儿会觉得画面中的人物很有母性,很漂亮,很有亲切感,整幅画面给人感觉很温暖;而有的幼儿却觉得画面很黑暗,很冷,就会给人有种很恐怖很害怕的感觉等。个体差异使得幼儿有完全不同的体验。而教师则要给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其作品的看法,并且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对于幼儿的理解和感受给予一定的鼓励。幼儿只有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会有大胆求异的可能。如果幼儿担心被笑话或者被指责而有所顾忌,缺乏自信心,使得幼儿不敢说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影响幼儿的创造思维,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写实的美术作品,人们对其内容和情感表现倾向的认识大致相同。如果有个别幼儿的认识完全偏离,教师可以采取让幼儿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对认识存在偏离的幼儿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可以请每位幼儿都来大胆说出自己对其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促发幼儿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对话法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由于幼儿欣赏经验的缺乏,需要教师做好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中介,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其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只要运用得当,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就能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在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对象时,提问:你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像什么等,能促使幼儿产生想象的需要和动机,并激发幼儿去搜索大脑中的表象,选择已有的形象组成新的形象。特别是在欣赏西方抽象作品时,幼儿面对高度抽象的图像和线条,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激发下可以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再借助想象将这些抽象的图像和线条与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幼儿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时,教师问:你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幼儿把这幅作品中抽象的图形想象成了一个保龄球;一个妖怪等等,教师接着提问,促使幼儿在注意主要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有情节的想象,教师再接着提问:你们能不能创造出一幅更漂亮的作品呢,触发幼儿进行讨论,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并产生创造的欲望。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

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是对作品中具体形象的认识。屠美如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中曾提出:教学实践证明,对齐白石的鱼、虾图;徐悲鸿的奔马,群狮图;陈永佛的花鸟画;米勒的《拾穗》;莱顿的《缠线》;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一些作品,儿童都非常感兴趣。这些作品描绘了儿童熟悉的事物,或者有一定情节的动态人物,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事以及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物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蕴,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事物更敏感、人物命运的体察更细致和富有同情心,情感体验更丰富。并扩充了儿童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有益于幼儿的思维模式。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透过内容,认识作品中的点、线、面、形、色等形式要素。教师引导幼儿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如引发幼儿认识并分析欣赏对象的颜色、形状及线条的表现形式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等,分析作品表现形式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仍以幼儿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为例,当幼儿在欣赏其作品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幼儿观察画面中的不同色块,引起幼儿对画面中不同色块的注意。为了让幼儿理解画家是如何把人和小鸟画得这样与众不同,教师可以提示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和小鸟,看看它们与我们平时看见的人和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画家用了什么样的线条和形状使它们看起来和平时不一样。

教师启发幼儿注意作品的点、线、面、形、色的运用,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总结作品是怎么样变形的,这对幼儿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提升,它有利于幼儿学会在创作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新颖的东西。

四、给作品起名字

给作品起名字一般是在对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进行的。幼儿给作品起名字的时候,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每位幼儿都要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给作品取名字,能够引发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一个概括,并促使幼儿对画家作画意图的想象。在欣赏完作品之后,及时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能极大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欣赏完作品后,可以让幼儿用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花朵、葡萄等基本图形来创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开展正确评价,激励幼儿创新

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都处于幼稚的状态。无论教师怎样细腻的指导、启发,甚至执手授意,他们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作品是否富有童趣,是否体现想象力或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只要发现幼儿思维的闪光点, 就应及时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评价作品提倡鼓励

评价不是评议好与坏,对与错,而是为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创造机会,是一个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评画时,依然要多鼓励、多表扬。因为人的自我意识, 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 我们对幼儿的看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怎样看待自己。对于幼儿来说,表扬效果远胜于批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份量的一种刺激,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肯定,使幼儿更有信心和勇气继续去创作。

(二)评价的科学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励创造,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中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鼓励幼儿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幼儿完成作品后,可以把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创新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的探索与创新,张扬孩子的个性。教师的激励评价,是对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力保证。

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孩子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把美好的愿望、美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成为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开展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社会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培养创造力人才的关键期,教育者通过有效的手段形式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而通过美术欣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使幼儿对事物产生兴趣,并产生创造的欲望。逐步形成幼儿美术创造的个性,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让幼儿感觉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的美。使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使幼儿审美素质得到发展,让幼儿自由创作,能使幼儿在头脑中的美的事物的表象被激活,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造出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优秀幼儿美术作品。幼儿通过欣赏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形象,从而提高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初步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结论:总之,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活动受到重视,被视为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儿童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认识,还能了解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许多相关知识,是形成多元文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儿童对作品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选择各种适合幼儿欣赏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运用教育学原理探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使幼儿快乐地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能力,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完善健全的人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大根 幼儿美术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M].浙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俞国良 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4] 俞国良 上海学前教育论文集[M].上海:上海_出版社 2002

[5] 俞国良 幼儿教育[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6] 朱贤著 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 钱初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 王建军 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 (德)埃莉萨·迪肯佩 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关于想象旅行[M]. 石左虎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0]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八篇

艺术是情绪冲动之表现,但表现之方法,需要相当的形式,形式之演进是关乎经验及自身,增长与不增长,可能与不可能诸问题.人类对此两方面比较完备,在表现方法上,积成一种历史的观念,为群体之演进,个体之经验绝不随个体而消灭的.

艺术为人类情绪的冲动,以一种相当的形式表现在外面,由此可见艺术实系人类情绪得到调和或舒畅的一种方法.人类对着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对付的方法:前一种在自身或自身之外,寻求相当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内在的情绪,以求调和而产生艺术.后一种是在自身之内,设立一种假定,以信仰为达到满足的目的,强纳流动变化的情绪于固定的假定及信仰之中,以求安慰而产生宗教.宗教之构成,总含着特别的条件,而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为其根本方法.埃及古代的宗教,因死灭的怀疑,精神上怀着一种死的恐怖,于事实上无可如何之中,在自身之外,不能再寻求一种逃避的方法,因转而向内寻求逃避之方法,假定死后复生诸说以宗教信仰而信仰之.不独埃及是这样,即希伯来及佛教,其构成之方法全是如此.天堂之发现于隐意识之中,出世之寻求在宇宙之外,皆是知不可满足而强欲满足之,在情绪上寻求一种固定的安慰.

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宗教与艺术同原始于人类情绪上之一种表现.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在自身(如舞蹈歌唱诸类)或自身之外(如绘画雕刻装饰诸类)使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

人类怀疑科学发达后,与艺术发生绝大的影响,根本怀疑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其实事实上并没有这种现象.从历史上观察的结果,世界艺术之伟大与丰富时代,皆由理智与情绪相平衡而演进.原始时代艺术发达即工具进步时代.埃及、希腊艺术之伟大时代,皆理智与情绪相平衡時代.欧洲中古时代情绪方面部分的发达,超出于理性之外,艺术因衰落而消灭.文艺复兴时代之根本精神,简而言之,实是理性的伸展,以理性调和情绪而完成艺术上之伟大.直至近代古典派末流,以理性为中心,使艺术陷于衰败之地位,浪漫派又以狂热之情绪而调和之而开一代之作风.总之,艺术自身上之构成,一方面系情绪热烈的冲动,他方面又不能不需要相当的形式而为表现或调和情绪的一种方法.形式的构成,不能不赖乎经验;经验之得来又全赖理性上之回想.艺术能与时代之潮流变化而增进之,皆系艺术自身上构成的方法,比较固定的宗教完备得多.因此宗教只能适合于某时代,人类理性发达后,宗教自身实根本破产.某时代附属于宗教之艺术,起而替代宗教,实是自然的一种倾向.蔡元培先生所论以美育代宗教说,实是一种事实.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十九篇

在教学中经常有些学生有想法却画不出来,不知如何下笔,这些学生中很多是因为严重缺乏自信心,胆怯、畏惧,心理素质脆弱,想象力差,比较被动,总怕自己画得不好老师和同学会笑话他,所以不敢下笔。针对这种学生,我们不要挖苦、训斥,更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揭他们的短处,应从最简单的基本形入手,引发他们的想象,哪怕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

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绘画不感兴趣,对绘画有一种忧郁感,他们认为别的同学一画就像、一挥而就,而自己怎么画也不像。在他们看来画画也许是最难、最怕的事。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鼓励他们轻松的作画,尽量抒发内心的感情,只要动手,你就是成功的,不要考虑画的好坏成败,也不要去与别人比较。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没有负担的氛围中绘画。从中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使学生想画、敢画、而且要画。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设计创造课,但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并非是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他们已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

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老师,我还是参考课本上的吧”。各种理由都有,从而有的学生对美术就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上每节课时先不急于布置和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而是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设想、构思,比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并适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热情。

然后让学生动笔定形但不限制时间。刚布置完同学们就急不可待的动起手来,有的同学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学生画出二、三种。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虑的画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都给予了正确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培养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二十篇

摘要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教学情境 情感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一、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

二、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美术素养和情感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自由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到的美术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厌烦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情感的培养要讲究方法,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在一个美术知识讲完以后,不能急于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复习,学生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比如今年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_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的情感目标:当你看到阅兵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认为阅兵式当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学生会纷纷根据自己观看阅兵式的情况进行热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国家时事,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就会给学生更多的拓展空间。

三、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 第二十一篇

摘要:

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1、教师具有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3、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42.

[3]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关于美术批评的范文初中精选21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