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新人写材料范文 第一篇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科学的脑力劳动。它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是主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做好,这也正是大家感到材料难写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知探索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永远是主体,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造成“写不出”“写不好”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开动脑筋,没有有效地、全面地对事物的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重视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进行公文写作,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想目标,写作就会陷入被动和盲目。从自身情况来说是认识上的不重视。
一方面缺乏足够的责任感,没有把公文写作放在应有的位置。即没有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总结经验教训、外树形象的高度来审视和对待,因而缺乏写作的动力和方向;
另一方面,对公文写作本身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公文写作“无学”,认为公文写作和一般应用文一样,格式简单固定,写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学头;或者走向反面,认为公文写作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要求严格,自己知识积累不够,无从把握而不愿写。
二是思考不认真
不脚踏实地地学习,而且总以为自己学过就一定会,满足于一知半解,平时积累少,所以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就会无处下笔。有时候领受了任务,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和实践,拿来就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其实公文写作,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先要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认真掌握下级的具体情况,深思熟虑后有针对性地撰写,否则就会陷于盲目,行文写作特别是制发文件时很容易就会游离于行文要求和主题之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荒腔走板、离题万里,甚至犯原则性错误,造成恶劣影响。
三是实践不深入
公文写作的内容来自于实践,又具体指导服务于实践,这是公文写作区别于一般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
公文写作涵盖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注重在实践中区分把握,很容易在格式等方面彼此混淆。如果一味地凭感觉、想当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视若无睹,把握不住写作的主题和格式,结果往往因情况不明、思路不清而写不下去。
四是训练不常态
当然,写不下去,除了对具体写作的格式要求和写作内容不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平时缺乏练笔。有些人对格式内容的要求虽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也往往导致脑中有印象,笔下却没有墨水。
另外,平时的词汇积蓄量少,知识信息储备不足,也是造成写不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文字能力弱不是造成写不下去的根本原因,不注重下功夫熟悉情况,不愿花精力勤思常练才也是造成写作困难的根本原因。
如何帮助新人写材料范文 第二篇
单位里面,提高写材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提高了文字能力,才能总结经验教训,突出其他的职能,有了“做功”必须要有“唱功”,才能使工作完成得更加有成效。然而,提高文字水平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去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后做到下笔成文、结构整齐、文字精当。除了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地积极地撰写材料之外,具体可以通过下面六点努力来快速提高能力。
一是积攒“下锅米”
撰写公文通常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上要着天,下要着地”。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信息、立足现实。公文重在实用,鲜明的实用性是公文首要和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公文写作之前,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将相关的材料转化为公文的内容。在撰写公文时,并不像不会写作文的小学生,胡编乱写,不是没得写就瞎编或者不写,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不管你有没有准备,有没有什么感想,都必须按时交出所布置的公文任务。
而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那么,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恐怕就会误了重要的事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巧的农妇也做不出没有米的饭。撰写公文也是如此,在平时必须注意积累相关资料。
1.素材的积累。
公文写作离不开素材,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用,关系到公文能否完成得出色。材料是进行分析的起点。徐霞客在写游记时,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去搜集资料,他走过19个省,为了亲自了解真相,进行了长期的地理考察活动,最后完成了200多万字的游记,很多都是通过亲自体验搜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写自己单位的材料、上报信息,也要有这样的精神,要长期积累和充分占有单位工作、活动情况等素材。
积累公文写作材料,要从小处做起,养成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多参加会议,多阅读上级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充分把握上级的相关要求,多阅读报纸、杂志,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与方针,多看新闻,掌握国内外热点消息,关注群众的心声,并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感都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
可以准备专门的本子,在平时将你认为有用的资料抄写或剪辑下来,贴到或记到本子上。日积月累并且反复运用,你的小仓库就会积攒了越来越多的“下锅米”啦!
2.思想的积累。
思想,就是指客观存在反映于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对于公文材料而言,思想是灵魂。大家就需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观考察、深入调查研究、亲临现场等多种渠道,去捕捉那瞬间闪现的新想法、新见解,及时记录下来。
在看书读报时,对重要的、好的文章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怎样立意?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不足?假如换我来写篇文章又会是怎样?这样一对照思考,自己也就慢慢有提高,自己的思想仓库也会越来越“满”!
3.语言的积累。
如何帮助新人写材料范文 第三篇
1.搭架子:一篇大材料要出来,首先要搭架子,就是围绕主题先分点,再反复提炼小标题。形式上要整齐、标题内容要有些新意。一般你交上去的材料,90%的人首先会过一遍小标题,如果你能从千篇一律中的小标题中脱颖而出,哪怕正文扯后腿,也能赢得不少印象分。
2.丰富你的内容(凑字数):作为新手来说,可以写一些车轱辘话,比如_反对XXX_改为_旗帜鲜明地反对XX_;“按照相关精神”改为“按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相关精神”;“注重与基层沟通”改为“就全局重大事项与基层互通情况、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商量对策,当好“领头雁”,并将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委正确决策上来”等等。
这里就抛砖引玉,不展开叙述了。尽量做到收放自如,千万不要到最后成为一个只会写废话的人。
3.杜绝低级错误:写完要注意格式、字体、行间距,更要注意错别字和表达错误的句子。
如何帮助新人写材料范文 第四篇
1.首先要明白一点,有的事情是可以直接推掉的!职权不清晰,是机关单位内的常态。只要社会在发展,现行体制内就永远会有这种问题。
所以文件交给哪个科室、哪个人来处理,并无明文规定。特别是新的工作任务,如果第一次是由你来接手,那么今后所有的工作基本都会由你来开展。--- 所以,自己权衡吧。
2.提笔前摆正心态:你不是一名作家,而是一位老裁缝。少自己发明创造,多在文件里找语句,常态化的工作要把之前材料翻出来,其它科室有类似工作也要取之精华,兄弟单位已经交上去的材料也要拿来借鉴一番,总之要挑选到好的“布料”,才能有好的成品。
3.注意和领导沟通。如果你不想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材料被领导看一眼就驳回,那么一定要多沟通,先把你要写的内容交代清楚 -- 方法\对策\问题\后期规划等重点内容要做到条分缕析,领导如有批示要作为重点展开。
如何帮助新人写材料范文 第五篇
有年轻的同事向我咨询,新手如何快速有效的学习写材料。站在过来的人角度,我们从前是靠着吃苦与坚持,一步步走到现在,才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再回头看,学习掌握材料确有方法可循。个人总结了四点与大家分享。
一、“读”。读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与习惯,分享自己的两点经验。
一是读材料要先选材料,建“精”勿“泛”。建“精”是指从基础材料入手,如,公文的格式、规范等。勿“泛”是指新手不要花过多的精力去研习大中型材料,如,大型会议报告、专项调研等。要从易到难,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聚焦在快速入门上。
二、“记”。
在读材料的过程中,划重点,做笔记。
一是标注符号划重点。自行设定符号的含义,如,叹号表示精妙的用词、语句,圆圈表示文章阐述的突出问题,横线表示重要观点结论。这样做的好处,是帮你系统的梳理了要记的内容,所展现的不同含义,未来,自己写材料时,便于抓取重点关注的要点。
二是标注时间好回忆。看一篇好的文章,且对你起到重要启发时候,要标注好查阅时间,并列明对你在材料学习上要点。如,学习某某重要会议精神的材料,标注时间,精神的重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你后续写相关材料时,可以及时的查阅与参照。
三是标注文字拓思路。发现重点,标符号,注时间,再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总结出学习的要点,便于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这是大家常用的笔记思维,不再做赘述。
三、“套”。
新手在学习公文时,去套用材料格式、框架、句式。帮你促成材料任务的达成。
一是套用标准格式。公文有其特定的格式框架,各类材料都有规范,不是散文、小说类天马行空,更讲求严谨。材料新手只要把格式记牢用好,小材料基本能达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不会出问题,出洋相。
如何帮助新人写材料范文 第六篇
老手都是从新手成长过来的,有责任做好“传帮带”,特别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新手练好文稿写作基本功。
从思想上领,帮助转变三个观念
从“写自己想说的”转变到“写别人要说的”。有的新手写诗歌、散文是一把好手,写机关材料总给人感觉不对路子,也许还停留在“写自己想说的”阶段。此时,老手可以提醒新手尽快转变观念,在机关写材料大多数时候是“代人言志”“代人言事”,切不可由着自己来。
从“凡改必不服”转变到“闻过则喜”。有的新手写完材料送审,领导那里稍有改动,就心有不服,如有大改则心生抵触。在这种情况下,老手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及时点醒新手,“文章不厌百回改”;劝导他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领导能花时间精力改材料,是在给自己改进的机会,应好好珍惜、反复揣摩。
从“我不是这块料”转变到“只要勤奋就能行”。有的新手一受挫就怀疑自己,一说写材料就犯怵。实际上,大多数新手都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在机关一开始写材料不顺,主要不是能力不济,而是勤奋不够。写材料需要下苦力。老手可以让新手看看身边宵衣旰食、焚膏继晷的写手,使其明白只有够拼,才能成为高手。
从习惯上带,帮助养成三个自觉
自觉领会领导意图。有些新手对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不重视,不按领导说的“路子”去写,一头扎进“死胡同”。这样的材料即使下了再多的苦功也白费。如遇此情况,老手很有必要点拨新手。
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自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记得多、记得全,写起来才靠谱。有时,领导把材料思路交代得特别清楚,只需把笔记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材料。其次,要养成联系起来领悟的自觉。限于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领导交代的意图不是特别完整。老手积累多,可以联系领导在其他场合的讲话或批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新手体悟领导尚未言明的精神。再次,要养成把领导意图化成腹稿的自觉。老手听懂了,腹稿就有了。新手可能会慢一拍,老手可以带着新手一起“反刍”,理出一条大致的脉络,串起几层意思、几个重点,拉出最粗的一级提纲。
自觉对表上级要求。有的材料是上级机关要的。领导审改材料时,对照上级机关来文要求一看,发现新人自说自话,很可能会要求推倒重来。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老手可以给新手提个醒,下笔前一定要自觉对表,搞清楚上级机关到底要求写什么。当然,有时可能看不到上级机关文件,或者看到了却吃不透,这时嘴要勤,及时请教领导或上级机关有关同志,直至搞清楚为止。
自觉学会日积月累。功夫在诗外,只恐悟来迟。有时候,新手一下笔抓不住重点、说不出行话、举不出例子,一看就是外行。领导常批评“不熟悉情况”,这实际上也是在提醒新手积累还很不够。老手可以给新手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多读、多看、多记对一个“笔杆子”有多么重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文件、新闻报道稿必看,特别是__的重要讲话或者关于__的新闻报道必须深学细研,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写材料把准大方向。
从方法上教,帮助掌握三种本事
有针对性地搜集素材。在机关写材料,占有素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材料质量的高低。搜集材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新手可能不知道该搜些什么,漫无目的,结果事倍功半。这时,老手可以指点他们重点搜什么。
首先,搜“上次的材料”。尽量搜到近几年或近几次的材料,新手可以通过“临摹”迅速进入状态。其次,搜“上面的材料”。吃准上情非常必要,尽量找到上级有关文件或讲话,如果确实找不到,可从_、_相关报道
中了解重要精神。再次,搜“外面的材料”。相关部委、地方党委和政府公开的有关资料也很有参考价值,可从中提炼并借鉴相关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路。有逻辑性地厘清事情。有时候,新手还没有完全弄明白要写的是什么样的一件事就动笔了,这样的文稿质量可想而知。老手应该告诉他们:自己弄明白是必要前提,只有自己明白了,才可能写出来让别人明白。因此,即使材料再急,也必须先把要写的事情弄明白再动笔写。要写的事情无论多复杂,都不妨自问自答几个基本问题,即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请教领导或专家,把事情“掰开”再“揉碎”,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性质、有哪些内容、该采取什么措施,并画成“逻辑图”。假以时日,新手通过一次次锻炼,终将成为“百事通”,对重点事情、重点工作都能提纲挈领地道出个一二三。
有预见性地把握语境。有的新手写材料喜欢简单堆砌一番了事,不顾及现实语境,虽然写的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但材料总让人感觉生硬。比如,把本该说给甲的话讲给乙听,或者在庄重严肃的场合讲略显风趣的话。在什么山坡唱什么山歌,把准语境也是写材料的基本功。新手可以“关起门来当领导”,把自己虚拟成用稿人,积极预见讲话的对象、场景、情势,在材料中选择好角度、拿捏好分寸,讲该讲的话、表该表的意。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手的“传帮带”固然重要,但路还得靠新手自己走。写材料是进无止境之事,基本功只是“1”,后面能增添多少个“0”,主要还是靠新手自己的砥砺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