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通用10篇)

时间:2019-09-06 08:13: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一篇

【摘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借景审美;意境美;创造美

一、深入分析作品,充分提示其“内在美”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美”

(一)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优美的意境

(二)抓阅读中的解题,指导学生以审美的观点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理解了题目,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反之,作文中如果审准了题目,就会按要求作文,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首先通过解题,让学生明确从课题就可以看出这一课主要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然后抓住中心词美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怎样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变化,具体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通过审题、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一篇好的借景审美的文章,它所借助的景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并不是信手拈来的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二篇

【摘要】

高校舞蹈教育在国民素质的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搞好高校舞蹈教育,必须完善美育教育理论系统的教材体系,注重人才的培养方法,为国选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创造性

一、美育教育的舞蹈教育的现状、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现美育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美育教育的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投资。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美育教育列入德育,智育,体育教育的行列中,及_中央_关于推进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发掘人对美的创造力和潜在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说明美育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国外相比,我国的艺术美育水平还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美育教育缺乏创造和突破性的进展,人员素质,工作经验和体制也没有得到提高和及时改善,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大量引进科学教材和方法外,关键是培养教育性的专业人才。诚然,舞蹈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当今高校艺术教育中更应受到重视。

高校舞蹈教育即大学舞蹈教育,是富有一定专业性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本身对舞蹈教育体系的自我认识,改善及发展。从专业舞蹈教育大体来看,当今高校的教学整体体系处于不完善状态。

首先,舞蹈教育内容不完善,舞蹈艺术是最古老的一门艺术,舞蹈教育也堪称是古老的教育形式之一,它应当早已进入科学殿堂。然而,由于这种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理论的滞后使舞蹈学的形成要大大缓于其它姊妹艺术。当然,实践与理论的不平衡现象近年来有所缓解,当今一些高校艺术学院自身历史的发展也跟踪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在教学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学生只能盲目性的学习,缺乏科学性,学到的东西没有真正的内涵,久而久之,其舞蹈意识形态便是残缺的,在一定场合、环境下主观发挥也受到限制。

其次,缺少规范性教材。系统理论和教材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无科学理论作铺垫,教材内容也空洞。当今系统理论教材中缺乏的是系统科学的规范性专业艺术教材体系,如:思想和艺术性较高,有训练价值的中外舞蹈作品教材,在教学中没有积极稳妥地引进舞蹈新技术和没有采用优秀的舞蹈新作品以更新教材,随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学科在内容上不断拓展的更新,所以,系统的科学理论教材需要较为成熟的新的教学成果来填充。

然而,一般文化是所有艺术文化的基础,各姊妹艺术文化是整个大树上与舞蹈专业文化相互影响,交互生产的分支,两者都潜在地影响到专业文化的生产与发展。虽然舞蹈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一般都能达到一定水平,但在艺术表现力上的深浅则往往体现对舞蹈艺术审美感应的差异上,舞蹈的感受力,实质上是心灵中对舞蹈文化底蕴的文化审美,文化素质始终围绕着艺术感受力。事实上,有的学生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究其原因,不是手脚工夫的问题,而是头脑文化空白了。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工作。乔治桑曾深刻指出:“技巧是一种才能,但必须去体验生活,寻找真理,经过锻炼才能获得,同时又要不执拗的工作,在抽刀向敌之前必须彻底学好剑术。”文化素养直接制约着舞蹈者的整体水准,制约着有深厚文化素养所构成的精神内涵。

其二,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的技能技巧更趋繁难。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创造就必须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只有高超娴熟的技巧才能将胸腔注入内在生气和将韵形象变成手中具有生命力的舞蹈艺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过:“不受一番冰苦,哪得梅花放清香?练功如打铁,打了再烧,烧了再打,打尽一切杂志,白炼而后成了纯钢。”可见,精渗的具有独创性舞蹈技巧和创造才能是从艰苦的长期磨练中得来。

其三,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编导能力。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具备上述能力的基础。舞蹈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积累,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往往容易激发欲罢不能创作的冲动,从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构思和创作出内涵深刻的东西,把它运用于课堂中,带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潜能,提高学习舞蹈的整体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一个很有才能的教育者,长时间远离了生活或对要表现的对象不熟,体验不深刻,也是会失败的。当今高校中一些专业舞蹈老师,实际离专业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由于理论知识没、专业术语和技能方面的缺乏,对于学生的问题不仅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也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而且长期培养起来的职业习惯意识和无意识作用,无形中使他们不能从专业角度解决。

二、美育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宽泛性、狭义性美育教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育,舞蹈教育作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与其它教育有着紧密关系。

从宽泛性来说,舞蹈教育涉及的对象较广泛,当今不仅限于年轻人,许多年龄较大的群体,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也有他们自己的舞蹈方式,或多或少不同程度进入到这个队伍中;教育形式多样化,可以有专业课程,安排,也可以培训的方式来教育,或是编排舞蹈参与各种有关活动来实践性地学习舞蹈,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和把握人生。

从狭义上说,首先,高校的舞蹈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自然等广泛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接受者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理解能力,才能有美的观念,对美的作品产生美的感受,积累经验。其次,美育中的舞蹈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相当作用。例如,在德育方面,一个作品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使受教育者通过可感舞台形象领悟较好的品德,它对直觉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对人的智能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也许美育教育、舞蹈教育的同时,促进作用最为重要的方面还在于它能培养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再次,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总的来说,舞蹈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在健全完美人格的大学生涯中,通过学习和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将更加具备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三、高校美育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改革形式及发展

作为艺术知识和作品传播的中介环节,在舞蹈教育中,第一是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能使接受者在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方法;第二是强制性,对于接受者来说,是否认真去欣赏一个作品,完全取决于内心对事物的兴趣度。但学校的艺术教育则不同,它有固定的时间场合,有相应的强制性纪律促使接受者学到相应的知识。第三是基础性,学校艺术教育中是从人类已

有的艺术传统精华部分传授给接受者,这样使他们学到的往往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它的作用在于为接受者未来接触大量复杂的、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提供必备条件。

以上述条件为基础,还要在手段上做整体性贯穿。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注意学生的智力活动,相应提高理论水平;认真学习中外优秀舞蹈文化,学术上鼓励不同流派的交流学习,不断总结经验,贯彻思想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情形并茂的原则,重视学生基本训练、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表演能力,培养出高尚的舞蹈审美观和正确鉴别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为我国舞蹈艺术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04).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艺出版社,2000,(01).

[3]张东明.素质教育新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三篇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育”

“美育”是人们进行审美时必须要经历的一种高级过程,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审美也是以基于“美育”之上并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为目的,所以,审美既是精神的象征,也是对于人格魅力的自我锤炼。朱光潜先生说过:“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我需要审美,需要美感修养,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更重要的是“美”能让世界充满爱,能让人类和谐!就当今的大学教育的来说,我们往往是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之重要的“美育”。在实现自我健康完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美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并藉此在帮助大学生来正确地“审美”,“美育”从人的成长开始就具有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美”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心里如果缺失了“美”,那它还会剩下什么呢?或许就是“丑”与“恶”,那么在人的骨子里也就一定“装满”着报复、仇恨、怀疑,如果是这样:这个世界就会缺失来了“爱”,剩下的只有掠夺和战争了。希特勒少年时原本酷爱美术,但因考试未能及第,与美术无缘。试想:如果当时的主考官“高抬贵手”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多了一个创造美、爱美的人,就会少了一个战争狂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可以避免一场战争。可见,这个世界如果缺失了“美”,现实将会变得多么地可怕。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他们并不缺乏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过份渲染和教育,往往会冲淡和流失应存在他们心里的那份“爱”,往往会让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来不及“修炼”自己的那份“美”。我们为什么要“美育”呢?答案很简单:通过“美育”可以美化人们的心灵,并使人们有美好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美”了,真正的“美”是可以改变社会的。

二、通过“美育”使大学生正确地“审美”

(一)“美育”途径的多样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同学科的人感叹不懂艺术,不懂审美,他们觉得美很神秘、很遥远……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们去认识“美”去发现“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育”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审美也要从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出发。蒋孔阳先生认为“美”是存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他认为:“美感的差异性,源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美感的认同程度和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同样,人类活动的具体性也决定了与生活目的直接联系性,然而美与美感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美“必须像生活本身一样,是具体的、感性的,我们必须通过感觉才能把握它”。

(二)通过艺术欣赏来进行“美育”和“审美”

在感受“美”的同时中追求情感升华,提高自身素质,这就是“审美”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也取决于它的普及性。虽然目前让艺术普及与现实存在差距,但如果不进行普遍的“审美教育”,这种差距将会愈来愈大。审美教育针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值得我思考的是:艺术专业往往也会把技能与“审美”教育混为一谈,还未能分清艺术技能与“审美”方式的区别,艺术技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技术不等同于“审美”,也就是说:有好的技能并非就有好的审美能力,这就犹如好的演奏家并非是好的音乐家一般。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主流艺术,其中沉淀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包含和显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如果有一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学习或者欣赏中国的绘画艺术,那么,我们未来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二是要多进行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讲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这样的诗句给我们创造了多么深远的意境啊!其中的一个“直”和一个“圆”把大漠边关的辽阔和苍凉勾画的淋漓尽致!三是对大学生要多进行“国学”教育,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它的意义在于:正本清源、扬清激浊,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目前高校讲座大多为技能辅导、未来职场、个人发展方向等,这类讲座虽为必要,但也终究难以解决学生个人技能、个人素质与未来社会关系诸方面的问题,我们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对美的感性直观形态的获取;二是对美的认识的升华和享受,并藉此能够让大学生能达到自我的洗礼与自我升华的目的。

结语:

其实我们对学生的“美育”需要加强,我们学生的审美也更需要引导,正确的审美引导是素质教育重要环节。前面谈到的“美育”是以部分艺术门类的讲座途径,这些门类虽为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主流的艺术,但我们知道:要想通过几场艺术讲座来立竿见影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似乎还有些天方夜谭。但我们深信不疑的是:这虽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重要的是只有审美能力的提高才能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的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还必须坚持不断、持之以恒地展开才行!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学生的审美虽有些不尽人意,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他们,要从教育的自身去寻找根源,我们对学生的“美育”还欠缺,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真正的“美”,如:“大学生自愿者”、“社区服务者”、“支教自愿者”、“义务宣传员”、还有雷锋形象的回归。他们才是最美的,是最值得我们感动和尊重的,他们的行为将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美育”产生积极的典范作用。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四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I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Ihelp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canyousee?Whatcanyou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youhappy?Doyouknow?Clapyour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三、动情朗读,感悟美

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情意,更要把学生的心灵陶冶得圣洁、美丽。营造多种形式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去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桂林山水》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初步阅读感受到的美,只是粗浅的美,要想形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交融,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精读细读,深刻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悟为什么桂林山水的美能位居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处?

为了营造情感阅读氛围,调动学生深入阅读情感,我用诗情画意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陈淼先生《桂林山水》中,水是怎样的水?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这样的导语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特功效,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之中,此时,学生情绪昂扬,情不自禁地深情地齐声吟诵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奇’‘秀’‘险’,展示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

此时此境,学生的情感饱胀得呼之欲出,不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教师抓住时机指导朗读: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漓江的水真绿ya,桂林的山真奇啊ya,桂林的山真秀啊wa,接下来指导朗读感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重复出现形成回环的节奏美,桂林的山因水而秀,神姿仙态,漓江的水因山而绿,如情似梦,读来气韵流动,语势圆转,“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百里漓江一路风景如画,泛舟江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时播放同步动态录像来展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观。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领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将感情朗读推向高潮!形式多样并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朗读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将文中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四、品读写法,创造美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五篇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高职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此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音乐美育对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发展现状,从而对高职大学生艺术团实践美育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职院校开展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美育教育可以充分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有效的调动和激发欣赏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对高职大学生训练时发现,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他们因为性别、性格、环境等成长因素的不同,其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感是不同的,这种音乐感受的引导,不仅有助于提高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其次,音乐美育教育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美育最直接的教育作用就是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感性的审美状态到达理性的道德状态。“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的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

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实践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始建于1997年,隶属于学院团委,现拥有合唱团、舞蹈队、电声乐队、管乐队、民乐队、舞龙舞狮队、中国大鼓队等7个演出团队和四个职能部,总人数达到了500余人。多年来,艺术团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舞台。

(一)大学生艺术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音乐美育实践的主要阵地

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底蕴和内涵,大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一直承担着学校的各项演出任务,还一直活跃在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舞台上。曾先后参加“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演出、日照市建立20周年大型文艺焰火晚会、中国水运会开幕式演出、CCTV“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以及思想行为方向,把音乐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大学生们不仅受到艺术熏陶,更重要的是收获团结、坚韧、奋发向上的精神。音乐美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艺术团就是音乐美育实施的阵地,创办了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在这里可以全面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展现美的能力。可以看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培育有底气的人才。

(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实践音乐美育教育的一些常见问题

第一,艺术团成员的艺术专业知识匮乏、流动性大。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在校三年的大专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甚少,很多专业的学生大二时就去实习,大三就走向社会找工作,所以,艺术团团员基本都只能参加一年的美育训练。学生的美育基础薄弱,培养的周期较长,也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好不容易把艺术团成员培养成骨干力量,他们就面临着退团,培养成果“昙花一现”。第二,美育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艺术团的教师来自学校各个部门,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本职工作,艺术团课程是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的。艺术团课程不属于选修课,其训练时间的大多安排在中午或晚上,这样占用了教师很多休息时间,而艺术团课程不计算在正常课时内,给予教师的补贴费相对较少,从而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第三,投入经费欠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完善的设施、良好的训练环境对于大学生艺术团的长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学校已经给予大学生艺术团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还不太足,许多硬件设施比如合唱凳、电脑、音响、乐器、演出服装等都出现陈旧甚至报废的现象,硬件设施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三、高职大学生艺术团实践音乐美育教育的几点意见

(一)将艺术团的课程纳入教学系统,形成正规化管理

为了保证学生的上课质量,同时也为了给予教师相应课时保障,建议将艺术团的课程纳入教学系统。这样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上课,给予其相应的学分;教师上课课时应当享有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充分调动起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正规化管理模式。

(二)支持艺术团师资队伍外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艺术团教师大多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一段时间的授课,教师就感觉力不从心、山穷水尽的感觉,所以,建议学校每年都创造一定的条件让艺术团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不断的吸收好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

(三)更加规范管理,实现艺术团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建议学校每年都给予艺术团建设及活动一定的经费,实现艺术团经费专款专用。同时,艺术团继续完善制度方面的建设,创立对外演出、租赁机制,可以创收一部分款项充实到艺术团建设经费中去。高职大学生艺术团对于实践音乐美育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开拓视野、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是实践美与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因此,促进高职大学生艺术团的健康蓬勃发展,是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基地。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六篇

摘要:

审美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有审美教育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因为有审美的教育才能为高中枯燥和深奥的数学知识带来更多的趣味和内涵,也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审美情趣,从而全面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内容是对高中数学的美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美育;教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正因为它的严谨,就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和美感。它展现出和谐对称之美,比例协调之美、结构严谨之美、布局合理之美等。从数学的表现形式看,概念、等式、体系都具有美感。而且,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也具有美感。比如,它的简约、类比、抽象、无限等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美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获得了美感享受,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来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美育教学。

1、在高中数学概念和命题的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习到基础的知识点,还要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过程来经历审美体验。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通过概念和命题的教学来达到美育的功能。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展示数学的美。比如,在教授函数y=f(x)中,因为具有f这个对应规则,式子中的两个变量x和y就被连接起来成立为一个等式,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之美。

再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三角函数线以及它的图象的做法呈现出来的奇异之美,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圆锥曲线中去寻找数学的对称和谐之美。此外,数学也有动静结合之美。比如,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他们二者之间就具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美感进行挖掘,让高中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对数学美的本质进行探讨和领会

数学教学中不仅具备科学、严谨的美感,也是艺术美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对自身的素质的提升来达到数学美育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对数学的艺术美进行展示,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熏陶。数学教学的艺术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

数学的结构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严谨合理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之间进行详略的处理,从而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双基”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非智力的品质进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因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都是数学结构美带来的功能。

高中数学的形式美高中数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因此它的形式就多种多样,这就是他的形式美。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这就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制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的课件的制作来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方法的千变万化和手段的多种多样就是数学的形式美。

高中数学的机智美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奥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当教师运用数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了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化解矛盾过程中,数学呈现出来的机智美,体现了数学具备的调控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思维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奇迹之美,惊讶之美。此外,数学还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它的应用之美,也就是实用之美。在数学论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创造之美。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规律进行掌握,发现它的美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必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对美的内容进行传授,其次是对本质进行揭示,再次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渗透。这样就利于对学生数学美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他们的心智进行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因此,教师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美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美,教师要将美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被美所感染,具备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数学美可以直接感知,有些数学美比较抽象,因此,要根据这些美的类型去分析,巧妙融入教学之中。明确的方程、独特的图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直接要素;抽象的概念,固定的公式,虽然无法直接窥见其中存在的美,但却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数学的抽象之美,教师要充分挖掘。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解来使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在解题方式上进行美育教学,使本身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形象而又趣味十足。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之美,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受到点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愿意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观能动性。

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美感。从表面上看,高中数学知识如它的符号是单调的,公式也是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比较深奥而无味。其实,这正是数学的朴素简单之美,由这些简单的元素进行运用和组合构成数学的巨大的、美丽的大厦,因此它蕴含了哲学的内在美,也具备理性之美。要让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去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就必须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对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个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就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此来展示立体几何的空间特点,让学生能直观地验证自己对于立体几何的想象是否正确,对立体几何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学习,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增加了趣味性。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美的思维进行解题。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对知识点的传授固然很重要,学生也必须对其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要对数学美的规律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这就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精神的追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美的规律,对数学美进行思考和认识,进而再运用数学美。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运用数学美,这样就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利于学生应用数学美和创造出数学美,提升他们的全面的素质。

4、结语

高中数学美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它还能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探求真理的思路;它帮助学生检验真理;它寓美于教,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它能达到以美启智的作用,并以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数学美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宇.浅谈数学高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6):24.

[2]霍拥军.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2):38,13.

[3]徐永旺.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269.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七篇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

由感知开始是音乐教学的特征。学生缺少感知阶段,就无法使音乐教学深化,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感知是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基础,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感知阶段。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乐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例如,在教学《数鸭子》时,可通过动作来表现,让学生模仿小鸭走路,边做动作边学“嘎嘎嘎”叫。学生在手舞足蹈中,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例如,在教《_国歌》《我的祖国》《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时,学生通过骄傲自豪地演唱,懂得了爱憎分明,唤起了民族自豪感。这些在音乐中真、善、美的道德教育,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聆听是了解音乐艺术的直接途径,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听音乐的机会,通过听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聆听体验放飞想象都是不错的方法。例如,歌曲《山谷静悄悄》,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想象、探索的欲望。如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学生在聆听中展开无尽想象,仿佛置身于那湖面泛舟、浪花拍岸,歌声、水声、鸟声此起彼伏的欢快、热闹的场面之中。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踩雨》,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使学生仿佛进入了雨中世界。还有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那欢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斑斓的意境之中。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既应尊重学生的感受,放飞他们想象翅膀,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主题。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应当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感到亲切、真实而富有吸引力,从而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跳音练习,可让学生玩拍皮球游戏,通过实践体会跳音的特点。又如欣赏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可采用即兴作画的方法,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秀美的苗寨春日清晨山川图。再如,可启发学生利用竹筒、筷子、文具盒和易拉罐等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及旋律、编写新的歌词、听配音编故事、律动等。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感官刺激,让其产生想象从而进行创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学校要为学生创造美的育人环境

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明守纪,活泼向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育人环境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上下课的艺术铃声、课间的每日一歌、音乐教室及走廊过道中的音乐家简介、学校合唱团等,都让校园充满艺术氛围。这也让美的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真正达到了用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八篇

摘要:

本文章阐述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灵活的方法,用美的仪表,美的教态来吸引感召学生,并用相应的美的教学方法、手段、场地环境等有利条件。激发起他们对美的追求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感到愉悦。

关键词:

体育;美育;教学

前言

体育作为一种行为方式被用来改变人体及其形象特征,也是人类增长审美能力的重要的领域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对于他们的道德修养,知识的长进,美好心灵的培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又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体育教学中美感教育,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它既不同于政治理论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工作,更不同于其它方面的美学理论教育,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行为示范,语言交谈,传授知识。使学生对形体美、艺术美、仪表美、健康美等得到直接的观察、感受、认识和理解。从而感到愉悦,并在愉悦中从心灵和身体上受到美的教育。

本文仅对体育教学实施美育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情感美教育

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运动,教师要对每一个练习投入较大的热情,如在球类比赛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呼喊欢乐的投入运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在保护帮助时,教师要热情地一个接一个保护学生,并随时对每个学生动作优缺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评讲,注意表扬鼓励。如:跨栏练习时,有的学生胆小,一到栏前就停住了。对此教师要从感情上和学生在一起,一个一个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加强学生自信心,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感情和他们一致时。又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情绪就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情感上与学生格格不入,本身情绪不高,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会很好。

二、语言美教育

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这门艺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美感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效应,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语言作为人类学习知识的第二信号,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艺术得使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调动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语言美,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用词确切、口齿清楚、口令清晰,而且语言要文雅、和气、谦虚,带有启发性,鼓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例如:“请×××同学出列为大家做一下示范”,就比说“你出来做一下,让大家看一下是什么样子”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会使他感到你是尊重他的。学生做完示范动作后说“谢谢,请归队,”比“你回去吧”要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使用正诱导语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存在的缺点,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更加积极的去进行练习。而使用副诱导语言,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讨厌练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每句话,都应该充满信任和鼓励,即使是对那些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的同学,也应使用带有肯定进步和鼓励的词语,决不能话中带刺,恶语伤人。如:对完成动作好时应使用:“对”,“好”,“漂亮”,“不错”,“可以”“就这样做”,“更快一点”“更高一点”等等。对未能完成动作要求的同学也不能说:“不对”“不行”“真笨”“傻瓜”“你别做了”“你完了”等等,而应该指出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你应该再快点,再高点”“放轻松”“别紧张”告诉学生“你该怎样去做”或“再努力一下你肯定会完成的”而不该说:“你不应该怎么做”。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并没有因自己动作失败而嫌弃自己,从而会更加努力的进行练习。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不论是在讲解动作要领,要求,还是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都应该避免叠叠不休口若悬何的长篇大论,应以精练的语言,做到声情并茂,对某些专业术语要加以解释,归纳,编写成口诀,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掌握。如:排球双手垫球技术要领可归结三句:“一夹、二插、三抬”。

三、形态美教育

形态美(仪表美和教态美)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审美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衣冠不整,形体粗俗,举止笨拙,生见其师容,顿失之恭敬,导致厌烦承教。所以,教师首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举止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服饰打扮得体,待人接物廉逊大方,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成为学生精神美的典范。

体育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而是通过其形象,优雅,和谐,准确有力的示范动作,使学生的知觉,意向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通过欣赏→羡慕→向往→实践,从而获得审美教育的效果。

和谐,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中特殊的统一。把“不协调的东西协调一致”。示范动作的和谐,也应该表现为把各个动作有机地相互联系在一起,把不协调的动作做得协调,美观。不仅要做得正确,准确,而且要做的具有美感,轻松熟练,协调有力。如果教师的动作马马虎虎,无精打采,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就必然会使学生也提不起精神。产生畏难情绪,激发不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就难以掌握正确动作,也就更谈不到美的享受了。

但也不能故弄玄虚随意加大动作幅度、难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来做出恰如其分的示范动作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上一年级学生的双杠课时的支撑摆动,就应同二年级的示范动作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由于参加紧张的高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文化课上,拼搏了一年甚至几年,加之刚入校不久,身体素质尚在恢复阶段,如果示范动作做得幅度过大,对他们要求提的过高,就会使他们在赞叹之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是硬着头皮去做也往往会因力量不足而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对他们的支撑摆动只要求两腿并拢伸直,脚尖绷紧,前后摆出杠面即可。

二年级学生因在校已经一年,身体素质等均比一年级好,就应提出稍高的要求,即前摆和后摆,均应摆至水平位置。这样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的动作就可和谐了,“美即和谐”,动作和谐了美也就在其中了。当然,每一项运动都有其本身的美,如果把体操中的绷足,挺胸用在篮球的三步上篮中去,就会给人以“抬头,挺胸,绷脚背”之感。显得不伦不类,就失去了篮球上篮的那种快速有力的美感,从根本上违背了篮球运动动作的规律。

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教学,是塑造学生正确形态,姿态,行为能力的课堂之一。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鉴别、欣赏人体美,正确的常态美,让学生知道站立时的探头、歪脖、抠胸、耸肩、驼背、塌腰、撅臀等,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也是不美的。让学生消除对人体美的各种误解,例如把肥胖当成丰满的一种误会,把纤弱当成苗条的一种错误,把粗野当成勇敢是一种颠倒,把无病当成健康则是一种无知。使学生舍弃自己的偏见,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美,因为人体的形态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的身体不失去人类的常态,就可根据人体美的规律去追求适合于自身体态特点的美,即瘦长的人苗条而不纤细;体胖的人丰满而不臃肿;身材高大的人魁梧而不单薄;矮小的人灵巧而不瘦小;就会使学生感到美就在自己的身旁,只要正确的去追求就会得到的。

四、环境美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状态中感知,回忆某些情景的引起,也随情景场合的改变,由一种心理状态缓慢地转变为另一种心理状态。所谓“心随境迁”,就是心理状态的情景场合性。体育课教学对环境美的处境,对学生进行锻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直的跑道,清晰的线条,明显的标记,图形的新颖醒目,都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技能,技巧进行回忆再现,增强他们对新内容的兴趣,达到使其自觉进行锻炼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内容和教法上去进行钻研,探讨,而且也应该注意课堂中所使用的器械的排列,周围颜色的使用,音乐的选择等去加以考虑,使学生来到运动场后顿感“心旷神怡”,使之“荣辱皆忘”,一心一意的投身于体育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锻炼的效果。

在器械布置上,不仅可使用上课所用的器材、设备,还可以使用某些辅助器材来改变环境,如:在上短跑课时,用呼啦圈按等距离直线放在跑道上,即美化了课堂环境,还可使学生按要求来限制步幅或提高步长,让学生做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跨步跑,等,每步都落在相应的圈内。

音乐走进体育课堂,是当今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我们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这里指的音乐走进课堂,不光是指艺术体操教学,而是指在所有的体育课内,广泛使用音乐来辅助教学。如:在课的准备活动中选用一些明快,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代替体育教师的口令或哨声,不仅把教师从费力的口令叫喊中解脱出来,随节奏同学生一起做出准确的镜面示范,加深学生对体育正确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对其审美对象(教师),随音乐节奏做出的动作节奏,符合于他们生理的自然节奏,他们就会感到和谐和愉悦,在形体和心灵上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一些平缓,轻松的音乐来做放松活动,可使学生从高度兴奋和伴有疲劳感中平静下来,促进疲劳感的消除。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作用和魅力,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大力提倡体育与美育的相结合,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蔡元培先生、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都十分强调德,智,体,美相结合,目的在于达到身心既善且美,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美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不仅对学生心灵的陶冶,行为的完善,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对体育教学的效果,都将起到不可轻估的作用和影响。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就一定会使体育教学成为发展学生形态美,创造学生心灵美的广阔课堂,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皆全的人才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铺锦叠锈。

参考文献:

[1]金雁群主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第一版,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803-820

[2]吴兆翔主编.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第一版,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60-65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九篇

一、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转变对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认识。高校大学生要想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那么就需要选摒弃那种狭隘的美育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育观”。结合马克思主要美学思想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美育观念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育教育不但要重视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要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对象有很多,涵盖了艺术、教育、人性等方面。高校把美育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美育”思想有更多的认识,并积极进行宣传。加强大学生对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新认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素养。另外,还应该美育制度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法律法规来完善社会主义美育教育制度,修改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拓展美育教育内容,是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各级教育部门也要更新美育教育理念,制定专门的没有工作制度,对高校的美育教育工作进行规范。有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育教育,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美育教育,要健全美育教育制度,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认真指导高校的没有教育实践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把美育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文化建设。以美育教育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大力支持。美作为文化载体在高校的美育教育中作用很大,它可以让大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思想,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他们积极面对学习、生活。要想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美育文化,就应该以美立德,强化高校办学理念,弘扬高校校风学风。高校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党文化为基础理念,发展多样化的文化环境。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党的先进文化的指导,党的先进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校园美育文化的积极发展,让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面对现实,努力克服人生道路中的艰难困苦。在校园美育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园景观和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审美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收到校园环境氛围的影响,美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环境保护中形成健康的思想。高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进行校园美的文化建设,从高校发展大局出发,营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个性及情操方面得到熏陶。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校园美育文化,积极弘扬优秀的历史传统。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的魅力。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高校要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美”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对美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

二、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际性不足的问题。实际上,高校根据自身的教育工作发展形势来确定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正体现了新时期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如何更好地将美育教育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以美育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高校应该普遍重视的重要课题。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第十篇

摘要:

中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不断交融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乐器、民族文化、民族风俗,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色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动漫音乐中,拓宽学生们的眼界,感受民族音乐独一无二的美。

关键词:

民族音乐;美育;课堂;重要性

中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不断交融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乐器、民族文化、民族风俗,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色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丰富且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音乐作为无国界的艺术语言更是丰富多彩,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只知道某位歌星有一首流行歌曲,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我感到难受,所以,我慢慢开始探索,从公选课《经典动漫音乐赏析》开始,抓住动漫这个学生们喜欢的流行元素,一点点渗透民族音乐元素,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与学生交流、沟通,拓宽他们的眼界,让同学们看到除了流行乐以外的音乐世界,感受到民族音乐独一无二的美,希望民族音乐这种高雅的音乐文化能慢慢走进校园,沁润师生。

一、在高校美育课中融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思想创新的重要源泉,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神圣使命,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必然成为全社会对高校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柯达伊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像飘莲断梗一样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

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艺术是我们立足的沃土,把民族音乐教学融入到美育教育中,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让大多数高校学生逐渐了解喜欢民族音乐,这样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保护和继承,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提高,使之成为国民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所以,最好的传承不是把它藏起来,而是人人会唱人人愿学,只有在实践之中文化的瑰宝才能得到生命的延续。民族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思想灵魂与智慧的发源地,只有不断普及民族音乐的学习,才能真正了解民族音乐独特的语汇,为民族音乐奠定学习、传承和发展的沃土。

二、阻碍民族音乐走进高校校园的主因

首先,观念陈旧是关键。大部分综合性的普通高校在美育教育中轻视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没有认识到该把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全体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高校认为学生只要把理论知识学牢固,专业课知识拔尖,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或者片面追求考研率,抑或是将艺术教育面向极少数学生,只为参加比赛拿名次为学校争光,而将美育教育忽视掉,随意设置课程,马马虎虎走一个形式,对于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更是低下。美育教育变成了具有才艺技能的专业精英教育,背离了美育教育的宗旨,真正的美育应该是面向普通大众。

其次,硬件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也是直接原因。民族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须具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与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和宽松的艺术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感受,才能满足审美的需要。但大部分高校由于对于美育教育的轻视,不愿意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师资配制、教学场馆等投入到上述教育中,即使有经费也大量投入到看似现实回报较快的各项艺术比赛中,必然就造成了硬件和软件上的教学条件不足或者缺失,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走入课堂。

最后,课程设置的误区,也是导致民族音乐教育无法普及的客观因素。无论专业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几乎都以西方音乐为标准,美育课上就更是看不到任何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子。在这种课程设置缺失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谈及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必然出现民族音乐“沙漠化”现象,认识不到本民族的美,使高校学生们只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眼里都是所谓的“洋货”,更加剧了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隔阂。

三、民族音乐走进高校课堂的途径

首先,教育观念应与时俱进,改变音乐精英教学模式,构建普及型音乐教育体系。普通高校不应给学生灌输主科、副科的区别,应精心安排与音乐教育相关课程,不断普及民族音乐的知识,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使民族音乐教育真正能发挥素质教育作用。

其次,不断创新与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尽可能在教学中表现趣味性与艺术性,同时一定不能忽略音乐教育的普遍性和群体性,结合现代教学方式与工具,来适时地调整固有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合理设置课程,注重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合理。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审美兴趣变得高雅、情操得到陶冶,开展师生都喜爱的且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普及教育。

第三,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需的现代剧化设备,给音乐教师们提供多种平台交流学习,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此来保证音乐教育能高质量地实施与开展。

四、结语

高校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主场所,民族音乐文化凭借高校音乐教学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需要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这样就能够达到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和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传承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兰.对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一点看法[J].艺术教育,2012,7:63.

[2]孙四化.动漫音乐的民族化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10(07).

大学美育教育文献综述范文(通用10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