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时间:2016-04-03 03:20: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篇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人的关切。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生产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粮食安全生产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学种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科学种植包括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等方面。在选择品种上,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在施肥上,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在管理上,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其次,合理使用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农药的选择上,要选择绿色环保、低毒高效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和过量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同时,要定期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另外,加强农田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农田管理包括地力保育、水土保持、灌溉管理等方面。地力保育是保证土壤肥沃度的关键,要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合理耕作,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耕作。水土保持是保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关键,要做好植被覆盖、建设水源涵养设施,避免水土流失。灌溉管理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缺水和过度灌溉。

总之,粮食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科学种植、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田管理等方面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将这些环节统筹起来,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的目标。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篇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农民的责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粮食安全生产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产量高的优质品种。只有选择合适的品种,才能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保证粮食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其次,合理施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合理施肥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科学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避免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合理安排田间操作,及时修剪杂草,保持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定期巡查农田,发现及时处理病虫害和其他问题,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最后,加强农田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要做好地力保育工作,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难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土壤流失。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施行灌溉,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总之,粮食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科学选择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和加强农田管理等方面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和供给。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篇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起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绿色、高效是粮食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是39.8%和39.2%。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助,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为了激发创新热情,“十三五”时期,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篇四

  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虽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耕地还是那么多,产能也还是那么多,实际并没有增加。对此,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集中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xx年,全国要新建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70%。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更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快筛选应用一批适宜本地特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继续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抓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坚持不懈强化完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今后在完善强化政策的同时,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四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供种育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篇五

  古往今来,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取得了举世称赞的`成就,现在,我国已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强调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们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丰富内涵。

  把握战略立足点,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粮食有缺口是客观现实,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但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讨饭吃过日子,我们的饭碗要主要装自己的粮。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市场调剂空间有限。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仅有5000亿斤—6000亿斤,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大米贸易量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既不够我们吃,也不可能都卖给我们;另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不可持续。如果我国长期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可能引起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不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也会影响我国与一些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把握战略着眼点,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序。我国耕地就这么多,需求又那么大,必须有保有压、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首先是“保口粮”。大米、小麦是我国的基本口粮品种,全国6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40%的人以面食为主。这就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障水稻和小麦生产,水稻面积要大体稳定在目前的4.5亿亩以上,小麦面积大体稳定在3.4亿亩以上。其次是“保谷物”。保谷物主要是保稻谷、小麦和玉米,这三大作物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的90%左右。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品种要保,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和工业用粮,近年来需求增长最快,也要保。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5.45亿亩,应保持基本稳定。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篇六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年有望获得好收成,能够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应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面临更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五个并存”。

  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影响需求增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另一个是消费升级,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万。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同时,耕地、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700万亩,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要适度退耕还林还草。需求增长、资源减少,将使粮食等农产品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生产快速增长,而消费升级较慢,出现过短暂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这种供求格局已经改变。从总量看,现在已经有缺口,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预计到20xx年,粮食需求总量大约在1.4万亿斤左右,按照目前1.2万亿斤的产量基数和95%的基本自给率,要保持年度产需基本平衡,每年粮食至少要增产200亿斤。从结构看,现在一些品种缺口较大,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进口大豆超过6000万吨。有限的资源就摆在那儿,增加谷物种植就意味着减少其他作物种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四补贴”、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解决粮食效益低的问题,但成本上涨、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这些年农资价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都在上涨,特别是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忙时节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请不到人,一些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很难承受。从种植收入看,比较效益偏低并呈下降趋势。多数地方,一亩粮食的纯收益只有二三百元,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几天工”。这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安全生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