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经典6篇】

时间:2011-08-04 05:18: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篇一

《一个人的朝圣》是作者蔡骏的首部散文集,通过一系列的心灵朝圣故事,让人们反思自我,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本书给予我对孤独的重新思考。在现代社会,人们似乎时刻都不敢面对孤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外界的刺激和陪伴。然而,蔡骏却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一个让人反思和成长的机会。在他的故事中,他选择独自前往陌生的地方,体验着孤独的沉默和思考。通过与自然和他人的对话,他的内心得到了深层次的触动和启发。这让我明白,孤独并不是一种负面情绪,而是可以成为我们与自己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机会。每个人都需要时间独处,静下心来思考内心的声音,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其次,本书给予我对生命的重新审视。蔡骏在书中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描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他用文字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变得有趣而深刻,让我重新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和神奇。在他的故事中,一只蚂蚁、一朵花、一个普通的早晨,都能成为他心灵朝圣的起点。这让我明白,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平凡和琐碎,只有我们是否愿意去发现和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朝圣之旅,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就能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和奇迹。

总的来说,读完《一个人的朝圣》,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孤独和生命的重要性。通过作者的故事,我明白了孤独并不可怕,它是我们与自己建立联系的机会;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充满了美好和神奇,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本书不仅带给了我阅读的愉悦,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孤独的时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自己的心灵朝圣之旅不断延续下去。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篇二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讲述了作者蔡骏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心灵的成长。通过他的故事,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旅行的意义。蔡骏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描述了他旅行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旅行不仅是为了去追求新奇和刺激,更是为了感受生活的真谛和与自己的对话。在他的故事中,他选择一个人旅行,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在这个过程中,他与自己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联系,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这让我明白,旅行并不仅仅是为了去看风景,更是为了让自己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成长和启发。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人的旅行,去体验孤独和寂寞,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智慧。

其次,本书让我对自然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在蔡骏的故事中,自然是他心灵朝圣的重要伴侣和导师。他用文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也描述了自然对他内心的震撼和触动。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这让我明白,自然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它有着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领悟,就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指引。每个人都需要与自然建立联系,去欣赏和保护这个美丽的世界。

通过阅读《一个人的朝圣》,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旅行和自然的重要性。旅行可以让我们与自己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感受生活的真谛和价值;自然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它有着无穷的智慧和能量。这本书不仅带给了我阅读的乐趣,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旅行的机会,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让自己的心灵朝圣之旅不断延续下去。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篇三

  当“哈罗德”接到好友“奎妮”的来信时,他仿佛才觉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他手里捏着信纸,有如攥着一根细线,而线的那头是遥远的往事。时间早已成了“嘀嗒”声,没有了具体的意义。生命已然只剩下呼吸,每天都重复着同样是频率。沉闷,枯燥,乏味的生活,让这个家失去了原有的温馨,也让他陷入深深的苦闷。

  “哈罗德”开始给“奎妮”写回信,并决定去看她,有时走路也是一种修行。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他一边走一边给“奎妮”写信,写他的所见所闻,写他们年轻的时光。“哈罗德”边走边回忆着,自己曾经懊恼的、痛苦的都是那么珍贵。值得珍惜的、爱护的又都无法挽回。他开始一点一点的反思,婚姻、家庭、爱他的妻子,一辈子付与家庭的那个人,他有多久没有拥抱她?他开始给妻子写“明信片”,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他也能感觉得到她看到时的笑容。

  “哈罗德”越走越轻松,虽然鞋子已经破的磨坏了脚,有时也会被大雨淋得湿漉漉,那一块小小的面包常常支撑不起疲惫的身体,但他却感受到了灵魂的愉悦。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是来自心灵的自我救赎!“奎妮”在病床上,抚摸着他的来信,分享着这一切,等待着他的出现。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篇四

  一个人的朝圣,最初不知怎么接触到这本书的,或许是朝圣这样的词语吸引了我,在我看来,朝圣,是神圣的,是难以亲近的,它为什么会出现在一本书的名字中?直到看完整本书才明白。

  这本书花了我两段时间,开始时已快临近期末,医学生的魔鬼考试月,一切都向考试看齐,所以我只是看了一部分,考试完又想玩,又要过年走亲戚,以至于这本书的战线拉的太长,新学期,熬了几个夜,终于看完了。

  哈罗德的朝圣,在我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他一路走,我跟着全程脑补。一边看,一边疑惑着,朝圣,真的是朝圣吗?我看不然吧,或许换成探望?拜访?…………更为贴切。但当我看到结尾,才知道,哈罗德去疗养院看奎妮可以用拜访、探望之类的词,而哈罗德发现自己的内心选择却足以用朝圣了,因为只有朝圣,才能找到最真的自己。

  哈罗德不顾妻子的反对,选择步行去见奎妮,我觉得可能当初哈罗德也是脑子一热,因为我发现一开始哈罗德总爱想起一些事儿。走着走着,离成功越来越近时,哈罗德却想放弃了,真的很怪,坚持了那么久,就要放弃?!也许是太累了,也许是不知见到奎妮说些什么,也许是那群随行者们捣的鬼,真的,那群随行者就像社会上的多数人的一个缩影,在他们看来,朝圣只是一次愉快的交易,简单行走的背后是名与利。幸运的是,哈罗德对随行者的态度从最初的接受,到包容,再到最后的默默离开,也许,他内心的改变是他还能坚持下去的一大缘由吧。

  这篇小说主人公是哈罗德,退休生活暗淡无味,索性说走就走,待得豁然开朗,才觉,原来当初最美好。转而一想,哈罗德的故事像是在说每个人,弯弯绕绕兜了大半圈,最后又回到了原点,只是这个原点已经变了。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篇五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读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不禁想起了这句话。想了想,这句话又太过纠结。试着问自己,如果没有爱呢?忘记曾经爱过呢?又想了想,接着问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你在生活中,还是生活的旁观者?于是就进入了哲学的冥想,答案万千,问题万千。

  哈罗德·弗莱令人羡慕,在夕阳西下的生命里,他终于把人生的角色抛弃活了一回自己。而故事之外的我,还在寻找人生的角色里,哪个是真实的自己。

  生活很多时候像一架老水车,吱呀、吱呀的随流翻转。人们生活在惯性下,朝九晚五的忙碌着。就算旅游,也很难松弛下来,扶老携幼,牵妻领夫一路狂奔。所有的历经,痛苦或者欢乐,都被当成生活天然的,理所应当的答案,顺着生逆着活。哈罗德·弗莱如果再年轻20岁呢?他会如此不顾一切的“走”出生活,去活一回自己吗?

  读老头儿年轻时候的经历,读着读着不禁会心一笑。仿佛一个自己从书中走出来,给你着重演绎曾经自己的乏味。可生活呢就是这样,谁不乏味呢?或许电影的节奏才是理想的生活。可那样活着,心脏可能就会受不了,时间长了会心律不齐。乏味是不是生活的常态?乏味的幸福?还是幸福的乏味?

  揪着心跟着老头儿的步伐往前走,一个一个的邮箱,生怕那封乏味的信就这样被投递出去。当老头儿上路,又想起路边蜷缩的老年无家可归者,直到老头儿终于不站在别人的视觉看自己,才释然得轻松下来。虽然老头破茧的有点晚,可破了。多少人一辈子作茧自缚的活着,临死也没明白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爱,一定是为了爱。当生活中爱变少了,其实心中的那份爱正浓。在远方,在心的海里,在乏味生活的渴望里,只要有爱,岁月积淀生活发酵就会浓烈起来。而这浓烈有人共享了,有人把心扒拉扒拉,腾块地接着发酵。

  生活就是一场朝圣。佛云:放下既是得。可很多时候,我们不嗔不喜不怨不悲的活着是源于麻木,源于活着的.惯性。哪怕大声的歌一回,窜上墙头看看院子外面的风景,都会踌躇半天,然后在左顾右盼中坐回到椅子上想象。你的渴望呢?理想呢?心中忽然唱响了一首歌:佛光穿过无边的苍凉/有一个声音幸福安详/清晨我挥动白云的翅膀/夜晚我匍匐在你的天堂/生灵顺从雅鲁藏布江流淌/时光在布达拉宫越拉越长……

  你、还有我要去哪里?那就上路吧。跟着哈罗德老头儿的步伐。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篇六

  “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这是一段有关信念、救赎他人与自我救赎的故事。

  已经退休的酿酒厂前员工哈罗德是一个有些内向沉默的老头,他和妻子莫林过着平淡、普通的生活。而某个周二上午曾经的友人奎尼寄来的一封写着自己已身患癌症信,却打破了他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让他开始了一场他从未预想到的旅程,一段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朝圣”。

  哈罗德一开始,不过是想给过去的友人寄出一封写着自己关怀的信。但当他步行走到第一个邮筒面前却未投出那封信而是继续行走想寻找下一个邮筒时,一切已经开始悄悄改变了。他走过了几乎整条福尔街,走到了加油站,在里面遇到了经历过姨母患癌的女员工,女员工的一句“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做成”为他种下了信念的种子,为他开启为救赎友人的“朝圣”道路。

  65岁,行走87天,走过627公里,在这段行走的朝圣路上,不断有人加入他的队伍,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他此行的目的,最后哈罗德从这群人中脱离,一个人孤单的到达了目的地。哈罗德在朝圣的路上默默的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他想到了自己悲惨的童年,一个爱自由胜过爱他的母亲,一个可能从未爱过他的父亲;想到了与自己有着深深隔阂,最后因抑郁自杀的儿子;想到了在丧子后和自己渐行渐远的妻子;想到了为自己顶罪而被公司开除的友人奎尼。但他在慢慢回想过去的同时也在慢慢的和自己和解,他意识到是自己缺爱的童年造成了他的性格缺陷,让他不懂如何去表达爱,在儿子遇到困惑时,不知如何支持他,而造成了悲剧。儿子的去世与他的不善沟通,都让他与妻子关系逐渐冰冷。但他选择原谅自己的父母,他不再纠结于别人的过错,不再纠结于自己悲惨的童年,而是选择放下,选择坦然接受,去面对自己全新的人生。

  当他完成自己的旅程到达医院时奎尼已经不能再言语,奎尼的生命像在风中摇曳的微弱烛光,随时都会熄灭。他最终也没能救回自己的友人,但他却救赎了自己,经过这段旅程,他变成了不一样的哈罗德,不仅是身体上的强健,更是内心的救赎与谅解,他与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妻子和解,带着坚定的信念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可能这就是人生,我们有时也许不能够完成自己刚出发时定下的目标,却总能在路上收获到自己从前不曾发掘过的美好,行走的路上永远不要只顾目的匆匆前行,而是学着反思,学着感悟,学着理解。永远不去讲“不可能”,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坚定的走下去。

  “那么,我是谁?”——答案就藏在我们行走在的路上,就藏在我们慢慢反思自己,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