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心得体会 篇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则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创新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知识。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新的想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其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让他们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让他们更加灵活和机智地应对变化,并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育者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新的想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育思考心得体会 篇二: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而家校合作则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而家校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家庭可以提供孩子温暖的情感支持和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资源。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够将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相结合,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其次,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和责任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通过家校合作,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家校合作也能够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家校合作能够建立和谐的教育氛围。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而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协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这种合作和互动能够建立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和责任感,建立和谐的教育氛围。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够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思考心得体会 篇三
编者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股票:“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你的课堂中有没有孩子笑过?有没有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有兴趣?有没有认真鼓励过孩子?下面是一位老师写的报告:
我今天在学校里目睹的一切相当于一场隐形的“屠杀”:一位老师对班里30名学生进行了“屠杀”。她用语言作为武器,屠杀了所有的学生。L夫人先是用语言抽打了一个迟到的男孩,接着严惩了一个忘记做家庭的女孩。然后,她给一个抄作业的孩子取了个绰号,并且骂了给他抄作业的另一个男孩。虽然一天刚刚开始,但教室里已经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报告里所描述的情境也许正在我们的课堂中滋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若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那么首先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究、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确定范围,并坚持按照计划开展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或者采取学习竞赛的方式,让学习环境活泼起来。
学生学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远远比让他们牢记一百个答案重要,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的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在课堂中教师当然需要传授知识,但将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传授知识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更加重要。我们需要为学生拓宽学习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生怎样学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库,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
教育思考心得体会 篇四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
,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思考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孩子的成长,忽然发现我与孩子的关系逐渐疏远,我对孩子犯的错误变得脾气暴躁,假期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后如何来改变我学生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到处找资料和书籍,希望能找到一些好的方法,我阅读了很多网络上的文章,在王芳老师所借的《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换位思考。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可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教师因学生犯错误而大动肝火,学生因不理解教师而出言不逊,导致师生关系“硝烟弥漫”的现象发生。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想,不妨从学着换位思考开始。
一、设身处地去管理
设身处地去管理是一种换位思考,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果能保持一颗未泯的童心,既能让课堂时时如沐春风,又能让教育处处润物无声。从这个角度去观照,教师应积极做好这种角色的转换,摒弃一些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管理和沟通上讲究艺术,不以管代教, 以堵代疏,以势压人,让学生尽量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感受到教师的那份关爱与呵护。
二、把学生当作朋友
把学生当成朋友去相处是热爱、尊重学生的'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就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的变化和真实情况,能够以平等的朋友身份给学生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阅历和恰当的言语,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往和互动,除了经常使用的谈心方式外, 还可以利用便条、书信、电话、短信或网络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去爱
推己及彼,教师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要把真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教师要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不放大,不迁移。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强化,让闪光点不断闪现,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和品质。爱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否则,不恰当的爱也会成为一种伤害。
四、想想自己的过去往事
教师的许多麻烦都源于成人的“以己度人”,忘了学生毕竟是学生。只有经常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心感受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们,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教育教学。
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未成年人,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博大的爱心,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地与教育对象对话,去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构建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我想,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应当在学校工作中多一些这方面的倡导和作为。
教育思考心得体会 篇六
自从中小学大力度治理乱收费以来,尤其是目前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且在不久的时日学校不再有任何收费行为,加上其它配套机制的即将实施如将学校出租的房屋收归国有、禁止办学前教育创收等,学校除各级财政划拨的“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资金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来源,于是,学校及教师特别是优质、名牌的学校与教师,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抱怨走上了教育之路。
其实,大可不必那样低调,相反应该感到欣喜。
多少年来,我们盼望的国家、政府真正重视教育,教育被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教师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已经初现端倪、即见曙光了。我们现在的教育走势,已经完全融铸在国家以人为本为指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框架中了。保障新机制的启动和全面展开,是全面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和起点,同时用政策和法制推动教育新规矩的重建,有望彻底改变目前教育的畸形状态,实现我们渴望的教育的理想图景。
如果深究起来,我们怎么会对将要出现的教育良好形势,感到迷惘甚至悲观?那是因为对真正原生态教育的久违,因为心中没有那理想的教育图景,因为已经对畸形教育状态的适应。要说可悲正在这里,现行的畸形教育状况,已经让我们感到多么的适应和麻木--校长主要在忙什么?“姓教”还要“姓钱”,忙内部管理还要忙“学校经营”。教师是怎样忙的?早出晚归、朝朝暮暮、疲于奔命,“苦力型”透支生命劳作,训练应试机器,哪里还有学习、思考、艺术地育人与享受诗意人生?学生哪有幸福的童年、青年?他们晨出夜归,是最苦最累的群体,终日面对单调的书本、作业、考试,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吃不香睡不足压力大,除了成为会考试的机器外,还有多少路可以让他们走?
如今,国家新的教育政策已经昭示新的教育走势。如果历史车轮不再逆转的话,教育的理想图景可望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呈现出来,走向真正符合教育本质意义的原生态。于是,我们完全可以展望,在新的教育状态下,学校、校长无须再以“钱”为中心地忙碌“经营”,校长回归“姓教”。国家投资足够的钱改善办学条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完善的设备设施作保障,你不必为钱所困,没有必要也不允许你去搞钱。于是,校长只能全身心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了。学校需要的是教育专家型的校长,那种只能浮于教育教学表层的所谓善于“经营”的校长,再无可以生存的空间了。
教师成为原生态教育的执行者和生命幸福的享受者。随着逐年的改革增资,我们的工资报酬将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程度,教师的行业地位处于比较理想的状况,我们不再为工资微薄而生活困窘。同时,我们每天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将法定地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你不再有也不允许你有拿学生不当人地疲于奔命的工作方式。于是,你就像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一样,比较轻松地工作,还能充满个性地艺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然后能够从容地学习、反思、科研,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而且你还可以好好休闲、健身,发展更多的志趣与提高修养,让人生更有价值,让生命更充满活力,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生命幸福。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再成为教师的悲凉结局,更不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取向。
学生成为生命教育的受益者。现今的国家系列教育政策陆续实行,大力地推动着原来由教育内部发动的课程改革,如对教育起掣肘作用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中小学评价的改革,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严格限制,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并带来教材的改变等,都在实现着一个基本的理念“关怀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于是,这些最苦最累的孩子将会得到解放,那过重的书本学习负担,那过高的学科教学要求,那给人带来沉重压力的考试,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孩子们在校时间、课业负担得到严格控制,学得轻松活泼,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空,在校本自选课程、社区教育等天地中自由翱翔,充分发展着自己的特长与生成个性。这就是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快乐地获得最佳发展的教育。
这就是理想的前景,之所以带有“理想”色彩,那是它与我们眼前的现实还有较大的距离。于是,在这个转型时期,我们有可能因看不清前路而迷惘,因利益的调整而失落,因对习以为常的生存方式的改变而不适应。
但是,历史前进的列车往往不会等待每一个犹豫不定或扶不上车的人,当它进入正常轨道后风驰电掣般前行,你要抓住并扒上去就难了。理想的教育图景实现后,教师职业将紧俏起来,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地来抢我们的“饭碗”(任何高校毕业生都可以争考教师资格证)。新时期教师资格将会重新认证,对其专业化要求将更高,后生们的起点可能让我们望而生畏,我们还能与他们竞争一比高下吗?到那时,学校教师将会实行全员聘任,没有人再来保你的铁“饭碗”,你还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吗?所以,当你还在迷惘、悲观、埋怨时候,新的挑战实际上已经悄然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