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精选5篇】

时间:2019-09-01 02:39: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 篇一

读书是一件让人愉悦且充实的事情。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作为孩子,读书更是一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开阔视野的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给其他孩子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觉得读书要从兴趣出发。只有对所读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我们愿意主动去读书,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所以,在选择读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其次,读书要有计划。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会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明确每天要读多少页或多长时间。这样可以帮助我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和持久性,不至于中途放弃。同时,读书计划也可以让我更好地安排时间,不至于影响到其他的学习和活动。

另外,读书要多角度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书中的内容。我会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故事,他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我也会思考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最后,读书要做读后总结。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我会花一些时间来做读后总结。我会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思考书中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将书中的理念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消化书中的内容,加深对书中思想的理解。

总的来说,读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当然,读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耐心和毅力。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慢慢来读书吧,相信通过不断地读书,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 篇二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炼。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给其他孩子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读书要有目标。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会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个目标可以是完成一本经典名著的阅读,也可以是读完一系列关于某个主题的书籍。无论目标是什么,都需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去追求。

其次,读书要有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比如,在读书之前,我会先浏览一下书的目录和简介,了解大致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一些重要的观点和感悟。最后,我会将读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将书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中去。

另外,读书要有思考。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书中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思考作者的用意和目的,思考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并且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最后,读书要有分享。读书是一种积累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分享来将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传递给他人。我会和家人、朋友或者老师分享我读过的好书,讨论书中的内容和思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总的来说,读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素养,增长知识。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慢慢来读书吧,相信通过不断地读书,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 篇三

  整个寒假都在读一本书,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有这样一个妈妈:

  这个妈妈像随身携带着摄像机,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将育儿的缤纷细节全程录制,就像在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做着直播。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真切详实的画面,更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在尽其最大的能力和潜力,自觉真诚地实践和记录着。这本书就像一份礼物,对母亲和孩子来说,一定无比忠贞和珍贵。

  这个妈妈拥有独特细腻的理解力,也有着近乎完美的执行力。在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旁观者,我惊讶地发觉,原来这对母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许多私密的问题都被或严肃或活泼地提出和解决。我相信,其中必蕴含了最大程度的沟通和理解,最广角度的亲密和融合,最强力度的爱意和希冀。彼此之间一切的画面无不暗示着这样的心语:很爱很爱你。

  读着这本书,有太多熟悉和相似的场景开始回放。比如说——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妈妈对几个孩子的爱若不能平分,让其中一方觉得不公平,感到被冷落、忽视甚至遗忘,其稚嫩的内心必然充满了疑惑和愤怒。如果你能深入到这个孩子的表情和内心,作为妈妈,定会觉得心酸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总会产生种错觉:龙应台明明是主角,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很多时候却像极了一个旁观者,让误以为在描写别人的故事。

  有关青春的记忆总会多于有关童年的记忆,虽然从出生那刻后的每一时,我们都在长大,但我们都会经历不记事的几年光阴。当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式去记录和储存信息时,有没有问过自己——我的童年在哪里?谁又能说对自己童年的生疏和完全陌生不是种损失和遗憾呢?这本书里的故事,我觉得可以多多少少弥补我们对童年记忆缺乏的遗憾。你也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更何况它不是杜撰的虚构小说,而是对两代人自交融那刻起生命的实景写生。如果你信任自己的感觉,大可放心地认为这是所有妈妈送给她们孩子们的礼物,并不过分。

  书名为《孩子,你慢慢来》,但这简单的一句话,质朴的几个字,却是以妈妈的口吻深情说出,不是别人。这本书应该拥有不特定的读者群,因为每个人都是或曾经是过孩子,其中会有人当着或有一天要当妈妈。或许书中的故事密度远不能包揽母子最初几年之间所有可能的相处情节,但蕴藏的情感浓度却足以让你以此为起点,无限放射与回味这般伟大交集的味道。并记得,将之发扬光大。

  看了多种角色的人对该书的评价,他们中绝大部分不是专业的评论者,所以“为了评论而阅读”这一命题可以忽略。也许阅读的目的越单纯,所得的感受会越自然。他们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各异,从中学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它确实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而作

为读者接下来就是要体验和反思从中得到的感觉罢了。

  好想让龙应台当我几天“妈妈”,尽管我拥有心目中最最伟大和亲近的生母。也许所有母亲都拥有相似的情感浓度,只不过在现实的场域里,所处环境不同,表达方式有异。

  龙应台说,“我在写《野火集》时,也在写另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这两本书,一本像刀剑,一本像温柔的羽毛,可是它们的核心东西是,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爱,还是一样的东西。”

  “孩子你慢慢来”,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换言之,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的父母还在,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这样一句由妈妈说出的轻柔的话语,会带着恒温的热情伴我们走出黑暗。在某一瞬间,我们会为此感动至落泪吗?会的。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完全报答这种一辈子的恩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报答并自发地把这种恩泽传至下一代。

  孩子,你慢慢来。

  妈妈,我听得到。

  慢慢的,就是一辈子……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 篇四

  许多时候,买一本书并没有清晰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机缘,正如手头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当时去书店,是因为要买北岛主编的《七十年代》,还有苏珊;桑塔格的书。找到这些书后,便在书店散乱地翻看,没想到这一翻,便翻出了若干惊喜。一套新出版的精装本加缪全集被翻了出来,査建英主编《八十年代》被翻了出来,蒋勋的《孤独六讲》被翻了出来,梁文道的几本新作被翻了出来,还有就是这本薄薄的《孩子你慢慢来》。加缪是要买的,尽管他的作品几乎都已看过,但这样一套全集还是让我怦然心动、欲罢不能;《八十年代》里面的访谈对象许多也是《七十年代》里的人物,个个都身手不凡,值得期待,可以两本书对照阅读;《孤独六讲》是因为出版社和书的品相甚得我心,当然也的确想看看作者对孤独——近来一直思考的一个话题——的看法;至于《孩子你慢慢来》,则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是书名,如果是一年前看到这本书,大概我是不会动心的,但现在初为人父,在看了几本罗素等人关于教育的书之后,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话题;其二是作者,大名鼎鼎、巾帼不让须眉的龙应台;其三是出版社,三联书店,我最喜欢的出版社。然后,留下几个要买而没有买到的书的订单给书店老板,捂着空空的钱包,拎着两大包书回家。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亲切,因为它柔软,因为它沉静。在今天,当我们说出让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另一方面,置身这个崇尚速度的年代,我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龄人的后面,留下永久的遗憾,这是社会的法则,我们依然无法躲避。我们歆羡鲁迅、郑渊洁等人名人对孩子“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但我们不敢践行,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资本,在巨大的“隐蔽的遗产”的保护下,他们的孩子可以免除一般意义上的生存竞争,而我们的孩子——普通人的孩子则是必须通过竞争的考试,跨过那个千军万马要冲击的独木桥。我们也想给孩子自由和快乐,但是不能,这是理性对情感的胜利。就这么简单。

  我们当然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快与慢不是唯一的价值。他快,是因为他体验到了生命飞翔的速度,所以,他要舒展他的肉体去追赶新奇;他慢,是因为他听到了心灵的回声,所以,他要停下脚步去猜测那个来自灵魂深处的秘密。在这些非关理性直指心灵的游戏中,快乐是最高的准则。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速度和空间,正如龙应台在序言《蝴蝶结》中讲述的那个故事,回顾童年,作者亲历了一个幼小生命被摧残的事件,她恐惧,但也有了生命意识的萌芽,所以,她才能面对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笨拙地包扎一束玫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无法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所以,一个合格的母亲(父亲)应该是能容忍孩子突然撒欢儿、理解孩子莫名沉默的母亲(父亲),正如龙应台书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一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世俗所谓的意义的所累,没有社会所谓利益的我执,它干净、透明,也任性,拒绝成人逻辑清晰的推理和分析。亲情之下,拒绝价值判断,这是人性的常态。鲁迅先生多次说,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是教育的规律。然而,凌厉的现实摆在面前,面对残酷的竞争,为了孩子的明天,做父母的我们,不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得不剥夺孩子的快乐,咬着牙把孩子送进可以给孩子竞争增加砝码的特长班和补习班,而且,所有的做法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爱。我们要让孩子成才,否则,孩子以后步履维艰。这是竞争对成长的干涉,是社会对伦理的伤害。而我们,在爱的名义下,扮演的不过是同谋或者帮凶。

  庄子在《马蹄》中说,伯乐的出现,是马的灾难,因为,他把马分成三六九等,制定了一套驯马的方法,而马本来是自由的存在。人何尝不是如此,原本意义上的人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有了人为的意义和价值,人便被打上的商品制造的烙印,中规中矩者合格,身上长刺者淘汰。而其实,所有的人类意义的附加值,都不过是庄子所说的“骈拇”,是生命的附赘悬疣。然而,经过圣人们一代又一代对所谓礼教的苦心经营,我们完成了生命附加值的条分缕析的界定。于是,为了那些虚无的东西而甘愿放弃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它甚至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程。它有历史必然的堂皇理由,却是对人性无情的背叛。

  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我常常感动于其中母亲对孩子细腻的呵护和理解,那种出于天性的怜爱,那种出于生命的尊重,那种出于血缘的责任,让滚滚红尘中的理性选择显得左支右绌和微不足道。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的一切都有它可爱的道理,都有它必须经历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舞台上的主角,母亲不过是剧务,负责提供他成长需要的道具,如此而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没有把约定俗成的成才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她不关心孩子成不成才,那是孩子以后的事情,她关注的是孩子当下此时的健康和快乐,身体与心灵。所以,所以,她才会把那些在学校里被推荐阅读的童话经典束之高阁,她才义无反顾地把孩子从一天要上七个小时课的幼稚园里领出来,让孩子享受那以玩为目的的漫长假日。有一个开明、豁达的母亲是幸福的。读罢此书,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向作者致敬,因为,她让我们重新打量曾经被我们轻易放弃的情感细节,她让我们再次审视我们在爱的旗帜下对孩子犯下的罪过。当然,站在依然被监视、被剥夺、被伤害的孩子的立场,这本书便是一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成长童话、亲子典范,它应该成为家长们的必读书目。

  这是一本柔软细致的书,它有女性的细腻和深情,有母性的博大和光辉。它展示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是身体走向成熟的记录,也是心灵渐渐丰满的日记。在写作中,龙应台是柔软的,也是骄傲的,因为她不再是传说中的斗士,而是真实可感的母亲。它不仅留下了记忆,也传播了感动。当然,龙应台就是龙应台,不经意间还是不忘有幽你一默,来一个漂亮的顺手一击,比如谈到幼儿教育,她写道“妈妈一向对警总那类的机构深恶痛绝,现在,她好脾气地笑笑:警总也没什么,只是把人民都当作两岁小儿看待罢了”。读这样的文字,只能会心一笑。因为,那个龙应台没有被孩子磨去锋芒,她依然是那个以文字为刀剑、为灵魂而战的龙应台。只不过,此时,她无意横眉冷对地批判,她心中溢满了我们挂在嘴边但又误解重重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 篇五

  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们现在,又或者是等到为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初读龙应台的书,便是这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的作品,几乎都是铁骨铮铮,有着女权主义意识,针砭时弊的。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女子与小人》里的为女权抗争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里追求民主的评论者,有的,只是讲述,或者说是记录,自己作为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

  文中的龙应台,是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才决定用这样细腻温情的文字,这样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被加上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欣喜地与我们分享。也许,之所以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自己的疼爱。

  读到后来,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龙应台习惯把文中的称自己为“妈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像是和读者一起,看着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

  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她始终认为,孩子是上帝给予母亲的天使,所以并不遗憾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的时候,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致于和朋友交谈几句的时候,还给抽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当朋友问起她遗不遗憾孩子打乱了自己计划时,她觉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没什么遗憾可言了。文中龙应台对于孩子的爱,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权利,耐心尽到自己的义务,也教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孩子就能随意犯错。她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去达到什么目标,但却关心他们能不能成为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孩子们能够知错改正,内心逐渐成长时,我也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细节之处,体会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

  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

  “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孩子的内心单纯,简单,慢慢来,不也挺好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精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