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 篇一
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感教师职业的伟大和重要性。这本书从多个方面给予了教师们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书中提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我们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书中指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书中提到了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如参加教育培训、研究教育理论等。除此之外,书中还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 篇二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远不止于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书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向价值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另外,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书中还提到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最后,这本书还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书中提到了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如参加研讨会、加入教育研究小组等。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评估的重要性,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 篇三
(转载) 在农村从教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可网络走进我的生活就是这几年,后来我进入了教育在线,发现这里正在开发新教育精神园地,我也就在这里安了家,建了博,常常在一些论坛中大发论调,也得到了好多同行的支持,从中也认识了一批在教学上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多年的网友。他们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吸取苏氏的教育思想,从而在实际教学上运用苏氏的教育实践。苏联虽然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而解体了,这不能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任何时候都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而恰恰相反的是,苏联的教育在好多一批批著名的教育家的指导下,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也及时地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应该说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出于这样的心理需要,还有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势,在我的头脑中,慢慢地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渴望阅读这部教育经典。那是一个晚上,在温州闲得无事,逛逛温州书城,无意中发现了《给教师的建议》,象是久违的朋友一样,我便把它请回了家,天天阅读之。也许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第一次拜读它,竟然有点读不懂它,也没了当时的热情,只是随意地把这一百条建议应付性看了一下,也没有多大的收获。后来我不死心,第二次重新阅读起来,也给自己下了一个死规定,不能急于求成,一天读懂一个建议够了,同时要写每一条建议的体会。就这样我开始进入了角色,天天在记录一点点读书心得
体会。
建议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今天的教育更要突出教育的公平性,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公平,应在课堂中落实个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值得高兴的,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给予5个不同层次的任务,这些不同的'任务应该是每组力所能及完成的,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感到,今天这节课我做了自己要完成的事,他们找到成功感,从而产生了幸福感。当然也不可能感到因听不懂而无聊,也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这样做,至少把个性教学只挂在嘴边说说,没有在课堂中实践起来。面对全班学生,我们教师大多数是统一的要求,给予他们也是同样难度的任务,这样一做,学生的参与率就大大地降低了,效果也很不理想了,教学便成为一种很虚伪的形式,一大部分的学生上课开始无聊起来,听不得的滋味是痛苦的,学习变得毫无兴趣,前途开始感到茫然。我们现在的教学这样下去,对学生是及其不负责任的,我们其实在每天在伤害学生。
建议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其实我们整天扑在教学上,精神早已麻木,没有时间思考一些创造性的工作
,机械地、重复着昨天的教育生活。备课、上课、改作、处理学生琐事,有时候做着连自己也不知道有何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整天忙忙碌碌,无所事事,结果是碌碌无为。我们没有时间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课堂上失去了激情,没了效果,学生开始讨厌起我们。看到这个建议时,我开始对备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苏氏的笔下,有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听课的老师入了迷,却忘了作听课记录,把自己也变成了学生。当有人问起这位开课的老师时,你是如何备这节课的,这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多的空间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无味的死扼教科书,建议我们的教师多读学术著作,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渴望。让我们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吧,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想起这几天自己正为备课忙得焦头烂额,听说是上级领导要来检查了,我们的教师乱了方寸,只是机械地抄,抄着早已上过的课,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在补救。其实我们没有办法,也只能这样为了应付。要知道在检查前的日子里,我们已奋战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要是平时我们有这样的热心用在自己的教学上,多好的一位教师。就这样的临时备课,我们的手开始麻木,思想开始腐化,我叹!我悲!我们目前的教育处境很无奈。
建议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低年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要教会儿童学习,也应该努力做到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只有学会了这项本领,你才不会成为学业落后分子,也不会到了高年级成为后进生。教师也不会因你的学业拖后腿,而浪费在你的身上的时间太多,到了初中、高中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补课,其实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阅读与书写的习惯,造成学习能力极差。
建议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新闻报道,北京的第一高楼高达330米,有74层。我为之而振憾,发出由衷的感叹,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由此可想,这么高的楼层,地基是相当重要的。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有这样一个道理,要使学生今后学得更高,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小学阶段就相当于打地基,应该在这个阶段,打好扎实的读写能力,特别在语言里,要把常用的写法正确的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成为读书能力的"骨架"一天记几个词,长期规划下去,让每个学生都有词的小本子,让随意记忆,不随意注意更好地结合起来。
建议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有两套教学大纲,把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上去,意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用课外阅读来激发课内学习兴趣,因而教师要准备课外阅读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大纲中规定的阅读内容。
建议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后进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一般学生要花2--3倍的时间掌握同样的知识,还要及时地、隔三差五地进行复习,其实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教师应该给予有计划地指导后进生进行课外阅读,慢慢地学习能力也会提高,到时,就与一般的学生一样,学习不感到很困难的事了,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学校,学校里虽然也有个图书室,但从来没有开放过,领导,教师、学生对阅读很不重视的,这与当今社会号召建立书香校园是格格不入的,图书室只是成为一个摆式,学生的阅读能力极差,造成学习能力低下,什么时候,让农村的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这时我多年来的一个梦。
建议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就象是把钱存放在抽屉里一样,虽然是越存越多,却不能用现有的资金进行投资换取更多的钱,掌握知识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应该用现有的知识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把知识变成了一种手段,一种获取新知识的工具,这样的知识才是灵活性,可以为我们所运用,知识在头脑中如果是静止的,那是死记硬背的产物,知识在头脑中如果是运动的,那是经过理解、自主构建的,今天的学生越到高年级学习就越困难,越没了兴趣,这是很反常的现象,原因就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是灵活的,只是存放在哪里,没有把知识就手段,所以越学越累了,要是掌握知识是运动的,能灵活运用的,那学习也会越学越觉得轻松。因为知识丰富了,用原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也就越容易了。
建议8:关于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老师讲过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也很流畅,但在具体中就不能运用起来,曾至考试时考不出来,原因可能是这些烂熟的知识只是机械地附在脑海里,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还存在一层隔膜,而大脑运用知识时,是从里面神经反射出来的,一旦遇到了这层隔膜,就不能与这些烂熟的知识连接起来,也就是说知识回忆时出现了路阻现象。应该要使学习成为思考活动,不仅把外面的知识与大脑深处的知识发生联系,也要把大脑深层的知识与外界所掌握的新知识发生联系,这就需要思考。在学习中常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相存的。
建议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记住了规则、公式、公理。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我们常常说,这是死记硬背的带来的后果,那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呢?首先,学生不理解的东西,教师别让他们记忆,识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的道理。在我看来当前应试教育一时不能抵制的时代,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后的记忆知识,考试时会运用得出来,也在平时做练习时与掌握的知识不断地加强联系。从知识走向习题,从习题反馈到知识,这样反反复复相互交融,知识慢慢地会活用起来。
建议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学生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苏老的意思,希望我们老师在上一堂课时,要留出时间来思考所学的内容,这是个很有必要的学习环节,老师上课时不能满堂灌,把时间让给学生去思考,有时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知识只有思考过了,才有可能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可是很多老师觉得上课时,时间不够用,还有许多要讲的没讲好,原因是老师们在上课前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检查家庭作业,发生学生上节课存在的漏洞还太多,所以又要复习。也许是上一节课给予学生的思考的时间太少。让学生在课堂思考所教材,其实是在节约时间,减负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业,有效率地掌握知识。
建议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