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篇一
在我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形态、结构和色彩特征。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静物观察练习,让他们通过观察和绘画真实的物体,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表现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多进行自然风光的观察,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将所观察到的美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创作不仅仅是模仿和复制,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绘画活动,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我在教学中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学生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规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希望他们能够在美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我会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艺术博物馆,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评论和分析,让他们能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艺术鉴赏能力的终身艺术爱好者。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通过观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引导以及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并且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快乐。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篇二
在我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让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绘画活动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创作去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我还会鼓励学生多进行实地考察和素材收集,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美术创作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艺术的交流和互动。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绘画项目,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和评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意见。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美术创作需要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并且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我常常鼓励学生进行作品自评和同伴评价,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评论和分析,让他们能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通过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希望学生能够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自我提升的艺术家。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并且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篇三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 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师:同学
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