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下面是我对于《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强调了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他强调了诚信、忠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观,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论语》对于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也提供了许多启示。孔子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能够养育好自己的家庭,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他也强调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倡君主和臣民、父子和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让我明白了家庭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修身,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人。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鼓励人们勤学苦练,不断追求进步。这让我深深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身,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阅读《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家庭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人。通过学习和修身,我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责任,并不断追求进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二
《论语》是一部具有深厚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论语》,我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生、伦理、社会等方面有了新的体悟。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为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人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诚实、正直、宽容和谦逊的品质。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强调了待人处事的道德规范。通过阅读《论语》,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其次,《论语》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孔子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提倡君主和臣民、父子和兄弟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家庭的稳定与和睦。通过阅读《论语》,我明白了家庭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修身,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人。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思想,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通过阅读《论语》,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身,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自己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领悟到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他的言行教诲了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家庭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人。通过学习和修身,我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儒家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家庭关系,追求知识和进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一门课程,即“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有一课是关于树立人生观的。其中人生态度是人生观中最根本的东西,即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前一阵跟着老师学习教学方法论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一个启发,人生观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己、对人、对事。通过这学期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我们作为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应该怎样确
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当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别是对于我们八零后的青年人而言,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浮躁的一代,我们大部分人没有自己处事的根本立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所以在今天,我们在四处寻找自己的出路时,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也就是具体的东西。“君子不器”可以理解成人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束缚住,不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眼前的、具体的事物上,放在一些琐碎的事上,应该学会超越自我,去掉小我,实现大我,高屋建瓴的看待一切。这是一种生存境界。
人很狭隘,就不能做大事,不能有大贡献。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而不是为了自
己当官发财的小愿望。对于我们而言,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难能可贵。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还是摆脱不了“器”的束缚,一味追求晋升、提薪等,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人们其实就是被这些“器”束缚住了,活不出真实的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要被一些琐事困住,不要等到暮年才追悔莫及。做洒脱的自我,活真实的自我,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4.俗话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确实如此,自己往往是最难克服、最难克制的。一个成功者往往是有很强的自制力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情绪世界,是非常难以自控的。人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情绪的把握,一个人情绪不稳定,行为就不稳定,事业也就会有波折。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这样的人才能遇事沉得住气,才能担当重任。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甚至怀疑自己,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来自外部世界的流言蜚语,这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对人。
人生态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论语》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1.对待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简短的一句话却是一部人际关系学。这句话是说: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我不了解别人。俗话说:“知人者智”。要想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了解他人。“知人”,一方面应该
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确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了解了他人的脾气、性格、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寻找共同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摩擦、最大限度的在一起和睦相处。
这正是我们八零后所缺少的一种习惯。我们这一代人是个性鲜明的一代,每个人都非常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每个人都想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意见。在与他人相处时,真正做到“知人”,才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2.在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尤其是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中,在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巧言令色”。
面对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世态度,有的人情绪豪爽,表里如一,对上对下只有一个面孔。另一种人,性格阴险,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对下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对上,对自己用得着的人,胁肩谄笑,百般逢迎,甚至低三下四。孔子用“巧言令色”四个字,勾画出了人的这一现象的扭曲。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界,甚至教育界,都有这种“巧言令色”的不良社会风气。在我国转型时期,实现社会公正,打击腐败现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要消除这种“巧言令色”的现象。孔子说,巧言令色的结果是:鲜仁矣。就是说,巧言令色的人是没有高尚道德的,是远离“仁性”的。在现实中,我们所说的这种人大多是圆滑世
故的,不可深交的“小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应该是表里如一、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对待这种“巧言令色”的人,在交友中也要看清人的真实的一面,不要以貌取人。
三、对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我们对人生活动的整个态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很多人理解成:君子吃的不要追求更好,只要吃饱就好;住的也不要有更高的追求,能安安定定的就行。但是我觉得儒家学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说,所以孔子也不同于老子,不是安逸于现有的生存状况。我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君子不应只满足于吃饱,不应只满足于有住处,除此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对现实来说就是说,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就是满足于吃喝上,有吃有喝,日复一日,凑合着过。人们应该不满足于现实,应该确立更高的目标。
孔子在提出了人们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接着就回答了如何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七个字中讲的是两件事,一个“事”,一个“言”,实质上说的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孔子把“敏于事”即行为放在前面,把“慎于言”即思想放在了后面。孔子对一个人的要求,要重视“行”的一面。“敏于行”说的是做事要灵活,有办法,学会变通。“慎于言”即说话要慎重,不要乱说话,说假话
、说大话、说空话。孔子对人们处事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