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视导“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体会(推荐3篇)

时间:2011-01-06 01:14: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八中视导“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一

这次参加八中视导的“同课异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公开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深刻认识到了同一门课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下是我对这次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同课异构”,即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同,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所不同。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在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堂后,我发现他们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案例选择和实例讲解上。有的老师选择了生动的案例,通过实例讲解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而有的老师则选择了抽象的概念,通过理论讲解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这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和思维方式却有所不同。

其次,这次公开课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观摩了几节课后,我发现老师们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他们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环节,老师们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们也注重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通过课后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还注意到了老师们在课堂管理上的一些技巧。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鼓励、赞扬和奖励等方式,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和态度。同时,老师们也注重了课堂纪律的维护。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课堂规则,并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加以执行,确保了课堂秩序的正常进行。

通过这次公开课的观摩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一门课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得当,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和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八中视导“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三

八中视导“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体会

八中视导“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 一般而言,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宗旨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学校去年提出“同课异构”公开课以来,我校的教师都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并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教研,有的还利用有效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课件,教师明显的显得忙碌了,但同时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热烈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

  这学期第三周周五我和几位教师有幸同李校去八中听课。去之前,卢校长告诉我他们讲的是两节“同课异构”课。

  八中和黄庄两位语文老师上了同课异构课《我的母亲》,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各具特色

  我们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导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这两位教者在导入的方式上不谋而合地选用了歌曲,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突破重难点,各显手段

  了解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是较比难的语文教学课。针对这篇文章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的感情这一重点和鉴赏语言这一难点上,三位执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来突破它。史文超老师是运用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入

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读出内涵,读出情境。孙志老师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设计精当,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而杨闯老师是运用阅读评点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并能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中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给每一位听课者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能力培养,灵活多样

  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我们也看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史老师是设计的是:(1)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孙志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演了课本剧。杨闯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以记叙的笔调写个结尾,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也不必过于拘泥,要体现创造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课后反思,再获启迪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这三位教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成功课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清晰有致,不宜过大或过空、过多。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杨闯老师在整节课过多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时显得眼花缭乱,这是不是也会冲淡主体教学的内容?而孙志老师的课本剧又显得有作秀的感觉,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更喜欢原生态的语文课。当然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都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吧。

  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八中视导“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体会(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