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什么是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指的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在中国古籍中,最早是把“道”与“德”两个词分开使用的。“道”表示道路、以后。“道德”一词起源于《道德经》,在拉丁语的“摩里斯”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精选5篇)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1
李成环,女,汉族,19xx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忙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
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明白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十分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用心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
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齐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好处的新婚蜜月。20xx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xx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拾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2
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xx年,王一硕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应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父母愁眉不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不使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下上学,去西安打工。学校了解到状况后,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学校号召动员大学毕业生用心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
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忙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国家西部建设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带着一封感谢信来到给他贷款的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学业的银行表示感谢,并告诉行长,“母校不仅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
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用心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自费为种植农户印发资料,帮忙三家制药企业透过了GSP认证,高票当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在西部做认证时积累的经验,王一硕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潜力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许多企业邀请他帮忙做认证工作。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王一硕归还国家贷款的潜力也日渐增强。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以诚信为本,以守信为荣。20xx年底,虽然离还贷期限还有10个多月,但他决定提前还贷。学校为他举行了还贷仪式,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6770元钱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xx年,王一硕被团中央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获得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当选教育部20xx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3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xx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1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1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之后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构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能够勉强呼吸。
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祝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取了学生。
20xx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xx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4
黄久生,男,汉族,19xx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
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xx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xx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事迹5
许光,男,中共党员,河南省新县人,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的长子,青年时期在北海舰队服役,曾任北海舰队舰艇长。19xx年回新县投身家乡建设,先后在县人武部、县人大工作。
许光同志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之一。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各个时期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信念,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壮美的人生赞歌。
他甘于奉献。作为名将之后,又是新中国首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可谓前程似锦。但为了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他毅然回到家乡新县照顾祖母,支援地方建设。在这里,他先后送走多名亲人,并为9名老红军和遗孀养老送终。作为将门之后,他一生中三次放弃改变人生的机会。在他看来,共产党员不一定非要当将军、扛将星,才算有光明的前程,扎根农村,同样无上光荣。
他勇于担当。选择留下就是誓愿为老区奉献与付出,在县人武部任职的20年间,他走村串户,密切联系群众,立下了下乡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的“三不”规定。他主动请缨,与民兵一起肩挑背扛,奋战300多个昼夜,终于改变了新县无微波通讯的历史。28年间,他在家乡平凡的岗位上总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他情怀为民。他是将军的后代,更是老区人民的儿子。在他看来,群众的事再小也比家里的事重要,他下乡支农,虽然离家很近,但经常一个多月不回家。他没有利用父亲的影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丁点好处,两个儿子入伍从未找关系提干,全部复员回乡,目前都是普通干部、职员。但为了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他多方争取,解决钢筋、水泥等物资紧缺问题。为了让老百姓住上楼房,他主动放弃自己的院落,直到去世还用着上世纪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沙发、90年代的老式电视。他收入不高,却向亲友化缘,先后捐款捐物10多万元,资助130多名困难群众,自己生前却一直抽着廉价的“散花”烟,住着拥挤的小房子。病重治疗期间,他还不忘对来探望的县领导说:“地方财政困难,用钱的地方很多,我的病情我知道,不要用进口药、不做过度治疗。”
许光同志是河南省第xx届人大代表,20xx年获第xx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