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时间:2012-03-05 01:28: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哪些?

  1、好的睡眠习惯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姿要正确;睡前要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养成运动习惯,这样入睡才更容易。按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规律,最好晚上11点以前上床入睡。上床后要切记,床是用来睡觉的,不要思考重要、紧急的问题。不在上床入睡前玩手机、平板电脑等。

  2、早上起来后先喝一杯水

  能够帮助大肠排毒,提高大肠的“工作效率”,而且喝水能为身体补充回流失了的水分。在人的大肠里,积聚着很多毒素,如果不及时排出来不仅影响减肥,还会使皮肤变得暗淡长痘。

  3、按时吃早餐

  早上7点至9点是胃排毒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时段吃的早餐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要顾及到胃部,要用吃早餐来“协助”胃部的工作。另外一定要记住早餐不要饮用冰凉的饮料或者是食用冷食物,不然会给肠胃带来刺激。

  4、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充足、暴饮暴食、酒色过度、劳累过度,均可降低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机会。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劳逸结合,按时作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与气血调畅。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精选10篇)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1

  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三、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四、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

  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六、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范文网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七、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2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其实可以很简单地养成,不需说太多的道理。

  比如说每天去学校的时候,带了什么,一、二、三、四点清楚了。孩子回家之前,再一、二、三、四孩子记得自己清点了。每个家长都教孩子这种方法,把雨伞、外套落在学校,把书本、本子落在家里的情况必定会少了许多。

  有一些小事,看起来很小,但只要你每天下功夫去做,真的可以成为习惯。关键是你有没有坚持的态度,能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意。

  爱和归属感,被人需要的感觉,这是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当中是否走得平稳的基础。一个心灵漂移不定的人是可怕的,虽然外表看过去似乎没什么特别,但有一天或者会让人大吃一惊。就如清华大学那个弑母的逆子。

  好像说远了,还是谈习惯吧,比如说喝水,多喝水有益健康,在饮水机上很显眼的位置,老师家长也是一再宣传。但多少孩子一玩起来,就忘了呢?如果每次下课的时候都可以对孩子说:下课了,请拿起水杯喝口水,再离开座位。或者:孩子们,累了一节课了,喝几口水,再去上厕所,然后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喝水习惯就会好很多,让老师不爽的上课喝水,铃声响过之后匆忙去厕所,这些现象会少很多吧。

  再说阅读课外书,很多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在学校里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但学生不肯安心坐下来读书。所以关于午读:第一,安静地坐着。第二,捧起一本书。第三,就是老师做好示范。不管怎样,老师拿起一本书,在讲台桌前坐着,其他什么事都暂停。有学生不想读的时候,小声地走过去提醒他:假装读也可以啊。像我这样。久而久之,他就会真的读起来,读进去。

  基于爱的关注,基于和善的坚持,是老师、家长们在培养孩子习惯养成时的秘诀。

  越早养成各种好的习惯越好。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更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很遗憾,现在的家长们,大多缺少耐心去关注和坚持。包括我,也是这样的家长之一。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3

  对一年级的孩子,学校一般都会让他们准备一个记事本,上面既记作业,又记第二天要带的学具,还会记一些杂事。家长要经常嘱咐孩子,要把老师说的内容,写的内容都记下来,如果没听清楚或者没看明白要举手问。回家后,家长要坚持每天查看孩子的记事本,指导孩子逐一检查自己完成的情况,教会孩子完成一项,在前面的序号上画一个勾。

  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就“游戏和学习的区别”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孩子明确学习不是游戏。如果孩子不会说,家长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开始。譬如,小朋友在做游戏,你想参加就可以去参加,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学习能这样吗?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时候如果你不想玩了,你就可以不玩了,学习能中途退出吗?你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想玩什么就可以玩什么,不想玩什么就可以不玩什么,学习的内容能自己挑选吗?通过讨论逐渐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任务,一定要认真做好。您还可以嘱咐孩子上课时经常看看周围的同学在做什么,自己的行为和别的同学做的一样就对了。这样既减少了孩子挨批评的次数,也让他感受同学们认真听讲的氛围。

  建立奖惩制度是必要的。这个制度主要由家长来构建,建立起来之后要和孩子交代清楚,也可以听取孩子的一些意见。当家长和孩子双方都认可这个奖惩制度的时候,双方可以签字已示正规。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可以做成一张大的表格,贴在家里的墙上,上面是落实的内容,左边是日期(最好以一个星期为限)。如果孩子完成了落实的内容,家长就在表格相应的地方贴上一种小贴画;如果孩子对于落实的内容完成得很好,家长就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另一种小贴画;如果孩子没有完成落实的内容,家长就不贴贴画。

  到了周末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总结,完成得好,家长就要履行承诺的奖励,比如带他出游一次或者带他看一场电影等。没有完成,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分析出他哪些内容没有完成,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完成它。孩子清楚了这些之后家长要鼓励孩子在下一周努力做到。最后,家长要坚决而温和地履行惩罚制度,比如这个周末不能下楼玩,不能看动画片等。

  注意事项:

  可以求老师每天放学前检查孩子的记录本,看他是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记下来了,也可以由老师帮助孩子记录一段时间。

  对于一些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做口算,读课文,背唐诗等,家长可以把具体要做的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墙上,每天让孩子念一遍,然后照着纸上去执行。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4

  在生活中,家长注意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是否做好了,有没有凑合的迹象,如果出现了,家长要让他重新把事情做好。比如,孩子在擦桌子的时候留下了一条没有擦,家长就要让他把桌子重新擦一遍。孩子回家后把鞋一蹬就走了,没有摆在鞋架上,家长就要让他回来把鞋摆好。这些事情看似虽小,但是如果家长不注意,孩子就容易养成做事凑合的习惯,很难说不会迁移到学习上。

  在家里,家长也可以经常会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说话时的语速要减慢,态度要认真,眼睛看着孩子,区别于平时说话。也要要求孩子在听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家长,手里的东西要放下。家长说完后要要求孩子重复一遍。如果孩子重复的很好,家长要表扬孩子听话听得认真,如果不全面或者不准确,家长要再认真地说一遍,要求孩子再次重复,直到孩子能够准确、全面的重复出来为止。

  刚上学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陪读一段时间,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所有的作业。比如老师留的是读书的作业,家长就要看着书听孩子读,有丢字加字的现象,要及时订正。如果孩子把课文读得嗑磕巴巴,家长要让孩子重新读一遍,注意刚才读错的地方,直到孩子把课文比较流利地读准确才能算完成了读书的作业。写字的作业,家长就要要求孩子只要是写字就要写正确,写工整。

  开始的时候孩子会为了把字写工整,经常用橡皮擦,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和橡皮交朋友,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让孩子把要写的字看清楚,想清楚,再落笔,写得不是很满意,也不要轻易用橡皮擦,写下一个字的时候注意就行了。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5

  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这事不能小看,我国的孩子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少,看来,与年轻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小,等他长大了自己会劳动”不无关系。其实,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岁的孩子进幼儿园后,他就慢慢懂得了怎样讲卫生、爱清洁、怎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样帮助小朋友和从事一些扫扫地、擦桌椅等公益劳动等等。这些自小养成的劳动习惯,对孩子来说,是会受用终身的。

  一些家长会说,“现在孩子学习负担重、回家作业多,没有时间做家务”。说实在的,眼下的小学生学习任务确实繁重,他们一回家就忙于作业,这也是事实,但他们并没忙得一天就抽不出一些做家务的时间。一些明白的家长把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看作是孩子勤劳节俭品德的培养,每天固定一些家务让孩子作为任务来完成。孩子一有明确的任务,在忙完作业后,就认真去完成家长每天规定的家务事。例如扫地、洗碗、擦鞋子等等,好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国外一些有识之士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双皮鞋五分钱等等,使孩子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是不无好处的。

  从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说,由于他们好动,往往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干点什么。如果因势利导,让孩子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看来犹如在进行一场特别有趣的游戏,但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必须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所以要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勤劳肯干的品质。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首先要教育孩子热爱和尊敬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其次,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果实。要让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辈们劳动的结果,因而要珍惜。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吃饭不掉饭菜;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图书;对家里的各种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袜等要爱惜。要让孩子懂得这些用品、物件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制得的,不能随意浪费。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6

  1.自我服务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2.做家务

  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副食店去买醋、买酱油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助爸爸、妈妈干事情了。

  3.参加公益劳动

  带孩子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7

  一,身教重于言教

  人的一生部处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呢。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二,制订适当的家规

  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

  三,及时进行鼓励

  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后,可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干净。孩子听了,比奖给他一块蛋糕还要甜得多。

  四,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我曾作过一次调查,表明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8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应该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将一辈子受用不尽。

  一、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及重要性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行为习惯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陈鹤琴先生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习惯由为重要”。习惯养得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当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生理的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环境与教育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来看,这些并不是在进入幼儿园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有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幼儿躯体的、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儿精神的、心理的健康,积极地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得到有效的矫正并健康成长。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有效措施

  心理学研究证明: 学龄前的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缺乏成人的正确指导等多种原因,许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导致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健康。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

  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做。在提出培养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反之,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的批评纠正。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使幼儿逐渐形成是非标准。我们利用多种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注意,引起幼儿积极的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做游戏等活动,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加以鼓励也是非常有效的。虽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人鼓励孩子不讲方法,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助长了孩子的不良欲望,最终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健康良好行为习惯工作中,要讲究方法,鼓励就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是催化剂,更是源泉。

  (二)家长的言行是幼儿能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其他小朋友。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三)家园合作是影响幼儿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通过家园信箱、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和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的认识。其次,要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面对面交流、打电话、家访、写便条等不同形式与家长勾通, 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养; 对行为习惯差的幼儿,了解造成不良行为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四、结论

  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我们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真挚的帮助和鼓励,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这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良好效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 才能塑造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同时,只有让孩子做到在任何地方都一个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真正意义。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9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寒假正是孩子大量阅读的绝佳时期,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多读书、会读书。

  老师建议:

  1. 选好阅读题材,可以和孩子的兴趣相结合,也可以让孩子广泛涉猎各种题材,包括故事、传记、诗歌、名著、散文等。

  2. 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

  3. 引导孩子学会做摘抄和写读书心得,尝试理解和鉴赏书籍,通过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孩子看书的时候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使孩子分心,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5. 注意孩子看书时的'光线,以及孩子的坐姿,谨防近视风险。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10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所以,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应从日常小事抓起,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我一直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的方面进行尝试、探索,发现从一日生活的细节入手对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作用。

  一、用优美的诗歌、故事去感化和影响孩子

  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利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在培养幼儿的进餐常规时,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故事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为了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吃饭不掉饭粒的良好习惯。我先让幼儿欣赏韵味十足的古诗《悯农》,并通过图片让他们了解了古诗的含义,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得来的,不能浪费。针对个别幼儿吃饭掉饭粒的不良习惯,我还向他们讲述了《奇怪的洞洞》的故事,并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你们知道为什么奇奇有个奇怪的洞洞?怎样做到吃饭不掉饭粒呢?”通过积极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该怎样做,增强了爱惜粮食的意识。现在孩子们吃饭掉米粒的现象不见了。此外,我还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样样饭菜吃得香》教育幼 儿样样食物都要吃,身体才能长的棒。通过利用文学作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每日的入厕和洗手,有许多小朋友有讲话和玩水的现象,为了让这一活动井然有序,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和制定了“入厕和洗手的活动常规”。让他们理解制定常规的原因和遵守常规的好处。如:在讨论幼儿入厕和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入厕不能唧唧喳喳地讲话,不推挤;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讨论制定的,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对一直入厕常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树立榜样,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入厕和盥洗习惯。

  三、使用策略让孩子睡的更香

  小班下学期由于天气渐热,不少幼儿有烦燥和难以安静入睡的现象,刚开始我也觉得很头疼,常常大声呵斥加以制止,安静了几天,可是效果没多久就失效了。睡眠能使机体、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保证孩子精神活泼、食欲好,还促进孩子的'生长与发育;增强孩子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呢?我利用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告诉幼儿每张小嘴都是一把“锁”,入睡前,每个孩子都要锁好自己的“锁”然后进卧室,如果有个别幼儿有讲话现象,说明他的“锁”坏了,先提醒他自己修好,必要时老师再给予“帮助”,以这种形式训练幼儿的午睡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我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芭芘娃娃》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芭芘娃娃,为他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芭芘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经过反复练习,他们很快掌握了每一部位的穿法,这时候我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孩子们穿的又好又快,我们还开展了“小班自理能力竞赛”,利用《穿衣比赛》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孩子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鼓励与表扬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是最棒的》红花评比栏,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例如:我班的帆帆小朋友,自理能力特别差。每天午睡他总是最后一个起床,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要求他:每天要比前一天快一点,并告诉他一个小“秘密”:要经常对自己说:“快点!赶上别的小朋友。”这种方法果真奏效,第二天他真的比前一天快了点,我表扬了他。以后他起床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一个月下来,居然赶上了别的小朋友。于是,我向他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吃饭能快点吗?他自信地点了点头,就这样他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了。

  总之,幼儿良好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从一日生活中各种细节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因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培养都力求能转化为孩子的自主行为,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