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9-05-02 04:45: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篇一

标题: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心理学指导意见。通过对一所中学的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成绩统计法,分析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学习动机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学习动机中的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生学习成绩、内在动机

引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情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对于优化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选取一所中学的5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成绩统计法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问卷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等维度,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成绩统计法通过收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学习动机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具体来说,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学生内心的兴趣、愉悦和自主性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相对较小。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此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为学生提供积极、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结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学习动机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尤其是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篇二

标题: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本研究旨在探究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心理学指导意见。通过对一所小学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观察记录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度、学习成绩

引言: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生参与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程度的表现,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对于优化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选取一所小学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观察记录法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主动提问、小组合作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学习成绩的统计数据。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传统教学相比,采用互动式教学的班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问、参与小组合作和展示自己的观点。此外,采用互动式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级的学生。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教育者应该倡导和推广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积极、合作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结论: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本研究发现,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育者应该倡导和推广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积极、合作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篇三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技校学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自信、厌学、行为规范差,如何引导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是技工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倡导以积极的心态解读现实世界,提倡主观幸福观。笔者主张将积极心理学原理融入技工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理想状态下学习、成长、成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技校学生,赏识鼓励,快乐学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进步,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技能人才培养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加上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技工荒”,具备中、高级职业技能的技工院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关注。因此,将在义务教育阶段饱受自卑与沮丧情绪困扰的技校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技工教育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笔者认为,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采用赏识和鼓励式教育方式,校正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促进技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一、积极心理学的引入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众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提倡主观幸福观,致力于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从而使人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

  所以,积极心理学实际上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强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提倡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二、技校学生的现状与心理特征

  作为技工教育的对象,技校学生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往往不自信,对学习无兴趣,心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

  1.自卑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通常是在老师的批评声和家长的责骂声中成长起来的,总觉得自己基础差,不讨人喜欢。对学习、对成绩没有什么高的要求,甚至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对批评反倒习以为常。

  2.厌学

  技校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厌学的课堂表现就是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做或抄作业。对自己定位较低,到技校上学不是为了求学,只是来找些玩伴,混张文凭。

  3.行为规范差

  技校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差,行为习惯不好,自由散慢,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迟到、早退、违纪时有发生。对老师的.批评,要么听之任之、不以为然,要么心理逆反,与老师对着干。对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善于处理,往往喜欢在小事情上争强好胜。

  三、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

  对待这样一些厌学且行为规范差的技校学生,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采取更为严格的高压手段:严肃的课堂、严格的考核、严酷的面孔,动不动就批评、惩罚、处分,甚至除名了事,以维护师道尊严,结果适得其反。过多的批评使那些学生更加自卑,对落后状态习以为常;过于呆板的课堂教学,导致大批学生不及格,更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心理上的消极,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更为散慢。如此下去,只能是恶性循环,与我们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更为遥远。

  四、把积极心理学引入技校教育

  将积极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它所强调的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拓展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积极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品质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过多地约束、控制。

  因此,针对技校学生的现状与心理状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技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改变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

  1.用主观幸福观让学生快乐起来

  要让学生从过去的失败、沮丧中走出来,首先就要引导他们客观地对待过去,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经历和不愉快,或者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解读。如对于父母的训斥、老师的批评,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视为爱的表现,是一种希望自己长大、期望自己成才的爱,这种亲情与表扬和鼓励一样值得珍惜。通过诸如此类对过去的满意的回忆,让学生逐渐地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从而获得快乐。其次要让他们幸福地感受现在,教会学生用积极、善端和美德来感知现实世界,多注重老师的苦口婆心,多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多感受学习上小小进步的美好和工作中点滴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学生永远与快乐相伴。

  2.用赏识和鼓励让学生自信起来

  技校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地鼓励其点滴进步。多表扬、多鼓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从而提升其自信心,获得努力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为未来奋斗

  引导学生从“我没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样的悲观情绪中走出来,代之以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技能型人才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当他们对未来有了乐观的憧憬、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对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热爱时,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渐培养起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效地消除自卑、沮丧、厌学和消极,从而走向幸福的彼岸。笔者所在学校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性情古怪、内心自闭,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经常与同学闹矛盾,出言不逊,甚至殴打本班的女同学,学习、纪律都很差,大家普遍不喜欢他。但是,班主任没有放弃他,而是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班主任发现他虽不喜欢上课却很爱看书,尤其是一些励志的书和名人传记,班主任就称赞他,并特意在课后与他交流读书心得。此外,班主任还发现他对母亲很孝顺,想早点工作为妈妈减轻负担,班主任就经常表扬他;他经常上课迟到,但有一次按时到校早自习,班主任就对他说:“今天来得挺早嘛,不错不错,有进步。”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进步了,上课准时了,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任课老师也不再批评他“捣蛋”了,他本人也变得开朗快乐了。

  实践证明,赏识和鼓励的确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催人奋起、助人成功。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印证了这一点。鉴于技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有效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并把其溶入到学校教学、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育人环境,我们的教师和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变得阳光、自信起来,让他们在激励中奋发努力,在快乐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第23卷总第87期.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冯林.积极心理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