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产业及其管理体制浅论论文 篇一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任务,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是指高校通过自有资产和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收益的行为。本文将从高校校办产业的意义、发展现状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高校校办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校办产业可以为高校提供经济支持,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另一方面,校办产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校办产业还可以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其次,目前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高校在进行校办产业发展时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校办产业中存在着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此外,校办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监管机制。
最后,高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高校校办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校办产业与高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相适应。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校办产业的监督和评估,提高校办产业的效益和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高校内部的管理和沟通,形成校办产业发展的合力。
综上所述,高校校办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高校校办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和评估,同时加强高校内部的管理和沟通。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办产业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校办产业及其管理体制浅论论文 篇二
高校的校办产业是指高校利用自有资产和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收益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展校办产业。本文将从高校校办产业的背景、发展模式以及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高校校办产业的背景是社会对高校的期望不断增加。高校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还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开展校办产业来丰富自身的资源和资金,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一方面,一些高校选择将校办产业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开展校外实习、创业教育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选择将校办产业与地方产业相结合,通过与当地企业、政府合作,开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等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高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校办产业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校办产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公正、透明。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高校内部的管理和沟通,形成校办产业发展的合力,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的校办产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校办产业,高校可以丰富自身的资源和资金,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然而,校办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实现校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只有通过这些努力,高校校办产业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高校校办产业及其管理体制浅论论文 篇三
关于高校校办产业及其管理体制浅论论文
摘要:我国高校产业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历史的必然性。近年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国际上的实力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高厂技术已成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和决定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
一、高校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性与大学功能的延伸和发展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的方面。改革并放以来,随着高校科技土作的加强和科技成果的日益增多,以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科技产业逐步兴起,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对国民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和高校自身的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逐步形成一种既有利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文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国民经挤增长的新事物。当今的大梦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辐射源。这个辐射源的形成标志着大学功能的延伸和发展。在产业革命之前,大学只有单一的教育功能;产业革命后,逐渐扩展出第二功能,即科学研究功能;近年来,随着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大学又产生了第三个功能,即高新技术辐射功能。
二、高校产业的内函与界定
高校首先是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的场所,因此高校产业必须受学校基本任务的制约,必须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高校科技产业由大学科技成果开发的延伸而产生,担负着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和实行商品化、产业化的重任,反过来又为教学、科研提供基地、经费等支持,并不断地向教学科研反馈来自社会的需求和信息,从而推动教学、科研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既有分工、又有结合的关系是高校科技产业与社会企业的主要区别,其生命力就在于能很好地依靠本校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同时又能结合并发与经营活动,积极承担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任务。高校产业是指高校根据其人才与科技优势创办或参与创办并为主管的,以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的,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有比较密切关系的技术密集型实体。高校产业既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内核是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围才是高校科技产业。这一种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三结合基地。它既有第一和第二产业,也有以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知识型的第三产业。
三、高校产业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
大学科研工作和大学科技产业虽然在科技活动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因此,从原则上讲,两者应由不同的人去完成。大学科研人员介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只是参与部分科技活动,而不是经营活动。搞科研和办产业需要两种不同的学问。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防止科研人员都带着自已的成果去办企业,结果产生了一大堆小公司、势必会冲击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产业也是办不好的。最好的办法是将新的可产业化的成果按其性质归口到相应的老企业,既节省了管理上的人力、物力,又增加了老企业的后劲,也避免了重复企业的出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作为经济实体的产业,两者性质和任务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和衡量标准。企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是经济活动,衡量企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效益。因此,高校科技产业必须坚持事(业)企(业)分开的原则,建立独立的管理体系。采用相对独立的劳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分配制度。学校只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归口管理本校所有科技产业,以便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学校通过其管理机构以股份或承包等法制形式明确与下属企业的所有权、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并使企业全面完成经济合同所规定的责任。
学校不得对校办企业施加任何妨碍企业自主经营的行政干予,学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1.培养与选拔,确定好企业负责人。
2.协助企业制订实事求是的发展规划和向学校的上交计划。
3.做好协调工作,主要有二个方面:
(l)桥梁作用,即通过制订政策与条例协调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2)服务作用,即随时协调企业与企业周围的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目前各校的归口管理机构基本上有三大类:一类以“总公司”的形式对全校企业进行管理;一类是以校产委员会管理全校企业;还有一类是设立职能处归口管理。三大类中,作者认为以建立学校规范的职能处进行宏观管理为佳。因为校产委员会往往是权力机构,但其成员又多数由科研处、财务处、后勤部、审计处等职能处组成,由于各自的职能不一样,在对校办企业把关的同时往往制约着企业自主经营与发展。以“总公司”为管理机构也不太可取,因为“总公司”本身是一种事企不分的形式,这种即要管理又超脱不了参予经营的机构往往使自身处于矛盾的运行状态,作不到宏观管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束搏企业的发展。另外既是总公司就要进行工商与税务登记,从而使自身处在经营行列,不便发挥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职能,不利于保护所属企业的利益与发展。再者,总公司意味着是企业,而衡量企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效益,这就往往忽视了承担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任务,从而弱化了对科研、教学、实践三结合的协调作用,最终使校办企业发展为社会企业,从校办企业变为社会企业后,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就少了,只存有经济一种关系,这样的企业往往会发生学校管不了的危机。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产业是改革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发展科技产业不仅具有天然优势,而且又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不是所谓的“下海”,更不能“人人下海”,目前教育经费不足时要抓科技产业,今后教育经费充足时创名牌高校仍然离不开大力兴办科技产业。高校科技产业是教育、科技、经济三者的结合点,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现“211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