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标题: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抗生素耐药性的概念和影响。然后,详细讨论了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角色和作用。最后,总结了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前景和挑战。
关键词:药学专业,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角色,前景
引言:抗生素耐药性是当今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问题,给人类健康和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药学专业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领域之一,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抗生素耐药性的概念和影响
抗生素耐药性是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抗药性,使得原本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疾病的抗生素失去了治疗效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细菌的基因变异和传播机制的改变。抗生素耐药性不仅使得感染疾病的治疗变得困难和昂贵,还增加了感染的死亡率。因此,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二、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角色和作用
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药学专业可以通过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寻找新的抗生素或改良现有抗生素,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挑战。其次,药学专业可以研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深入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此外,药学专业还可以开展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的前景和挑战
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抗生素的发现和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需要药学专业加大研究投入。其次,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非常复杂,药学专业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药学专业还需要加强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推广合理用药的理念。
结论:药学专业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通过药学专业的努力,我们有望找到新的抗生素,改善当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从而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然而,要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的作用,需要加大研究投入,加强跨学科合作,并与医生和患者密切合作,共同推广合理用药的理念。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二
标题: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中药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详细讨论了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角色和作用。最后,总结了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前景和挑战。
关键词:药学专业,中药,研究,角色,前景
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药学专业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领域之一,在中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中药的概念和特点
中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由天然药物制备而成的药物。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平衡来实现。中药研究的核心是挖掘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以及合理应用中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角色和作用
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药学专业可以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寻找新的有效成分,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其次,药学专业可以研究中药的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药学专业还可以开展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的前景和挑战
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中药研究带来了困难,需要药学专业加大研究投入。其次,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药研究的瓶颈,需要药学专业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支持。此外,药学专业还需要加强与中医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药研究的发展。
结论:药学专业在中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通过药学专业的努力,我们有望深入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然而,要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的作用,需要加大研究投入,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研究,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药研究的发展。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三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指在冠状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阻塞,有发病危急,进展迅速,有效治疗时间局限(小于6小时),死亡率高等特点[1]。经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死亡率取决于病人达急诊至送入介入室开始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是否小于90分钟[2]。本文对我院20例ACS患者急诊救治过程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急诊就诊的ACS患者20例,其中男性17例,女3例,年龄41- 80岁,以51-60岁年龄层的病人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并放射至背部,呼吸困难,四肢皮肤湿冷、乏力,恶心、呕吐、血压偏低等,部分病人伴有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表现。ACS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1.2方法:急诊急救护理配合:急诊科分流护士对缺血性胸痛(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主诉的病人作快速评估,简明而
有目的的询问重点病史,迅速在5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描记,并请医生阅图分析后,将患者分类: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ST段抬高或新出现和左束支传导阻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不稳定心绞痛。一旦符合以上诊断,应迅速作出急救护理配合。
1.2.1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症,持续心电监护,嘱绝对卧床休息。
1.2.2双鼻导管4L/min吸氧,争取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95%。
1.2.3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阿司匹林300mg嚼服,Plavix300mg嚼服。
1.2.4核对病人身份,戴手镯,更换病人衣服。
1.2.5建立左上肢静脉通道留置外周静脉套管连接三通接头。
1.2.6抽血送检血全套,特别是TNT,心肌酶,测微量血糖。
1.2.7硝酸甘油静脉推注,速度5-20ug/min,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速度。0.9%NS500ml静脉滴注维持。
1.2.8心内科专科急会诊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一旦同意行PCI(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安置支架)并签知情同意书。
1.2.9行术前准备,包括备皮、碘过敏试验等。
2结果
2.120例ACS患者中,由病人到达急诊到送入介入室时间基本控制于50分钟内有17例,达标率占90%,有1例病人因顾虑相关问题而延迟3小时后行PCI。另两例因需要导尿和照胸片及复查心电图而延迟40分钟后行PCI,不达标率占10%。
2.220例病患中有18例痊愈出院,占93.3%,有1例为男性80岁高龄,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症状而死亡,而另1例因个人相关问题延迟行PCI时间导致死亡,死亡率占6.7%。
3护理体会
临床研究表明,ACS在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早期治疗对少梗死心肌的坏死量,维持心室功能,防治心衰,降低死亡率尤重要。今后对于ACS患者的.急救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总结经验,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以提高护理急救配合的质量,使广大病患得到良好的救治及护理。
在配合ACS患者的救治中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及焦虑情绪,鼓励患者配合各项急救工作,患者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减少误解和顾虑,以保证急救护理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耐心的安抚,对解除患者的顾虑是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4]。同时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体力活动量应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作保健操,打太极拳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完成睡眠。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脾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