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19-04-06 08:49: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 篇一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化。本文将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首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到了近20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相比于10年前的100万亿元人民币有了显著增长。储蓄存款总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其次,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居民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现金储蓄上。然而,近年来,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意愿逐渐增强,投资性储蓄存款的比重逐渐上升。同时,居民对于房地产的投资也增加了,这导致了房地产储蓄存款的增长。这一变化说明了居民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于投资和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第三,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也对储蓄存款情况产生了影响。过去,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相对较高,这使得居民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然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储蓄存款利率逐渐下降,这导致了一部分居民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渠道,如理财产品、股市等。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动对于居民储蓄存款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居民储蓄存款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金融体系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保值增值的渠道。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储蓄存款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居民储蓄存款的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呈现出稳步增长、结构变化的趋势。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又反映了居民风险意识的增强。同时,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动也对储蓄存款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引导。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 篇二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呈现出一系列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可以归因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储蓄存款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储蓄方式,受到了居民的青睐。同时,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更加重视财务规划和保值增值,因此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取相对较高的利息收益。

其次,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结构的变化也是储蓄存款情况变化的重要因素。过去,居民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现金储蓄上。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丰富化,居民选择将资金投资于理财产品、股市等投资渠道的意愿逐渐增强。这一变化反映了居民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于投资和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第三,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动也对储蓄存款情况产生了影响。过去,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相对较高,这使得居民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储蓄存款利率逐渐下降,这导致了一部分居民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渠道。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动对于居民储蓄存款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储蓄存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也反映了居民对于财务规划和保值增值的需求,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储蓄存款结构变化以及利率的变动都对居民储蓄存款产生了影响。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这些变化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居民储蓄存款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 篇三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

  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情况的变化

  2004年第3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5458.7亿元,增加额从2003年第3季度以来出现了连续下降的势头(2004年第1季度除外),由2003年第3季度的3214.03亿元持续下降到2004年第3季度的1666.27亿元;同比增长率也由2003年第3季度的19.22%连续下降到2004年第3季度的14.44%。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10月公布上调存款利率,虽然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同比增长率在2004年第4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保持下去,2004年将是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本文利用了1999年1季度至2004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居民储蓄-[飞诺网]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表现出几乎完全一致的走势,即1999年第3季度至2002年第2季度一直稳定上升,2002年第3季度略有下降后又恢复上升,2003年3季度2004年第3季度以较大速度下滑;各年1季度数据相比较,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从2000年至2004年均稳步上升。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等于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当收入不变时,储蓄率随储蓄存款增加额的变化而变化,即两者同步变化并表现出一致的走势;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居民收入是不断提高的,只有当存款增加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时,储蓄率才会表现出与储蓄存款增加额一致的走势,所以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每年1季度的储蓄率远大于其他3个季度,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这一期间,1998年12月、1999年6月和2002年2月,三次降低存款利率,但上述两个指标并没有因利率下调而下降;相反,2004年10月上调利率时,两个指标均大幅度上涨。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即我国居民储蓄意愿非常强烈。综上所述,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储蓄存款增长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实际利率。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降的且在调整以前名义利率是不变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微妙: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消费支出增加了,可以用来储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所以,把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同时引进回归方程时,会引起复共线性;最后,居民消费支出还受到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影响。总而言之,把居民消费支出引进方程时,要十分谨慎。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由于房地产固有的保值增值性,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当前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越强烈的情况下,房地产越来越成为更多居民的投资渠道之一。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来源于人们的闲置资金,在房地产投资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储蓄存款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本文采用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来衡量房地产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金融投资渠道及收益。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如股票、国债以及多种多样的基金等金融资产不断进入居民的.资产组合之中。本文选取相应期间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简称指数收益率)来反映金融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综上所述,得到如下回归模型:Y=a0+a1X1+a2X2+a3X3+a4X4+a5X5+μ(1)

  其中:Y表示因变量即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额,X1、X2、X3、X4、X5依次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亿元)、消费支出(亿元)、实际利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元)、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平均收益率。模型(1)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可能存在线性相关,为了消除线性相关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Z1=a0+a2Z2+a3X3+a4X4+a5X5+μ(2)

  其中Z1、Z2分别表示储蓄率和消费率,消费率定义为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其他变量同模型(1)。

  回归结果及分析

  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2)均不存在自回归,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发生方向性的变化;只有模型(1)中指数收益率的P值达到0.2,比模型(2)的显著性水平差一些;总的来说,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模型(1)的拟合优度达到0.91,比模型(2)好很多;模型(1)中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两个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所以以模型1为主对结果进行分析。

  常数项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为-3448.76亿元,表明我国居民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每季度负储蓄3448.76亿元,因而可理解为每季度的基本支出;可支配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6,说明在满足基本支出后,每增加1元收入可使储蓄增加0.83元,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存款增加的重要因素;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为-0.50,说明每增加1元的消费使储蓄减少0.50元,消费支出是储蓄存款减少的重要因素;实际利率的回归系数达到392,每提高1%的实际利率使储蓄存款增加392亿元,说明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对我国居民存款消费决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指数显著为负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表明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商品房涨价预期对储蓄存款分流至房地产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预期房价上涨1元,可以使全国储蓄存款减少4.25亿元;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虽然不显著,但仍然为负,所以上一季度股票市场走势和国债市场走势较好时,证券市场对储蓄存款产生了一定的分流;相反,则储蓄存款发生回流。总而言之,投资渠道和方式的增加对存款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产投资的重要来源,高储蓄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居民对社会经济稳定、金融健康具有信心的表现。在目前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和实际负利率的形势下,势必减少存款的持续增长;而储蓄分流过快,将会进一步增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损害对社会经济稳定和金融健康发展的信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政策调控消费、房地产投资从而使储蓄按照适当的速度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的稳步发展对提高我国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并未市场化,在储蓄分流和宏观政策从紧的形势下,银行信贷投放减少,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所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对于优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结构并最终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