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经典3篇】

时间:2011-07-04 04:50: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 篇一

《梦》是黑泽明所导演的一部充满哲学和象征意义的电影作品。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探讨其中所展现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首先,本片通过主人公特鲁恩的梦境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压抑情绪。梦境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个体潜意识中的欲望、忧虑和冲突。在电影中,特鲁恩的梦境中出现了许多象征性的场景,如火焰、水、死亡等,这些场景都暗示着特鲁恩内心的不安与矛盾。例如,火焰象征着特鲁恩对于自己内心的冲突和欲望的焦虑,水则象征着特鲁恩对于情感的控制和表达的困难。通过这些梦境的展示,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特鲁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也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特鲁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动力学过程。例如,特鲁恩与他的妻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压抑和冷漠的关系,这正是心理学中所称的“冷漠期”。在这一期间,特鲁恩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进行了抑制和隐瞒,导致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疏离和矛盾。而在电影的结尾,特鲁恩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逐渐解开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冷漠,实现了心理治疗中的“解决期”。这一过程展示了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应了心理学中的治疗过程。

最后,电影中的象征意义也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重要方面。象征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人们对于内心体验和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在《梦》中,黑泽明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场景和符号,如黑暗、光明、镜子等,来传递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黑暗象征着特鲁恩内心的困惑和迷茫,而光明则象征着他对于自己内心的启示和理解。通过这些象征的运用,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特鲁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从而对于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黑泽明的《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所展示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从梦境、人际关系和象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电影的心理学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黑泽明的作品,同时也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有更多的启示。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 篇二

《梦》是黑泽明的一部充满哲学和象征意义的电影作品,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电影中所呈现的人物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

首先,本片通过主人公特鲁恩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矛盾。心理学中,情感表达被认为是人们对于内心体验和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个体的需求和动机。在电影中,特鲁恩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和对话,表达了他对于自由、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矛盾。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特鲁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发展也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特鲁恩在电影中经历了一段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困惑和迷茫,到逐渐解开内心的压抑和冷漠,最终实现了心理治疗中的“解决期”。这一过程呼应了心理学中的个体发展理论,表明特鲁恩在电影中经历了一段自我认知和情感成长的旅程。这种人物发展的展示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特鲁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情感共鸣和启示。

最后,电影中的象征意义也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重要方面。象征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人们对于内心体验和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在《梦》中,黑泽明通过运用许多象征性的场景和符号,如黑暗、光明、镜子等,来传递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黑暗象征着特鲁恩内心的困惑和迷茫,而光明则象征着他对于自己内心的启示和理解。通过这些象征的运用,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特鲁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同时也对于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黑泽明的《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所展示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从情感表达、人物发展和象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电影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电影的心理学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黑泽明的作品,同时也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有更多的启示。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 篇三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

  《梦》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制作的被世人称作是他的精神自传的一部电影。可以说这是黑泽明在经历了几次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遍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后,在80岁高龄时创作出的一部集大成的影片,传递出黑泽明对现今世界、社会、人生最坦率的看法。这部灌注了黑泽明一生心血的电影结构精致巧妙,内容发人深省,放到今天依然有着警醒世人的作用。

  影片《梦》由相对独立的八个短片组成:《日照雨》《桃田》《暴风雪》《隧道》《乌鸦》《富士山》《鬼哭》《水车村》。这八个梦分别描述了八个光怪陆离、互相毫不相关的梦境。心理学家雷奈·泽若指出,梦的内容如果被完全变换到银幕上去,就会造成一种晦涩难懂的电影。因此在理解这种类型的电影时就需要我们适当运用影视艺术心理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组织原则。当我们从整体的影片叙事结构看,发现八个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而是导演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晚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思想成长的反映,体现了黑泽明在不同时期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看法。

  童年时的希望之梦

  前两个梦描绘的是黑泽明童年时期所看到的世界,从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起,就营造着梦境与现实相交融的氛围。《日照雨》中那栋在太阳雨中伫立的小房子模仿的是黑泽明儿时在小石川的家,门边甚至挂着一块铭牌写着“黑泽”,而少见的太阳雨、朦胧的水雾汽、天边的彩虹等元素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童真和幻想梦境。母亲所说的不要乱跑,下太阳雨时看到狐狸嫁女是日本传说中的禁忌,并没有阻止黑泽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真的看到狐狸新娘后,选择拿起短刀继续寻找彩虹下狐狸的窝的行为,将孩子具有探索精神的性格呈现出来。这和黑泽明小时候出生于武士家庭,做过军官的父亲对他的严厉家教是分不开的。在强大的压力下黑泽明有着一颗叛逆的心,才会有冲破禁忌的原动力,以及日本武士所具有的勇敢面对挑战的坚定和勇气。

  《桃田》讲述的是在三月三桃花节(也叫女儿节)的一天,“我”被一个小桃仙带领着,看到了被砍的桃树在人偶帮助下再次盛开的场景,同样是还原着黑泽明童年时期的经历。那位纯洁美好的小桃仙则是黑泽明早夭折的小姐姐的化身,这个姐姐在他心目中,“身上有一种水晶一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这个姐姐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了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当初和姐姐过人偶节时的欢乐气氛让他难以忘怀,这也是这个梦境产生的深层内心原因。同时这个梦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旨,只有内心仍拥有最纯真的童心才能够看到再度盛开的桃花,控诉了人们为满足私欲把树木砍伐殆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黑泽明用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借鉴日本传统音乐,以及扁平化的画面构图将人偶们跳的那段舞以及桃花的盛衰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展现出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更有力地传达出导演对人们不敬畏自然行为的谴责。

  成年时的坚持之梦

  随着情节的发展,从第三个梦到第七个梦都可以算作是黑泽明成年时的梦境,相比于之前童年的两个梦风格和内涵上都更加严肃而深刻。在这个阶段,黑泽明的人生几经波折,从《姿三四郎》的一举成名开始,他的电影事业几经起伏,高到数次问鼎奥斯卡金像奖,低到公司破产无片可拍。各种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以及战争、核爆炸等灾难黑泽明都体验过,却仍然坚持着最初的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坚持着自己精益求精的理念。

  一、对自然的态度。在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这个永恒话题上,黑泽明一贯有着鲜明态度。他坚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改造自然甚至战胜自然。在第六个梦《富士山》和第七个梦《鬼哭》中,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已远远不是童年时期乱砍滥伐那么简单,已经恶化到过度开采使用核能源,导致核电厂爆炸,人们只能走近海边,走向死亡;泄露的核辐射使动植物开始产生畸变,甚至产生了食人魔这一由人类演变而来的新物种。导演通过令人恐怖的弥漫的黑雾和怪异的红沙来加强观众对核辐射的恐惧程度,表现他对战争对核污染的厌恶和反感。将未来可能导致的后果用夸张的镜头画面具象化,比如比人还高的蒲公英,核电厂爆炸时殷红如血的富士山,还有食人魔痛苦地在血水边嚎叫挣扎的剪影等,以极具形象直观的镜头语言,将导演对不善待自然、过度开采开发核能源的无知批判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阴影下痛苦生活的一代人,他认为战争是黑泽家族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也曾在父亲的帮助下逃过兵役。然而,越是厌恶就越是躲不掉,在和女演员加藤喜代结婚的当天他们的新房就被美军轰炸夷为平地,他的电影事业也因为战争而一度停滞不前。他的`第四个梦《隧道》就用十分梦境化的故事讲述着“非梦”的内容———第三小队长作为唯一生还的人在战后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隧道时再次见到了生前的士兵,并从他们的对话中体现出战争对人们的迫害,无论生与死,都是一样的不幸:死去的人们留恋人世间,希望能够与亲人重逢;活着的人们被负罪感所束缚,在世而不得安宁。更痛苦的是象征着战争的那条黑洞洞的隧道仍然充满着危机。还有那只极富象征意义绑着手榴弹的狗,身上时隐时现的红光似乎随时有可能爆炸。这是一个对战争反思的梦,黑泽明希望能够用这种象征手法让人们醒悟,战争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三、对理想的态度。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无论是经历过什么挫折,破产也好,失去亲人也好,一直以来的心血流产也好,在残酷的社会和生活面前,黑泽明一直没有放弃过他自己的理想,并且不愿屈服于世俗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虽然在前进的过程中黑泽明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最终都挺过来了并且重新站了起来,甚至站得更高。第三个梦《暴风雪》就反映了战胜死亡的过程。登山队员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暴风雪中寻找营地,一度试图放弃挣扎,甚至还有雪女 “温柔乡”的吸引,但队长最终推开了诱惑,带领着队员在放晴之后找到了营地。第五个梦《乌鸦》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导演对艺术对理想的追求。黑泽明从小就喜爱画画并且最爱梵高,在这个梦中他进入到了梵高的每一幅画作中,构成了这八个梦中最为绮丽明亮的梦。在梦中黑泽明一路追寻着梵高的步伐,配乐中不断穿插着火车“呜呜”的鸣叫声,仿佛在催促着梵高前往下一幅画的步伐,“我埋头苦干,像火车头一样驱策自己。”黑泽明通过梵高的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只会觉得时间不够,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哪怕是世人暂时无法理解也要竭尽全力把它呈现出来。正是在这种欲望的推动下,无论是黑泽明还是梵高才能够不顾一切地追赶着象征着时间的火车。这就是他们对理想的态度,不管前方是否布满荆棘,依旧忘我而炽热的追寻理想。

  晚年时的回归之梦

  在经历过世间沧桑百态后,黑泽明一门心思想着的就是怎么才能够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只有最纯粹的心灵才能够做出最纯粹的梦。第八个梦讲的就是“我”来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坚信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连死亡都可以像节日一样欢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经历世间劳苦后重回自然怀抱。这种“回归”从黑泽明晚年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八月狂想曲》《看海》《雨晴了》等远不及之前作品的华丽,在绚烂之极回归于平淡。就像最初偷看狐狸嫁女的黑泽明,又找回了纯洁美好的童心,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

  黑泽明的八个梦,不但记录了他一生中生理与心理成长的过程,更承载着太多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理想、对爱的希望与失望。在《梦》中,经历了童年过后的成年时期就是一个不断把美梦撕碎的过程。在暴风雪、战争、核辐射等摧残之后,本以为将会堕入人间地狱的人类突然又找到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回了希望。失望但不绝望。用惨痛的现实引起人们的思考,再用一丝希望去鼓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这才是黑泽明《梦》的意义所在,也是黑泽明所希望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意义所在。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黑泽明的《梦》「论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