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管理论文 篇一
如何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随着建筑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建筑项目管理是指对建筑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项目目标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质量不达标等。因此,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分析: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规划不合理,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控制;二是沟通协调不畅,影响项目团队的合作效率;三是监控手段不完善,导致项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包括项目目标、进度计划和资源分配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项目团队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三是加强项目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项目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建筑项目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建筑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果。
建筑项目管理论文 篇二
如何有效应对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
摘要: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工期延误、成本超支、质量问题等。本文通过分析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来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旨在有效应对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
引言: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指可能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事件。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人为失误、技术问题等。因此,有效应对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风险分析: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二是人为因素,如工人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三是技术问题,如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当等。
风险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等环节,以确保对风险的全面管理;二是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三是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降低风险的损失。
结论: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建筑项目管理者应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以保障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建筑项目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
如何实施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这样必然要求全新的、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项目管理,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策略。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前提下,如何实施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降低建筑成本的有力手段。08年汶川大地震,震惊全球,如今,高抗震性能的建筑毅然耸立,标志着建筑领域全新的时代到来,这样必然要求全新的、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来实现建筑工程最大化效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益,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就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很难与新形势接轨,存在很多弊端。所谓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规范而言,就是自建式管理模式,其类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管理类型,所谓临时管理,即成立建筑工程项目临时领导中心——项目部,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业主,自身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管;另一种是项目法人管理类型,所谓项目法人管理,即是在工程项目筹划阶段,按照工程项目计划,由国有企业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其不仅参与整个工程建设,而且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也参加管理。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日益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机制种种弊端也日益显现:
1.浪费:由于临时监理项目部,大量的所谓领导云集,使得项目管理机构重复设置,导致人员浪费严重。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的项目部撤除,上一工程所积累的经验随着项目部的撤除而消失,随着人员的流失,导致宝贵的项目管理经验无法变成能指导实际工程的技术资源,这样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在技术上进行更新,无法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使得工程中人才大量浪费。
2.隐患: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负责人往往是行政级别的领导,然而行政领导往往缺乏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工程成本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相关专业知识严重匮乏。这样直接导致领导者管理困难,实行决策时犹豫不决,更改技术手段频繁。种种管理行为,不仅大大延长建筑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工作效率,增大投资成本,而且给建筑工程带来隐患,对整个工程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3.三超:所谓三超,即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关于建筑工程三超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在于项目管理不够专业,然而,更深层次而讲,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承建单位、监理以及使用单位都是三超的受益方。当然,传统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远不止这些,种种问题的出现直接阐述出一个结论:随着技术的更新,传统项目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优化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策略:
1.招投标管理策略:
⑴信息化招投标机制。所谓信息化,就是全面分析特定工程招投标信息,对建筑工程进行市场定位,并核实各项审批文件的真假,建立诚信化招投标档案。
⑵规避招投标风险。论文参考,项目管理。建筑企业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经验和经历,结合同行招投标报价,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造价最低方案。造价最低方案的确定,能规避建筑企业风险,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起到预警作用。
⑶绩效考核。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效率、职责等相关因素,对于具体工程进行具体考核,充分对比以往数据,基于投标结果以及中项目利润,对于投标人员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
2.代建制控制策略:
代建制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所谓代建制,是使用单位以招标为前提,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委托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二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代建单位。
在代建制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然是相当复杂,投资应用也趋于多元化,必须对于业主的委托负责,无论从项目管理公司,还是从建筑设计、施工以及材料厂方,各方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样有利于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把横向的职能部门和纵向的子项目管理组建立起项目管理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从而保证每一个子项目的费用、质量、时间、信息和沟通、采购、风险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分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最后,把按横向要求配备的专业工程师与项目的各实施阶段结合起来,建立专业工程师责任制。这样他们既相互合作和促进又相互约束,从而保证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控制水平,高效地实现项目管理效果。
3.加强合同管理,优化成本策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于项目以外的项目单价在签订合同时,中标人与投标人两者就应该做出详细规定。论文参考,项目管理。论文参考,项目管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如计算项目与清单项目类似,则可通过调整该项目的主材费用进行计算;若与清单项目并不相近,则需套用定额计算。在套用定额进行实际计算时,中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合同中对于项目的临时设施费、文明施工措施费、工程保修费、工程保险费、预算包干费等的具体计算方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造成的。对于施工方而言,可以在决算中对业主提出合同之外的补偿额:对于业主而言,必须对施工方的签证,严格审查,在施工中通过监理审核相关工程签证内容并办理相关手续,在决算过程中,再度复核,杜绝不合理的签证。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建筑企业耐以生存之本。成本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①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的成本往往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直接挂钩,应用合理的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技术手段,会明显缩短工程周期,使得工程建设成本最低,产生经济效益最大化。②实施强有力的劳务分包制度。劳务分包必须以劳务分包准入机制为前提,加强准入机制的监督管理,控制各个合作施工队伍的协调,同时对各分包机构人员进行强有力的专业培训以及技术交底,实施绩效考评机制,使得劳务分包发挥最大效率,缩短工期。③监管项目经费。以项目部为直接领导,明确项目各项经费来源、用途,控制各项费用的标准,并设置监督人员来监督和落实经费的实用性。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面广泛,无论是造价、合同还是施工方面,都涉及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加强分析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弊端,以保障工程质量,追求最大效益为基础,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才能使当前形势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建筑项目管理论文 篇四
【摘要】
文主要从项目管理理论方面来研究。首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企业结构的转变进行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从企业和项目的关系,项目经理部定位等方面对企业项目管理机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对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结构
1.企业结构的转变
建筑企业必须坚持劳务层和管理层的分离,由劳务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变。由于建筑产品固定性与施工生产的相对流动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必然要走向两层(管理层和劳务层)的分离和转化。这在更深层次上是因为建筑产品虽然具有固定性的特点,但组织施工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要素以及他们的占有方式和支配方式都是相对流动的本质所决定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的项目需求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与此同时,项目构成的层次性,投入产出的经济性,组织施工的社会性更确定了项目本身必然要求项目部构成人员相对稳定,施工队伍视需要随进随出。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两层分开的目的是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有竞争能力的新的企业组织业态,力争使建筑施工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项目管理科学化、劳务管理基地化、施工队伍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这样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框架,完成企业由劳务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的转变,使各类企业通过对建筑市场的细分,以不同层次进入市场的不同领域,占领市场,向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2.企业各结构层的关系
深入研究企业层,项目层,作业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立企业新型项目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不管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还是新型的民营企业,都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层,项目层,作业层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项目管理的新型项目管理机制。即:公司总部为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层,项目经理部为建筑产品的项目管理层,劳务分包和专业施工者为施工作业层。
企业层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制定企业的战略,建立实现这种战略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的核心资源,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的核心文化,获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项目层的主要功能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实施建筑产品施工主体的管理,实现项目的目标。
作业层的主要功能是:依据自身资源优势,专业化特征,贯彻执行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接受项目层领导和控制,实现项目的具体目标。实践中,必须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建立新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机制。
3.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定位
3.1坚持以矩阵式为主的项目组织结构形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指项目管理与专业职能部门的矩阵关系。即按照“精干、高效、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的原则,设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和精干有效的项目经理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两个方面是企业总部的常设专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即项目经理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各专业职能部门是从业务管理的角度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施工合同签订,企业法人确定项目经理人选后,项目经理根据项目的需要设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人选。在组织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部门协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二者的双重领导。在项目结束后视情况决定留用,解聘等。
3.2项目经理部的定位。项目经理部的定位应该根据项目的需要,企业的项目管理机制来定位。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企业中,应该坚持“一次性”的定位,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性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这三个“一次性”的目的是真正做到组织机构层次减少,人员配备精干高效,管理对象直接到位。
4.项目经理负责制
不论是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还是采用项目经营承包的管理机制,项目经理都居于项目管理的主导地位,因此,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十分必要的。就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企业来说:项目经理负责制是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施项目管理的关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内容包括:企业各层之间的关系,项目经理的地位和素质要求,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体系等。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法人的授权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之竣工验收,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规律和现代管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面的管理。
5.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1加强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力度。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方面的需要,今后将重点搞好项目经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WTO基本知识,国家新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条文,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以及国际工程承包与国际项目管理等的培训。目的是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知识层次和整体管理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懂法律,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人才。
5.2使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建设向市场化发展。实施项目管理者市场准入制度,填补了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体系的空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项目管理人才与国际接轨和实现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建设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按照规定我国建造师分为两级:一级和二级。
6.项目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展
项目成本核算制是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成本要求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这是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核心问题。推行项目管理必须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合理划分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和经济利益。
7.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项目部要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和安全管理都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点,它是直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是项目经理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管理形成建筑工程产品的重要场所。把企业形象战略的基点定位于现场,把施工现场管理视为企业的“窗口”,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8.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发展的主要途径
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强化项目管理,坚持三个结合,实现企业运营主体的三个升级。
8.1坚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从本质上讲,企业改制和项目管理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项目管理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关系,项目管理的推行将为企业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并巩固和发展企业改革成果;企业机制改革将为项目管理注入动力,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小断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保证。
8.2坚持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要服从于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综合协调与监督控制;但又由于企业的基点是项目,企业必须为项目创造良好的运作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项目管理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青林,项目法施工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刘新梅,工程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张三力,项目后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建筑项目管理论文 篇五
摘要:
合同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对施工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在医院建筑施工项目中常见的合同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施工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医院建筑;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管理措施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医院基本建设任务逐渐繁重,施工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更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施工合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前提,因此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加强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一、医院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现存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当前,针对医院建筑工程施工,在合同管理上还欠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施工企业角度来说,部分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上仅仅制订了一套笼统的管理要求,只是对管理内容进行简单说明,并没有细化具体的管理内容,还有部分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有的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察,实际使用价值不高;从医院角度上来说,医院现存的涉及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也并不健全,合同记录不全,存在漏记、错记、合同重名、欠缺编号、专职人员混乱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所导致的。
(二)缺少专业施工合同管理人员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技能,如工程造价管理和合同专职管理能力,并且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而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缺少专业的施工合同管理人才,通常都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或直接交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大大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相对于医院建设方来说,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来负责,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也较为欠缺,使管理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三)合同管理内容落实有待加强
通常医院建筑施工合同中的内容都是由医院方来确定,因而其内容往往更加注重强调建筑施工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风险,使得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难度增大。此外,部分施工企业因合同具体内容制定不严密而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量的计量、进度款支付以及工程结算时缺少依据,极易产生合同纠纷,使合同条款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而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行对合同内容进行变相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也并未依照合同内容严格执行,使医院建筑施工质量存在一定隐患。
二、加强医院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健全的施工合同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质量,需在结合施工单位和医院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健全、规范的施工合同管理体系。针对施工企业与医院进行合同签订、建筑施工、工程验收和违约赔偿等环节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实现一切施工“有法可依”。同时,对于工程承包的招投标管理审核、合同签订、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工程价款支付、工程结算审核、责任落实管理等环节都应制定细化的具体制度,并做好责任落实,实现“人人有责,事事可寻”,进而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提高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合同管理人才是实现项目高效、优质管理的根本保证。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不仅精通工程技术,而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法律、法规,要想提高管理质量首要任务便是提高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具体可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借助优胜劣汰模式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其次,是对于在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对其开展职业教育,或组织他们到优秀企业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管理能力;最后,是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合同管理人员具体责权,并制定对应激励机制,对于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提出相应要求,达成者予以一定奖励,促使合同管理人员主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明确内容统一双方权利义务
结合建筑施工企业以往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和医院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在与医院签订合同前,必须要在相关法律要求和双方实际情况基础上,对合同内容进一步明确,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和医院双方在具体权利和义务上的统一,培养双方责任风险控制意识,防止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发生法律纠纷。并且,施工企业还应深入分析合同内容,避免出现风险控制问题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综上,施工单位应与医院建设单位签订详细而又严密的施工合同,做到合理合法,有凭有据,并配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在技术复杂和工期紧张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关乎民生的医院建筑工程,确保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2):101-102.
[2]杨加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67-268.
[3]殷浩.浅谈医院改扩建工程安全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03)
建筑项目管理论文 篇六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的一项具体活动,具有过程的系统[生、实施的整体[生、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工程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信誉度,就必须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和成本控制创新来实现。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意义
1.项目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重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就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创新。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2.项目管理创新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处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位置,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不
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施工企业按固定模式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资源,不可避免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2.风险认识和市场解读不准确。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认识不足,对潜在的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简单归咎于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等,对市场解读不透,对资金严重枯竭、贷款与日俱增等财务危机麻木不仁,对人才流失没有找准深层次的原因。
3.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建筑施工队伍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行业的特性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人。另外,由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不具备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抗衡,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使得这些企业工程项目不连续,企业效益不景气,员工收人不满意,造成员工大量流失。而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失使队伍素质的提高受到冲击。
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途径
1.项目管理观念创新。一是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管理总目标的控制,包括项目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研究的范围包括管理思想、体制以及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手段等。由于许多项目管理者没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门管理科学,而看成依行政指令推行的权宜之计,给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只有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管理科学,那么就会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推动和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二是要实现项目管理观念创新。建筑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提高经费的投人,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深刻认识项目管理创新的紧迫[生、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项目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只有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才能极大地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三是要求项目管理者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合同条款的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明确和处理好这些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
2.项目管理制度创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出现的低效、亏损等,其根源在于管理落后,尤其是管理制度落后,导致项目管理失控。如: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材料浪费丢失,人工费超支,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等,使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项目管理制度创新刻不容缓。一是创新项目承包考评制度。加强对项目责任制的考评,将责任指标细化为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材料设备、劳动力、技术、成本、结算管理等多项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考评评分标准,以此规范项目部及项目经理的责任范围和行为。二是建立健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行项目经理责任承包,由项目经理按工程产值的一定比例缴纳风险抵押金,实施项目全责管理,赢利重奖,亏则重罚,形成一种“责任、风险、权利、利益”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项目承包包赢不包亏的状况。三是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基本处于“事后算”的被动状态,尚未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侧重于实际成本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抓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强化项目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实施对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建立成本考核的预警机制,保证项目承包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3.项目管理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技术创新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我单位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项目管理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有了明显提高。依靠技术创新,加强科研攻关,全面提升项目的科技水平已成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强大动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施工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我单位在电厂烟囱工程施工中,采用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实用新型技术,其实用新型技术包括气源控制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气源控制部分由空压机组、储气耀、分气缸、输气管路及连通阀所构成;机械结构部分由钢内筒、支承梁、气顶底座、滑轮组所构成;这项实用新型技术根据施工需要,在混凝土筒内,可设置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气顶底座;在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与上封盖在钢内筒内部构成密封内腔;上封盖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轮组相连接。这项实用新型技术结构合理,工装安拆安全,施工方便,大大提高了钢制高烟囱采用气顶倒装施工效率。
二是在项目管理中推广新技术应用。由我单位负责施工的神华浙江宁海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X1000MW)烟囱工程施工中,采用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实用新型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由于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萧山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神华浙江宁海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X1000MW)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同时神华浙江宁海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X1000MW)又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评为“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三是在项目管理中积极开展QC活动,QC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手段。我单位在这方面常抓不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曾有9项成果获中国安装协会一、二三等奖。
4.项目管理经营创新。实现项目管理经营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要实现经营创新的目的,应充分发挥企业和项目的积极性,企业应增强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度,项目应搞好二次经营。
一是企业如何实施经营创新。我单位秉承“团结、创新、文明、实干”的企业精神,遵循“以人为本、技术领先、服务至上、合作共赢”的企业宗旨,“依靠科学管理,规范施工过程,提升企业品牌,追求社会满意”的企业管理方针,以此作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灵魂与方向。在经营创新的手段上,不仅仅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追求最大效益”,而且定位于“奉献社会”和为社会提供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这一理念对企业员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不但工程连年创杯,而且文明工地建设在本集团居于领先地位。由此,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人均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二是项目如何实施二次经营创新。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着不规范行为,业主往往将一个工程分项分段招标。面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应利用二次经营手段拿到后续工程。如何实施二次经营靠的是项目部前期工程赢得的信誉,首先应质量优,其次是工期快。我单位负责施工的神华浙江宁海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X1000MW)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快速的工期使该工程如期完工,并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业主便将后续数个工程交与项目部施工。又如我单位施工的浙江恒逸项目、盈德气体项目等,后续工程均是项目二次经营获得的,实现了经营创新。
5.项目管理成本管理创新。“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管理活动都围绕着成本而展开。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交验,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应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项目管理成本创新应从提高全员经济意识、材料使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使用管理等方面抓起,实行项目管理成本创新。
—是增强全员经济意识。在项目管理成本创新中,必须明确成本管理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班组、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全员控制成本的观念。
二是材料的使用与管理。项目部应按量、价分离的原则,实施项目材料控制。首先对材料用量进行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耗料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材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其次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就近购料,合理组织运输,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部应严格控制人工费的支出,减少用工数量,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曰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四是机械使用与管理。项目部应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组织施工、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支出,避免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并对成本控制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由我单位负责施工的神华浙江宁海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X1000MW),施工中狠抓项目成本控制,在工程准备阶段对工程计划成本进行了预测算控制,主要采取了如下办法:
①对班组实行计划成本承包。
②根据工程进度轻重缓急适时调配机具投人,降低成本,提高机具设备的利用率。
③合理设置临时制作场地,实行车间化预制,加快了施工进度,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本工程决算造价6328万元,实现成本降低额近995.32万元,成本降低率约为15.73%。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和成本创新来实现。观念创新是动力,先进的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行为方式。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出路。制度创新是前提条件,没有制度创新,一切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创新是时代要求,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一切创新必须符合这一时代要求,将创新建立在落后的、陈旧技术手段上是不可取的。经营创新是最终目标,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不然,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成本创新是效益目标,实施项目成本控制,降低项目费用开支,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五项创新得到实现,才能最后实现项目管理的创新。而项目管理创新,则构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和不竭动力,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