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精简3篇】

时间:2014-03-08 05:49: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篇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水田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关键是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环境控制。首先,选择合适的水田进行养殖,要求水田土壤肥沃、水质清澈,养殖水域要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温。其次,合理投放泥鳅种苗,保证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量的控制,以避免过度投喂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另外,定期清理水田杂草和底泥,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水田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首先,养殖泥鳅可以有效控制水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的污染程度。其次,泥鳅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为水田提供养分,提高水田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此外,养殖泥鳅还可以改善农田的水质,促进水体的循环和氧化,提高水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养殖技术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次,需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田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需要加强养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

总之,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水田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在推广和应用中,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篇二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备受关注。泥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养生保健领域。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独特的养殖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泥鳅,既能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又能获得丰富的泥鳅资源。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核心是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环境控制。首先,选择合适的稻田进行养殖,要求土壤肥沃、水质清澈,具备良好的养殖条件。其次,合理投放泥鳅种苗,选用健康的种苗,保证数量和质量。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投喂饲料,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饲养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疾病传播。另外,定期清理水田杂草和底泥,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水田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首先,养殖泥鳅可以有效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的污染程度。其次,泥鳅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此外,养殖泥鳅还能改善稻田的水质,促进水体的循环和氧化,提高稻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养殖技术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次,需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稻田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需要加强养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

总之,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水田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在推广和应用中,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篇三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1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1.1稻田的选择

  稻田选择进排水方便,土壤层较厚、泥层20-30cm,土质疏松肥沃,少泥沙、雨天不溢水、保水力强的田块为好。面积2-3亩。

  1.2稻田的改造

  1.2.1田埂改造。此举为了保持水位,预防旧埂渗漏。田埂高度以50-100cm,埂基的宽度以100-120cm,埂顶的宽度以40-60cm为宜。要夯实,防止大雨冲垮田埂。1.2.2鱼沟设置。鱼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沟三部分组成。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沟上口宽为80cm,底宽50cm,深50cm,沿田岸四周开挖,成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田间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的场所,视田块大小而定,可按“#”、“+”字形设置,一般宽、深30-40cm。在田的对角各挖一个暂养沟,面积一般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5%。在开挖环沟的同时,给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用双层密网片做成拦鱼栅,防泥鳅鱼逃跑。1.2.3防逃设施。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塑料布选择宽度为70cm。每隔50cm插一个竹竿,以支撑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端埋入土中10cm左右。

  2施肥

  2.1稻田施肥

  肥料要以饼肥和发酵的有机类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比例为65%和35%。在水稻栽插前10-15d将有机肥一次性深翻入土,并保护好沟、窝不被破坏。

  2.2施追肥

  水稻插秧结束后一星期,施分蘗肥,稻田每隔15d施鸡、猪粪肥25kg亩,施生物肥5kg亩。以后每隔15d施鸡、猪粪肥25kg亩,直到8月中旬结束。施肥的目的是养稻,也可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喂鱼。通常情况下,在插秧后15d内施完,田水深度在5-8cm时,先施半边田,次日再施另半边田。每批追肥分2-3次施放。

  3养殖模式

  3.1水稻种植

  3.1.1前期准备1)选择抗病抗虫抗例伏的优质稻种,如如牡响一号、绥粳18等。2)切实抓好耕翻碎土,上水把平,上溶无块,四周田埂夯实防渗漏等整地工作。3)苗移栽前3d使用用微生态制剂增强水免疫力。3.1.2种植方法1)采用“大双行、边行加密”的模式,它可以增强稻田内的'通风、透光性,还能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尤其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效果更加明显。2)秧苗抛栽,移栽前换苗要施一次送嫁农药,移栽时要求扩行稀植,一般行距30cm,株距14cm,每亩达1.7万穴,5叶龄共5万苗即可;如采用抛秧方法,同样要求稀植。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3.2鳅种放养待水稻移栽后,追施的肥料全部沉淀一般7-10d,在第10d,用几尾杂鱼放塘试养,观察池水水质是否安全,若安全,则投放鳅苗,放养规格5-20cm,每亩放20kg-25kg。投放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min.保持沟窝水质透明度25-30cm。

  4饲养管理

  4.1饵料投喂

  泥鳅放养初期,秧苗移栽后25-30d,池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加之刚从野外捕来的鳅鱼对新环境不习惯,摄食少,不需要人工投饵。水稻生长中后期,鳅鱼对田间环境基本适应,要逐渐增加鳅鱼投饵量。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麸皮、豆渣、豆饼、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投饲时要求做到“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每天投饵量为鱼总量的3%-6%。泥鳅鱼日投饵三次,上午07;00-0800,11;00-12;00,下午17;00-18;00,上午的投饵量占全天投饵量的30%,下午占70%。以投喂细稻糠为主。在泥鳅摄食旺季,不能让泥鳅鱼吃得太多,因泥鳅贪吃,过多的食物会引起肠道充塞,影响肠的呼吸,从而造成缺氧。阴雨天少投或不投,水温在30℃以上不投喂。总之要让鱼吃得均、匀、饱。

  4.2水质管理

  鳅鱼放养初期,主要是调节好秧苗分蘗与鱼需水层之间的矛盾,保持稻田水深5cm左右,秧苗分蘖后25-35d时间搁田,沟、窝水要加到满水,2-3d换水一次。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水深10-15cm。大暑季节更要注意换水,以防残饵碎屑腐烂,败坏水质。一般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cm。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4.3

  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口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5病害防治

  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要彻底清塘,鱼种消毒,调节水质。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同时要精心管理、合理放养、均衡营养等。一旦发生疾病要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防止用药不当造成损失。每月每亩全池遍洒生石灰20kg,以调节水质,防止鱼病发生。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