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选6篇)

时间:2016-01-08 05:37: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一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培养

摘要:综合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综合能力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活动设计

综合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观点,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游戏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听音频、观看视频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综合能力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创新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创新活动,学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二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阅读能力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材料、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运用书面信息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阅读的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如图画书、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名人传记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阅读节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会、读书报告等活动,通过和同学们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让学生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含义,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创作,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摘 要: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文章中作者往往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点,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和作品对话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留白的挖掘和利用,在教学时巧用一些留白艺术,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留白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xx)05(c)-0159-01

  一篇好的课文,其中往往有很多让人想象、深思的空白点,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分注重课堂的形式,而对这空白点的利用却很少。其在教学上主要表现为:

  (1)灌输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课堂上缺少学生主动性得学习。

  (2)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媒体,忽视文本本身的存在价值。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将教学过程设计得十分细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从以上归纳的几点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其实成了课堂的奴隶。渐渐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而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空白的挖掘和利用,在教学时巧用一些留白艺术,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 挖掘课文留白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文章中作者往往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点,让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去和作品对话交流。我们在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1 猜想课题中的留白

  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想象的窗口。它往往能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看了题目后产生遐想,产生心理的阅读空白。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利用好这一空白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课题猜想文章的内容,中心和思路。也可以抓课题关键词设疑,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1.2 填补文章情节的留白

  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演变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作者往往根据文章结构的需要,省略了一些情节,或让文章在中间嘎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无限的回味和想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原有的情节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以后的故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让学生用说话、小练笔的形式填补空白。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加深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感悟。

  1.3 利用好插图的留白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1.4 注重标点留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标点的留白,它们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让学生想象,联想。

  1.5 关注人物形象的留白

  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很多。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也有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运用语言文字描述出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空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对人物进行再想象加工,以此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丰满生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完满人物的形象。这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2 在教学艺术上巧用留白

  教师除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利用好文本的空白外,在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上,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填补文本空白时的心理空白。

  2.1 学生的思维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下就能产生答案的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利用提问后时间上的空白,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和文本充分地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课堂上除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要时常点拨、启发学生问问题,“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想说的,就问吧!”“还有问题吗?”“还有新问题吗?”这一句句亲切的问语,可以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2 在学生朗读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回味所品读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后,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的情感体验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适当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进入情境,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愉悦

  2.3 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

  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而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就应精巧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

  3 作业设计留白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回顾上,应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和运用,挖掘文本之外所存在的空白知识系统,结合一些小练笔和综合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语文课丰富,灵动起来。

  “留白”即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语文课堂上的“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从而将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不是简省,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

  参考文献

  [1] 姚进.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新课程学习(下),20xx(5):200-201.

  [2] 史云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6):123-12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该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读物。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xx(12).

  [2]杨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xx,09:19-2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xx,05: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五

  一、互相尊重的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即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程度,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效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量越多,理解的程度越深,其感悟也会越多,这样就为对话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授《春晓》这篇五言绝句时,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就要有一个教学思路,这首诗虽然很短,却非常有意韵。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春晓》这首诗的美文朗读,通过音乐、朗读来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把文字具体化,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这首诗中出现的意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然而同时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的美感。教师通过让学生领悟到文本本身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文本的品读和感悟就能够达到顺理成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文本,比如从某一个角色进行理解、从文章的思想进行理解、从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等。学生能理解到阅读文本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想,他们就会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文本中展现的世界。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就畅所欲言。可以说,正是通过这种文本阅读的方法,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文本时激发学生的思维,熏陶学生的情感,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展开激烈的观点辩论

  观点是学生阅读文章后,得出对某一个问题的绪论,学生深入地阅读了文章才会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辩论观点,让学生在观点针锋中了解自己的思考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授《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柴进这个人物引出观点,让学生思考如“柴进是一个势利眼的人吗?是不是他有了更厉害的林教头做朋友,就嫌弃了洪教头的棍棒功夫呢?”这些话题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同时也要求学生去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况来进行思考,学生会从自己的角度得到不同的观点。这种教学方法既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了一个唯物辩证的鉴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这些话题,就可以给课堂教学内容一个可以深入的切入点,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以一个观点展开深入文本核心,并由此展开想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果能够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就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以一个话题为对象,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愿意自主地思考话题、愿意与他人交流话题,对话型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地位系统地转变成为教学的主体,对话型教学既可以丰富对话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上几点仅仅是笔者在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更多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对话。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六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

  (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

  (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

  (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

  (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