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8-06-04 09:44: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篇一

黎锦熙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学者,他对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和贡献广受认可。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首先,黎锦熙主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括了文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还包括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头表达等技能。因此,他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他认为,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其次,黎锦熙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才能使他们真正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黎锦熙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他认为,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情感的人。

综上所述,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篇二

黎锦熙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学者,他对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和贡献广受认可。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语文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黎锦熙主张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认为,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主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其次,黎锦熙强调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认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最后,黎锦熙强调通过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通过阅读、写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改进语文教育的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篇三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 黎锦熙首创‘诺法教学新案”,强调听与说的合二为一。认为话法教学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将话法教学寓于读法教学之中,强调听说读写教学的综合化。新课标将口语交际教学提到重要位置,对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目标的阐述是在黎锦熙的话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

  关键词 黎锦熙 话法教学 教育思想 探讨

  1922年黎锦熙发表了《国语科“话法”教学的新案》,首创“话法教学新案”,提出话法教学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而一切教学又处处都有施行话法教学的机会。

  一

  、话法教学概述(一)话法教学的提出黎锦熙的话法教学是能听、能说的合二为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口语交际教学。“说话教学,以前殊不重视”,黎锦熙把听说作为一项技能来教学,听说不再只是读写的附属与陪衬,而是互相独立又统一于学的。他认为儿童运用语言的本能和经验,比文字来得早而且多,所以话法是教学运用语言,是学习普通语言,用语言发表己见,重视社交上的应用。

  (二)话法教学寓于读法教学之中

  黎锦熙认为话法比读法重要,是先于读法而后终于读法。在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讲读教学上提出了“两纲四目”原则,主张白话文须与语言训练相联系,强调“耳治”和“朗读”。

  这实际上是对话法教学中“听、说”的单独教学的阐述。

  (1)听的训练

  “耳治”即“听”的训练,在黎锦熙看来,学习普通语言才是“听”的关键所在。他指出,“用耳听不急于目视”,“耳治之始,初讲时,学生不可看本文”。“预习报告、教员泛读、学生齐读三个环节时,要绝对用耳朵听”,听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口语,要提高接受性“听”的能力。因为白话文接近口语,学生看得懂念得顺,学生要学习课文中加工过的、美化了的口语,才能提升已经习得的原始状态的口语。

  (2)说的训练

  他认为“说~ 为教学必先有一种客观的标准音”,于是别开生面地提出:“说话教材不如用文字记载,用文字不如用注音符号拼写”。说不仅要说得流畅,说得言词优美,还要求说话时发音的规范与标准。他倡导注音识字,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先读书、后识字”的口号,并排印“注音汉16字”读物。

  他注重朗读,倡导诵读法,“诵读就是儿童将声a音与意义结合的一种‘发表”’。通过逐步诵读“内容水平相当于所需要和要求的这些书刊,就能顺文畅读,并能声入心通”。语文教学中“朗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教师的朗读水平也十分有限。“一个人对文字的`通与不通,不必看其写作,只要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能知道”。

  (三)话法教学的三种形态

  黎锦熙开创性的将读法与话法结合,将话法教学寓于读法教学之中,因地制宜提出了读法前、读法内和读法外的话法教学。

  (I)读法前的话法

  它是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幼稚园时期,用标准语教课,使儿童的母语朝标准语方向发展,并“整理、矫正改良他们惯用的语言,叫他们能够一直的向着标准语的进程练习去”。

  (2)读法内的话法

  利用读法教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间接进行话法教学。例如,从读法教材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教材使之文学化;通过问答、演讲、诵读等来实现话法教学。既不偏重心目,又兼锻炼口耳,将读法和话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3)读法外的话法

  就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进行说话教学。黎锦熙依照语言统一的难易,将汉语分为四大类,直观地反映如何

使用读法和话法。在方言较远的区域,平日说话要使儿童能使用两种语言,即方言或者标准语。

  二、话法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密切“听”与“说”的关系黎锦熙十分简要的指出了“听”与“说”的内在关系:“耳根既利,口齿自洁,这是话法教学的要点”。《弟子规》日“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就是说讲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他从整体上提出了使“读法”和“话法”结合在一起的读法新教段,同时注重对新教段某些环节上的具体指导。

  (二)改变“重文轻语”的弊病

  针对两千年来“重文轻语”的弊病,黎锦熙指出“在学习之正当过程上,不能复徒持眼看、手写,必须兼做口说、耳听之训练”,第一次把听、说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听说能力是立足于现今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要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恰当地应答,语文教学的训练非常关键。

  (三)创制标准语

  “今且在实行中,所虑者儿童脑力薄弱,各处方言不同,若语文并授,则文为一事,语为一事,其本土方言又为一事,是授一字几成三字矣”。

  儿童心智尚不成熟,其记忆力、辨别力不强,在语言不统一的情况下学习语文,就犹如古代女子缠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再加上我国方言区域众多,造成很多人对听说的不重视。说话教学就“必先有一种客观的标准语”。黎锦熙经过多方调查,统计我国方言区,g,JN注音字母,并根据方言区的发音特点,指出学习标准音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取巧,唯有死记硬背,“上则上,入则入”。

  (四)促进写作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开放而统一的整体,可以从讲读中练习说、写,也可以从说、写中通向讲读,说、写教学也同样难分彼此,无法分清楚是哪一方面的教学。

  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朱光潜倡导“本行之外下功夫”,多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但是儿童在低年级阶段识字量不多、阅读量小时、不能提笔为文时,应如何提高作文水平。黎锦熙强调“应特注重‘话法’,以为作文的基础”,他称此为‘ 乍作文的作文”。而在高年级阶段,作文教学也同样没有离开语言的学习,没有离开话法教学:“讲演和辩论”。讲演和辩论的过程就是口语表达的练习,而在事前事后的记叙上,则就是作文的最好机会和材料。

  “国语的读、写、作,种种教学,乃至其他各科的教学,都是从‘说话’方面打进来的。所以话法教学实在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而一切教学又处处都有施行话法教学的机会。”黎锦熙是最早意识到口语教学意义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话法的性质和读法不同,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汉语的方言区,提出了“读法前的话法”、“读法内的话法”和“读法外的话法”。话法教学考虑学生的不同语言特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将话法与读法结合起来,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他的话法教学侧重在语言的发音与表达上,多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201 1年第l2期(总第167期) 一 一 ● J、述他对话法教学的认识:制定注音字母,倡导注音识字,重视语法使用的规范性等。相对于新课标下将口语交际进行分类教学,不够细致,显得笼统。但是在一个世纪以前,在由文言文换为白话文的时代,黎锦熙提出的话法教学,敏锐地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趋向,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气息。

  他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低年级的可以从实物或图画上进行回答或谈话,高年级的可以通过诵读、演讲、表演手段来提高口语。新课标在其话法教学基础上,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言语参与外,还有非言语交际方式的参与,包括仪表、体态和眼神等,如果运用的恰当会帮助促进口语交际,为口语交际增色添彩。实际上,无论是黎锦熙的话法教学,还是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解都始终停留在口语课程的技能层面,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关于口语交际的知识,我们欠缺的太少,尽量弥补这些缺陷,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潘新和.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3】黎锦熙.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