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研究八十年【优选3篇】

时间:2012-04-06 02:20: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篇一

自人类文明发展以来,灯光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在灯光的种类中,歧路灯独具特色,经过八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道路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歧路灯的起源、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探讨其在八十年的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

首先,我们来看歧路灯的起源。歧路灯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起初只是简单的交通信号灯。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交通信号灯的不足之处,于是开始研发更为高效的歧路灯。经过多年的努力,歧路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够智能感知交通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的照明装置。

其次,我们来看歧路灯的技术发展。在八十年的研究中,歧路灯的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初的歧路灯只能通过计时器或感应器来控制,而现在的歧路灯已经具备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如智能感应、无线通信和远程控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歧路灯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交通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灯光的调节,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最后,我们来看歧路灯的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歧路灯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除了在城市道路上的交通照明中得到广泛应用外,歧路灯还开始在其他领域发挥作用,如智能停车场、市政建筑和景观照明等。这些应用领域的拓展,使得歧路灯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对照明的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经过八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歧路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道路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使得歧路灯在交通安全和照明效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歧路灯的研究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照明要求。只有不断推动歧路灯的研究和发展,才能使得城市道路更加安全、舒适和智能化。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篇三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

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

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

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

读者及学界的注意。本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

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本文拟对本世纪20年代以来80年间《歧路灯》研究作一回顾,供《歧路灯》爱好

者与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对《歧路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

1

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其卷八著录《歧路灯》一则,

引《阙名笔记》云:

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120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

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

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

这是本世纪见知的最早的有关《歧路灯》的记载。其所谓“纯从《红楼梦》脱胎

”,当然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歧路灯》之所以流传不广,其原因也不在于无人为之

刊行。但是,这段著录文字至少说明,学者已对这部小说发生了兴趣。30年代,孙楷

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歧路灯》,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亦转录了《小

说考证》的材料。

1924年,洛阳清义堂将《歧路灯》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杨懋生《序》及张

青莲《跋》,对李绿园及其《歧路灯》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歧路灯

》成书以来的第一个印本,在《歧路灯》流传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正如张青莲

《跋》中所言:“冗务匆匆,未及校勘,仅依原本,未免以讹传讹。”因此书中亥豕

鲁鱼,随处可见,加之印数不多,流传仍是不广。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开

始排印出版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的校点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册26回,未见下文。朴

社排印本前冠有冯友兰写的一篇长序,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得失作了

全面的评价。冯友兰《序》中说:“《歧路灯》的道学气太重,的确是一个大毛病。

幸而李绿园在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义’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学先生的

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

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均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论,非常欣赏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河

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冯友兰还辑成《李绿园公诗钞》;

朴社排印本前还有董作宾写的《李绿园传略》,对李绿园的生卒年及年谱作了初步考

证与整理。冯、董所作的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近八十年来最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李绿

园与《歧路灯》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由于印本的问世,给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于是,学界开始有研究论文发

表,但是,有价值的专论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绍虞与朱自清的文章。郭绍虞

于1928年初在《文学周报》5卷2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歧路灯》的论文,将《

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歧路灯》亦正有

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郭绍虞称赞“李绿园竟能于常谈中述至

理,竟能于述至理中使人不觉得是常谈。意清而语不陈,语不陈则意亦不觉得是清庸

了。这实是他的难能处,也即是他的成功处。这种成功,全由于他精锐的思路与隽爽

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

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

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朱自清的观点与郭绍虞大致相同,尤其对《歧路

灯》在

[1][2][3][4]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