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精彩3篇】

时间:2014-09-04 08:30: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篇一

潘光旦是中国现代教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潘光旦主张发展全面的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感和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潘光旦看来,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

潘光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他认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于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主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分析。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感和思维能力。他的思想指导着中国教育走向了更加人本化和全面发展的道路。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篇二

潘光旦是中国现代教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感和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教育走向全面发展和人本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他认为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对于其整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他认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于其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分析。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总之,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感和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的思想为推动中国教育走向全面发展和人本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潘光旦的人文教育思想,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篇三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内容提要 潘光旦(1899-1967),江苏宝山县人,是我国著名优生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站在生物遗产学的角度,以社会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着近代教育的本质、目的、宗旨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以“位育”观为核心、以人格培养、“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理念。从中表达了他对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人格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位育” 人格 品格 通识教育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潘光旦的名字是不应当被人们遗忘的。他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长达18年,不仅担任社会学系教授,而且还担任过清华、西南联大的教务长、秘书长、系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务;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优生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学家,在他一生所涉猎广博的诸多学术领域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他以坚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站在现代生物学理论的独特视角,融汇中西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刻阐发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其中,关于社会“位育”的教育观、全人格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的观点和方法构成了他整体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下面,仅就此略加评述。

一、基于“社会位育”观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达到“以群则和,以独则足”的理想

所谓“社会位育”(Social adjustment),是潘光旦从现代生物学理论中引申出的一个教育理念,以此奠定了它在整体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深受西方社会生物学派的影响。1926年回国后,受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Bateson)观点的启发,提出“言生物演化者,动辄论生物位育(Organic adjustment),晚近治社会生物学与社会学者,亦竟相发探社会位育之说。”(1)1932年,他主编《华年》杂志期间,比较明确地阐述了这个观点。他借鉴中国传统典籍《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思想,结合西方社会生物学的观点,论述道:“位者”,是“安其所也”;“育者”,是“遂其生也”,即所谓“安所遂生”,这是“位育”观的基本涵义。(2)按生物遗传学的理论解释,在生物演化的进程中,物种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反映在“静”与“动”两个方面,所谓“静”者,是指生物在“环境里所处的地位”;所谓“动”者,是指生物“自身的发展”,因此,潘光旦认为,“这种生物现象和人类亦有相通之处”。那么,这种相通性和互动性是怎样的呢?他解释道:“社会位育”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位”,即社会秩序,这是保障任何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方面是“育”,即社会进步,这是促进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这对社会成员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同异”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位”,是社会秩序,“秩序的根据是社会分子间相当的‘同’”;“育”,是指社会进步,“进步的根据是社会分子间适量的‘异’”,(3)潘光旦认为,一个社会如果“同而过量”,那么,“社会生活便日趋保守,甚至于腐朽以死”,如果“异而过量,社会生活的主心不定,甚至消失,演成一种无政府的状况。”(4)所以,过分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不相宜的,作为一个健康的现代社会来讲,既要重视社会的人文环境,又要根据社会的.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给予社会成员充分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找到自身展示才能

的地方,这是潘光旦“社会位育”思想的主要涵义。

他认为,“位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这种位育的功能”,“从每一个人的位育做起,而终于达到全人类的位育”。(5)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位育”正是“一切生命的目的”,这是“百年来演化论的哲学所发见的一个最基本最综合的概念”,所以,用“教育的努力而人各得其位育,人类全部的位育是不求而自致的”。他指出“文明人类之生活要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或曰个人,曰社会;而教育之最大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与夫共得其相位相育之道,或相方相苞之道”。(6)

那么,如何达到“位育”的教育目标呢?他又提出了“调适”的观点,他阐述到:“人是群居的动物,人也是变异最多的动物,人也是有相当自由选择能力的动物,惟其群居,而此其所以为群,又和蜂蚁之所以不同,其分子之间,在智能、兴趣、与意向上,有极复杂的差别,”(7)因此,人

[1][2][3]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